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慧燕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

擅长:小儿营养保健的诊治。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个人擅长
小儿营养保健的诊治。展开
  • 宝宝拉肚子能吃鸡蛋吗

    宝宝拉肚子时能否吃鸡蛋分情况,初期不宜吃,缓解期可适量吃鸡蛋羹且循序渐进,同时要注意补充水分、腹部保暖、观察病情变化,不同年龄宝宝有特殊情况,有过敏史宝宝需遵医嘱调整饮食。 腹泻缓解期:当宝宝腹泻情况有所缓解,肠道功能开始恢复时,可以考虑适量给宝宝吃一些鸡蛋,但也需要注意方式。可以将鸡蛋做成鸡蛋羹,鸡蛋羹比较细软,相对容易被宝宝消化吸收。不过即使在缓解期,也不能一次性给宝宝吃太多鸡蛋,要遵循循序渐进、少量添加的原则,观察宝宝食用后肠道的耐受情况。如果食用后宝宝没有出现腹泻加重等不适症状,可逐渐增加鸡蛋的摄入量,但总体仍要控制量,避免过度加重肠道负担。 宝宝拉肚子时的其他注意事项 补充水分:拉肚子容易导致宝宝脱水,要注意给宝宝补充足够的水分,可以让宝宝多喝一些口服补液盐,以预防脱水的发生。对于小婴儿,可以少量多次地喂服补液盐。 腹部保暖:注意宝宝腹部的保暖,避免腹部受凉加重腹泻。可以给宝宝适当增添衣物,用热水袋等温暖宝宝腹部,但要注意温度不宜过高,防止烫伤宝宝。 观察病情变化:密切观察宝宝拉肚子的次数、大便的性状以及宝宝的精神状态、体温等情况。如果宝宝腹泻症状持续不缓解、出现频繁呕吐、精神萎靡、发热等异常情况,应及时带宝宝就医,进行相关检查和治疗,而不能仅关注鸡蛋的食用问题。 不同年龄宝宝的特殊情况:对于小月龄的宝宝,消化系统发育尚不完善,在拉肚子时对饮食的调整要更加谨慎。而较大月龄的宝宝在拉肚子时,除了饮食注意外,还可以适当增加一些富含维生素等营养物质的蔬菜水果泥等,但同样要根据宝宝的消化情况逐步添加。同时,有过敏史的宝宝在拉肚子时,要格外注意避免食用可能引起过敏的食物,包括鸡蛋是否会引起过敏反应等情况,若有过敏史需在医生指导下调整饮食。

    2025-10-17 10:33:12
  • 八个月宝宝不喝水怎么办

    为解决八个月宝宝不爱喝水的问题,可从多方面入手,包括更换适合宝宝的饮水器具、调整水温至37℃-40℃、适当增加辅食中含水量高的食物、营造饮水氛围、分次少量喂水以及注意宝宝身体状况,若因身体不适不爱喝水需检查口腔等并谨慎对待。 调整饮水温度 确保水温适宜,一般在37℃-40℃左右,接近宝宝的体温,这样的水温宝宝更容易接受。如果水温过凉或过热,可能会让宝宝产生抵触情绪。可以用手腕内侧去感受水温,感觉温热但不烫手即可。 食物调整 适当增加辅食中含水量高的食物,如苹果泥、西瓜汁(需过滤后少量给予)、黄瓜泥等。这些食物本身含有一定水分,在补充营养的同时也能间接为宝宝补充水分。但要注意添加新食物时的过敏风险,逐量添加并观察宝宝反应。 营造饮水氛围 家长可以自己在宝宝面前表现出爱喝水的样子,示范给宝宝看喝水的动作,让宝宝模仿学习。家长的行为对宝宝有很强的示范作用,宝宝会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愿意尝试喝水。 分次少量喂水 不要一次让宝宝喝太多水,以免引起反感。可以分多次少量喂水,比如每隔10-15分钟喂几毫升。这样可以让宝宝逐渐适应水的味道和饮用方式,慢慢增加饮水量。 注意宝宝身体状况 要留意宝宝是否因为身体不适而不爱喝水,比如是否有口腔问题(如口腔溃疡、出牙不适等)。如果宝宝口腔有异常,可能会因为喝水时疼痛而抗拒。这时候需要仔细检查宝宝口腔情况,如有异常及时就医处理。同时,也要考虑宝宝是否处于生病状态,如感冒、发烧等,身体不适可能会影响宝宝的饮水意愿,这时候除了采取上述方法外,还需要关注宝宝的整体健康状况,必要时配合医生进行治疗来改善宝宝不爱喝水的情况。对于八个月的宝宝,要特别注意其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成熟,任何身体的细微变化都需要谨慎对待。

