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倩筠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

擅长:儿童早期发育及营养咨询,儿童发育迟缓、营养不良、微量元素缺乏性疾病的诊治。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刘倩筠,女,主任医师,从事儿科、儿童保健工作17年,擅长儿童早期发育及营养咨询;儿童发育迟缓、营养不良、微量元素缺乏性疾病的诊治。

展开
个人擅长
儿童早期发育及营养咨询,儿童发育迟缓、营养不良、微量元素缺乏性疾病的诊治。展开
  • 小孩发烧吐怎么办

    小孩发烧吐时,需及时就医评估,保持呼吸道通畅,补充水分电解质,低烧时物理降温,针对病因治疗,呕吐缓解后调整饮食,新生儿或有基础疾病者更需重视并密切观察异常情况。 一、及时就医评估 小孩发烧吐时,首先应带孩子前往医院儿科就诊,由医生评估病情严重程度。医生会通过详细问诊、体格检查以及必要的实验室检查,如血常规等,来明确发烧吐的原因,可能是感染性因素(如病毒、细菌感染引起的胃肠道感染、呼吸道感染等),也可能是非感染性因素等。 二、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果孩子呕吐时,要让孩子采取侧卧位,防止呕吐物误吸入气管引起窒息。对于年龄较小的婴儿,要特别注意清理口腔和鼻腔内的呕吐物,保持呼吸顺畅。 三、补充水分和电解质 发烧会使孩子体内水分丢失增加,呕吐又会导致水分和电解质进一步丢失,容易引起脱水和电解质紊乱。可以给孩子适当饮用少量温开水,若呕吐频繁,可在医生指导下通过口服补液盐来补充水分和电解质。对于婴儿,要密切观察其口唇是否干燥、尿量是否减少等脱水表现,如有异常需及时处理。 四、物理降温(针对低烧情况) 如果孩子体温在38.5℃以下,可采用物理降温方法。比如用温毛巾擦拭孩子的额头、颈部、腋窝、腹股沟等部位,通过水分蒸发来带走热量,起到降温作用。要注意避免擦拭心前区、腹部等敏感部位,擦拭过程中要观察孩子的反应,如出现寒战等情况应立即停止。 五、针对病因治疗 感染性因素:如果是病毒感染引起,一般以对症支持治疗为主;若是细菌感染,医生可能会根据情况使用抗生素等药物。例如,若为细菌性肠炎引起的发烧吐,可能会使用相应的抗菌药物,但具体用药需严格遵医嘱。 非感染性因素:如因环境因素等导致的发烧吐,要去除相关诱因。 六、饮食调整 在孩子呕吐缓解后,可给予清淡、易消化的饮食,如小米粥、软面条等,避免食用油腻、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及不易消化的食物。少量多餐,减轻胃肠道负担。对于婴儿,要注意喂养方式,避免一次喂养过多。 七、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对于新生儿或有基础疾病的孩子,出现发烧吐情况要更加重视,因为这类孩子病情变化可能较快。要密切观察孩子的精神状态、体温变化、呕吐次数等情况,一旦有异常需立即告知医生,及时进行处理,以确保孩子的健康和安全。

    2025-10-16 12:22:40
  • 宝宝便秘拉粑粑有点血怎么办

    宝宝排便带血可能由肛裂、直肠息肉、肠炎等原因引起,针对不同原因有相应处理措施,可通过调整饮食、培养良好排便习惯、增加活动量来预防,新生儿及经常出现该情况的稍大宝宝需重视并及时就医,护理时要轻柔。 一、可能原因及处理措施 (一)肛裂 原因:宝宝便秘时,干硬的粪便通过肛管时容易撑裂肛管皮肤,从而导致排便时出血,多为鲜红色,量不多,宝宝可能会因疼痛而哭闹不安。 处理:首先要缓解便秘,可让宝宝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苹果泥、香蕉泥等,同时增加水分摄入。每次排便后用温水清洗宝宝臀部,保持局部清洁,可遵医嘱涂抹促进肛裂愈合的药膏。 (二)直肠息肉 原因:肠道内的息肉在宝宝排便时受到粪便摩擦可能会出血,一般为无痛性便血,颜色鲜红。 处理:这种情况需要及时就医,可能需要通过内镜等检查明确诊断,并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相应处理,比如较小的息肉可能在内镜下切除等。 (三)肠炎 原因:肠道感染等原因引起肠炎时,肠道黏膜受损,也可能出现便血,同时宝宝可能伴有腹泻、腹痛、发热等症状。 处理:需要就医进行大便常规等检查,明确感染类型,若是细菌感染可能需要使用抗生素等治疗,同时注意调整宝宝的饮食,保证充足水分摄入,防止脱水。 二、预防措施 (一)调整饮食 婴儿:对于母乳喂养的宝宝,妈妈要注意自己的饮食,多吃蔬菜水果,保证母乳中含有足够的膳食纤维;配方奶喂养的宝宝,要按照配方奶说明书正确冲调,避免奶粉过稠。 较大婴儿及幼儿:随着宝宝月龄增加,逐渐添加辅食时,合理搭配食物,保证蔬菜、水果、粗粮等的摄入,如适当添加菠菜、西兰花、玉米等。 (二)培养良好排便习惯 帮助宝宝养成每天定时排便的习惯,比如每天早餐后让宝宝尝试坐在马桶上,培养排便反射。 (三)增加活动量 鼓励宝宝适当运动,如爬行、走路等,促进肠道蠕动,有助于预防便秘。 三、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对于新生儿出现便秘带血情况,要格外重视,因为新生儿身体各方面发育不完善,出现这种情况可能提示存在肠道畸形等严重问题,需立即就医。而对于年龄稍大的宝宝,若经常出现便秘带血,也要及时带宝宝到儿科就诊,进行详细检查,排查可能存在的疾病。同时,在护理过程中要注意动作轻柔,避免对宝宝造成不必要的损伤。

