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慧燕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

擅长:小儿营养保健的诊治。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个人擅长
小儿营养保健的诊治。展开
  • 小儿急性肠胃炎几天好

    小儿急性肠胃炎恢复时间有差异,轻的3-7天好转,重的需1-2周甚至更长,其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及时性、自身状况影响,病情轻、治疗及时、自身状况好则恢复快,反之则慢。 病情较轻的情况 如果小儿急性肠胃炎是由轻度饮食不当引起,例如偶尔进食少量不洁食物或稍多进食不易消化的食物,且患儿整体状况较好,没有严重的脱水、电解质紊乱等情况。在采取适当的治疗措施后,如调整饮食(短时间内给予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稀粥、面条等),同时进行对症支持治疗(如止吐、止泻等),通常3-7天内肠道功能可逐渐恢复正常,临床症状如呕吐、腹泻等会明显缓解并消失。 病情较重的情况 当小儿急性肠胃炎是由较为严重的感染因素引起,如细菌或病毒感染较为严重,导致患儿出现严重的腹泻、频繁呕吐,进而可能引起脱水、电解质紊乱、发热等较严重的全身症状时。此时需要更积极的治疗,除了调整饮食、对症支持治疗外,可能还需要进行抗感染治疗以及纠正脱水和电解质紊乱等。这种情况下,恢复时间会相对较长,可能需要1-2周甚至更长时间。例如,由轮状病毒引起的小儿急性肠胃炎,对于体质较好的患儿,经过规范治疗,可能1-2周左右恢复,但如果患儿本身有基础疾病或者体质较弱,恢复时间可能会延长。 影响小儿急性肠胃炎恢复时间的因素 病情严重程度 轻度的小儿急性肠胃炎,病变主要局限在肠道黏膜的轻度炎症,对机体的影响较小,所以恢复相对较快。而重度的小儿急性肠胃炎,炎症反应重,可能累及肠道deeper层次,还可能引发全身多个系统的紊乱,如影响心血管系统导致循环不稳定等,恢复时间就会明显延长。 治疗及时性 一旦发现小儿出现急性肠胃炎症状能及时就医并采取正确的治疗措施,如在出现呕吐、腹泻等症状后不久就开始调整饮食、进行止吐止泻等对症处理,那么可以有效控制病情的发展,缩短恢复时间。相反,如果家长没有重视,延误了治疗,病情可能会加重,恢复时间也会相应延长。 患儿自身状况 年龄较小的婴儿,由于其肠道功能发育尚未完善,而且自身的调节能力相对较弱,所以在患急性肠胃炎时恢复可能相对较慢。而年龄较大、身体状况较好、没有基础疾病的儿童,恢复能力相对较强,恢复时间可能会短一些。例如,新生儿患急性肠胃炎时,因为其各器官功能更不成熟,恢复时间往往比年长儿更长。 患儿如果有基础疾病,如先天性心脏病、营养不良等,那么在患急性肠胃炎时,身体的抵抗力和恢复能力会受到影响,从而导致急性肠胃炎的恢复时间延长。

    2025-10-21 12:54:42
  • 小孩物理退烧的正确方法

    儿童退热可采用温水擦浴、使用退热贴、减少穿着衣物和覆盖被褥、多喝水等方法,温水擦浴用32-34℃温水擦大血管丰富部位,适用于大多儿童但有禁忌;退热贴靠水分蒸发降温,有适用及注意事项;减少穿着衣物和被褥助散热,要考虑特殊人群;多喝水可防脱水助散热,特殊人群需关注饮水情况。 一、温水擦浴 1.操作方法:准备32-34℃的温水,用毛巾浸湿后拧干,擦拭孩子的颈部、腋窝、腹股沟、腘窝等大血管丰富的部位,每次擦拭10-15分钟。因为这些部位血液循环丰富,通过温水擦浴可以利用水分蒸发带走热量起到降温作用。例如有研究表明,通过温水擦浴这种物理降温方式,能够在一定时间内有效降低儿童的体温。 2.适用人群及注意事项:适用于大多数发热的儿童,但要注意避开胸部、腹部等敏感部位。对于新生儿以及皮肤有破损的儿童不建议使用温水擦浴,因为新生儿体温调节中枢不完善,皮肤破损处擦浴可能会引起感染等问题。 二、使用退热贴 1.作用原理:退热贴的主要成分是亲水性高分子凝胶,通过凝胶中水分的蒸发带走热量,从而达到降温的目的。将退热贴贴在儿童的额头、颈部两侧等部位,一般可以持续发挥作用4-8小时左右。 2.适用情况及注意要点:适用于低热或者作为高热时的辅助降温方法。对于对退热贴材质过敏的儿童不能使用,在贴退热贴过程中要观察儿童局部皮肤情况,如果出现发红、瘙痒等过敏症状应立即取下。 三、减少穿着衣物和覆盖被褥 1.原理:过多的衣物和被褥会影响身体热量的散发,适当减少穿着轻薄、透气的衣物以及被褥可以帮助身体散热。比如给孩子穿宽松、棉质的衣物,这样有利于汗液蒸发,从而达到降温效果。 2.具体做法及特殊人群考虑:对于婴儿来说,不要包裹得过于严实,可以选择合适厚度的衣物。如果孩子是新生儿,要注意保暖的同时避免过热,根据室内温度合理调整衣物和被褥,一般以孩子颈背部温热、手脚温暖但不冰凉为宜。 四、多喝水 1.重要性:发热时身体会通过出汗等方式散热,水分流失较多,多喝水可以补充身体丢失的水分,防止脱水,同时也有助于通过排尿等方式带走热量。一般建议让孩子少量多次饮用温开水,每天保证足够的水分摄入。例如,发热时孩子每小时可以饮用50-100ml左右的温开水。 2.特殊人群的饮水关注:对于婴幼儿,要注意喂养方式,避免一次饮用过多引起呕吐等情况。如果孩子有基础疾病如先天性心脏病等,要根据病情适当调整饮水量,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水分补充。

