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倩筠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

擅长:儿童早期发育及营养咨询,儿童发育迟缓、营养不良、微量元素缺乏性疾病的诊治。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刘倩筠,女,主任医师,从事儿科、儿童保健工作17年,擅长儿童早期发育及营养咨询;儿童发育迟缓、营养不良、微量元素缺乏性疾病的诊治。

展开
个人擅长
儿童早期发育及营养咨询,儿童发育迟缓、营养不良、微量元素缺乏性疾病的诊治。展开
  • 宝宝脑震荡后多久呕吐

    宝宝脑震荡后呕吐出现时间有个体差异,受脑震荡严重程度、自身身体状况、受伤时情况影响,出现呕吐需警惕伴发其他异常表现,对出现呕吐的宝宝有相应护理注意事项。 影响宝宝脑震荡后呕吐出现时间的因素 脑震荡严重程度:如果宝宝脑震荡程度相对较轻,可能呕吐出现时间相对较晚或者呕吐症状相对不严重;而脑震荡程度较重时,可能更快出现呕吐,且呕吐可能更为频繁和剧烈。这是因为脑震荡越严重,对脑部组织的刺激等影响越明显,颅内环境变化等对胃肠道的影响更快更显著。 宝宝自身身体状况 年龄:新生儿、婴儿与幼儿身体机能不同,婴儿和幼儿的神经系统等发育相对更不成熟,对于脑震荡后颅内变化的反应可能相对更敏感,可能在脑震荡后更早出现呕吐情况;新生儿由于各器官功能相对更娇嫩,也可能在脑震荡后较快出现呕吐相关表现,但具体还需结合实际情况判断。 基础健康状况:如果宝宝本身有胃肠道基础疾病,比如存在轻度消化不良等情况,在脑震荡后可能会因为脑震荡带来的身体应激等因素,使得呕吐出现时间相对提前或者呕吐症状更明显;而本身基础健康状况良好的宝宝,可能呕吐出现时间相对不那么早或者呕吐程度相对轻一些。 受伤时的情况:比如受伤时头部受到撞击的力度、部位等不同,也会影响呕吐出现时间。如果头部撞击力度较大、部位正好影响到与呕吐相关的神经等结构,那么宝宝可能更快出现呕吐症状。 宝宝脑震荡后出现呕吐需警惕的情况 当宝宝脑震荡后出现呕吐时,家长要警惕是否同时伴有其他异常表现,如意识障碍(包括嗜睡、昏迷等不同程度的意识改变)、头痛加剧、频繁呕吐不止、抽搐、肢体活动异常等情况。一旦出现这些情况,提示可能存在脑震荡合并其他更严重的颅脑损伤等问题,需要立即带宝宝就医进行详细的头颅相关检查(如头颅CT等)来明确病情,以便及时进行相应的治疗。 特殊人群(宝宝)脑震荡后呕吐的护理注意事项 对于出现脑震荡后呕吐的宝宝,首先要将宝宝头部偏向一侧,防止呕吐物误吸引起窒息。在宝宝呕吐后,要及时清理口腔等部位的呕吐物,保持呼吸道通畅。同时要密切观察宝宝的精神状态、呕吐次数、呕吐物性状等情况。如果宝宝只是单纯少量呕吐,精神状态相对尚可,可以先让宝宝适当休息,但要避免宝宝剧烈活动等。如果呕吐频繁或伴有其他异常表现,要严格按照医生的嘱咐进行后续的观察和处理,遵循儿科安全护理原则,确保宝宝的安全和健康恢复。

    2025-10-21 12:43:02
  • 小孩被够狗咬了没破怎么办

    小孩被狗咬伤没破时,要尽快局部处理,用肥皂水冲洗至少15分钟再用碘伏消毒,然后及时就医评估,医生会综合判断是否需狂犬病暴露预防处置,就医后要密切观察小孩症状并遵循医嘱。 一、尽快进行局部处理 1.冲洗伤口: 小孩被狗咬伤没破时,首先要立即用大量流动的肥皂水(或其他弱碱性清洁剂)冲洗伤口,至少冲洗15分钟。肥皂水可以有效清除伤口表面可能存在的病毒等病原体,因为肥皂水呈弱碱性,能破坏狂犬病病毒等的包膜等结构,起到一定的消毒清洁作用。对于儿童来说,要确保充分冲洗伤口的各个部位,包括可能容易被忽视的皮肤褶皱处等。 2.消毒伤口: 冲洗完后,用碘伏等消毒剂对伤口进行消毒。碘伏具有广谱杀菌作用,能够杀灭常见的细菌、病毒等病原体,且对皮肤的刺激性相对较小,适合儿童的伤口消毒。消毒时要注意从伤口中心向外周擦拭,保持伤口清洁,防止感染。 二、及时就医评估 1.前往医院: 即使伤口没有破皮,也需要尽快带小孩到正规医院就诊。因为狗的口腔中可能携带狂犬病病毒等病原体,虽然皮肤没有破损,但仍有可能存在病毒通过微小的黏膜等途径侵入人体的风险。医生会对伤口情况进行进一步评估,包括查看皮肤是否有肉眼难以发现的细微破损等情况。 2.医生判断: 医生会根据小孩被狗咬的具体情况,如狗的健康状况(是否为健康的家养宠物且按时接种疫苗等情况)、咬伤的时间、伤口局部情况等综合判断是否需要进行狂犬病暴露预防处置。如果狗不能确定是否健康,或者存在一定的狂犬病暴露风险,即使伤口没破,也可能需要按照暴露后处置的流程进行处理。 三、关注后续情况 1.观察症状: 在带小孩就医后,要密切观察小孩的身体状况。狂犬病的潜伏期长短不一,短则几天,长则数年。要注意小孩是否出现发热、头痛、乏力、烦躁、恐惧不安等异常症状。如果出现这些症状,要及时告知医生,以便医生进一步判断和处理。对于儿童来说,由于其表达能力有限,家长更要细心观察小孩的精神状态、行为等方面的变化。 2.遵循医嘱: 严格遵循医生的医嘱进行后续的处理。如果医生根据评估认为需要进行狂犬病疫苗接种等措施,要按时带小孩完成相应的接种程序。同时,要按照医生的建议对伤口进行后续的护理等,保持伤口清洁干燥,避免小孩搔抓伤口等,防止出现继发感染等情况。对于年龄较小的儿童,家长要做好看护,确保小孩配合治疗和护理措施的实施。

