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穗方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

擅长:儿童心理评估、儿童发育问题、儿童适应问题、儿童多动症、品行问题、抽动症、情绪问题、学业问题、儿童养育问题咨询治疗。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林穗芳,女,主任医师,从事儿童保健工作近20年,从事儿童心理保健十多年。

  擅长儿童心理评估、儿童发育问题、儿童适应问题、儿童多动症、品行问题、抽动症、情绪问题、学业问题、儿童养育问题咨询治疗。

展开
个人擅长
儿童心理评估、儿童发育问题、儿童适应问题、儿童多动症、品行问题、抽动症、情绪问题、学业问题、儿童养育问题咨询治疗。展开
  • 婴儿呛奶是怎么回事

    婴儿呛奶是指吃奶或吐奶时乳汁误入气管致咳嗽等表现,有生理结构等常见原因,分轻度和重度危害,可通过选合适奶嘴等预防,轻度呛奶侧卧拍背,重度呛奶要面朝下拍背并送医,家长需重视婴儿呛奶问题,经常呛奶要就医排查疾病因素。 婴儿呛奶的常见原因 生理结构因素:婴儿的吞咽功能尚未发育完善,食管较短且狭窄,胃呈水平位,贲门括约肌松弛,幽门括约肌相对紧张,这些生理特点使得婴儿容易发生呛奶。例如,3-4个月以内的婴儿,吞咽协调能力较差,在吃奶时很容易出现奶液反流进入气管的情况。 喂养方式不当 奶嘴不合适:如果奶瓶奶嘴的孔过大,奶液流速过快,婴儿来不及吞咽,就容易呛奶;反之,奶嘴孔过小,婴儿需要用力吸吮,也可能导致空气与奶液一起吸入,增加呛奶风险。 喂养姿势不正确:如果婴儿平躺着吃奶,奶液更容易流入气管。正确的喂养姿势应该是让婴儿呈45度斜卧位,头部稍高,身体稍低。 婴儿呛奶的危害 轻度呛奶:可能引起婴儿短暂的咳嗽,一般通过咳嗽可以将误吸的奶液排出体外,对婴儿的影响相对较小,但如果频繁发生轻度呛奶,也可能影响婴儿的进食体验和营养摄入。 重度呛奶:如果大量奶液进入气管,可能导致气道梗阻,引起呼吸困难、缺氧,严重时可危及生命。例如,奶液堵塞气管后,婴儿会出现面色青紫、呼吸微弱甚至停止等情况,若不及时抢救,可能造成脑损伤等严重后果。 婴儿呛奶的预防措施 选择合适的奶嘴:根据婴儿的月龄选择合适孔径的奶嘴,一般可以通过将奶瓶倒置,观察奶液滴落速度来判断,以每秒1-2滴为宜。 调整喂养姿势:母乳喂养时,母亲要将乳头全部含住婴儿的大部分乳晕,防止空气吸入;人工喂养时,要让婴儿身体处于正确的斜卧位,避免平卧位吃奶。 控制喂养速度:如果是人工喂养,在喂奶过程中可以适当控制奶瓶的流速,避免奶液流出过急;母乳喂养时,如果奶量过多,母亲可以用手指轻压乳晕,控制奶流速度。 避免婴儿过度饥饿时喂奶:婴儿过度饥饿时吃奶会比较急切,容易发生呛奶,所以要按时喂奶,避免婴儿饿得太久。 婴儿呛奶后的处理方法 轻度呛奶:让婴儿侧卧,轻拍其背部,观察婴儿的呼吸和面色情况,一般通过咳嗽可以将误吸的奶液排出。 重度呛奶:立即将婴儿facedown(面朝下),放在手臂上,头部低于身体,用力拍打背部4-5次,以促使奶液排出;同时拨打急救电话,尽快送往医院进行进一步的抢救和治疗。 特殊人群(婴儿)呛奶的温馨提示 对于婴儿来说,家长在喂养过程中要高度重视呛奶问题。新生儿和小婴儿是呛奶的高发人群,由于他们的各项生理功能尚未完全发育成熟,呛奶带来的风险更高。家长要严格按照正确的喂养方式进行喂养,密切观察婴儿吃奶时的状态,一旦发生呛奶,要迅速、正确地进行处理。如果婴儿经常出现呛奶情况,应及时就医,排除是否存在先天性消化道畸形等疾病因素。