    2025-10-17 10:32:20
  • 宝宝不好好吃奶怎么办

    营造适宜喂养环境选择安静光线柔和无干扰空间,调整喂养方式需选适配孔径奶嘴并采用利于吞咽姿势,关注宝宝健康定期检查口腔及排查消化不良等状况,小月龄按需喂养防过度,大月龄合理安排辅食与奶量比例,要密切观察宝宝精神等情况,长期不好好吃奶等异常及时带儿科就诊且优先非药物干预。 一、营造适宜喂养环境 选择安静、光线柔和且无过多干扰的空间进行喂养,避免宝宝因外界因素分散注意力,使其能专注于吃奶,这有助于提升吃奶的效率和意愿。 二、调整喂养方式 1.奶嘴选择:确保奶嘴孔径合适,若孔径过小会导致宝宝吸吮费力,孔径过大会使奶液流速过快引发呛咳,应根据宝宝月龄选择适配的奶嘴。 2.喂奶姿势:采用舒适且利于宝宝吞咽的姿势,如怀抱式时让宝宝身体呈45度倾斜,保证奶液能顺利流入,避免空气吸入过多引发不适。 三、关注宝宝健康状况 1.口腔检查:定期查看宝宝口腔,若存在溃疡、鹅口疮等问题会导致吃奶时疼痛,影响进食,需及时处理。 2.健康排查:留意宝宝是否有消化不良、感冒、发热等情况,这些都可能影响食欲,若伴随精神不佳、体重增长异常等,应及时就医评估。 四、考虑月龄因素适配喂养 1.小月龄宝宝:通常需按需喂养,间隔时间不宜过长,保证营养摄入;同时注意避免过度喂养,以防造成胃肠负担。 2.大月龄宝宝:可能受添加辅食影响,需合理安排辅食与奶量的比例,避免辅食过度抢占奶量,可逐渐增加辅食的多样性但不替代奶的主导地位。 五、温馨提示 家长要密切观察宝宝精神状态、睡眠及体重增长情况。若宝宝长期不好好吃奶且伴随持续哭闹、呕吐、发热等异常表现,应及时带宝宝到儿科就诊,遵循儿科安全护理原则,优先采用非药物干预方式改善吃奶情况,避免自行盲目使用药物,尤其要谨慎对待低龄儿童用药。

