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穗方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

擅长:儿童心理评估、儿童发育问题、儿童适应问题、儿童多动症、品行问题、抽动症、情绪问题、学业问题、儿童养育问题咨询治疗。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林穗芳,女,主任医师,从事儿童保健工作近20年,从事儿童心理保健十多年。

  擅长儿童心理评估、儿童发育问题、儿童适应问题、儿童多动症、品行问题、抽动症、情绪问题、学业问题、儿童养育问题咨询治疗。

展开
个人擅长
儿童心理评估、儿童发育问题、儿童适应问题、儿童多动症、品行问题、抽动症、情绪问题、学业问题、儿童养育问题咨询治疗。展开
  • 三个月大的宝宝可能会出现哪些症状

    三个月大宝宝睡眠时长有个体差异且周期未完全规律、按需喂养次数及奶量有个体差异、能尝试抬头但颈部肌肉力量不足、处于生理性体重增长阶段且体温易受环境影响,还易出现因皮肤屏障不完善致的湿疹、因消化不成熟致的肠胀气、因鼻腔特点致的鼻塞等健康问题。 一、生理现象相关表现 1.睡眠情况:三个月大宝宝每日睡眠时长通常在14~17小时左右,但存在个体差异,部分宝宝可能因环境、自身需求等因素出现睡眠时长的小幅波动,其睡眠周期尚未完全规律,可能有深浅睡眠交替频繁的情况。 2.饮食表现:按需喂养时,每日喂奶次数大概为6~8次,每次奶量约90~150毫升,存在个体差异,部分宝宝可能因食量不同出现奶量略有增减的情况,此阶段宝宝仍以乳类为主要营养来源。 3.运动发育:能开始尝试抬头,但颈部肌肉力量不足,抬头持续时间较短且不够稳定,这是颈部肌肉逐渐发育的过程体现,受个体肌肉发育速度影响会有不同表现。 4.体重增长:多数宝宝处于生理性体重增长阶段,平均每周体重增长约180~200克,受喂养情况、个体代谢等因素影响,体重增长速度可能存在一定波动。 5.体温波动:体温一般在36~37.3℃之间,由于体温调节中枢发育尚不完善,易受环境温度等因素影响出现轻度体温波动,如环境温度稍高时可能有体温略升,环境温度降低时可能略降。 二、常见健康问题相关症状 1.湿疹:三个月宝宝皮肤屏障功能相对不完善,易受外界刺激,可能在面部、头部等部位出现红色皮疹,表现为红斑、丘疹等,与皮肤对外界过敏原、摩擦等刺激的反应有关,若宝宝接触到某些过敏原或皮肤受到摩擦等,湿疹可能加重。 2.肠胀气:因消化系统发育不成熟,肠道蠕动调节能力较弱,易出现肠胀气情况,表现为频繁哭闹、双腿蜷缩、腹部膨隆等,多因喂养过程中吸入空气、乳糖不耐受等因素导致肠道气体积聚,从而引起不适。 3.鼻塞:鼻腔相对狭窄,鼻黏膜血管丰富,易受外界因素影响出现分泌物增多,导致鼻塞,表现为呼吸时发出声响、吃奶时呼吸不畅等,若鼻腔有分泌物堵塞,可通过观察鼻腔内部情况发现,需注意保持鼻腔清洁但避免过度清理损伤鼻黏膜。

