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燕燕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

擅长:重症新生儿的救治,围生期高危儿系统管理,尤其是早产儿的出院后管理,包括早期评估、早期干预等服务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主任医师(二级),硕士研究生导师,国家卫健委儿童早期发展示范基地项目负责人,省儿童早期发展技术工程中心主任。从事围产新生儿临床工作近三十多年,自1995年始借鉴国外经验,结合我国的国情,逐步建立以新生儿科为主干的围产高危儿系统管理模式。擅长新生儿重症救治及高危儿/早产儿出院后管理。2005年作为访问学者到香港中文大学附属威尔斯亲王医院新生儿科/NICU进修围产新生儿医学。2008年作为访问学者先后在美国Boston Tufts university新英格兰医学中心儿童医院、Cincinnati儿童医院、Boston儿童医院、Philadephia儿童医院的研修围产新生儿医学。

展开
个人擅长
重症新生儿的救治,围生期高危儿系统管理,尤其是早产儿的出院后管理,包括早期评估、早期干预等服务展开
  • 婴儿贫血有什么方法解决

    婴儿贫血原因多样,包括铁摄入不足、溶血性贫血、失血性贫血等。铁缺乏性贫血需饮食调整(添加含铁食物)和铁剂补充;溶血性贫血要明确病因针对性处理并对症支持(如光照疗法等);失血性贫血需针对出血原因处理及纠正贫血和维持生命体征。家长要观察婴儿状况,科学喂养,遵医嘱用药。 铁缺乏性贫血的解决方法 饮食调整:对于6个月以上已添加辅食的婴儿,可添加富含铁的食物,如强化铁的婴儿米粉、红肉(如牛肉、猪肉)、动物肝脏等。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7-12月龄婴儿铁的适宜摄入量为10mg/日,通过合理添加含铁丰富且铁吸收率高的食物有助于改善铁缺乏性贫血。例如,每周可安排2-3次动物肝脏或红肉,每次适量。 铁剂补充:当婴儿明确为铁缺乏性贫血且饮食补充效果不佳时,可在医生指导下补充铁剂。铁剂有多种剂型,如硫酸亚铁等,但需注意铁剂可能会引起胃肠道不适等不良反应,且应避免与牛奶、钙剂同时服用,以免影响铁的吸收。 溶血性贫血的解决方法 明确病因并针对性处理:如果是红细胞膜异常导致的溶血性贫血,可能需要进一步评估病情,部分情况可能需要定期监测、预防感染等支持治疗;若是由于血红蛋白异常引起的溶血性贫血,如地中海贫血,需进行基因检测等明确病情严重程度,轻型地中海贫血可能仅需定期观察,重型地中海贫血可能需要输血等治疗,但输血治疗需严格掌握指征并监测相关指标。 对症支持:溶血性贫血常伴有黄疸等表现,要注意观察婴儿皮肤黄疸情况,若黄疸严重需采取光照疗法等降低血清胆红素水平,同时保证婴儿充足的液体摄入,维持内环境稳定。 失血性贫血的解决方法 针对出血原因处理:如果是外伤导致的失血,需及时进行伤口的止血等处理;若是胃肠道畸形等原因引起的失血,需要进一步通过检查(如胃肠镜等)明确畸形情况,必要时可能需要手术治疗来纠正畸形以停止出血。 纠正贫血和维持生命体征:根据失血量补充相应的血液制品或晶体液、胶体液等,纠正贫血状态,维持婴儿的血压、心率等生命体征稳定,同时密切监测婴儿的血红蛋白、血压、心率等指标变化。 特殊人群(婴儿)的温馨提示 婴儿贫血时,家长要特别注意观察婴儿的一般状况,如精神状态、面色、吃奶情况等。若发现婴儿出现精神萎靡、吃奶差、面色苍白进行性加重等情况,应及时就医。在喂养过程中,要按照科学的喂养指南进行辅食添加,避免自行盲目添加可能影响婴儿营养摄入的食物。同时,在使用任何药物(包括铁剂等)时,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严格遵循医嘱,因为婴儿的肝肾功能等发育尚未完善,药物代谢与成人不同,不当用药可能会对婴儿造成不良影响。

