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穗方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

擅长:儿童心理评估、儿童发育问题、儿童适应问题、儿童多动症、品行问题、抽动症、情绪问题、学业问题、儿童养育问题咨询治疗。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林穗芳,女,主任医师,从事儿童保健工作近20年,从事儿童心理保健十多年。

  擅长儿童心理评估、儿童发育问题、儿童适应问题、儿童多动症、品行问题、抽动症、情绪问题、学业问题、儿童养育问题咨询治疗。

展开
个人擅长
儿童心理评估、儿童发育问题、儿童适应问题、儿童多动症、品行问题、抽动症、情绪问题、学业问题、儿童养育问题咨询治疗。展开
  • 五个月宝宝气管炎咳嗽怎么办

    对于五个月宝宝咳嗽,需观察病情,包括咳嗽频率程度、伴随症状等;家庭护理要保持空气流通湿度、适当补水、调整体位;出现高热不退、呼吸异常、精神极差、咳嗽加重等情况要立即就医;同时因宝宝器官发育不完善,护理要小心,避免交叉感染,动作轻柔,密切关注病情变化。 一、观察病情 1.观察咳嗽频率与程度:留意宝宝咳嗽是偶尔轻咳还是频繁剧烈咳嗽。若只是偶尔轻咳,可能病情相对较轻;若频繁剧烈咳嗽,甚至影响吃奶、睡眠等,需引起重视。因为五个月宝宝不会咳痰,剧烈咳嗽可能导致不适加重。 2.观察有无其他伴随症状:查看是否有发热,体温是否超过38℃;有无呼吸急促,正常婴儿呼吸频率在每分钟30-40次左右,若呼吸明显增快,超过60次/分钟,伴有鼻翼扇动、口唇发绀等,提示病情可能较重,可能存在肺炎等并发症。同时观察精神状态,若精神萎靡、烦躁不安,也需及时就医。 二、家庭护理措施 1.保持空气流通与适宜湿度:室内要经常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新鲜,温度保持在22-25℃,湿度维持在50%-60%。适宜的湿度可以使呼吸道黏膜保持湿润,利于痰液排出。例如,可使用加湿器来调节室内湿度,但要注意定期清洁加湿器,避免滋生细菌。 2.适当增加水分摄入:多给宝宝喂些温开水,少量多次喂养。水分可以稀释痰液,使其更容易咳出。五个月宝宝可以通过母乳喂养或配方奶喂养来补充水分,如果是人工喂养的宝宝,两次喂奶之间适当喂点水。 3.体位调整:当宝宝咳嗽时,可将宝宝抱起,采取半卧位,这样有利于呼吸道分泌物引流,减轻咳嗽症状。睡眠时可将宝宝上半身适当垫高,呈斜坡状,防止痰液倒流刺激咽喉加重咳嗽。 三、及时就医指征 如果宝宝出现以下情况,应立即带宝宝就医: 1.咳嗽伴有高热不退,体温持续在38.5℃以上,经物理降温等处理后体温仍无下降趋势。 2.呼吸急促、困难,鼻翼扇动,口唇发紫等。 3.精神状态极差,不吃奶、哭闹不止且难以安抚。 4.咳嗽持续加重,频繁呛咳,影响正常生活。 四、特殊人群(五个月宝宝)温馨提示 五个月宝宝身体各器官发育尚不完善,在护理过程中要格外小心。避免带宝宝去人员密集、空气污浊的场所,防止交叉感染。在家庭护理操作中,如调整体位、喂水等动作要轻柔,避免损伤宝宝。同时,要密切关注宝宝病情变化,严格遵循儿科安全护理原则,若有任何异常及时寻求专业医疗人员帮助,因为五个月宝宝病情变化较快,不能延误治疗。