    2025-10-17 11:17:43
  • 婴幼儿红屁股该如何处理

    婴幼儿红屁股护理需注重保持臀部清洁干燥用37~40℃温水轻柔清洗选温和婴儿专用品拍干,应选用透气性好棉质尿布或吸水性强质地柔软纸尿裤及时更换,轻度红屁股清洁干燥后涂含氧化锌护臀膏,严重红屁股有破损渗液感染等迹象要及时就医,护理时选无刺激性用品注意手部清洁并据季节调整方式。 一、保持臀部清洁干燥 婴幼儿红屁股首先要注重臀部的清洁与干燥。每日可用37~40℃的温水轻柔清洗臀部,清洗时避免使用刺激性强的肥皂,可选择温和的婴儿专用清洁产品。清洗后用柔软的毛巾轻轻拍干或自然风干,切勿用力擦拭,防止加重皮肤损伤,这是因为婴幼儿皮肤屏障功能尚未发育完善,过度摩擦易破坏皮肤保护结构。 二、选择合适的尿布 应选用透气性好的棉质尿布,及时更换被尿液或粪便污染的尿布,一般建议每2~3小时更换一次。若使用纸尿裤,需选择吸水性强且质地柔软的产品,避免纸尿裤长时间与皮肤接触,尤其是夜间也应注意适时更换,减少尿液、粪便中的刺激物质对皮肤的持续刺激,因为尿液中的尿素等成分被细菌分解后会产生氨,刺激皮肤引发红屁股。 三、轻度红屁股的护理 对于轻度红屁股,可在清洁干燥后涂抹含有氧化锌的护臀膏。氧化锌具有收敛、保护皮肤的作用,能在皮肤表面形成保护膜,隔绝外界刺激,促进皮肤修复。涂抹时要均匀薄涂,避免涂抹过厚影响皮肤呼吸。 四、严重红屁股的应对 若婴幼儿红屁股出现破损、渗液、感染(如局部红肿加重、有脓性分泌物等)迹象,应避免自行处理,需及时带婴幼儿就医,由医生根据具体情况进行专业处理,因为此时自行用药或不当护理可能延误病情,影响婴幼儿皮肤恢复。同时要密切观察红屁股的发展变化,注意婴幼儿的一般状况,如有无发热、哭闹不止等异常表现。 五、特殊人群(婴幼儿)的温馨提示 婴幼儿皮肤极为娇嫩,在护理过程中要格外小心。选择尿布及清洁用品时需确保无刺激性,避免使用含有香料、酒精等成分的产品。家长在清洗和更换尿布时要注意手部清洁,防止细菌传播到婴幼儿臀部。另外,要根据季节变化适当调整护理方式,如夏季可适当增加臀部暴露时间,保持通风,但要注意避免婴幼儿臀部直接暴晒。

    2025-10-17 11:17:05
  • 宝宝摔到头起来个包现在有点硬了还能消吗

    宝宝摔到头起包变硬是局部血管破裂出血后血肿机化所致,多数可消退,消退时间因血肿大小等因素而异,小血肿数周-数月可能消退,大血肿消退时间长,要观察宝宝状况,无异常可等其自行消退,出现异常及时就医,勿不当处理宝宝头部摔伤起包变硬情况。 一、包块形成及变硬的原因 宝宝摔到头后起包是因为局部血管破裂出血,形成血肿。之后血肿逐渐机化,就会出现变硬的情况,这是机体自身修复过程中的一种表现。一般来说,这种情况是可以消退的,但消退的时间会因个体差异以及血肿的大小、处理情况等因素而有所不同。 二、消退的过程及影响因素 1.较小血肿的情况:如果宝宝头部的血肿比较小,通常在受伤后的几周至数月内有可能逐渐消退。这是因为机体的吸收机制会逐渐对机化的血肿进行吸收。在这个过程中,要注意观察宝宝的一般状况,如是否有嗜睡、呕吐、烦躁不安等表现,如果没有这些异常情况,血肿有自行吸收消退的可能。 2.较大血肿的情况:对于较大的血肿,消退时间可能会相对较长,有时可能需要数月甚至更长时间。而且在机化过程中,如果护理不当,比如过度按压等,可能会影响消退的进程。这时候需要密切关注宝宝的神经系统症状,一旦出现异常要及时就医。 三、相关注意事项 观察宝宝状况:家长要密切观察宝宝是否有异常表现,如精神状态是否良好、是否有呕吐、头痛、抽搐、意识障碍等情况。如果出现这些症状,可能提示有颅内损伤等严重问题,需要立即带宝宝就医进行头部CT等检查以明确情况。 避免不当处理:不要自行对变硬的包块进行不恰当的按摩等处理,以免加重局部损伤或影响血肿的正常吸收过程。 特殊人群(宝宝):宝宝年龄较小,各器官功能发育尚未完善,在护理过程中要格外小心。对于头部摔伤起包变硬的情况,要遵循儿科安全护理原则,以宝宝的舒适度和健康为首要考虑,优先采取非药物干预的观察和护理措施。如果需要就医,要选择正规的医疗机构,向医生详细描述宝宝受伤的过程和目前的表现等情况。 总之,宝宝摔到头起包变硬后多数是可以消退的,但需要密切观察宝宝的状况,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如果有异常情况及时就医。

