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穗方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

擅长:儿童心理评估、儿童发育问题、儿童适应问题、儿童多动症、品行问题、抽动症、情绪问题、学业问题、儿童养育问题咨询治疗。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林穗芳,女,主任医师,从事儿童保健工作近20年,从事儿童心理保健十多年。

  擅长儿童心理评估、儿童发育问题、儿童适应问题、儿童多动症、品行问题、抽动症、情绪问题、学业问题、儿童养育问题咨询治疗。

展开
个人擅长
儿童心理评估、儿童发育问题、儿童适应问题、儿童多动症、品行问题、抽动症、情绪问题、学业问题、儿童养育问题咨询治疗。展开
  • 进入第三个月的婴儿需要如何喂养

    第三个月婴儿主要喂养方式为母乳喂养或配方奶喂养,需充足摄入各类营养,每日要补充维生素D预防佝偻病,按需喂养且注意母乳喂养时婴儿含住乳头及大部分乳晕、配方奶喂养时奶瓶角度适当,喂养后需拍嗝,过敏风险婴儿按医嘱选特殊配方奶,特殊婴儿群体遵医嘱制定喂养方案。 一、喂养方式选择 第三个月婴儿主要喂养方式为母乳喂养或配方奶喂养。 母乳喂养:母乳是婴儿最理想的食物,富含婴儿所需的全部营养成分及免疫物质。建议按需喂养,婴儿饥饿时或母亲乳房胀满时均可哺乳,一般每天哺乳次数约6~8次,具体频率因婴儿个体需求而异,母乳能通过自身调节满足婴儿当下的营养需求。 配方奶喂养:选择适合月龄的配方奶,冲调时需严格遵循产品说明书,确保卫生与温度适宜。每次喂养量约90~120毫升,每天喂养次数约6~7次,需根据婴儿实际进食情况适当调整。 二、营养需求重点 第三个月婴儿需充足摄入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及矿物质等。 维生素D补充:此阶段婴儿每日需补充400国际单位的维生素D,可通过口服维生素D制剂实现,以预防佝偻病,因母乳及配方奶中维生素D含量往往不足,需额外补充来满足婴儿骨骼发育需求。 三、喂养频率与方法 喂养频率:按需喂养是关键,婴儿会通过哭闹、吸吮手指等信号表达饥饿,应及时响应。一般每2~3小时可喂养一次,但需灵活调整,避免机械固定时间。 喂养方法:无论是母乳喂养还是配方奶喂养,均需保持正确姿势。母乳喂养时,母亲应让婴儿含住乳头及大部分乳晕;配方奶喂养时,奶瓶角度需适当,保证奶液充满奶嘴,避免婴儿吸入过多空气。喂养后需轻拍婴儿背部进行拍嗝,帮助排出胃内空气,减少吐奶现象。 四、特殊情况注意 过敏风险婴儿:若婴儿存在过敏家族史或疑似过敏表现(如湿疹、腹泻等),需在医生指导下选择特殊配方奶,如深度水解蛋白配方奶或氨基酸配方奶,以规避过敏原。 特殊婴儿群体:早产儿、有基础疾病的婴儿等特殊情况婴儿,其喂养方案需严格遵医嘱制定,因这类婴儿的营养需求及消化功能可能与正常婴儿存在差异,需个性化调整喂养计划以保障其健康成长。

