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慧燕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

擅长:小儿营养保健的诊治。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个人擅长
小儿营养保健的诊治。展开
  • 小孩子老是流汗是什么原因

    小孩子老是流汗的原因包括生理性和病理性以及环境因素。生理性原因有新陈代谢旺盛、活动量大;病理性原因有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感染性疾病、其他系统疾病;环境因素有室温过高、衣着过厚。发现孩子老是流汗要观察情况,生理性的注意皮肤清洁,病理性的需及时就医检查治疗,特殊人群的小孩子出现异常出汗要重视。 活动量较大:小孩子活泼好动,日常活动量相对较大,运动时肌肉收缩会产生热量,身体就会通过出汗来带走多余的热量。比如孩子玩耍、奔跑后,往往会大汗淋漓,这是身体正常的调节机制,通过出汗来调节体温,保证身体在运动后能恢复到正常的生理状态。 病理性原因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多见于6个月-2岁的小儿,除了多汗外,还常伴有夜间哭闹、睡眠不安、方颅、肋骨串珠等表现。这是因为维生素D缺乏会影响钙的吸收和利用,导致神经兴奋性增高,从而出现多汗症状。维生素D参与钙磷代谢的调节,缺乏时钙磷代谢紊乱,使得神经肌肉兴奋性增加,孩子就会多汗,而且这种多汗往往在夜间更为明显,因为夜间孩子迷走神经兴奋,进一步加重了多汗的情况。 感染性疾病:当孩子患有感染性疾病,如感冒、肺炎等发热性疾病时,在体温上升期或退热期都可能出现出汗增多的情况。例如孩子患肺炎时,由于病原体感染导致身体的炎症反应,机体通过出汗来散热,帮助降低体温。一般随着感染的控制,出汗情况也会逐渐改善。另外,结核感染也会导致孩子出现盗汗,即夜间睡眠时出汗,醒后汗止,同时还可能伴有低热、乏力、消瘦等症状。 其他系统疾病:某些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由于心脏功能受损,可能会出现多汗的表现,尤其是在吃奶或哭闹后多汗明显,同时可能伴有气促、口唇发绀等症状。还有一些内分泌疾病,如甲状腺功能亢进,虽然在小儿中相对少见,但也可能导致孩子出现多汗、烦躁、食欲亢进等表现。 环境因素 室温过高:如果孩子所处的环境温度过高,比如室内温度超过25℃,且穿着过厚、盖被过厚,就会导致孩子出汗。因为身体需要通过出汗来散热以适应过高的环境温度,这就像在炎热的环境中,人体会自然出汗一样,孩子也不例外。所以要注意保持室内温度适宜,一般维持在22-25℃较为合适,同时根据室温给孩子适当增减衣物和被褥。 衣着过厚:给孩子穿得过多或盖得过多,会影响身体的散热,导致孩子出汗。比如给孩子穿的衣服层数过多,或者使用过厚的被子,孩子身体产生的热量无法及时散发出去,就只能通过出汗来调节,这是不合理的穿着导致的出汗情况,应该根据天气和孩子的活动情况合理调整衣着。 当发现小孩子老是流汗时,家长首先要观察孩子出汗的情况,包括出汗的时间、程度、伴随症状等。如果是生理性原因导致的出汗,一般不需要特殊处理,但要注意保持孩子皮肤清洁干燥,及时更换汗湿的衣物,避免着凉。如果是病理性原因引起的出汗,需要及时带孩子就医,进行相关检查,如血常规、维生素D测定、结核菌素试验等,以明确病因,并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相应的治疗。对于特殊人群的小孩子,比如新生儿,由于其体温调节功能更不完善,更要密切关注其出汗情况,一旦发现异常要及时处理;对于有基础疾病的小孩子,如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出现多汗时更要引起重视,因为可能提示病情有变化,需要及时就医评估。