    2025-10-16 12:21:55
  • 女性肌张力低下型脑瘫遗传下一代吗

    女性肌张力低下型脑瘫发病涉及遗传、孕期、出生及产后等多方面因素,遗传方面部分基因异常可能增加遗传风险,为多基因遗传,孕期及出生产后等环境因素也起重要作用,有家族史女性备孕孕期需遗传咨询并做好保健,出生后密切关注孩子神经发育情况。 遗传因素的影响 部分遗传相关性:有研究表明,一些基因的突变或异常可能与脑瘫的发生相关。如果女性本身携带与脑瘫发病相关的遗传突变基因,那么其遗传给下一代的风险会有所增加。例如,某些涉及神经发育、神经细胞结构和功能维持等方面的基因发生突变时,可能会影响胎儿神经系统的正常发育,从而增加下一代患脑瘫的可能性。但需要注意的是,并非所有肌张力低下型脑瘫都会明确与遗传因素直接相关,很多情况下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遗传模式的多样性:遗传方式可能是多基因遗传,即由多个基因的累加效应以及环境因素共同作用导致发病。多基因遗传的特点是在群体中发病率相对较高,但单个基因的作用相对较小,且遗传给下一代的风险不是简单的孟德尔遗传方式那样有明确的显性或隐性遗传规律。也就是说,女性患有肌张力低下型脑瘫时,下一代不一定会发病,但相比正常人群,其发病风险会有所升高。 孕期及其他因素的综合作用 孕期环境的影响:即使女性存在一定的遗传易感性,如果在孕期能够避免一些不良因素,如合理营养、避免接触致畸物质(如某些药物、化学毒物、放射线等)、预防感染(如风疹病毒、巨细胞病毒等感染)等,那么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下一代患脑瘫的风险。这说明遗传因素并不是唯一决定下一代是否发病的因素,环境因素在其中起到了重要的调节作用。 出生时及产后因素:除了遗传和孕期因素外,出生时的窒息、早产、低出生体重等情况,以及产后的脑部感染、脑外伤等因素,也会影响孩子是否发生脑瘫。所以,即使女性患有肌张力低下型脑瘫,下一代也不一定会因为遗传而发病,还受到出生过程及产后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 对于有肌张力低下型脑瘫家族史的女性备孕及孕期,建议进行遗传咨询,评估遗传风险,并在孕期严格做好各项保健措施,如定期产检、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等,以最大程度降低下一代患脑瘫的风险。同时,在孩子出生后,要密切关注其神经发育情况,如有异常及时就医检查和干预。