    2025-10-17 10:32:05
  • 宝宝吐奶的原因是什么以及如何避免

    宝宝吐奶原因包括生理结构上新生儿及小婴儿胃部呈水平位且贲门括约肌发育不完善、喂养姿势不当过快过多及喂奶后立即平卧、消化不良致胃肠功能不成熟易蠕动紊乱,避免方法有调整为斜抱式喂奶喂后竖抱轻拍背、合理按需喂养控量控速、喂奶后不剧烈活动睡觉时垫高上半身取右侧卧位,早产儿需延长拍嗝时间谨慎调整并密切观察异常及时就医。 一、宝宝吐奶的原因 1.生理结构因素:新生儿及小婴儿的胃部呈水平位,且贲门括约肌发育尚未完善,较为松弛,而幽门括约肌相对发达,这种生理结构易导致奶液反流引起吐奶,通常0-6个月宝宝高发,随年龄增长可逐渐改善。 2.喂养因素: 喂奶姿势不当,如平卧喂奶,易使奶液反流; 喂奶过快、过多,宝宝吞咽大量空气,喂奶后易吐奶; 喂奶后立即让宝宝平卧,胃内压力变化易促使奶液反流。 3.消化不良:宝宝胃肠功能尚未成熟,消化酶分泌不足,若进食不当(如一次性进食过多),易引发消化不良,导致胃肠蠕动紊乱,出现吐奶现象。 二、避免宝宝吐奶的方法 1.喂养姿势调整:采用斜抱式喂奶,使宝宝上半身抬高约30度,减少奶液反流风险。喂奶后不要立即让宝宝平放,应竖抱,轻拍宝宝背部5-10分钟,帮助排出胃内空气,降低吐奶几率。 2.合理喂养量与频率:按需喂养,避免过度喂养,根据宝宝月龄合理控制单次喂奶量。喂奶过程中注意控制速度,避免宝宝大口急吸吞入过多空气。 3.体位管理:喂奶后不要让宝宝剧烈活动,保持安静舒适体位。睡觉时可将宝宝上半身适当垫高,采取右侧卧位,利用重力作用减少胃内容物反流。 4.特殊人群注意事项:早产儿因胃肠功能更不成熟,喂养后拍嗝时间需适当延长,体位调整更需谨慎,可在医生指导下更精准调整喂养及体位方式,密切观察吐奶情况,若有异常及时就医。

    2025-10-17 10:31:41
  • 该怎样给宝宝们补钙

    母乳喂养宝宝需保障钙源,哺乳期母亲要保证自身钙摄入充足,辅食添加期引入富含钙食物且遵循由少到多等原则,宝宝出生后数天起需补充维生素D,要保证宝宝适当户外活动晒太阳促进钙吸收,特殊人群宝宝需在医生指导下合理补钙避免过量。 一、母乳喂养宝宝的钙源保障 母乳喂养是宝宝早期钙的优质来源,哺乳期母亲需保证自身钙摄入充足,每日建议钙摄入量为1000-1200mg,通过均衡饮食补充钙,如每日摄入300-500ml奶制品、适量豆制品及深绿色蔬菜等,以确保母乳中钙含量满足宝宝生长需求。 二、辅食添加期的钙补充 当宝宝4-6月龄后逐步添加辅食时,应引入富含钙的食物。例如,选择强化钙的婴儿米粉、配方奶、奶酪等奶制品;豆腐等豆制品;西蓝花、苋菜等深绿色蔬菜,添加辅食需遵循由少到多、由一种到多种的原则,保证食物多样化以摄入充足钙。 三、维生素D的关键作用及补充 维生素D可促进肠道对钙的吸收,宝宝出生后数天起需补充维生素D。足月儿每日补充400国际单位,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双胎儿等高危儿出生后即需每日补充800-1000国际单位,直至2岁,之后可根据日照情况调整补充量,确保钙能有效被机体吸收利用。 四、晒太阳促进钙吸收 每日保证宝宝有1-2小时适当户外活动时间,让皮肤适度暴露于阳光下(避免直射眼睛),通过紫外线照射皮肤促进维生素D合成,进而助力钙的吸收利用,注意夏季可选择树荫下等温和环境晒太阳。 五、特殊人群宝宝的补钙要点 对于早产儿、有特殊疾病史等宝宝,需在医生指导下评估钙摄入情况,可能需额外监测钙水平并调整补充方案;同时要避免盲目过量补钙,过量补钙可能引发便秘、肾结石等问题,应严格遵循科学补钙指导,以儿科安全护理原则为依据进行合理补钙。

    2025-10-17 10:30:25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