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慧燕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

擅长:小儿营养保健的诊治。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个人擅长
小儿营养保健的诊治。展开
  • 手足徐动型小儿脑瘫早治疗能治好吗

    手足徐动型小儿脑瘫早治疗有一定改善可能但完全治好难,早期干预可利用小儿神经系统可塑性强的特点改善相关情况,早期治疗具体有康复训练(含运动、作业疗法)、物理因子治疗等干预方式,预后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及时性、个体差异等因素影响,家长要积极配合、医护人员要制定个性化方案等,需综合多因素通过规范等治疗最大程度改善预后提高患儿生活质量。 早期治疗的具体干预方式及作用 康复训练:包括运动疗法,如Bobath疗法等,通过特定的运动模式训练来纠正异常的运动姿势和运动模式,改善肌肉张力。比如针对手足徐动型脑瘫患儿存在的肢体不自主扭动等情况,Bobath疗法可以引导患儿进行正确的运动控制练习,逐步建立正常的运动模式。还包括作业疗法,培养患儿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如穿衣、进食等方面的技能训练,帮助患儿提高生活自理能力,使其能更好地适应日常生活。 物理因子治疗:如低频电刺激等,可促进神经肌肉的兴奋性,改善肌肉的营养状况,辅助改善运动功能。不过物理因子治疗需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根据患儿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参数等。 影响手足徐动型小儿脑瘫早治疗预后的因素 病情严重程度:轻度的手足徐动型小儿脑瘫患儿,大脑神经损伤相对较轻,早期治疗后恢复的潜力较大,通过规范治疗往往能取得较好的改善效果,运动功能等能得到明显提升;而重度的患儿,大脑神经损伤严重,即使早期治疗,预后相对较差,可能遗留较严重的运动障碍和其他功能缺陷。 治疗及时性:出生后越早开始治疗,患儿神经系统的可塑性发挥作用越充分,治疗效果相对越好。因为新生儿和婴儿时期神经系统处于快速发育阶段,对干预的反应更敏感,早期干预能够最大程度地利用这一时期的神经可塑性,纠正异常的神经发育轨迹。如果治疗延迟,神经发育逐渐固定,治疗效果会大打折扣。 个体差异:不同患儿的基因背景、身体对治疗的反应等存在个体差异。有的患儿对康复训练等治疗手段反应较好,能较快看到运动功能的改善;而有的患儿可能对治疗反应相对较慢,但坚持规范治疗仍能获得一定程度的进步。 针对手足徐动型小儿脑瘫早治疗的注意事项 对于家长:要积极配合医生,遵循专业的治疗方案,坚持长期的康复训练。同时,要给予患儿足够的关爱和耐心,营造良好的家庭康复环境,鼓励患儿坚持训练。例如,家长要学习正确的康复训练方法,并在家中为患儿进行适当的辅助训练,帮助患儿巩固治疗效果。 对于医护人员:要根据患儿的具体年龄、病情等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在康复训练过程中,要密切观察患儿的反应,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对于婴儿期的患儿,要特别注意操作的轻柔性,遵循儿科安全护理原则,避免对患儿造成不必要的损伤。同时,要加强对家长的健康教育,让家长了解早期治疗的重要性和家庭康复的方法等。 总之,手足徐动型小儿脑瘫早治疗有改善的可能,但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通过规范、及时、个体化的治疗干预,最大程度地改善患儿的预后,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