    2025-10-16 13:12:45
  • 宝宝手心脚心烫怎么办

    宝宝手心脚心烫需先观察体温,排查环境因素,如室内温度、穿着、活动量等,再考虑疾病因素,包括感染性疾病(呼吸道、消化道感染等)和其他系统疾病(如川崎病),小婴儿和不同年龄段宝宝护理有别,异常及时就医。 一、观察体温情况 宝宝手心脚心烫首先要观察体温是否升高。可以使用体温计测量宝宝腋下体温,正常小儿腋下体温为36℃~37℃,若体温在37.3℃~38℃为低热,38.1℃~39℃为中度发热,39.1℃~40℃为高热,40℃以上为超高热。如果宝宝体温只是轻度升高,可能是环境因素等导致;若体温明显升高,需进一步判断原因。 二、排查环境因素 室内温度与穿着:宝宝新陈代谢旺盛,若室内温度过高,如超过26℃,或者给宝宝穿盖过多,都可能导致手心脚心烫。比如在夏季,室内未开空调,室温较高,宝宝穿的衣服又厚,就容易出现这种情况。此时应适当调节室内温度至22℃~25℃,给宝宝穿着轻薄、透气的衣物,以利于散热。 活动量影响:宝宝如果刚进行了比较剧烈的活动,如玩耍、爬行等,身体产热增加,也可能出现手心脚心烫的情况。这属于正常的生理现象,一般在宝宝休息一段时间后可缓解。 三、疾病因素导致的手心脚心烫及应对 感染性疾病 呼吸道感染:如感冒,除了手心脚心烫,常伴有鼻塞、流涕、咳嗽等症状。病毒感染是常见原因,一般可通过多休息、适量饮水来缓解,若症状加重需及时就医。细菌感染引起的呼吸道感染可能还伴有发热、精神差等,需由医生判断是否使用抗生素等治疗。 消化道感染:如肠炎,宝宝可能出现手心脚心烫,同时伴有腹泻、呕吐、腹痛等症状。多由病毒或细菌感染肠道引起,要注意给宝宝补充水分和电解质,预防脱水,若腹泻严重需就医处理。 其他系统疾病:如川崎病,除了手心脚心烫,还可能有持续发热、眼结膜充血、口唇潮红皲裂、皮疹等表现,需及时就医进行规范治疗。 四、特殊人群(宝宝)的护理要点 小婴儿:小婴儿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完善,对环境温度变化更敏感。要特别注意室内温度和穿盖,避免因环境因素导致手心脚心烫。如果怀疑有疾病,由于小婴儿病情变化快,需及时带至医院就诊,不要自行随意用药。 不同年龄段宝宝:较大的宝宝能表达一些不适,但也需要家长密切观察。比如幼儿期宝宝,若手心脚心烫同时伴有精神不佳,要考虑可能的疾病情况。在护理过程中,要根据宝宝的年龄特点,采取合适的护理措施,如较大宝宝可以适当引导其多饮水,保持身体水分平衡。 总之,宝宝手心脚心烫时,首先观察体温和环境因素,再排查疾病因素,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措施,对于特殊人群宝宝要格外细心护理,如有异常及时就医。