    2025-10-21 12:53:17
  • 儿童体温37.4是不是发烧

    儿童体温37.4℃属于轻度发热,正常儿童不同部位体温有相应参考值,其低热情况需考虑年龄、生活方式、病史等因素,低热时要保持适宜环境、穿宽松衣物、多饮水,观察精神等状态,物理降温,异常及时就医。 不同测量部位体温参考值及意义 口腔温度:口腔温度相对能较准确反映体内核心温度,但儿童可能不太配合口腔测温,且口腔测温时需注意避免咬破体温计等情况。正常口腔温度在36.2~37.3℃,若超过37.3℃则考虑发热。 直肠温度:直肠温度更接近人体内部核心温度,测量相对准确,但操作时要注意轻柔,避免损伤直肠黏膜。正常直肠温度范围是36.5~37.5℃,此温度下37.4℃也属于发热。 腋下温度:腋下测温是较常用且相对安全的方式,正常范围在36~37℃,37.4℃在此处属于低热情况。 儿童低热时的应对措施及考虑因素 年龄因素:对于新生儿,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完善,稍微环境因素变化等都可能影响体温,37.4℃需密切观察,因为新生儿病情变化可能较隐匿。对于婴幼儿,要注意是否有包裹过紧等情况导致体温升高,同时观察有无其他伴随症状,如是否有精神状态改变、吃奶情况异常等。 生活方式因素:如果儿童刚进行了剧烈活动,如哭闹、奔跑等,可能会出现体温暂时性升高至37.4℃,此时休息一段时间后再测量可能会恢复正常。另外,环境温度过高,给儿童穿盖过多也可能导致体温偏高至37.4℃,需要适当调整环境温度和穿盖情况。 病史因素:如果儿童有基础疾病,如先天性心脏病等,出现体温37.4℃时要更谨慎,需观察是否有其他与基础疾病相关的表现,如是否有呼吸急促、口唇发绀等情况,因为基础疾病可能会影响儿童对发热的耐受及病情进展。 特殊人群(儿童)低热时的温馨提示 儿童体温37.4℃属于低热,首先要保持环境温度适宜,一般维持在22~25℃左右,湿度保持在50%~60%。给儿童穿着宽松、透气的衣物,利于散热。让儿童适当多饮水,补充因体温升高而散失的水分。密切观察儿童的精神状态、面色、有无咳嗽、呕吐、腹泻等其他伴随症状。如果儿童精神状态良好,没有其他明显不适,可以先采用物理降温方法,如用温水擦拭儿童的额头、颈部、腋窝、腹股沟等部位,通过水分蒸发来帮助散热,但要注意避免擦拭心前区等敏感部位。如果儿童精神状态不佳,或体温有继续上升趋势,或者出现了其他异常症状,如咳嗽加重、呕吐频繁等,应及时就医进一步检查明确发热原因,以便进行针对性处理。