    2025-10-15 15:53:38
  • 孩子发烧腿疼严重吗

    孩子发烧腿疼可能由病毒感染、细菌感染、川崎病、生长痛等引起,严重程度可通过观察一般情况、发烧程度及持续时间、腿疼具体表现评估,出现这种情况可先物理降温、多休息,超38.5℃伴腿疼明显或精神差要及时就医,医生会查相关指标并治疗,低龄儿童病情变化快需密切观察。 一、可能的原因及对应情况 病毒感染:如流感病毒等引起的感染,除了发烧外,可能会出现肌肉疼痛,包括腿部肌肉,这种情况一般来说,如果孩子精神状态尚可,饮食、睡眠等基本正常,可能相对没那么严重,但如果发烧持续不退且腿疼明显影响孩子活动,就需要关注。例如,流感病毒感染导致的发热伴腿疼,多数孩子经抗病毒及对症处理后可逐渐缓解,但少数可能引发并发症。 细菌感染:像链球菌感染,可引起猩红热等疾病,除发烧外可能有关节痛,包括腿疼。如果是单纯的链球菌感染引起的发热伴腿疼,及时使用抗生素治疗后大多预后较好;但如果细菌感染引发了风湿热等较严重的并发症,那就比较严重了,可能会影响心脏等重要器官。 川崎病:这是一种儿童高发的血管炎综合征,除了持续高烧(体温多在39℃以上,持续5天以上)外,还常伴有四肢末端变化、球结合膜充血、口唇潮红皲裂等表现,腿疼也是常见症状之一。川崎病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导致冠状动脉病变,是比较严重的情况,需要高度重视。 生长痛:多见于3-12岁儿童,在生长发育较快的时期,可能会出现夜间腿部疼痛,同时伴有发烧吗?一般生长痛本身不伴有发烧,若孩子发烧同时有生长痛表现,需要鉴别是生长痛还是其他疾病导致的腿疼伴发烧。如果是单纯生长痛引起的腿疼,孩子精神状态好,无其他异常表现,相对不严重,但如果合并发烧,就要考虑是否有其他感染因素。 二、严重程度的评估要点 一般情况:观察孩子的精神状态,若孩子发烧腿疼时精神萎靡、烦躁不安、嗜睡等,提示病情可能较严重;若孩子精神尚可,能正常玩耍、进食等,相对情况可能稍好。 发烧程度及持续时间:如果体温持续高热(体温≥39℃)不退,且腿疼随着发烧时间延长而逐渐加重,要警惕严重疾病。一般来说,普通病毒感染引起的发烧,体温多在3-5天内逐渐下降,若超过这个时间仍高烧伴腿疼加重,需进一步检查。 腿疼的具体表现:查看腿疼是单侧还是双侧,是局部固定部位疼痛还是弥漫性疼痛,是否有关节肿胀、活动受限等情况。如果腿疼剧烈,孩子根本无法站立、行走,或者腿部出现明显肿胀、皮肤发红等,往往提示病情较为严重。 三、应对建议 当孩子出现发烧腿疼时,首先要测量体温,记录发烧的时间和体温变化情况。如果孩子体温不是很高(如体温在38.5℃以下),可以先采取物理降温,如用温水擦拭孩子额头、腋窝、腹股沟等部位。同时,让孩子多休息,减少活动,避免腿部过度劳累。 如果孩子发烧超过38.5℃,且腿疼明显影响孩子生活,或者伴有精神差等情况,应及时带孩子到医院就诊。医生会进行详细的体格检查,可能会安排血常规、C-反应蛋白、病原学等相关检查,以明确病因,然后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相应的治疗。对于儿童,在就医过程中要注意安抚孩子情绪,配合医生的检查和治疗。特别要注意低龄儿童病情变化较快,家长要密切观察孩子的病情表现,如有异常及时和医生沟通。