    2025-10-17 11:13:03
  • 电动摇篮对宝宝的危害

    电动摇篮对宝宝有诸多不良影响,包括干扰正常发育、增加窒息风险、影响睡眠质量与模式、对脊柱发育不利,家长应避免宝宝长时间处于电动摇篮,让宝宝在平稳安全婴儿床获安静舒适稳定睡眠环境保障健康成长。 一、影响宝宝正常发育 电动摇篮的持续晃动可能干扰宝宝正常的神经发育进程。从神经学角度来看,婴儿的神经系统尚在不断完善中,过度且不规律的摇晃会影响其大脑神经元的正常连接与发育。例如,有研究表明,长期处于不当晃动环境下的宝宝,在运动发育、认知发育等方面可能会出现滞后情况,运动协调能力发展缓慢,对周围环境的认知反应也相对迟缓。 二、增加窒息风险 宝宝在电动摇篮中处于仰卧状态时,若摇篮晃动幅度过大或频率不当,可能导致宝宝头部位置发生异常变动,进而阻塞呼吸道引发窒息。婴儿自身的气道保护机制尚未完全成熟,当受到外力影响头部偏移正常位置时,很容易出现呼吸不畅的状况。比如,在晃动过程中宝宝的脸部可能贴近被褥等柔软物品,增加了窒息的潜在危险。 三、影响睡眠质量与睡眠模式 电动摇篮营造的持续晃动环境会干扰宝宝正常的睡眠-觉醒周期。正常的睡眠需要宝宝处于相对稳定且适宜的环境中,而电动摇篮的晃动会打破这种稳定性。宝宝可能会养成依赖摇篮晃动才能入睡的习惯,一旦停止晃动就难以自主进入深度睡眠状态,长期如此会打乱其正常的睡眠模式,影响睡眠质量,进而对宝宝的生长激素分泌等产生不利影响,因为生长激素主要在深度睡眠时分泌旺盛。 四、对脊柱发育的不良影响 婴儿的脊柱还处于柔软且未完全定型的阶段,电动摇篮的晃动可能使脊柱承受不正常的压力和扭曲力。在宝宝平卧于摇篮中时,由于晃动导致脊柱各部位受力不均衡,容易影响脊柱的正常生理曲度发育。例如,可能会导致脊柱侧弯等潜在风险,影响宝宝骨骼的健康发育。 对于家长而言,应尽量避免让宝宝长时间处于电动摇篮中。在宝宝需要休息时,可选择平稳、安全的婴儿床,并为宝宝营造安静、舒适且稳定的睡眠环境。尤其对于新生儿和月龄较小的婴儿,更要注重其睡眠环境的安全性和适宜性,遵循儿科安全护理原则,以保障宝宝健康成长。

    2025-10-17 11:12:22
  • 小孩晚上睡觉吐是怎么回事

    小孩晚上睡觉吐可能由多种因素引起,喂养因素包括过度喂养和喂奶姿势不当;消化系统问题有胃肠感染、消化不良、胃食管反流;其他系统疾病影响包括呼吸道感染致腹压升高呕吐、神经系统疾病致喷射性呕吐;环境及其他因素有温度变化致胃肠道痉挛呕吐、过敏间接引起胃肠道反应呕吐。 一、喂养因素 1.过度喂养:小孩胃肠功能发育尚不完善,若晚上进食过多或吃奶过急,吞咽下大量空气,就容易导致晚上睡觉吐。比如有些家长看到小孩饿了就不停喂食,超出小孩胃肠的承受能力。 2.喂奶姿势不当:喂奶时如果婴儿体位不合适,如平躺且头部未抬高,奶液容易反流引起呕吐。例如喂奶后立即让小孩平躺,奶液就可能顺着食管反流出来。 二、消化系统问题 1.胃肠感染:病毒或细菌感染胃肠道,如轮状病毒、诺如病毒等引起的胃肠炎,会导致小孩胃肠功能紊乱,出现呕吐症状,常伴有腹泻、发热等表现。比如冬季高发的轮状病毒感染,就多会引起小孩呕吐、腹泻。 2.消化不良:小孩饮食不规律,吃了不易消化的食物,会造成消化不良,食物积滞在胃肠,引起呕吐。像一次性吃太多油腻的食物就可能引发消化不良性呕吐。 3.胃食管反流:婴幼儿食管下括约肌发育不成熟或神经肌肉协调功能差易发生胃食管反流,表现为生后即出现的呕吐情况常见,多在进食后发生,尤其在平卧时更易出现。 三、其他系统疾病影响 1.呼吸道感染:上呼吸道感染等疾病,可因咳嗽刺激导致腹压升高进而引起呕吐。例如小孩患感冒咳嗽时,可能会伴随呕吐现象。 2.神经系统问题:颅内感染、颅内占位等神经系统疾病,会影响颅内压,导致呕吐症状,通常呕吐较剧烈,呈喷射性,并可能伴有头痛、嗜睡、惊厥等神经系统症状。比如脑膜炎患儿可能会出现喷射性呕吐。 四、环境及其他因素影响 1.温度变化:小孩晚上睡觉腹部着凉,会引起胃肠道痉挛,导致呕吐。例如夜间室温较低,未给小孩盖好被子使腹部受寒就可能出现这种情况。 2.过敏因素:小孩如果对床上用品材质等过敏,可能间接引起胃肠道反应导致呕吐,但相对较少见。比如对某些化纤材质床品过敏,可能引发胃肠道不适呕吐