    2025-10-20 15:02:45
  • 一岁半孩子积食怎么办

    一岁半孩子积食可通过调整饮食结构(控制进食量、选易消化食物)、腹部按摩(以肚脐为中心顺时针按摩10-15分钟,每天2-3次)、增加活动量(饭后1小时后适当运动,如室内爬行、走路,每次20-30分钟)、保证充足睡眠(每天睡12-14小时,营造安静舒适环境)来缓解,若积食严重伴长时间哭闹不止、频繁呕吐、腹胀明显且发热等症状需及时就医。 一、调整饮食结构 1.控制进食量:一岁半孩子积食时,要适当减少每餐的进食量,遵循少量多餐的原则。因为此时孩子的消化系统功能相对较弱,过多的食物会加重肠胃负担。例如,可以将原来的每餐食量减少1/3左右,分多次进食,避免一次进食过多导致积食情况加重。 2.选择易消化食物:优先给孩子提供易消化的食物,如米粥、面条、蒸蛋等。这些食物容易被胃肠道消化吸收,能减轻肠胃的消化负担。避免给孩子食用油腻、辛辣、高糖以及难以消化的食物,如油炸食品、巧克力、糯米制品等。例如,米粥可以熬煮得软烂一些,方便孩子消化;面条可以选择细面条,煮得软一些。 二、腹部按摩 1.按摩方法:家长可以在孩子饭后1小时左右,以孩子的肚脐为中心,用手掌轻轻顺时针按摩孩子的腹部。按摩时力度要适中,一般每次按摩10-15分钟,每天可按摩2-3次。顺时针按摩腹部可以促进胃肠道的蠕动,帮助消化食物,缓解积食症状。例如,家长将手掌焐热后,以轻柔的力度按照顺时针方向画圈按摩孩子腹部。 三、增加活动量 1.适当运动:鼓励孩子多进行适当的活动,比如让孩子在室内爬行、走路等。一岁半的孩子正处于活泼好动的阶段,适当的运动可以促进胃肠蠕动,有助于食物的消化。但要注意避免在孩子进食后立即进行剧烈运动,以免引起呕吐等不适。例如,可以带孩子在室内宽敞安全的地方散步,或者让孩子在地上爬行玩耍,每次活动时间可以控制在20-30分钟左右。 四、保证充足睡眠 1.睡眠对消化的影响:充足的睡眠有利于孩子身体的恢复和各项机能的正常运转,包括消化系统的正常功能。孩子在睡眠时,身体会进行自我修复和调节,有助于胃肠功能的恢复,从而缓解积食情况。所以要保证一岁半孩子每天有足够的睡眠时间,一般建议每天睡眠12-14小时左右,营造安静舒适的睡眠环境,让孩子能够安稳入睡。 五、特殊情况处理 1.及时就医:如果孩子积食情况比较严重,出现长时间哭闹不止、频繁呕吐、腹胀明显且伴有发热等症状时,应及时带孩子就医。因为这些情况可能不仅仅是单纯的积食,可能存在其他疾病因素,需要医生进行专业的诊断和治疗。例如,孩子频繁呕吐且呕吐物量大,或者腹胀明显触摸时孩子反应剧烈,就需要尽快带孩子到医院就诊,避免延误病情。 一岁半孩子出现积食情况时,家长可以通过调整饮食、腹部按摩、增加活动量、保证充足睡眠等方式来缓解。同时要密切关注孩子的症状变化,若情况严重及时就医,在整个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孩子的年龄特点,以安全、科学的方式进行处理,保障孩子的健康。

    2025-10-20 15:01:39
  • 三个月婴儿的护理方法有哪些

    喂养护理包括母乳喂养按需进行且要注意乳头清洁和哺乳姿势正确,配方奶喂养需按说明冲调;日常皮肤护理是每天至少一次全身温水沐浴,用温和婴儿专用产品清洁褶皱部位后拍干,尿布疹时及时换尿布并涂护臀膏;脐带未脱落前用碘伏棉签由中心向外周顺时针消毒;衣物选宽松柔软透气棉质的并依室温调整;睡眠要营造安静舒适温度适宜光线柔和环境,以仰卧位为主防被褥覆盖口鼻;感官刺激有视觉放色彩鲜艳玩具缓慢移动促追踪、听觉用轻柔声音交流;健康监测要定期测体温体重身高,观察精神状态、食欲等,异常及时就医。 一、喂养护理 1.母乳喂养:按需喂养,母乳富含婴儿生长所需的营养及免疫物质,能满足三个月婴儿的营养需求,喂养时注意母亲乳头清洁,哺乳姿势要正确,让婴儿含住乳头及大部分乳晕。2.配方奶喂养:严格按照配方奶产品说明进行冲调,水温适宜(一般40-50℃左右),冲调比例准确,保证婴儿摄入充足且合适温度的奶液,避免因冲调不当影响婴儿消化吸收。二、日常皮肤护理 1.清洁频次与方法:每天至少进行一次全身温水沐浴,清洗时动作轻柔,使用温和的婴儿专用沐浴产品,重点清洁颈部、腋窝、腹股沟等皮肤褶皱部位,清洗后用柔软的毛巾轻轻拍干,保持皮肤干燥。2.特殊情况处理:若婴儿出现尿布疹,要及时更换尿布,每次更换后用护臀膏涂抹臀部,保持臀部皮肤干爽,减少尿液和粪便对皮肤的刺激。三、脐带护理 脐带未脱落前,每天用碘伏棉签由脐带残端中心向外周顺时针消毒1-2次,保持脐带周围皮肤清洁干燥,避免尿液、粪便污染脐带部位,等待脐带自然脱落。四、衣物选择与穿着 选择宽松、柔软、透气性好的棉质衣物,避免穿着化纤材质或过硬的衣物,防止刺激婴儿皮肤。衣物厚度要根据室内温度适当调整,保证婴儿舒适,不宜包裹过紧,影响肢体活动。五、睡眠护理 1.睡眠环境营造:营造安静、舒适、温度适宜(一般22-25℃)、光线柔和的睡眠环境,可使用白色噪音机辅助婴儿入睡。2.睡姿要求:以仰卧位为主,可偶尔更换侧卧姿势,但要避免长期偏向一侧睡眠导致头型不正,睡眠时注意避免被褥等覆盖婴儿口鼻,确保呼吸通畅。六、感官刺激护理 1.视觉刺激:在婴儿视线范围内放置色彩鲜艳(如红色、黄色等)、轮廓清晰的玩具,距离婴儿约20-30厘米,缓慢移动玩具,促进婴儿视觉追踪能力发展。2.听觉刺激:用轻柔、悦耳的声音与婴儿交流,如轻声哼唱儿歌、说话等,但声音不宜过大,频率适中,刺激婴儿听觉发育。七、健康监测 1.常规指标测量:定期测量体温(正常腋下体温36-37.2℃)、体重(三个月男婴体重约5.4-7.7千克,女婴约5.2-7.3千克)、身高(三个月男婴身高约55.8-65.0厘米,女婴约54.6-63.7厘米),了解婴儿生长发育情况。2.状态观察:密切观察婴儿精神状态、食欲、有无异常哭闹等情况,若发现婴儿精神萎靡、持续拒食、体温异常波动等异常表现,应及时带婴儿就医检查。

