刘倩筠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

擅长:儿童早期发育及营养咨询,儿童发育迟缓、营养不良、微量元素缺乏性疾病的诊治。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刘倩筠,女,主任医师,从事儿科、儿童保健工作17年,擅长儿童早期发育及营养咨询;儿童发育迟缓、营养不良、微量元素缺乏性疾病的诊治。

展开
个人擅长
儿童早期发育及营养咨询,儿童发育迟缓、营养不良、微量元素缺乏性疾病的诊治。展开
  • 婴儿脸一边大一边小怎么纠正

    婴儿脸一边大一边小需先观察判断原因,若为睡姿等因素致,可通过调整睡姿、哺乳姿势等非药物干预,不同年龄段有特殊考量,有先天性颌面发育异常等情况要及时转诊专业科室,遵循科学安全原则保障婴儿健康发育。 一、观察与判断阶段 婴儿脸一边大一边小首先要观察原因,常见有睡姿因素,若婴儿长期固定一侧睡觉,可能导致脸部受压侧发育相对缓慢,出现两边不对称。还需排除先天性颌面发育异常等疾病情况,这需要由儿科医生或口腔科医生进行专业检查评估,通过临床检查、影像学检查等明确病因。 二、非药物干预措施 调整睡姿:如果是睡姿引起,要帮助婴儿改变睡眠姿势。比如定时给婴儿更换睡觉的体位,白天清醒时也引导婴儿多向脸大的一侧相反方向活动头部等。一般每2-3小时更换一次体位,这样可以避免长期压迫同一侧脸部,促进脸部两侧均衡发育。对于小婴儿,家长可以在婴儿睡觉时,在脸小的一侧放置一些柔软的玩具等,吸引婴儿将头转向该侧,但要注意避免遮挡婴儿口鼻,确保安全。 哺乳姿势调整:母乳喂养的婴儿,若存在脸部一边大一边小情况,哺乳时要注意调整哺乳姿势。让婴儿交替从两侧乳房吃奶,保证两侧脸部都能得到充分的咀嚼运动刺激。例如这次在左侧乳房哺乳,下次换到右侧乳房哺乳,通过婴儿不同方向的吸吮动作,促进脸部肌肉均衡发育。 三、不同年龄段的特殊考量 新生儿及小婴儿期:此阶段婴儿骨骼等还处于快速发育阶段,可塑性相对较强。家长要特别注意护理细节,保证婴儿舒适安全的同时积极调整可能导致脸部不对称的因素。这一时期要避免使用过硬的枕头等,选择柔软适中、透气性好的婴儿枕头,为脸部发育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 较大婴儿期:随着婴儿长大,要开始引导婴儿正确的生活习惯,比如鼓励婴儿多进行不同方向的头部转动、玩耍等活动,促进脸部肌肉协调发育。同时要定期带婴儿到儿童保健科进行随访,监测脸部发育情况。 四、特殊人群提示 对于有先天性颌面发育异常等情况的婴儿,要及时转诊到专业的儿科口腔科等科室进行进一步的评估和干预。家长要密切关注婴儿脸部不对称情况的变化,按照医生的建议定期复诊,医生会根据婴儿的具体病情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可能会在合适的时机采取相应的医疗干预措施,如早期的矫形治疗等,但都要遵循科学、安全的原则,以保障婴儿的健康发育。