    2025-10-17 11:11:42
  • 宝宝斜颈的症状

    宝宝斜颈有多种症状,外观表现为头部倾斜、患侧颈部可摸到肿块;颈部活动受限表现为转头困难;还会出现面部不对称以及眼睛位置异常如斜视倾向等,家长需密切观察,发现异常及时带宝宝就医,早期干预利于改善预后且护理时要避免加重斜颈的行为。 头部倾斜:宝宝的头部会向一侧倾斜,比如偏向患侧,面部则会转向对侧。这是比较典型的外观症状,家长可直观观察到宝宝头部的异常姿势。例如,有的宝宝出生后不久,家长就发现其头部总是习惯性地歪向一边。 颈部肿块:部分宝宝在患侧颈部可摸到肿块,肿块的形状多为椭圆形或圆形,质地较硬,一般在出生后几周内较为明显。这是因为斜颈可能导致胸锁乳突肌发生病变,进而形成肿块。比如有研究发现,约有一半左右的先天性肌性斜颈患儿会在颈部触及到这样的肿块。 颈部活动受限 转头困难:宝宝转动头部时会受到明显限制,无法像正常宝宝那样灵活地转头向两侧。由于颈部肌肉的异常,使得宝宝难以自如地进行头部的转动动作。例如,给宝宝转动头部时会感觉到阻力较大,宝宝自己也难以主动将头部转到正常的位置。 面部不对称 双侧面部差异:随着宝宝的生长发育,可能会出现双侧面部不对称的情况。患侧面部可能会相对较小,眼、耳等部位的位置也可能与对侧存在差异。这是因为头部长期倾斜,影响了面部的正常发育。比如,长期头部偏向一侧,会导致该侧面部的血液循环、肌肉发育等受到影响,从而出现两侧面部不对称的现象。 眼睛位置异常 斜视倾向:有些宝宝可能会出现斜视的倾向,双眼不能协调地注视同一物体。这是由于头部倾斜导致双眼的视线不能保持在同一水平线上,长期如此可能会引发斜视问题。例如,宝宝的一只眼睛可能会向内或向外偏斜,无法像正常宝宝那样同时清晰地看到同一个目标。 对于宝宝斜颈的症状,家长需要密切观察。如果发现宝宝有上述异常表现,应及时带宝宝到医院就诊,以便早期诊断和治疗。尤其是新生儿和婴儿阶段,早期干预对于改善预后非常重要。同时,在护理宝宝过程中要注意避免过度牵拉患侧颈部等可能加重斜颈的行为,遵循儿科安全护理原则,以保障宝宝的健康成长。

    2025-10-17 11:11:03
  • 宝宝4个月拼命啃拳头

    4个月宝宝拼命啃拳头是因口欲期发展及促进感官发育,家长要保持宝宝手部清洁、提供安全啃咬物品、密切观察口腔情况,不过度限制但注意卫生安全边界,若啃拳过频伴异常需及时就医。 一、宝宝4个月拼命啃拳头的原因 1.口欲期发展:4个月的宝宝正处于口欲期,这是婴儿发育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此阶段宝宝通过口腔来探索世界,啃拳头是其用口感知外界的一种方式,就像他们会把能拿到的物品放入口中品尝、探索质地等,拳头成为了他们探索的对象。 2.促进感官发育:啃拳头可以刺激宝宝的感官发育,包括触觉、味觉等。宝宝通过嘴巴接触拳头,能感受拳头的触感,同时口腔内的神经末梢也能将相关感觉传递给大脑,有助于宝宝神经系统和感官功能的进一步完善。 二、家长的应对措施及注意事项 1.保持手部清洁:家长要经常给宝宝洗手,确保宝宝啃拳头时手部是干净的,防止病从口入。因为4个月的宝宝免疫力相对较低,手部可能接触到各种细菌等,清洁手部能降低宝宝因啃拳头而感染疾病的风险。 2.提供安全的啃咬物品:可以给宝宝准备一些经过安全检测的牙胶等啃咬玩具,当宝宝想啃东西时,有合适的物品替代拳头。牙胶通常设计符合宝宝口腔特点,能满足宝宝口欲期探索需求,同时相比拳头更卫生可控。 3.密切观察宝宝口腔情况:留意宝宝口腔是否有异常,比如是否有出牙等情况。如果宝宝即将出牙,牙龈可能会有不适,啃拳头可能是缓解牙龈不适的一种表现,这时候可以用干净的手指轻轻按摩宝宝牙龈来帮助缓解不适,但要注意手指清洁。 4.避免过度限制但要注意卫生和安全边界:虽然要关注卫生等问题,但也不要过度限制宝宝啃拳头,因为这是宝宝发育过程中的正常行为。不过要确保宝宝周围没有小的、容易被宝宝吞入的危险物品,保证宝宝活动环境的安全。 三、特殊情况及处理 如果宝宝啃拳头过于频繁,且伴随其他异常表现,如哭闹不止、口腔有红肿等异常情况,要及时带宝宝就医检查,排除口腔疾病等其他问题导致的异常啃咬行为。例如,有些口腔炎症等情况可能会使宝宝口腔不适而频繁啃拳头,需要医生进行专业的诊断和处理。

    2025-10-17 11:10:25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