    2025-10-20 15:00:39
  • 小孩老是深呼吸是怎么回事

    小孩老是深呼吸可能由生理性和病理性因素引起。生理性因素包括生长发育阶段正常表现和情绪因素影响;病理性因素涉及呼吸系统疾病(如哮喘、肺炎)、心血管系统疾病(如先天性心脏病、心肌炎)、其他系统疾病(如贫血、代谢性疾病)。发现小孩老是深呼吸,家长要观察是否伴其他异常症状,若有或持续不缓解需及时就医,日常生活中要营造良好环境、保证小孩充足睡眠和合理饮食,有基础疾病的小孩要遵医嘱随访管理。 一、生理性因素 (一)生长发育阶段的正常表现 小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呼吸系统等生理功能尚在完善中。例如,幼儿时期可能会出现偶尔深呼吸的情况,这可能是身体对自身呼吸功能调节的一种尝试,是正常的生理现象,一般不伴有其他异常症状,随着年龄增长可逐渐改善。 (二)情绪因素影响 当小孩处于紧张、焦虑等情绪状态时,也可能出现老是深呼吸的情况。比如,在面临考试、陌生环境等情况时,情绪波动可能导致呼吸节律改变,出现不自觉的深呼吸来调节自身状态。 二、病理性因素 (一)呼吸系统疾病 1.哮喘:哮喘患儿由于气道痉挛、狭窄,通气功能受限,会通过深呼吸来试图改善通气。患儿除了老是深呼吸外,还可能伴有喘息、咳嗽、胸闷等症状,常在接触过敏原、冷空气等诱因后发作,可通过肺功能检查等明确诊断。 2.肺炎:肺部发生炎症时,气体交换受到影响,小孩为了获取足够氧气会出现深呼吸的表现。同时可能伴有发热、咳嗽、咳痰等症状,胸部影像学检查可发现肺部炎症病灶。 (二)心血管系统疾病 1.先天性心脏病:某些先天性心脏病会影响心脏的正常功能,导致机体缺氧,从而使小孩通过深呼吸来增加氧气摄入。患儿可能伴有口唇发绀、生长发育迟缓、活动耐力下降等表现,心脏超声等检查可协助诊断。 2.心肌炎:病毒等感染引起心肌炎症时,心肌收缩和舒张功能受影响,导致机体供氧不足,小孩会出现深呼吸的情况。患儿可能有前驱感染病史,伴有乏力、面色苍白、心悸等症状,心肌酶谱等检查有助于诊断。 (三)其他系统疾病 1.贫血:贫血时血液携氧能力下降,机体处于缺氧状态,小孩会通过深呼吸来代偿。患儿表现为面色苍白、乏力、头晕等,血常规检查可发现血红蛋白降低等贫血相关指标异常。 2.代谢性疾病:例如甲状腺功能亢进,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导致机体代谢加快,耗氧量增加,小孩可能出现老是深呼吸的表现,同时伴有多汗、烦躁、食欲亢进、体重减轻等症状,甲状腺功能检查可明确诊断。 当发现小孩老是深呼吸时,家长应密切观察其是否伴有其他异常症状,如发热、咳嗽、喘息、口唇发绀、精神萎靡等。若伴有其他异常表现或深呼吸情况持续不缓解,应及时带小孩就医,进行详细的体格检查、相关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等,以明确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同时,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让小孩保持良好的生活环境,保证充足睡眠,合理饮食,增强机体抵抗力。对于有基础疾病的小孩,更要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定期随访和管理。