    2025-10-16 12:29:37
  • 10岁孩子口臭是什么原因

    10岁孩子口臭可能由口腔局部因素(龋齿、口腔卫生不良、牙龈炎)、消化系统因素(消化不良、胃肠功能紊乱)、其他因素(呼吸道疾病、全身性疾病)引起,家长应帮助孩子养成良好口腔卫生习惯和合理饮食,口臭持续不缓解伴其他不适需及时就医检查治疗。 1.龋齿:10岁孩子如果口腔卫生不佳,牙齿容易发生龋齿。龋洞内食物残渣滞留,经过细菌发酵等作用会产生异味,导致口臭。例如,有研究表明,龋齿患者口腔中细菌数量明显多于口腔健康者,细菌代谢产物会引起异味。 2.口腔卫生不良:孩子如果没有养成良好的刷牙习惯,食物残渣、软垢等在口腔内残留,经过细菌分解会产生臭味。比如,饭后不及时清洁口腔,食物碎屑在口腔中长时间堆积,就会引发口臭。 3.牙龈炎:牙龈发炎时,牙龈组织会出现红肿、出血等情况,细菌在炎症部位滋生繁殖,也会产生异味导致口臭。儿童可能因为刷牙方法不正确等原因引发牙龈炎。 消化系统因素 1.消化不良:10岁孩子的消化系统发育还未完全成熟,如果饮食不规律,暴饮暴食或者食用过多不易消化的食物,容易引起消化不良。食物在胃肠道内停留时间过长,发酵产生气体,可能会通过口腔散发异味。例如,一次性进食大量油炸食品后,可能出现消化不良进而导致口臭。 2.胃肠功能紊乱:饮食结构不合理、精神压力等因素可能导致胃肠功能紊乱。胃肠功能紊乱会影响食物的正常消化吸收,使食物在胃肠道内异常发酵,产生异味从口腔排出。 其他因素 1.呼吸道疾病:如鼻窦炎、扁桃体炎等呼吸道疾病,鼻腔或咽喉部位的分泌物可能倒流至口腔,其中的细菌等物质会引起口臭。例如,患有鼻窦炎时,鼻腔内分泌物增多,部分可能流入口腔,导致口臭产生。 2.全身性疾病:某些全身性疾病也可能导致孩子口臭,如糖尿病等。糖尿病患儿由于体内代谢紊乱,可能会出现酮症酸中毒等情况,从而使口腔呼出异味。不过这种情况相对较少见,但也需要关注。 对于10岁孩子口臭的情况,家长首先要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每天早晚正确刷牙,饭后漱口。同时要注意孩子的饮食均衡,避免暴饮暴食,少吃辛辣、油腻、不易消化的食物。如果口臭持续不缓解或者伴有其他不适症状,如腹痛、发热、牙龈红肿出血等,应及时带孩子到医院就诊,进行详细检查,以明确病因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2025-10-16 12:28:39
  • 四岁孩子拉肚子吃什么药

    四岁孩子拉肚子时,可通过非药物干预措施调整饮食、补充水分,药物方面可选用益生菌类药物、肠黏膜保护剂等,同时作为特殊人群要谨慎用药,密切观察症状,出现异常及时就医,还要注意个人卫生和腹部保暖。 一、非药物干预措施 (一)调整饮食 对于四岁拉肚子的孩子,应适当调整饮食结构。可以给予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小米粥、软面条等。小米粥富含碳水化合物,易于消化吸收,能为孩子补充能量,且不会加重胃肠道负担;软面条同样是较为温和的食物,有助于维持孩子的营养摄入同时减轻肠道消化压力。同时要避免给孩子吃油腻、辛辣、生冷以及高纤维的难消化食物,例如油炸食品、辣椒、冰淇淋、芹菜等,这些食物可能会刺激肠道,加重拉肚子的症状。 (二)补充水分 拉肚子容易导致孩子体内水分流失,要注意及时补充水分。可以让孩子多喝温开水,以预防脱水。也可以适当饮用口服补液盐溶液,口服补液盐能补充孩子因拉肚子丢失的水分和电解质,维持体内电解质平衡,防止出现脱水、电解质紊乱等情况。 二、药物选择需谨慎 (一)益生菌类药物 如果孩子拉肚子是由于肠道菌群失调引起的,可以考虑使用益生菌类药物。例如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等益生菌,它们可以调节肠道菌群,改善肠道微生态环境,有助于缓解拉肚子的症状。不过在使用时要注意按照药品说明书的要求,一般用温水冲服,且水温不宜过高,以免破坏益生菌的活性。 (二)肠黏膜保护剂 像蒙脱石散也可在一定程度上用于四岁孩子拉肚子的情况。蒙脱石散可以覆盖在肠道黏膜表面,吸附病原体和毒素,起到保护肠道黏膜、止泻的作用。服用时需要注意用适量温水冲服,并且要注意与其他药物间隔一段时间服用,以免影响其他药物的吸收。 三、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四岁孩子属于儿童群体,在用药和护理上都需要特别留意。在选择药物时一定要严格遵循儿科用药的原则,避免使用不适合儿童的药物。同时要密切观察孩子拉肚子的情况,如果孩子拉肚子症状持续不缓解或者出现精神萎靡、尿量明显减少、皮肤干燥等脱水表现,或者伴有高热、呕吐剧烈等其他严重症状时,应及时带孩子就医,进行进一步的检查和治疗,而不能自行盲目长时间用药,以免延误病情。另外,要注意孩子的个人卫生,勤洗手,避免病从口入,同时注意腹部保暖,防止腹部着凉加重拉肚子症状。

