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慧燕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

擅长:小儿营养保健的诊治。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个人擅长
小儿营养保健的诊治。展开
  • 婴儿过敏的常见症状有哪些

    婴儿过敏有多种症状,皮肤症状表现为湿疹,好发于头面部、四肢等,约60%与过敏相关;消化道症状有呕吐、腹泻,食物过敏是重要原因;呼吸道症状包括流涕、咳嗽,过敏因素致呼吸道黏膜过敏反应;部分婴儿还会烦躁不安、出现眼睑水肿。 消化道症状 婴儿过敏时消化道症状也较为突出,常见的有呕吐,婴儿可能频繁吐奶,且呕吐物可能有未消化的奶液;还可出现腹泻,大便次数增多,质地稀溏,严重时可能呈水样便,部分婴儿大便中可能带有少量黏液。有研究显示,食物过敏是引起婴儿消化道过敏症状的重要原因,如对牛奶蛋白过敏的婴儿,摄入牛奶后易出现上述消化道症状。比如,纯母乳喂养的婴儿,若母亲进食了易过敏的食物通过乳汁传递给婴儿,也可能导致婴儿消化道过敏出现呕吐、腹泻等表现。 呼吸道症状 婴儿过敏还会出现呼吸道症状,像流涕,婴儿可能频繁流清涕,类似感冒症状,但服用抗感冒药物效果不佳;咳嗽也是常见呼吸道症状,可为刺激性干咳,有的婴儿咳嗽可能在夜间或接触某些过敏原时加重。有文献指出,过敏因素可引起呼吸道黏膜的过敏反应,导致呼吸道出现上述症状。例如,室内灰尘中的尘螨是常见过敏原,婴儿接触后易出现流涕、咳嗽等呼吸道过敏症状。 其他症状 部分婴儿过敏还可能出现烦躁不安的表现,由于身体不适如皮肤瘙痒、消化道不适等,婴儿会比平时更易哭闹、烦躁。另外,有些婴儿可能出现眼睑水肿等表现,这是因为过敏导致局部血管通透性增加引起的。

    2025-07-25 15:24:13
  • 未满月的宝宝一天拉几次大便正常

    未满月宝宝一天大便次数存在个体差异,纯母乳喂养宝宝每天2-8次左右,多呈金黄色、较软且可能有少量奶瓣;人工喂养宝宝每天1-4次左右,呈淡黄色或灰黄色、稍硬,若大便性状突然明显改变伴精神萎靡等需及时就医,还需注意腹部保暖和喂养卫生。 纯母乳喂养宝宝的大便情况 纯母乳喂养的未满月宝宝大便多呈金黄色,质地较软,有时可能会有少量奶瓣,这是正常现象,因为母乳中的营养成分宝宝消化吸收较好,排便相对频繁。只要宝宝精神状态好,体重正常增长,即使每天大便次数较多也属于正常情况。 人工喂养宝宝的大便情况 人工喂养的未满月宝宝大便通常呈淡黄色或灰黄色,质地较母乳喂养儿的大便稍硬些,每天大便次数相对少,但一般也在1-4次左右。如果宝宝大便性状突然发生明显改变,如变得很稀、水分很多,或者出现血便等异常情况,就需要引起重视。 特殊情况及注意事项 对于未满月的宝宝,无论是母乳喂养还是人工喂养,都要密切观察大便情况。如果宝宝大便次数突然明显增多,且大便性状异常,同时伴有精神萎靡、食欲减退等情况,可能提示宝宝存在消化不良、肠道感染等问题,需要及时就医。另外,未满月宝宝的肠道功能还不完善,要注意腹部保暖,避免因腹部着凉导致大便次数增多或出现其他肠道不适症状。同时,在喂养过程中要注意喂养卫生,无论是母乳喂养还是人工喂养,都要防止宝宝摄入不洁的乳汁或食物,以免引起肠道感染影响大便情况。