    2025-10-21 12:52:31
  • 五岁宝宝身高体重多少标准

    五岁男童身高正常范围约为某区间女童有对应区间身高体重范围,身高体重受遗传、营养、睡眠、运动等因素影响,家长需定期为宝宝测身高体重并对比标准,发现异常及时就医,日常要提供均衡营养饮食、保证充足规律睡眠、鼓励适量户外活动和体育锻炼,同时关注个体差异保持密切监测科学养育。 一、五岁男童身高体重标准 根据儿童生长发育相关标准,五岁男童的身高正常范围大约在101.2~110.9厘米,体重正常范围大约在15.7~21.9千克。这是基于大量儿童生长监测数据统计得出的参考值,反映了该年龄段男童生长发育的一般水平。 二、五岁女童身高体重标准 五岁女童的身高正常范围大约在100.5~109.7厘米,体重正常范围大约在15.3~21.4千克。同样是依据科学的儿童生长发育调研数据确定的,体现了女童在该年龄段的身高体重常见范围。 三、影响身高体重的因素 1.遗传因素:儿童的身高体重受遗传影响显著,若父母身高较高,儿童通常在身高体重发育上具有一定的遗传优势,但这并非绝对,只是提供了生长的潜在趋势。 2.营养状况:均衡的营养摄入是保障儿童正常生长发育的关键。充足的蛋白质(如肉类、豆类)、钙(如奶制品)、维生素(如蔬菜水果)等营养素的摄入,能为骨骼生长、身体组织发育等提供必要物质基础。例如,长期营养不良可能导致身高体重增长迟缓。 3.睡眠因素:睡眠过程中身体会分泌生长激素,充足的睡眠有助于生长激素的分泌,从而促进身高增长和身体的整体发育。五岁儿童建议保证每天10~13小时的睡眠时间,睡眠不足可能影响身高体重的正常发育。 4.运动因素:适当的体育锻炼,如户外跑步、跳绳等,能够刺激骨骼生长,增强肌肉力量,促进新陈代谢,对身高体重的正常发展有积极作用。 四、温馨提示 家长需定期为五岁宝宝测量身高体重,并与相应的标准范围进行对比。若发现宝宝身高体重明显低于或高于正常范围,应及时带宝宝前往儿科就诊,排查是否存在内分泌疾病、消化系统疾病等可能影响生长发育的健康问题。在日常生活中,要为宝宝提供均衡营养的饮食,确保食物种类丰富,涵盖谷类、肉类、蔬菜水果等各类食物;保证宝宝有充足且规律的睡眠时间;鼓励宝宝进行适量的户外活动和体育锻炼,以促进其身体的健康发育。同时,要关注宝宝的个体差异,每个孩子的生长发育速度存在一定不同,只要在合理的范围内且整体趋势正常,一般无需过度担忧,但仍需保持密切监测和科学的养育方式。

    2025-10-21 12:51:35
  • 小孩汗毛重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小孩汗毛重的原因包括遗传因素,父母一方或双方汗毛重时小孩概率高;激素水平影响,雄激素水平异常升高或青春发育期雄激素相对增多等可致汗毛重,其他激素也有一定影响;疾病因素,内分泌疾病如库欣综合征等、神经系统疾病如颅内肿瘤等可引发;营养因素,长期营养不良可能影响但较少见。若小孩除汗毛重外有其他异常表现,应及时就医检查,避免滥用不明成分保健品。 激素水平影响 1.雄激素水平: 小孩体内雄激素水平异常升高可能导致汗毛重。雄激素可以刺激毛乳头细胞的生长和分化,促进毛发的生长。例如,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等疾病可能会使肾上腺分泌过多的雄激素,从而引起小孩汗毛重,同时可能还伴有其他症状,如女孩出现男性化表现等。 另外,在青春发育期,小孩体内激素水平会发生变化,雄激素相对增多,也可能出现暂时性的汗毛较之前变重的情况,这是正常的生理发育过程,一般随着青春发育期的结束,会逐渐趋于稳定。 2.其他激素: 甲状腺激素等也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毛发的生长。甲状腺功能减退时,机体代谢减慢,可能会出现毛发稀疏等情况,但如果甲状腺功能异常导致激素失衡,也有可能间接影响毛发状态,不过相对来说,因甲状腺激素导致小孩汗毛重的情况相对较少见。 疾病因素 1.内分泌疾病: 库欣综合征等内分泌疾病可导致体内皮质醇分泌过多,进而引起多毛,包括小孩出现汗毛重的表现。库欣综合征除了多毛外,还可能有向心性肥胖、面部圆润等典型症状。 垂体肿瘤等也可能影响激素的分泌调节,导致激素失衡从而出现汗毛重的情况。 2.神经系统疾病: 某些神经系统病变可能影响到内分泌激素的调节,间接导致毛发异常生长。例如,颅内肿瘤等压迫相关神经结构,影响激素的分泌和调节通路,进而引起小孩汗毛重。 营养因素 如果小孩长期营养不良,尤其是缺乏某些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可能会影响毛发的正常生长状态。例如,缺乏维生素B族等可能会对毛发的生长代谢产生不利影响,但因营养因素导致单纯汗毛重的情况相对较少见,通常还会伴有其他营养不良的表现,如消瘦、皮肤干燥等。 对于小孩汗毛重的情况,家长要密切观察小孩是否有其他异常表现。如果小孩除了汗毛重外,还伴有生长发育异常、内分泌相关的特殊症状等,应及时带小孩到医院就诊,进行相关检查,如激素水平检测、染色体检查等,以明确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同时,要注意避免给小孩滥用一些不明成分的保健品等,以免影响小孩正常的生长发育。

    2025-10-21 12:50:44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