    2025-10-15 15:51:36
  • 宝宝咳嗽流鼻涕怎么办

    宝宝咳嗽流鼻涕时需观察病情区分轻重,注意咳嗽、流涕性质等;要保持呼吸道通畅,清理鼻腔分泌物、调整体位,增加空气湿度;调整饮食保证充足水分摄入;出现严重症状如高热不退、咳嗽超1周、呼吸困难等要及时就医。 一、观察病情 1.区分病情轻重 对于婴儿(0-1岁),若咳嗽流鼻涕同时伴有精神萎靡、呼吸急促(婴儿呼吸频率超过60次/分钟)、吃奶量明显减少,需高度重视。因为婴儿免疫系统尚不完善,病情变化可能较快。对于幼儿(1-3岁),若咳嗽频繁影响睡眠,或流鼻涕导致明显鼻塞,呼吸时伴有哼唧声,也需要关注。不同年龄阶段的宝宝对疾病的耐受和表现形式不同,婴儿可能更易出现全身症状,而幼儿可能局部症状相对突出。 观察咳嗽的性质,是干咳还是有痰咳嗽。如果是有痰咳嗽,还要注意痰液的颜色,若为黄色脓痰,可能提示有细菌感染的可能;如果是清稀痰液,多考虑病毒感染或过敏等因素。 留意流鼻涕的情况,是清鼻涕还是脓鼻涕。清鼻涕一般多见于普通感冒早期,脓鼻涕可能提示合并细菌感染。 二、一般护理措施 1.保持呼吸道通畅 清理鼻腔分泌物:可以使用生理盐水滴鼻剂,对于婴儿,先将宝宝平躺,在每个鼻孔滴入1-2滴生理盐水,等待1-2分钟后,使用婴儿专用的鼻屎夹轻轻取出分泌物;对于幼儿,可以使用鼻腔喷雾器喷入生理盐水后,让宝宝自己擤出鼻涕。保持鼻腔通畅有助于改善呼吸和减少因鼻塞导致的不适,不同年龄的宝宝清理鼻腔分泌物的方法略有不同,婴儿需更轻柔操作。 调整体位:睡觉时可将宝宝的上半身适当垫高,呈半卧位,这样有助于减轻鼻腔分泌物倒流刺激咽喉引起的咳嗽。对于小月龄宝宝,可使用专门的婴儿枕头垫高上半身,而大一些的幼儿可以用被子适当垫高背部。 2.增加空气湿度 使用加湿器,将室内空气湿度保持在50%-60%左右。适宜的湿度可以使呼吸道黏膜保持湿润,减轻咳嗽症状。例如,在干燥的季节或空调房间内,加湿器是很有必要的。但要注意定期清洁加湿器,防止滋生细菌。 三、饮食调整 1.保证充足水分摄入 多给宝宝喂水,对于婴儿可以少量多次喂奶,保证水分摄入,充足的水分有助于稀释痰液,使咳嗽时痰液更容易咳出。不同年龄的宝宝喂水的方式不同,婴儿可以通过母乳或配方奶来补充水分,较大的宝宝可以直接饮用白开水。 对于已经添加辅食的宝宝,可适当增加一些清淡的汤类,如蔬菜汤等,但要注意避免过于油腻的食物,以免加重胃肠道负担,同时也可能刺激呼吸道加重咳嗽。 四、及时就医的情况 1.出现严重症状 当宝宝咳嗽流鼻涕同时伴有高热(体温超过38.5℃且持续不退),或者咳嗽持续超过1周无好转迹象,应及时就医。因为高热可能提示感染较为严重,而咳嗽持续不愈可能存在其他问题,如肺炎等。对于有基础疾病的宝宝,如先天性心脏病、哮喘等,出现咳嗽流鼻涕症状时更要谨慎,需及时就医,因为这类宝宝病情变化可能更快,需要专业医生评估。 如果宝宝出现呼吸困难,表现为吸气时胸骨上窝、锁骨上窝、肋间隙明显凹陷(三凹征),这是危急情况,必须立即送往医院救治。呼吸困难是非常严重的症状,提示呼吸道梗阻等严重问题,不同年龄的宝宝呼吸困难的表现可能略有差异,但三凹征是比较典型的表现之一。