    2025-10-15 15:07:44
  • 9个月宝宝便秘怎么办

    改善9个月宝宝便秘可从调整饮食结构、腹部按摩、增加活动量入手,母乳喂养宝宝妈妈要多吃富含膳食纤维食物、避免刺激性食物,配方奶喂养选合适配方奶且按说明冲调;腹部按摩要注意方法和力度;让宝宝多爬行、练习坐立翻身等增加活动量;若便秘超2周或伴腹胀等症状需及时就医,处理时要遵循安全护理原则,优先非药物干预,必要时遵医嘱用药。 一、调整饮食结构 1.母乳喂养宝宝: 母乳是宝宝最好的食物,母乳中的营养成分易于宝宝消化吸收。妈妈的饮食会影响母乳质量,妈妈应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各种蔬菜(菠菜、西兰花等)、水果(苹果、香蕉等),这样有助于宝宝通过母乳获取足够的膳食纤维来改善便秘情况。例如,有研究表明,妈妈摄入足够的膳食纤维后,宝宝便秘的发生率会降低。 妈妈要注意避免食用辛辣、油腻等刺激性食物,以免通过母乳影响宝宝胃肠道功能。 2.配方奶喂养宝宝: 选择合适的配方奶,有些配方奶中会强化膳食纤维等成分,有助于预防和缓解宝宝便秘。冲调配方奶要严格按照说明书进行,避免过浓,过浓的配方奶会增加宝宝胃肠道消化负担,容易引起便秘。 二、腹部按摩 1.操作方法: 在宝宝空腹时,家长可以将双手搓热,以宝宝肚脐为中心,用手掌轻轻顺时针按摩宝宝腹部,每次按摩10-15分钟,每天可进行2-3次。按摩可以促进宝宝肠道蠕动,帮助粪便排出。例如,通过临床观察发现,坚持每天给宝宝进行适当的腹部按摩,能有效改善约60%便秘宝宝的症状。 按摩时要注意力度适中,避免过于用力伤害宝宝腹部脏器。 三、增加活动量 1.适合9个月宝宝的活动: 9个月的宝宝已经可以在家长的看护下进行一些简单的活动,比如让宝宝多爬行,爬行可以锻炼宝宝的腹部肌肉,促进肠道蠕动。家长可以在安全的环境中,让宝宝在地上或爬行垫上爬行,每次爬行时间可根据宝宝的体力逐渐增加,一般5-10分钟左右。 也可以让宝宝多练习坐立、翻身等动作,这些活动都有助于促进宝宝的胃肠蠕动,改善便秘状况。 四、及时就医的情况 1.需要就医的信号: 如果宝宝便秘情况持续超过2周,或者同时伴有腹胀明显、呕吐、食欲减退、精神差等症状时,应及时带宝宝就医。因为这些情况可能提示宝宝存在肠道发育异常等病理性问题,需要医生进一步检查诊断。例如,有些先天性巨结肠等疾病早期可能表现为便秘症状,需要及时明确诊断进行治疗。 五、特殊人群(9个月宝宝)温馨提示 9个月宝宝身体各器官发育尚不完善,在处理便秘问题时要格外小心。家长要严格遵循儿科安全护理原则,以宝宝的舒适度为首要考虑因素,优先采用非药物干预方法。如果必须使用药物等治疗手段,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避免自行用药对宝宝造成不良影响。同时,要密切关注宝宝便秘情况的变化,根据宝宝的具体表现及时调整护理和干预措施,确保宝宝健康成长。

