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慧燕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

擅长:小儿营养保健的诊治。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个人擅长
小儿营养保健的诊治。展开
  • 到底该什么时候断奶最好

    1岁到2岁之间断奶比较合适,此时宝宝的生长需求和咀嚼消化能力都能得到满足。 什么时候断奶最好?一般来说,宝宝在1岁到2岁之间断奶比较合适。 宝宝6个月后,母乳中的营养已经不能完全满足其生长需求,此时需要添加辅食来保证宝宝的营养摄入。同时,随着宝宝的成长,他们的咀嚼和消化能力也在逐渐提高,此时添加辅食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固体食物。 如果宝宝在1岁之前就断奶,可能会导致营养摄入不足,影响身体和智力发育。但如果断奶时间太晚,宝宝可能会对母乳产生过度依赖,影响正常的饮食和咀嚼能力的发展。 此外,妈妈的身体状况也会影响断奶时间。如果妈妈身体状况不佳,或者工作压力较大,可以适当提前断奶。但无论何时断奶,都需要逐渐进行,让宝宝有足够的时间来适应。 总之,断奶时间需要根据宝宝的具体情况来决定,同时需要妈妈和家人的耐心和细心照顾。

    2025-08-14 14:56:19
  • 老人总觉得热是为什么

    老年人总是热可能是阴虚火旺所致。 一、阴虚火旺的含义。人体阴液若不能满足机体基本需求,其制约阳热的能力就会下降,致使维持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阳热呈现病态,这就是阴虚火旺,它与肝肾阴虚的关系最为密切。 1.引发原因。主要由过度劳累、年老久病、房事过多等情况导致。 2.具体症状。主要表现为头晕、耳鸣、五心烦热(自觉手足心热、心胸躁热)、潮热(每日某个特定时间自觉热感从面或胸蔓延至全身)、盗汗等。 二、老年人出现阴虚火旺的缘由。老年人肾精、气血会随着自然衰老而慢慢消耗殆尽,或者因慢性疾病不断损耗人体正常气血,气血不能养护肝肾,时间一长就会导致肝肾阴虚,进而引发阴虚火旺。所以,老年人总是热很有可能是阴虚火旺所造成的。 总之,阴虚火旺是导致老年人总是感觉热的一个重要原因,对此应有所了解和关注。

    2025-08-14 14:54:20
  • 断奶几天才恢复

    一般情况下,产妇在断奶后7天左右,乳房胀痛的感觉会逐渐减轻,身体也会逐渐恢复。但这个时间并不是固定的,因为每个产妇的体质和回奶过程都有所不同。 如果产妇在断奶后出现了乳房胀痛、乳腺炎等问题,需要及时就医,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同时,产妇在断奶期间要注意饮食清淡,避免食用下奶的食物,如猪蹄汤、鲫鱼汤等。 对于哺乳期的女性,在断奶时可以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逐渐减少喂奶的次数和时间,让身体有一个适应的过程。如果出现了乳房胀痛等不适,可以用热毛巾敷乳房,缓解疼痛。 总之,产妇在断奶后要注意观察自己的身体状况,如果出现异常,要及时就医。同时,要保持良好的心态,注意休息,让身体尽快恢复。

    2025-08-14 14:51:55
  • 如何治疗婴儿肛周湿疹

    婴儿肛周湿疹护理需保持局部清洁干燥排便后用温水轻柔清洗并拍干保持干爽,可在医生指导下合理选用弱效糖皮质激素乳膏等安全性高的药物且遵医嘱,选用棉质柔软透气性好的尿布并及时更换,留意避免食物等过敏原,严重时如出现明显渗液、感染迹象等及时就医。 一、保持局部清洁干燥 每次婴儿排便后,用温水轻柔清洗肛周部位,清洗时动作要轻,避免过度摩擦皮肤。清洗后用柔软的干毛巾轻轻拍干,保持肛周皮肤干爽。因为潮湿环境易加重婴儿肛周湿疹,保持干燥可减少对皮肤的刺激。 二、合理选用外用药物 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弱效糖皮质激素乳膏等药物,这类药物能减轻肛周湿疹的炎症反应。但需严格遵循医嘱,注意药物的使用部位和疗程,由于婴儿皮肤薄嫩,要选择安全性高的药物,避免长期大面积使用可能带来的不良影响。 三、选择合适的尿布 应为婴儿选用棉质、柔软且透气性好的尿布,及时更换尿布,避免尿液、粪便长时间接触肛周皮肤,减少对皮肤的持续刺激。这符合儿科安全护理原则,能有效降低肛周湿疹加重的风险。 四、避免接触过敏原 需留意婴儿是否存在食物等过敏原,若怀疑有过敏原,应积极排查并避免接触。因为过敏原可能诱发或加重肛周湿疹,通过避免接触过敏原可帮助控制湿疹症状。 五、严重情况及时就医 若婴儿肛周湿疹症状严重,如出现明显渗液、感染迹象(如局部红肿热痛加剧、有脓性分泌物等),应及时带婴儿就医,由专业医生进行评估并给予针对性治疗,确保婴儿健康得到妥善处理,遵循循证医学中及时干预的原则。

    2025-08-08 14:32:52
  • 小孩发高烧手脚冰凉是怎么回事

    小孩发高烧时体温上升期因外周血管收缩致手脚冰凉是生理性调节,体温达高峰后血管渐舒张手脚转暖,需密切监测体温,超三十八度五伴不适优先非药物退热,留意是否有咳嗽等其他症状,低龄儿童体温调节不完善要避免过度保暖,高烧持续不退或有抽搐等严重症状需立即送医。 一、体温上升期的外周血管收缩机制 小孩发高烧时出现手脚冰凉,主要是处于体温上升期。此时机体为了增加产热、减少散热来提升体温,外周血管会发生收缩,尤其是四肢末端的小血管收缩更为明显,导致手脚血液灌注减少,从而出现手脚冰凉的现象。这是身体应对发热的一种生理性调节反应。 二、需关注的体温变化及相关情况 当体温继续上升达到高峰后,外周血管可能会逐渐舒张,手脚会转暖。在此过程中需密切监测小孩体温,若体温≥38.5℃且小孩出现精神差、哭闹不安等不适表现时,可考虑采取适当退热措施,但优先选择非药物干预方式,如松解过多的衣物、适当减少盖被等,以帮助散热。同时要留意小孩是否伴随其他症状,如咳嗽、呕吐、腹泻等,这些可能提示存在其他疾病因素。 三、特殊人群(低龄儿童)的注意事项 低龄儿童体温调节中枢发育尚不完善,更容易出现高热时手脚冰凉的情况。护理时要避免给低龄儿童过度保暖,以防影响散热。需及时观察小孩体温变化趋势以及精神状态、面色等情况,若小孩高烧持续不退(如超过3天)或伴随抽搐、嗜睡、呼吸急促等严重症状,应立即送往医院就诊,因为这可能提示存在严重感染或其他严重疾病,需要专业医疗干预。

    2025-08-08 14:32:45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