    2025-10-21 12:42:18
  • 5个月的宝宝为何不喜欢吃奶

    5个月宝宝吃奶抗拒可能因生理因素中出牙、口腔问题,喂养方式里奶嘴流量不适、喂奶环境干扰,生理性厌奶期,疾病因素中呼吸道感染、胃肠道不适所致,需营造安静舒适喂奶环境,关注口腔,生理性厌奶期少量多次喂养,有异常症状及时就医并监测体重。 一、生理因素导致的吃奶抗拒 1.出牙期影响:5个月宝宝可能处于出牙阶段,牙龈肿胀、疼痛会使宝宝在吃奶时因吸吮动作刺激牙龈而产生不适,从而出现不喜欢吃奶的情况。此阶段牙龈的敏感状态是导致吃奶抗拒的常见生理原因之一,需留意宝宝牙龈是否有红肿等出牙迹象。 2.口腔其他问题:如口腔黏膜轻微炎症等,也可能影响宝宝吃奶时的舒适度,进而表现为对吃奶的抗拒。需观察宝宝口腔内部是否有异常表现。 二、喂养方式相关因素 1.奶嘴流量不适:若使用奶瓶喂养,奶嘴的流量过大或过小都会影响宝宝的吸吮体验。流量过大可能导致宝宝呛奶,流量过小则会使宝宝吸吮费力,均可能引起宝宝对吃奶产生抵触。 2.喂奶环境干扰:喂奶时周围环境存在过多噪音、有人频繁走动或有其他过多视觉干扰等,会分散宝宝的注意力,使其无法专注吃奶,长此以往可能造成不喜欢吃奶的情况。 三、生理性厌奶期 5个月左右的宝宝可能进入生理性厌奶期,这是正常的发育阶段表现。此阶段宝宝对周围环境的好奇心增强,吃奶时容易分心,导致吃奶注意力不集中,出现不喜欢吃奶的状况。一般生理性厌奶期持续时间较短,通常为几周,无需过度担忧,但需关注宝宝的精神状态和体重增长情况。 四、疾病因素影响 1.呼吸道感染:宝宝若患有感冒等呼吸道疾病,会出现鼻塞症状,吃奶时因呼吸不畅会影响食欲,导致不喜欢吃奶。同时可能伴随流涕、咳嗽等其他呼吸道感染症状。 2.胃肠道不适:消化不良、积食等胃肠道问题会使宝宝胃肠功能紊乱,引起腹胀、腹痛等不适,从而影响食欲,表现为不喜欢吃奶。可能还会伴有呕吐、腹泻等胃肠道相关症状。 五、温馨提示 对于5个月的宝宝,家长需营造安静、舒适的喂奶环境,减少外界干扰。关注宝宝口腔状况,出牙期可使用干净纱布轻柔擦拭牙龈以缓解不适。若宝宝处于生理性厌奶期,无需强迫喂奶,可尝试少量多次喂养。若宝宝不喜欢吃奶伴随其他异常症状,如持续精神萎靡、发热、呕吐、腹泻等,需及时带宝宝就医检查,排查疾病因素。同时,要密切监测宝宝的体重增长情况,确保其营养摄入基本满足生长发育需求。