    2025-10-20 14:59:15
  • 一岁宝宝突然没有食欲怎么办

    要解决一岁宝宝食欲差的问题,需从多方面入手。首先观察宝宝精神状况及有无其他异常体征;调整喂养方式,选择合适食物与制作、营造良好进食环境、少量多次喂养;排查潜在健康问题,包括口腔、消化系统及其他系统疾病;同时特殊人群一岁宝宝需家长密切关注、保持耐心,调整后仍未改善要及时就医,注意日常护理。 一、观察宝宝状态 1.精神状况:留意宝宝除食欲差外的精神表现,若只是食欲短时间减退但精神活泼,可能是正常阶段性情况;若精神萎靡、烦躁不安,需警惕可能存在身体不适,比如感染等问题,要进一步观察有无其他伴随症状,像发热、呕吐、腹泻等。 2.有无其他异常体征:查看口腔是否有疱疹、溃疡等,因为口腔问题会导致宝宝进食时疼痛而不愿进食;检查腹部是否有腹胀、压痛等情况,排查消化系统方面的问题。 二、调整喂养方式 1.食物选择与制作 食物种类:提供多样化且适合一岁宝宝的食物,保证营养均衡。可以选择色彩鲜艳、形状可爱的食物来吸引宝宝注意力,比如将蔬菜做成卡通形状的造型,水果切成小块等。食物质地要合适,一岁宝宝牙齿尚未完全发育,食物需软烂易消化,如软面条、蒸蛋羹、切碎的煮熟蔬菜和水果等。 进食环境:营造安静、舒适的进食环境,避免宝宝在进食时被过多干扰,如关闭电视、减少周围人员走动等。让宝宝专注于进食,增加对食物的兴趣。 2.进食频率与量:采取少量多次的喂养方式,不要强迫宝宝进食。根据宝宝的需求来喂养,不要按照固定的量硬性要求宝宝吃完,以免让宝宝对进食产生抵触情绪。比如宝宝一顿不想吃太多,那就分几次给他喂,保证宝宝摄入一定量的营养即可。 三、排查潜在健康问题 1.口腔问题:如果怀疑宝宝有口腔问题,及时带宝宝到医院就诊,由医生检查口腔情况并进行相应处理。例如口腔有疱疹可能是疱疹性咽峡炎等疾病,需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治疗。 2.消化系统问题:若宝宝伴有呕吐、腹泻等消化系统症状,要观察大便的性状、次数等。如果是消化不良引起的食欲差,可以适当调整宝宝的饮食结构,减少油腻、不易消化食物的摄入;若是感染等原因导致的消化系统问题,需遵医嘱进行处理。 3.其他系统疾病:像感冒、肺炎等全身性疾病也可能影响宝宝食欲,要留意宝宝是否有相应系统的其他症状,如咳嗽、流涕、发热等,必要时带宝宝就医进行全面检查,以明确病因并进行针对性处理。 四、特殊人群(一岁宝宝)温馨提示 一岁宝宝正处于生长发育关键阶段,食欲突然变化需密切关注。家长要保持耐心,不要因为宝宝食欲差而过度焦虑或强行喂食。要根据宝宝的具体情况细致观察和调整喂养及生活护理等方面,若经过一段时间调整宝宝食欲仍未改善或伴有其他明显异常表现,应及时带宝宝到正规医院儿科就诊,避免延误病情。同时,要注意宝宝的日常护理,保证宝宝充足的休息,适当让宝宝进行户外活动,促进宝宝身体新陈代谢,有助于改善食欲,但要避免在宝宝进食前后让其进行剧烈运动。

    2025-10-20 14:56:01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