    2025-10-16 12:27:49
  • 婴儿积食怎么办速解法

    婴儿积食可通过调整饮食结构(控制进食量、选易消化食物)、腹部按摩(以肚脐为中心顺时针按摩)、增加活动量(身体允许时适当运动)来处理,特殊情况(严重症状、早产儿低体重儿、有基础疾病婴儿)需及时就医或获专业指导。 选择易消化食物:可以给婴儿提供一些易消化的食物,如小米粥、山药粥等。小米粥富含碳水化合物,容易被消化吸收;山药具有健脾益胃的作用,熬成粥后适合积食婴儿食用。避免给婴儿食用油腻、辛辣、难以消化的食物,如油炸食品、巧克力等,这些食物会进一步加重积食情况。 腹部按摩 按摩方法:家长可以在婴儿饭后1小时左右,以婴儿肚脐为中心,用手掌轻轻顺时针按摩婴儿腹部。按摩时力度要适中,一般每次按摩10-15分钟,每天可进行2-3次。顺时针按摩腹部可以促进胃肠蠕动,帮助消化。对于年龄较小的婴儿,要注意手部保暖,避免婴儿着凉。 增加活动量 适当运动:在婴儿身体状况允许的情况下,适当增加其活动量。比如,让婴儿在室内爬行、玩耍等。婴儿适当的运动可以促进胃肠蠕动,有助于消化积食。但要注意避免在婴儿进食后立即让其进行剧烈运动,以免引起呕吐等不适症状。 就医处理(特殊情况) 及时就诊:如果婴儿积食情况较为严重,出现持续哭闹、呕吐不止、发热等症状,应及时带婴儿就医。医生可能会根据婴儿的具体情况进行相应的检查和处理,如可能会开具一些有助于消化的药物,但需严格遵循医生的专业建议,家长不可自行给婴儿乱用药。例如,当婴儿积食导致胃肠功能紊乱,出现严重呕吐影响水分和营养摄入时,医生可能会考虑通过静脉补液等方式来保证婴儿的身体状况。 特殊人群提示 早产儿和低体重儿:这类婴儿的消化系统发育更不完善,出现积食时要更加谨慎处理。在调整饮食结构时,喂养量的控制要更加严格,且在进行腹部按摩时动作要轻柔,避免对婴儿脆弱的身体造成不良影响。如果出现积食相关问题,应及时咨询儿科医生,获取专业的指导,因为他们的身体状况特殊,需要更精准的护理和处理。 有基础疾病的婴儿:如果婴儿本身患有先天性消化道疾病等基础疾病,出现积食时情况会更为复杂。家长要格外留意婴儿的症状变化,及时带婴儿就医,并向医生详细告知婴儿的基础疾病情况,以便医生综合判断,制定合适的处理方案,避免基础疾病因积食而加重。

    2025-10-16 12:26:27
  • 宝宝发烧40度会烧坏吗

    宝宝发烧40度一般不会直接烧坏,但长时间高热可能影响机体,宝宝各器官未成熟更易受影响,需及时用物理降温等措施,密切观察症状,日常要预防发热,高热时尽快降温并就医,以减少不良影响。 一、体温过高的影响机制 宝宝体温达到40度属于高热,高热本身一般不会直接“烧坏”大脑等重要器官,但长时间高热可能会对机体产生不良影响。人体的体温调节中枢在体温过高时可能会受到一定干扰,而且高热会影响机体的代谢等一系列生理过程。从病理生理角度来看,高热时体内酶的活性会受到影响,可能会干扰细胞的正常代谢功能。例如,有研究表明,在体温过高的情况下,一些细胞内的生化反应会偏离正常的生理范围,进而可能对组织器官的功能产生潜在威胁,但这并不是说一定会造成不可逆转的“烧坏”情况,这与高热持续的时间、宝宝自身的机体状况等多种因素有关。 二、不同人群(以宝宝为例)的具体情况及应对 对于宝宝来说,由于其各个器官发育尚未完全成熟,相对成人更易受到高热的影响。如果宝宝持续处于40度的高热状态,需要及时采取降温措施。首先可以采用物理降温方法,如用温水擦拭宝宝的额头、颈部、腋窝、腹股沟等大血管丰富的部位,通过水分的蒸发来带走热量,帮助降低体温。同时要保证宝宝处于通风良好的环境中。另外,要密切观察宝宝的精神状态、是否有其他伴随症状,如抽搐、嗜睡等情况。如果宝宝出现抽搐,这是比较危险的情况,需要立即就医。不同年龄的宝宝对于高热的耐受程度不同,新生儿和小婴儿相对更脆弱,一旦出现高热更需要及时干预,因为他们的体温调节功能相对更不完善,体温更容易出现较大波动而影响机体功能。 三、预防及及时处理的重要性 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预防宝宝发热情况的发生,比如根据天气变化及时给宝宝增减衣物,避免宝宝受凉或过热。当宝宝出现发热时,要密切监测体温变化。一旦体温达到40度,应尽快采取降温措施,并且及时带宝宝到医院就诊,由医生来判断发热的原因,是感染性因素(如细菌、病毒等感染引起的发热)还是非感染性因素等引起的发热,然后进行针对性的治疗。及时处理高热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高热可能对宝宝机体产生的潜在不良影响,因为如果能快速将体温降下来,就可以避免长时间高热对机体代谢、器官功能等方面持续产生不利影响。

    2025-10-16 12:25:50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