    2025-10-17 12:06:36
  • 小孩几个月头能立起来

    小孩头能立起来有随月龄发展的规律,4个月左右大部分能较稳立起但有个体差异,5个月仍不能需就医。营养、遗传、自身运动发育等影响头能立起来时间,可通过适当训练、提供良好支撑环境促进,早产儿头能立起来时间更晚,有基础疾病也会影响,需关注并依情况处理。 影响小孩头能立起来时间的因素 营养因素:充足且均衡的营养是小孩正常生长发育的基础。如果小孩在成长过程中缺乏蛋白质、钙、维生素等营养物质,可能会影响肌肉的发育,进而影响头能立起来的时间。例如,缺乏钙会影响骨骼和肌肉的正常发育,从而可能导致头颈部肌肉力量不足,头立起时间推迟。 遗传因素:小孩的生长发育速度和最终的身体状况等在一定程度上受遗传因素影响。如果父母本身在婴幼儿时期头能立起的时间相对较晚,那么小孩可能也会有一定的遗传倾向,头能立起来的时间可能相对晚一些。 自身运动发育情况:每个小孩的整体运动发育进程有所不同,头能立起来只是其中一个方面。有些小孩可能在大运动发育的其他方面相对领先或落后,这也可能会影响头能立起来的时间。比如,有的小孩可能先会翻身,然后才会较好地立头,这也是个体差异的一种体现。 促进小孩头能立起来的正确方法 适当训练:在小孩适当月龄时,可以进行一些辅助训练来帮助头能更好地立起来。比如在宝宝清醒且状态较好的时候,让宝宝俯卧位,家长在一旁用玩具等吸引宝宝的注意力,引导宝宝抬头,每次训练时间不宜过长,一般从几秒钟开始逐渐增加,每天可以进行几次这样的训练,有助于锻炼颈部肌肉力量。但要注意训练时的力度和方式,避免对宝宝造成伤害。 提供良好的支撑环境:在宝宝躺着的时候,可以选择合适高度和支撑力的枕头等,给予头部一定的支撑,但要注意选择安全、合适的用品。同时,在宝宝坐着的时候,也可以有一定的支撑,不过要确保支撑的安全性,防止宝宝摔倒等情况发生。 特殊情况的温馨提示 如果小孩是早产儿,由于其整体发育相对于足月儿会有所滞后,头能立起来的时间可能会比足月儿更晚。对于早产儿,家长更要密切关注其生长发育情况,在宝宝相应月龄时加强观察和适当的促进发育的措施,但要注意方法的温和与适度,因为早产儿的身体各方面相对更脆弱。另外,如果小孩有一些基础疾病,比如神经系统疾病等,也可能会影响头能立起来的时间,这时候除了关注头立起情况外,还需要针对基础疾病进行相应的医疗干预和监测,遵循医生的专业指导来促进小孩的正常发育。

    2025-10-17 12:05:14
  • 脐带血储存有必要吗

    脐带血储存有必要性,其医学价值在于含造血干细胞可用于治疗血液等疾病;配型方面同胞间相合概率较高,非亲缘也提供可能;特殊人群如儿童及有家族遗传病史人群储存脐带血有优势,但也有经济成本及非亲缘配型成功率低等争议,有家族遗传血液疾病风险等特定情况家庭储存脐带血具必要性。 一、医学价值方面 脐带血中含有丰富的造血干细胞,这些造血干细胞具有重建人体造血和免疫系统的功能。例如,在血液系统疾病如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等的治疗中,造血干细胞移植是重要的治疗手段,而合适配型的脐带血造血干细胞可以为患者提供有效的治疗来源。多项临床研究表明,脐带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已经成功应用于多种血液系统疾病以及一些遗传性代谢疾病等的治疗,为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和生存机会。对于有家族遗传血液疾病病史的家庭,储存合适配型的脐带血就可能在未来为患者提供关键的治疗资源。 二、配型方面 人类白细胞抗原(HLA)配型是造血干细胞移植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同胞之间脐带血HLA配型相合的概率相对较高,约为25%。对于有兄弟姐妹且家族中有相关血液疾病风险的家庭,储存脐带血可以增加为患病兄弟姐妹找到合适配型的可能性。而在非亲缘关系中,脐带血库中的脐带血可以通过配型系统为更多患者提供潜在的造血干细胞来源,但非亲缘间配型相合的概率相对较低,不过储存脐带血依然为部分患者提供了一种可能的治疗途径。 三、特殊人群情况 儿童群体:儿童由于自身免疫系统等尚未完全发育成熟,在面临血液系统疾病等需要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情况时,脐带血造血干细胞移植相对来说可能具有一定的优势,如免疫排斥反应相对较轻等。对于有家族遗传血液疾病风险的儿童家庭,储存脐带血可以在孩子未来可能需要时及时应用。 有家族遗传病史人群:如果家族中有成员患有需要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的血液系统等疾病,那么储存家族中新生儿的脐带血就显得尤为重要。因为这类人群有较高的概率从家族成员的脐带血中找到合适配型进行治疗,相比从非亲缘脐带血库中寻找配型,成功匹配的几率可能更高,能为患者争取更及时的治疗时机。 然而,脐带血储存也并非毫无争议。一方面,脐带血储存需要一定的经济成本,包括采集、处理、储存等费用。另一方面,非紧急情况下,脐带血在非亲缘间的配型成功率较低。但综合医学发展和部分家庭的实际需求来看,对于有家族遗传血液疾病风险等特定情况的家庭,脐带血储存具有一定的必要性。