    2025-10-16 12:20:33
  • 宝宝高烧退了又烧应该怎么办

    宝宝高烧退了又烧需了解常见原因,正确测体温观伴随症状,采取物理降温、保证水分摄入、适当增减衣物等措施,若体温超38.5℃、持续久或伴严重症状及时就医,还要注意宝宝体温调节中枢未完善,按其特点护理。 一、了解高烧退了又烧的常见原因 宝宝高烧退了又烧可能是感染未控制导致,比如病毒或细菌感染,在体内没有被彻底清除,炎症反应会反复引起发热;也可能是其他因素,像川崎病等疾病也会出现反复发热的情况。 二、正确测量体温并观察伴随症状 体温测量:使用合适的体温计准确测量宝宝体温,密切关注体温变化,记录体温波动情况。正常儿童口腔温度为36.2℃-37.3℃,腋下温度为36℃-37℃,直肠温度较口腔温度高0.3℃-0.5℃。如果宝宝腋下温度≥37.5℃,或口腔温度≥37.8℃,或直肠温度≥38℃,可认为是发热。 伴随症状观察:留意宝宝是否有咳嗽、流涕、呕吐、腹泻、皮疹等伴随症状,这些症状有助于判断病因。例如,伴有咳嗽、流涕可能是呼吸道感染;伴有呕吐、腹泻可能是胃肠道感染等。 三、采取合适的降温及护理措施 物理降温:当宝宝体温未超过38.5℃时,可采用物理降温方法。用温水擦拭宝宝额头、颈部、腋窝、腹股沟等部位,通过水分蒸发带走热量来降温,擦拭时间可适当长一些,一般每次擦拭10-15分钟左右。注意保暖,避免宝宝着凉。 保证水分摄入:让宝宝多喝温水,补充因发热丢失的水分,防止脱水,同时也有助于散热。 适当增减衣物:根据宝宝的情况适当增减衣物,不要给宝宝穿得过多或盖得过厚,以免影响散热。 四、及时就医的情况 如果宝宝高烧退了又烧,体温持续超过38.5℃,或发热持续时间较长(如超过3天),或伴随精神萎靡、嗜睡、抽搐、呼吸急促等严重症状时,应及时带宝宝就医,进行相关检查,如血常规等,以明确病因,并在医生指导下进行相应治疗。 五、特殊人群(宝宝)的特别注意事项 宝宝的体温调节中枢尚未发育完善,对体温变化的适应能力较弱。在护理过程中要格外细心,严格按照上述措施进行处理。同时,要遵循儿科安全护理原则,避免因不当护理导致宝宝病情加重。并且要根据宝宝的年龄特点选择合适的护理方法和降温措施,比如低龄儿童不建议首选药物降温等。

    2025-10-16 12:19:28
  • 小孩子感冒咳嗽怎么办

    孩子感冒咳嗽时,首先要观察病情,轻微咳嗽且精神等正常可先在家护理,剧烈咳嗽等情况需就医;一般护理要保持空气流通、适当饮水、调整饮食;物理缓解可拍背排痰、蒸汽吸入;出现高热、呼吸异常、咳嗽严重等情况要及时就医,医生会检查病因并治疗,注意低龄儿童用药安全。 一般护理措施 保持空气流通:室内要经常开窗通风,维持合适的温度(20℃-25℃)和湿度(50%-60%),干燥的空气可能会加重咳嗽,适宜的湿度有助于缓解呼吸道不适。 适当增加饮水:多给孩子喝温水,能湿润呼吸道,帮助稀释痰液,利于痰液排出,不同年龄孩子饮水量不同,一般幼儿每天可饮500-1000毫升,学龄儿童可饮1000-1500毫升左右。 饮食调整:给予清淡、易消化的食物,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例如可以吃小米粥、蔬菜汤等。对于婴儿,若在母乳喂养期间,妈妈也要注意饮食清淡;人工喂养的婴儿,可根据情况调整奶量和冲调浓度。 物理缓解方法 拍背排痰:在孩子咳嗽时,可让其侧卧,家长用空心掌轻轻从下往上、从外往内拍击孩子背部,每侧背部拍3-5分钟,每天可拍2-3次,通过振动使痰液松动,便于排出。但要注意拍背力度适中,不同年龄段孩子承受力度不同,婴儿拍背力度要轻柔。 蒸汽吸入:让孩子吸入温热的蒸汽,比如在浴室里放热水,待浴室充满蒸汽后,让孩子在里面待5-10分钟,能减轻呼吸道黏膜充血、水肿,缓解咳嗽。不过要注意避免孩子烫伤,控制好蒸汽温度和吸入时间。 就医指征及处理 当孩子感冒咳嗽出现以下情况时应及时就医: 咳嗽伴有高热(体温超过38.5℃持续不退或反复发热)。 呼吸频率明显增快,婴儿呼吸超过60次/分钟,幼儿超过50次/分钟,学龄儿童超过40次/分钟,且伴有呼吸困难、鼻翼扇动、口唇发绀等。 咳嗽剧烈影响孩子正常睡眠、进食,或出现持续频繁咳嗽、咳痰带血等情况。医生会根据孩子具体情况进行相应检查,如血常规、C反应蛋白、胸片等,以明确病因,如病毒感染、细菌感染或其他特殊病原体感染等,并给予相应治疗,比如病毒感染多以对症支持治疗为主,细菌感染可能需要使用抗生素等,但具体药物使用需严格遵医嘱,且要特别注意低龄儿童用药的安全性和禁忌。

    2025-10-16 12:17:10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