    2025-07-25 15:22:17
  • 小儿脐疝的治疗方法

    小儿脐疝通常在12个月内可自行愈合,较小的脐疝可先观察,保持脐部清洁干燥;若脐疝较大或未愈合,可使用脐疝带,或在1岁左右手术治疗。治疗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并注意避免损伤皮肤、让婴儿哭闹、感染等。 1.观察等待 大多数小儿脐疝可以在出生后的12个月内自行愈合。因此,对于较小的脐疝,可以先观察等待,不需要进行特殊治疗。家长需要注意保持脐部清洁干燥,避免感染。 2.使用脐疝带 脐疝带是一种通过外部压力来帮助脐疝愈合的方法。使用脐疝带时,需要将其正确地固定在脐部,以提供适当的压力。脐疝带的使用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3.手术治疗 如果脐疝较大,或者经过观察等待后没有愈合的迹象,可能需要进行手术治疗。手术治疗的目的是修复脐部的肌肉缺陷,防止肠子再次突出。手术治疗通常在婴儿1岁左右进行。 需要注意的是,在治疗小儿脐疝时,家长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避免使用硬币等硬物压迫脐部,以免损伤皮肤。 2.不要让婴儿哭闹,以免增加腹压。 3.注意保持脐部清洁干燥,避免感染。 4.如果脐部出现红肿、渗液等异常情况,应及时就医。 总之,小儿脐疝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观察等待、使用脐疝带和手术治疗。家长需要根据婴儿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并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同时,家长需要注意保持脐部清洁干燥,避免感染,注意观察婴儿的情况,如有异常应及时就医。

    2025-07-25 15:20:06
  • 幼儿急疹出疹子难受吗

    幼儿急疹出疹子时多数幼儿有不舒服表现且个体差异大,常见皮肤瘙痒致烦躁搔抓等,部分幼儿伴精神稍差等轻微不适,家长需密切观察幼儿整体状况,出现异常及时就医,遵循护理原则缓解不适。 皮肤瘙痒相关情况 幼儿急疹出疹时皮肤瘙痒是较为常见的表现。从皮肤病理角度看,病毒感染引发的免疫反应导致皮肤出现皮疹,皮疹的形成会影响皮肤的神经末梢,使得幼儿感知到瘙痒。由于幼儿还不能准确表达自身感受,可能会通过哭闹、烦躁不安等方式来体现瘙痒带来的不适。此时要注意避免幼儿过度搔抓皮肤,防止皮肤破损引发感染等问题。比如可以给幼儿修剪指甲,保持手部清洁等。 其他可能伴随的轻微不适 部分幼儿在出疹子期间可能会有精神状态稍差的情况,这可能与疾病过程中身体的应激反应以及皮肤出疹带来的不适感有关。但这种精神状态的改变通常不会很严重,一般随着皮疹消退会逐渐恢复正常。在护理方面,要保证幼儿充足的休息,提供舒适的环境,让幼儿能够更好地恢复。 对于幼儿急疹出疹子时的不适情况,家长需要密切观察幼儿的整体状况,重点关注皮肤情况以及幼儿的精神、饮食等方面。如果幼儿出现异常哭闹不止、皮疹有异常变化(如红肿加重、出现渗液等)或伴有高热不退等其他严重症状时,应及时就医。同时,要遵循儿科安全护理原则,以幼儿的舒适度为考量,采取合适的护理措施来缓解幼儿出疹时的不适。

    2025-07-25 15:17:46
  • 婴儿喂奶量和间隔时间

    一般来说,婴儿喂奶量和间隔时间会因婴儿的年龄、体重、健康状况等因素而有所不同。以下是一些一般的指导原则: 1.新生儿:出生后的前几天,婴儿每次喂奶量通常为15-30毫升,每天喂奶8-12次。随着婴儿的成长,喂奶量会逐渐增加,间隔时间也会逐渐延长。 2.1-2个月的婴儿:每次喂奶量通常为60-120毫升,每天喂奶6-8次。 3.2-3个月的婴儿:每次喂奶量通常为90-150毫升,每天喂奶5-6次。 4.3-6个月的婴儿:每次喂奶量通常为120-240毫升,每天喂奶4-5次。 5.6个月以上的婴儿:可以开始添加辅食,喂奶量可以根据婴儿的需求和食欲进行调整。 需要注意的是,每个婴儿的需求都不同,因此需要根据婴儿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如果婴儿看起来饥饿或不满,可以适当增加喂奶量;如果婴儿看起来太饱或不舒服,可以适当减少喂奶量或延长喂奶间隔时间。 此外,母亲的乳汁分泌量也会影响婴儿的喂奶量和间隔时间。如果母亲的乳汁分泌充足,婴儿可能会更容易满足,喂奶间隔时间也会更长;如果母亲的乳汁分泌不足,婴儿可能会需要更频繁地喂奶。 总之,婴儿的喂奶量和间隔时间需要根据婴儿的年龄、体重、健康状况、母亲的乳汁分泌量等因素进行调整。如果对婴儿的喂养有任何疑问,建议咨询医生或专业的营养师。

    2025-07-25 15:13:50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