    2025-10-17 12:04:46
  • 孩子肚子疼痛难忍怎么办

    孩子肚子疼痛难忍时,需先初步判断原因,如饮食、受凉或疾病等,然后采取保持安静、腹部保暖、轻揉腹部等紧急处理措施,之后尽快就医评估,医生会通过相关检查明确病因并对症处理,小婴儿和有基础疾病的孩子出现腹痛需特别重视。 一、初步判断疼痛原因 孩子肚子疼痛难忍时,首先要初步判断可能的原因。比如,是否是饮食不当引起的,像食用了不洁食物、过多生冷油腻食物等;也可能是腹部受凉导致肠道痉挛;还有可能是一些疾病因素,如急性阑尾炎(多表现为转移性右下腹痛)、肠梗阻(常伴有呕吐、停止排气排便等)、肠系膜淋巴结炎(多见于儿童,常与上呼吸道感染相关)等。不同原因导致的腹痛表现有所不同,需要仔细观察孩子的症状表现。 二、紧急处理措施 1.保持安静:让孩子卧床休息,尽量保持安静,减少活动,因为活动可能会加重腹痛。对于低龄儿童,要避免其剧烈哭闹,以减少身体的耗氧量和对腹部的影响。 2.腹部保暖:可以用温暖的毛巾或热水袋给孩子腹部保暖,但要注意温度不宜过高,避免烫伤孩子,温暖的环境有助于缓解因受凉引起的肠道痉挛导致的腹痛。 3.尝试轻揉腹部:家长可以用手轻轻按顺时针方向为孩子揉腹部,力度要适中,通过轻柔的按摩可能会缓解一些因胃肠功能紊乱等引起的腹痛,但如果是急腹症等情况,千万不要盲目揉腹,以免加重病情。 三、及时就医评估 一旦孩子肚子疼痛难忍,应尽快带孩子就医。医生会通过详细询问病史、进行体格检查以及必要的辅助检查,如腹部超声、血常规等,来明确腹痛的原因。如果是一般的胃肠功能紊乱等情况,可能会采取相应的对症处理;如果是像急性阑尾炎等需要手术治疗的疾病,会及时安排手术等治疗措施。对于不同年龄的孩子,就医的侧重点可能有所不同,比如婴幼儿表达能力有限,更需要仔细观察其整体状况和医生进行充分沟通;学龄儿童可以配合医生进行病史描述等。而且在就医过程中,要向医生详细告知孩子的饮食情况、近期是否有感染等情况,以便医生准确判断病情。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对于小婴儿,由于其不会准确表达腹痛,家长要密切观察其精神状态、面色、是否有呕吐、腹泻等伴随症状。如果小婴儿出现持续哭闹、拒食、腹部膨隆等情况,要高度警惕,及时就医。对于有基础疾病的孩子,如患有先天性肠道畸形等疾病的孩子,出现腹痛时更要引起重视,因为基础疾病可能会使腹痛的表现不典型,需要医生综合考虑基础疾病情况进行诊断和治疗。

    2025-10-17 12:03:15
  • 两个月的宝宝每日奶量应该是多少

    两个月宝宝每日奶量一般为六百至八百毫升分六至七次喂养基于生长发育与能量需求,可通过体重稳步增长、吃奶后精神饱满及大小便正常判断奶量合适与否,母乳喂养需妈妈营养均衡按需喂养并注意姿势,配方奶喂养要按说明冲调注意卫生与拍嗝,早产或有特殊病史宝宝需遵医嘱调整奶量。 一、奶量范围及依据 两个月宝宝每日奶量一般约为600-800毫升,可分6-7次喂养。这是基于婴儿生长发育过程中胃容量逐渐增加以及能量需求来确定的。研究表明,此阶段婴儿体重多在3-4千克左右,其能量需求决定了每日所需奶量,每次喂奶量大致90-120毫升,因个体差异(如出生体重不同)会有一定波动,出生体重较重的宝宝单次奶量可能相对多些,但总体每日总量在该范围内。 二、判断奶量合适的观察指标 1.体重增长:正常情况下,两个月宝宝体重会较出生时有所增长,若奶量合适,体重能按规律稳步增加,如每周体重增长约150-200克左右,可通过定期体检监测体重变化来判断奶量是否满足需求。 2.精神状态:奶量充足时,宝宝吃奶后精神饱满,玩耍、睡眠等情况正常;若奶量不足,宝宝可能会频繁哭闹、注意力不集中等。 3.大小便情况:奶量合适时,宝宝大小便次数及性状正常,例如每天排尿6-8次以上,大便呈黄色糊状等。 三、喂养方式影响及注意事项 (一)母乳喂养 母乳是婴儿最理想的食物,母乳喂养时奶量受母乳分泌量影响。妈妈需保证自身营养均衡,多摄入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物质,以维持母乳质量和分泌量。要按需喂养,宝宝饿了或妈妈乳房胀了就可进行喂养,通过宝宝吸吮刺激母乳分泌,同时要注意正确的哺乳姿势,确保宝宝有效吸吮,促进乳汁分泌和宝宝正常进食。 (二)配方奶喂养 配方奶喂养时要严格按照配方奶冲调说明准备奶液,保证奶液浓度适宜。冲调过程要注意卫生,避免污染。每次喂奶后可适当给宝宝拍嗝,防止宝宝出现吐奶情况。同时要根据宝宝的反馈逐步调整奶量,若宝宝吃完后仍有饥饿表现,可适当增加下次奶量,但不可一次性大幅增加,以免引起胃肠道不适。 四、特殊情况考虑 若宝宝存在早产等特殊情况,其奶量会有所不同,需在医生指导下根据宝宝的具体身体状况来调整奶量,一般会比足月儿初始阶段的奶量少,且需更密切监测生长发育指标。对于有先天性疾病等特殊病史的宝宝,奶量调整也需遵循医生专业建议,以确保宝宝能获得合适的营养摄入来支持身体发育和健康恢复。

    2025-10-17 12:02:30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