    2025-10-15 15:07:07
  • 孩子舌根有红疙瘩是怎么回事

    孩子舌根有红疙瘩可能是正常轮廓乳头,也可能是病理情况。病理情况包括感染因素(病毒如疱疹性口炎、柯萨奇病毒,细菌如链球菌性咽炎)、过敏因素(进食过敏食物致口腔黏膜过敏)、局部刺激因素(不良习惯、口腔局部创伤)。家长需观察孩子伴随症状,一般情况好可先保持口腔清洁观察,有异常及时带孩子就医,同时注意孩子口腔卫生、饮食习惯等。 一、正常生理结构情况 孩子舌根有红疙瘩可能是正常的轮廓乳头。轮廓乳头是人体正常的组织结构,一般呈人字形排列在舌根部位,数目较少,通常为7-9个,呈圆形或椭圆形的小突起,颜色为淡红色,表面光滑,这是正常的解剖结构,无需特殊处理。 二、可能的病理情况 1.感染因素 病毒感染: 疱疹性口炎:由单纯疱疹病毒引起,多见于6个月-2岁的婴幼儿。除了舌根有红疙瘩外,口腔其他部位如唇、颊黏膜等也可能出现成簇的小水疱,水疱破溃后形成溃疡,孩子会出现发热、烦躁、拒食等症状。相关研究表明,单纯疱疹病毒可通过直接接触或飞沫传播,在儿童群体中易造成聚集性感染。 柯萨奇病毒感染:引起的疱疹性咽峡炎也可能累及舌根。主要表现为急骤发热,可持续高热或反复高热,口腔黏膜出现散在灰白色疱疹,周围绕以红晕,多见于扁桃体前柱,但也可位于软腭、扁桃体及舌根等部位。 细菌感染: 链球菌性咽炎:虽然主要症状是咽部疼痛、发热等,但严重时也可能波及舌根部位,导致舌根出现红肿的红疙瘩样改变,同时可能伴有咽部充血、扁桃体肿大等表现,咽部细菌培养可发现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 2.过敏因素 孩子如果进食了某些过敏食物,如芒果、海鲜等,可能引起口腔黏膜过敏反应,导致舌根出现红疙瘩,同时可能伴有口唇肿胀、瘙痒等症状。过敏反应是由于机体免疫系统对特定过敏原产生过度免疫应答引起的,儿童的免疫系统相对不成熟,更容易发生过敏情况。 3.局部刺激因素 不良习惯:孩子如果有舔舌、咬舌等不良习惯,长期刺激舌根部位,可导致局部组织充血、红肿,出现红疙瘩样改变。例如,有些孩子可能因为好奇而经常舔舐舌根,时间久了就会引起局部的炎症反应。 口腔局部创伤:如孩子在进食过程中,不慎咬伤舌根,或者被粗糙的食物擦伤舌根,会引起局部组织损伤,出现红肿、疼痛,表现为舌根有红疙瘩。 当发现孩子舌根有红疙瘩时,家长首先要观察孩子是否有其他伴随症状,如发热、哭闹、拒食、皮疹等。如果孩子一般情况良好,无其他明显不适,可先保持口腔清洁,让孩子多喝水,观察红疙瘩的变化情况;如果伴有其他异常症状,如发热持续不退、口腔疱疹增多、拒食明显等,应及时带孩子到医院儿科或口腔科就诊,进行详细的检查,以明确病因,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同时,家长要注意孩子的口腔卫生,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避免让孩子接触容易引起过敏的物质,减少不良习惯对口腔的刺激。

    2025-10-15 15:06:15
  • 孩子感冒鼻子不通气怎么办

    孩子鼻子不通气可通过家庭护理缓解,包括湿毛巾敷鼻、生理盐水滴鼻或喷鼻、抬高头部;调节环境,如增加空气湿度、保持室内空气流通;还可按摩迎香穴、热蒸汽吸入等,若情况持续不缓解或伴其他症状需及时就医。 一、家庭护理缓解法 1.湿毛巾敷鼻:可以用温湿的毛巾敷在孩子的鼻根部,这样能让鼻腔的分泌物更容易软化。一般每次敷10-15分钟左右,因为儿童皮肤比较娇嫩,要注意毛巾温度不宜过高,避免烫伤孩子。对于婴儿来说,操作时要更加轻柔,保持环境温度适宜,防止孩子因为受凉而加重感冒症状。 2.生理盐水滴鼻或喷鼻:可以使用儿童专用的生理盐水滴鼻或喷鼻,能帮助清洁鼻腔内的分泌物,减轻鼻子不通气的情况。使用时按照说明书操作,滴入1-2滴生理盐水到鼻腔内,然后轻轻按压鼻翼,让孩子排出分泌物。对于较小的婴儿,要注意滴药时的体位,避免药液流入喉咙引起不适。 3.抬高头部:在孩子睡觉时,可以将头部适当抬高1-2个枕头,这样有助于鼻腔分泌物引流,缓解鼻子不通气。不过要注意枕头高度要合适,不能过高导致孩子呼吸不畅或者颈部不适。对于不会翻身的婴儿,家长可以在背部垫一个小的软垫来抬高头部,但要密切观察孩子的情况。 二、环境调节法 1.增加空气湿度:可以使用加湿器来增加室内空气湿度,保持在50%-60%左右比较适宜。干燥的空气会使鼻腔分泌物更加黏稠,加重鼻子不通气。在使用加湿器时,要注意定期清洁,防止滋生细菌。对于有婴儿的家庭,要选择安全可靠的加湿器,并且根据室内面积合理使用,避免湿度过高导致霉菌滋生。 2.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每天定时开窗通风,每次通风15-30分钟左右,保持室内空气新鲜。但要注意避免让孩子直接吹到冷风,尤其是在感冒期间,孩子的抵抗力相对较弱,冷风直吹可能会使感冒症状加重。可以选择在天气较好的时候,将孩子转移到其他房间,然后开窗通风,通风后再将孩子转移回来。 三、其他缓解方式 1.按摩迎香穴:迎香穴位于鼻翼外缘中点旁,鼻唇沟中。家长可以用食指轻轻按摩孩子的迎香穴,每次按摩1-2分钟,有一定的缓解鼻子不通气的作用。按摩时要注意力度适中,因为儿童皮肤和穴位比较娇嫩,避免用力过大伤害到孩子。对于年龄较小的孩子,家长要耐心操作,观察孩子的反应,如果孩子出现不适要立即停止。 2.热蒸汽吸入:可以让孩子吸入热蒸汽,比如在浴室里放热水,让浴室充满蒸汽,然后抱孩子进去待5-10分钟左右。不过要注意控制好温度和时间,避免孩子被烫伤或者因为蒸汽过于刺激而哭闹。对于较大的孩子可以引导其自己在充满蒸汽的浴室停留,较小的婴儿则需要家长小心抱持,防止发生意外。 如果孩子鼻子不通气的情况持续不缓解或者伴有发热、咳嗽加重、呼吸急促等其他症状,应及时就医,由医生进行进一步的评估和处理,避免延误病情。