    2025-10-15 15:50:20
  • 宝宝上吐下泻稍微发烧

    宝宝上吐下泻稍发烧可能由感染或非感染因素引起,家庭可调整饮食、补充水分、物理降温护理,严重或小月龄宝宝需就医,医院会查血常规等,病毒感染对症支持,细菌感染可能用抗生素,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处理。 一、可能的原因 宝宝上吐下泻稍微发烧可能是多种原因引起,常见的如感染性因素,包括病毒感染(如轮状病毒、诺如病毒等感染)、细菌感染等。非感染性因素也可能导致,比如饮食不当,进食过多、过快或食用了不洁、不易消化的食物等。对于小月龄宝宝,还需考虑腹部着凉等情况。病毒感染引起的胃肠型感冒较为常见,轮状病毒感染多发生在秋冬季节,诺如病毒感染全年均可发生,这些病毒感染后会引起胃肠道炎症反应,导致上吐下泻,同时可能伴有轻度发热。细菌感染多是由于宝宝食用了被细菌污染的食物等,细菌产生的毒素刺激胃肠道,引发症状。 二、家庭初步护理措施 1.饮食调整:暂时减少宝宝的进食量,可采取少量多次喂养的方式。如果是母乳喂养的宝宝,继续母乳喂养,但妈妈要注意饮食清淡;如果是人工喂养的宝宝,可适当稀释奶粉,减轻胃肠道负担。避免给宝宝食用油腻、辛辣、生冷等刺激性食物。 2.补充水分:上吐下泻容易导致宝宝脱水,要及时给宝宝补充水分。可以给宝宝喂服口服补液盐,按照说明书配置,少量多次喂给宝宝,以预防和纠正脱水。如果宝宝不愿意喝口服补液盐,也可以给宝宝喝一些米汤、稀释的果汁等,但要注意避免糖分过高加重腹泻。 3.体温护理:如果宝宝体温不是很高,在38.5℃以下,可以采用物理降温的方法,如用温水擦拭宝宝的额头、颈部、腋窝、腹股沟等部位,通过水分蒸发带走热量来降温。要注意保持宝宝皮肤清洁干燥,及时更换被汗水浸湿的衣物。 三、何时需要就医 1.症状严重情况:如果宝宝上吐下泻频繁,精神状态差,比如出现烦躁不安、嗜睡、萎靡等情况;或者呕吐物为黄绿色、咖啡色等异常颜色,腹泻为水样便且量很多;或者宝宝体温持续升高超过38.5℃,经过物理降温后体温没有下降趋势等,需要及时就医。 2.特殊人群情况:对于小月龄宝宝(尤其是3个月以下),因为其自身免疫力较弱,病情变化可能较快,一旦出现上吐下泻稍微发烧的情况,即使症状看似不重,也建议尽早带宝宝就医,因为小月龄宝宝病情容易加重,需要医生进行专业的评估和处理。 四、进一步检查与治疗原则 1.医院检查:医生一般会进行详细的体格检查,了解宝宝的一般情况,还可能会建议进行血常规、大便常规等检查。血常规可以帮助判断是细菌感染还是病毒感染等情况,大便常规可以了解大便中有无白细胞、红细胞等,有助于明确病因。 2.治疗原则:如果是病毒感染引起的,一般没有特效的抗病毒药物,主要是对症支持治疗,如继续补液纠正脱水、维持电解质平衡等。如果是细菌感染引起的,可能会根据情况使用抗生素,但要严格遵循医生的医嘱。同时,会根据宝宝的症状给予相应的止吐、止泻等对症治疗药物,但对于低龄儿童会非常谨慎选择药物,以患者舒适度为标准优先考虑非药物干预等措施。 总之,宝宝出现上吐下泻稍微发烧的情况,家长要密切观察宝宝的病情变化,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必要时及时就医,由医生进行专业的诊断和治疗。