    2025-10-17 11:14:59
  • 孩子患有多动症有哪些症状

    儿童多动症在注意方面有课堂难专注听讲、易受任务及活动干扰等缺陷;多动表现为学龄前手脚乱动、学龄期坐立不安等躯体活动过多及摆弄手指等小动作频繁;冲动体现为行为上未经允许抢先发言等、言语上不经思考打断他人,不同年龄阶段症状有差异且需关注不同场景表现以便及时评估。 一、注意缺陷表现 儿童患有多动症时在注意方面可出现多种表现,例如在课堂上难以专注听讲,常走神,对老师布置的任务不能完全记住,完成作业时容易受周围事物干扰而频繁中断,在需要持续集中注意力的活动中(如拼图、阅读)难以维持较长时间的专注,这种注意缺陷可能影响孩子的学习效率和学业表现,且在不同环境下(家庭、学校等)均可能体现,与同龄正常儿童相比注意力持续时间明显较短。 二、多动表现 1.躯体活动过多:学龄前儿童可能在玩耍时手脚不停乱动,难以安静地坐着玩耍,学龄期儿童在课堂上常出现坐立不安、扭来扭去的情况,无法保持安静的坐姿,喜欢在座位上扭动身体或离开座位,即使在需要保持安静的场合(如图书馆)也难以克制自己的躯体活动,这种多动表现较为明显且贯穿于多种场景。 2.小动作频繁:孩子会出现频繁的小动作,如频繁摆弄手指、玩衣角、扯头发等,在进行需要静止的活动时也难以停止这些无目的的小动作,影响正常的活动参与。 三、冲动表现 1.行为冲动:孩子可能在未经过思考的情况下就做出行动,比如在集体活动中未经允许就抢先发言、抢夺他人物品,在等待排队时难以克制自己去插队,这种冲动行为往往导致他们在社交互动中出现问题,容易与同伴发生冲突。 2.言语冲动:经常不经思考就打断他人的谈话或活动,在别人说话时急于表达自己的想法而不顾及他人,难以遵循交流中的轮流规则,导致沟通不畅,影响人际关系的发展。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多动症症状表现可能有所不同,例如幼儿期可能以过度活动和冲动为主,学龄期则更突出注意缺陷与学习相关的问题,同时需要关注孩子在不同生活场景下症状的差异,如在熟悉环境和陌生环境中的表现可能有变化,家长和教师应密切观察孩子的这些症状表现,以便及时发现并进一步评估是否患有多动症。

    2025-10-17 11:14:21
  • 宝宝睡觉要踢被子怎么办

    选择合适寝具需选纯棉宽松睡衣及重量适中适配尺寸被子,营造舒适睡眠环境要将卧室温度调至20-25℃、湿度保持50%-60%,培养睡眠习惯包括睡前适度安抚及引导固定睡姿,防护措施有使用材质舒适的棉质睡袋和在婴儿床周围设置安全围栏。 一、选择合适寝具 1.睡衣选择:为宝宝挑选纯棉材质的宽松睡衣,其透气性佳,能让宝宝皮肤保持舒适,减少因穿着不适而踢被的情况。例如,纯棉睡衣不会像化纤材质那样可能引起皮肤瘙痒等不适,从而降低宝宝因难受而踢被子的概率。 2.被子选择:选用重量适中的轻薄被子,避免宝宝因被子过重感到闷热。同时,被子尺寸要适配宝宝身体,保证宝宝活动不受限,这样可减少宝宝因被子不合适而踢开的现象。 二、营造舒适睡眠环境 1.温度调节:将卧室温度维持在20~25℃,适宜的温度能让宝宝感觉舒适,降低因闷热或寒冷而踢被的可能性。可通过空调、暖气等设备精准调节温度,如在冬季使用暖气时,要注意温度均匀且不过高。 2.湿度控制:保持室内湿度在50%~60%,合适的湿度可使宝宝呼吸道舒适,避免因干燥等不适而踢被。可借助加湿器等设备来调节湿度,确保宝宝睡眠环境湿润适宜。 三、培养睡眠习惯 1.睡前安抚:宝宝睡前进行适度安抚,如轻柔讲故事、轻拍等,让宝宝身心放松,进入较为安稳的睡眠状态,从而减少夜间踢被情况。例如,通过温柔的语言和动作引导,帮助宝宝平静情绪,顺利入睡。 2.固定睡姿引导:逐渐引导宝宝养成相对固定的睡姿,像侧卧或仰卧,减少因睡姿不适频繁调整而踢被的情况。家长可在宝宝入睡后,轻轻调整其睡姿至合适位置,并长期坚持引导。 四、防护措施 1.使用睡袋:睡袋能有效防止宝宝踢被,选择材质舒适的棉质睡袋,根据宝宝习惯可选分腿或不分腿款式。合适的睡袋可在保障宝宝温暖的同时,限制其过度活动导致踢被,如分腿睡袋能让宝宝腿部活动相对自由,又能避免腹部着凉。 2.设置围栏:对于会翻身、爬行的宝宝,在婴儿床周围设置安全围栏,可限制宝宝活动范围,即便踢被也不会完全暴露在外着凉,保障宝宝睡眠安全。设置围栏时要确保稳固,无安全隐患。

    2025-10-17 11:13:58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