    2025-10-15 15:04:42
  • 一岁宝宝拉稀水怎么办

    一岁宝宝拉稀水需及时应对,要补充水分,母乳喂养宝宝妈妈注意饮食,人工喂养宝宝换合适奶粉,观察大便、精神状态、体温,腹部保暖,严重脱水、持续高热、大便有大量脓血、精神极差等情况需及时就医。 一、及时补充水分 1.原因:一岁宝宝拉稀水容易导致脱水,因为水和电解质会随着稀便大量丢失。 2.具体做法:可以给宝宝口服补液盐,按照说明书配置,少量多次喂服,补充丢失的水分和电解质。如果宝宝不愿意喝口服补液盐,也可以适当喂一些米汤、稀释的果汁(需稀释,防止加重腹泻)等。 二、调整饮食 1.母乳喂养的宝宝 原因:母乳是宝宝最好的食物,但拉稀水时可能需要适当调整喂养频率和量。 具体做法:可以继续母乳喂养,但喂养次数可以适当增加,每次喂养时间适当缩短。同时,妈妈要注意自己的饮食,避免吃油腻、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免通过母乳影响宝宝。 2.人工喂养的宝宝 原因:人工喂养的宝宝需要注意奶粉的冲泡和更换合适的喂养方案。 具体做法:可以考虑暂时更换为低乳糖或无乳糖的奶粉,因为拉稀水可能是肠道对乳糖不耐受引起的,低乳糖或无乳糖奶粉能减少肠道负担。冲泡奶粉要严格按照说明书的比例,防止过浓或过稀加重肠胃负担。 三、观察病情变化 1.观察大便情况 原因:通过观察大便的次数、性状等可以了解病情的发展。 具体做法:记录宝宝拉稀水的次数,是每天几次,每次的量大概多少。观察大便的颜色,是黄色、绿色还是其他颜色,是否有黏液、脓血等。如果大便次数明显增多,或者出现血便、水样便量很大等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2.观察宝宝精神状态 原因:宝宝的精神状态能反映身体的整体状况。 具体做法:注意宝宝是否有精神萎靡、烦躁不安、哭闹不止等情况。如果宝宝精神状态差,可能提示脱水或病情较重,需要及时处理。 3.观察体温 原因:拉稀水可能伴随发热等感染症状。 具体做法:定期给宝宝测量体温,使用合适的婴儿体温测量工具,如电子体温计等。如果宝宝体温超过38.5℃(需根据宝宝年龄和具体情况判断,一般肛温超过38℃或口温超过37.5℃可视为发热),需要及时就医。 四、腹部保暖 1.原因:腹部着凉可能会加重拉稀水的症状,保暖有助于缓解肠道痉挛。 2.具体做法:可以给宝宝使用肚兜等物品,将腹部包裹起来,保持腹部温暖。也可以用温热的毛巾热敷宝宝腹部,但要注意温度不宜过高,避免烫伤宝宝。 五、及时就医的情况 1.当宝宝出现以下情况时需要及时就医 严重脱水表现:如宝宝眼眶凹陷、囟门凹陷、皮肤弹性差、尿量明显减少甚至无尿、口唇干燥等。 持续高热:体温持续不退或反复升高,经一般处理无法缓解。 大便中出现大量脓血:提示可能有肠道感染等较严重的情况。 精神状态极差:如昏迷、嗜睡等,提示病情严重,可能有电解质紊乱、酸中毒等并发症。

    2025-10-15 15:03:49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