    2025-10-15 15:49:26
  • 小孩咳嗽怎样按摩

    小儿咳嗽可通过揉天突穴(宽胸理气、降痰宣肺)、揉膻中穴(宽胸理气、止咳平喘)、按揉肺俞穴(调理肺气、止咳化痰)、推揉肩胛骨内侧缘(促进气血运行、排出痰液)、摩腹(促进脾胃运化、减少痰湿生成)来辅助缓解症状,但若咳嗽持续不缓解或伴严重症状需及时就医,且按摩最好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不同原因咳嗽按摩可能需调整,按摩时注意力度等。 一、揉天突穴 1.位置:天突穴位于两锁骨中间,胸骨上窝中央。 2.操作方法:家长用拇指指腹揉天突穴,频率约每分钟100-120次,揉3-5分钟。天突穴按摩可起到宽胸理气、降痰宣肺的作用,能缓解咳嗽时的呼吸不畅等情况,对于小儿因痰湿等引起的咳嗽有一定的缓解效果。需注意按摩时力度要适中,避免过于用力损伤孩子颈部皮肤及内部组织,因为小儿皮肤娇嫩,且颈部有重要的气管等结构。 二、揉膻中穴 1.位置:膻中穴在两乳头连线中点,胸骨中线上。 2.操作方法:用拇指或中指指腹揉膻中穴,揉法同样频率约每分钟100-120次,时间3-5分钟。膻中穴是气会之所,揉膻中穴有宽胸理气、止咳平喘的功效,可改善小儿咳嗽时的气机不畅,对于因气滞、痰阻等引起的咳嗽有一定帮助。按摩时要注意力度均匀,避免孩子产生不适。小儿在操作过程中若出现哭闹等不适,应立即停止操作。 三、按揉肺俞穴 1.位置:肺俞穴在背部第三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 2.操作方法:家长用双手拇指指腹按揉两侧肺俞穴,每侧按揉约1-3分钟。肺俞穴是肺之背俞穴,按揉肺俞穴可起到调理肺气、止咳化痰的作用,能帮助小儿缓解肺部不适引起的咳嗽。由于小儿背部皮肤薄,肌肉不发达,所以按揉时力度要轻柔,以孩子能耐受为宜。如果孩子背部皮肤有破损等情况,则不宜进行该部位的按摩。 四、推揉肩胛骨内侧缘 1.位置:肩胛骨内侧缘从肩井到天宗穴所在区域。 2.操作方法:家长用双手拇指指腹分别从孩子两肩井部位开始,沿肩胛骨内侧缘向下推揉至天宗穴附近,反复推揉3-5分钟。推揉肩胛骨内侧缘可以促进肺部的气血运行,帮助排出痰液,缓解咳嗽症状。在推揉过程中要注意手指的力度,避免过度用力导致孩子肩部不适。对于年龄较小、配合度差的小儿,家长要安抚好孩子情绪,确保操作顺利进行。 五、摩腹 1.位置:腹部以肚脐为中心的区域。 2.操作方法:家长用手掌掌面轻轻摩腹,顺时针方向摩腹,频率适中,摩腹时间5-10分钟。摩腹可以促进小儿脾胃的运化功能,脾胃功能正常有助于减少痰湿的生成,从而缓解咳嗽。小儿腹部皮肤娇嫩,且脾胃功能相对较弱,所以摩腹时要注意手部温度适宜,力度轻柔,避免过冷或过热刺激孩子腹部,以及过度用力损伤孩子脾胃。如果小儿有腹泻等腹部不适情况,摩腹时要谨慎操作或避免操作该部位。 需要注意的是,小儿咳嗽按摩只是一种辅助缓解症状的方法,如果孩子咳嗽症状持续不缓解或伴有发热、呼吸急促等其他严重症状时,应及时就医,遵循医生的治疗建议,不要单纯依赖按摩而延误病情。同时,不同原因引起的咳嗽可能需要不同的按摩调整,在进行按摩前最好能明确孩子咳嗽的大致原因,若无法明确,建议在专业中医推拿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操作,以确保按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2025-10-15 15:48:24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