    2025-10-21 12:41:42
  • 9个月大的宝宝应该向医生询问什么问题

    围绕儿童相关问询需向医生了解生长发育中身高体重是否在同月龄正常范围、大运动精细运动发育进程,喂养中辅食添加种类质地频率摄入量、奶量是否充足,健康状况中近期有无异常表现及皮肤五官状况,疫苗接种中下一次时间种类及准备应对,睡眠中每日睡眠时长习惯,护理中日常护理要点等情况。 一、生长发育相关问询 1.身高与体重:向医生询问宝宝当前的身高、体重数值,了解是否在同月龄婴儿的正常范围(可参考世界卫生组织儿童生长标准,9个月男婴身高约63.2~71.3cm、体重约7.0~11.3kg,女婴身高约61.3~69.6cm、体重约6.3~10.1kg),明确生长发育是否符合预期。 2.大运动与精细运动:询问宝宝大运动发育情况,如是否能稳坐、能否扶站、何时可能开始爬行等;以及精细运动方面,是否能熟练抓握物品、是否能将物品从一只手传递到另一只手等,了解运动发育进程是否正常。 二、喂养相关问询 1.辅食添加:询问当前辅食添加的种类是否全面,是否需要补充特定营养素(如铁等),辅食的质地是否适合9个月宝宝(逐渐从泥糊状过渡到碎末状),以及辅食添加的频率和每餐摄入量是否合理。 2.奶量情况:了解宝宝每日的奶量是否充足,母乳喂养的宝宝需询问母乳分泌量及营养成分能否满足当前生长需求,配方奶喂养的宝宝需明确每日配方奶的合适摄入量。 三、健康状况相关问询 1.近期健康表现:向医生描述宝宝近期是否有异常表现,如是否有发热、咳嗽、腹泻、呕吐等症状,若有需询问可能的原因及相应观察要点。 2.皮肤与五官状况:询问宝宝皮肤是否有皮疹、湿疹等情况,以及五官方面(如眼睛、耳朵、口腔)是否有异常,如是否有眼屎增多、耳痛、出牙异常等情况。 四、疫苗接种相关问询 1.接种时间与种类:询问下一次疫苗接种的具体时间、疫苗种类,了解接种前需要做的准备工作,如是否需要空腹、接种后可能出现的一般反应及应对措施。 五、睡眠相关问询 1.睡眠时长与习惯:询问宝宝每日的睡眠时间(夜间睡眠时长及白天小睡次数、时长)是否正常,了解如何培养良好的睡眠习惯,如是否需要调整睡眠环境、是否存在影响睡眠的因素等。 六、护理相关问询 1.日常护理要点:咨询宝宝日常护理中的注意事项,如洗澡的频率和水温要求、穿衣的厚薄程度是否适宜、户外活动的时长建议等,确保遵循儿科安全护理原则。

    2025-10-21 12:40:29
  • 小儿重症肺炎需要多久能治愈

    小儿重症肺炎治愈时间有较大个体差异,一般轻症需1-2周左右,重症可能数周甚至更久,其受患儿自身情况(年龄、基础健康状况)、病原体类型、治疗措施(抗感染治疗、呼吸支持等综合治疗)影响,治疗中要据患儿情况制定个性化方案,家长需配合做好护理和营养支持助患儿康复。 影响治愈时间的因素 患儿自身情况 年龄:新生儿和小婴儿由于自身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对疾病的耐受能力和恢复能力相对较弱,感染重症肺炎后治愈时间往往比年长儿更长。例如,有研究表明,新生儿重症肺炎的病程可能会比2-3岁的小儿重症肺炎病程延长1-2周。 基础健康状况:如果患儿本身有基础疾病,如先天性心脏病、营养不良等,会影响身体的恢复。有先天性心脏病的小儿,肺部血液循环本身就可能存在异常,发生重症肺炎后,心肺功能相互影响,治愈时间会相应延长。营养不良的患儿,身体的营养状况差,机体的修复能力减弱,也会使重症肺炎的治愈时间延长。 病原体类型 不同的病原体引起的重症肺炎,治愈时间不同。例如,由肺炎链球菌引起的重症肺炎,经过有效的抗感染治疗,可能在2周左右逐渐好转并治愈;而由某些耐药菌引起的重症肺炎,治疗难度较大,治愈时间可能会延长至3-4周甚至更久。 治疗措施 抗感染治疗:及时且有效的抗感染治疗是影响治愈时间的关键。如果能在早期准确判断病原体,并选用针对性强的抗生素进行治疗,一般可以缩短病程。例如,对于明确是细菌感染引起的重症肺炎,合理使用敏感抗生素后,病情往往能较快得到控制,治愈时间相对较短。如果抗感染治疗不及时或选用抗生素不当,会导致病情迁延不愈,治愈时间延长。 呼吸支持等综合治疗:重症肺炎患儿常伴有呼吸功能不全,需要进行呼吸支持治疗,如吸氧、使用呼吸机等。呼吸支持治疗的效果以及患儿对呼吸支持的耐受情况会影响治愈时间。如果呼吸支持治疗效果好,患儿呼吸功能恢复快,那么整体的治愈时间也会相应缩短。同时,还需要进行其他综合治疗,如维持水电解质平衡、营养支持等,这些治疗措施是否及时、有效也会影响患儿的恢复速度和治愈时间。 小儿重症肺炎的治愈时间受多种因素综合影响,在治疗过程中需要密切观察患儿的病情变化,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以促进患儿尽快康复。同时,家长要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为患儿提供良好的护理和营养支持,帮助患儿度过疾病难关。

    2025-10-21 12:39:48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