    2025-10-16 13:12:08
  • 10多岁小女孩的正常发育特征是什么

    10多岁小女孩体格发育有身高体重年均增长及身体比例渐近成人,第二性征发育表现为乳房开始发育、阴毛腋毛渐生,生殖系统卵巢增大、部分出现月经初潮,心理上有较强自我意识且情绪易波动,需保证营养睡眠、营造家庭氛围沟通并及时就医发育异常情况。 一、体格发育 1.身高体重:10多岁小女孩平均每年身高增长约5-7厘米,体重平均每年增加2-3公斤,身高范围约135-160厘米,体重范围约25-50公斤,此阶段身高体重增长受遗传、营养、内分泌等因素影响,反映身体整体生长状况。2.身体比例:身体比例逐渐接近成人,下肢增长速度加快,逐渐从儿童期的头大身短向成人比例转变,体现骨骼系统的发育进程。 二、第二性征发育 1.乳房发育:通常乳房开始发育是第二性征启动的标志,一般先出现乳头增大、隆起,随后乳房逐渐增大,呈小丘状,此过程受雌激素等激素调节,有个体差异,多数在9-14岁间开始乳房发育。2.毛发变化:阴毛开始生长,最初呈少量细毛,逐渐变得浓密、卷曲,分布于耻骨联合上方;腋毛也会逐渐出现,一般稍晚于阴毛出现时间,这些毛发变化是雄激素作用的结果。 三、生殖系统发育 1.卵巢发育:卵巢开始增大,卵泡开始发育并分泌雌激素,促使第二性征进一步发展,卵巢重量逐渐增加,功能逐步完善但尚未完全成熟。2.月经初潮:部分女孩在10多岁可能出现月经初潮,初潮时由于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尚未完全建立,月经多不规律,可能出现经期时长、周期长短不一等情况,这是正常的生理现象,因生殖内分泌系统仍在不断调整以达到稳定的月经周期。 四、心理发育 1.自我意识:开始有较强的自我意识,关注自身形象、个性特点等,对自我有更多思考,希望被他人认可,表现出一定的独立性,比如在穿着、兴趣爱好等方面有自己的主张。2.情绪波动:情绪相对不稳定,可能因学业、人际交往等因素出现情绪起伏,如易激动、焦虑或低落等,这与青春期激素变化及身心发展变化相关,需要家长和周围人给予理解和正确引导。 五、温馨提示 对于10多岁小女孩的正常发育,家长需密切关注其身体和心理变化。在身体发育方面,要保证营养均衡,摄入足够的蛋白质、钙、维生素等,以支持身高体重正常增长和骨骼发育;保证充足睡眠,每晚睡眠时长建议8-10小时,有利于生长激素分泌和身体发育。在心理方面,家长应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多与孩子沟通交流,尊重孩子的想法和感受,当孩子出现情绪问题时,耐心倾听并给予适当疏导,帮助孩子平稳度过青春期,若发现发育明显异于同龄或出现异常症状(如发育过早或过晚、月经紊乱严重等),应及时就医评估。

    2025-10-16 13:11:04
  • 儿童低烧37.5度怎么治疗

    儿童低烧时要观察监测体温、一般状况,可通过调整环境、增减衣物、补充水分进行非药物干预,出现特殊症状、持续超3天不缓解、新生儿或有基础疾病者需及时就医。 一、观察与监测 1.体温监测:持续关注儿童体温变化,可每隔1-2小时测量一次体温,了解体温是呈上升、下降还是持续在37.5℃左右波动,这有助于判断病情发展趋势。对于不同年龄儿童,体温的正常范围略有差异,一般来说,儿童口腔温度正常范围为36.2℃-37.3℃,直肠温度正常范围为36.5℃-37.5℃,腋下温度正常范围为36℃-37℃,当腋下温度为37.5℃时,对于儿童可能已属于低烧范畴。 2.一般状况观察:观察儿童的精神状态、食欲、有无咳嗽、流涕、呕吐、腹泻等其他伴随症状。如果儿童精神状态尚可,食欲影响不大,可能病情相对较轻;若出现精神萎靡、嗜睡、拒食等情况,则需及时就医。 二、非药物干预措施 1.调整环境:保持室内温度适宜,一般维持在22℃-25℃左右,湿度保持在50%-60%。适宜的环境温度和湿度可以让儿童感觉舒适,有助于身体散热。例如,可使用空调或加湿器来调节室内环境,但要注意避免空调直吹儿童或加湿器过度潮湿滋生细菌。 2.适当增减衣物:根据儿童的情况适当增减衣物,不要给儿童穿得过多或盖得过厚。如果儿童低烧,衣物穿着应宽松、轻薄,以利于散热。比如,可选择棉质、透气性好的衣物,避免穿着化纤材质不透气的衣物。 3.补充水分:鼓励儿童多饮用温开水,保证充足的水分摄入。水分可以促进新陈代谢,帮助儿童通过出汗、排尿等方式散热,防止脱水。年龄较小的儿童可少量多次喂水,保证每日摄入足够的水分。 三、及时就医的情况 1.出现特殊症状:如果儿童低烧同时伴有抽搐、头痛剧烈、呼吸困难、皮疹广泛且持续不消退等情况,应立即就医。例如,抽搐可能是某些严重疾病的表现,如颅内感染等;头痛剧烈可能提示存在神经系统相关问题;呼吸困难可能与呼吸系统严重病变有关。 2.持续时间较长:如果儿童低烧持续超过3天仍没有缓解趋势,或者体温有上升趋势,也应及时带儿童就医,进一步检查明确低烧的原因,如进行血常规、C-反应蛋白等相关检查,以排查感染性疾病(如病毒感染、细菌感染等)或其他潜在疾病。 3.特殊人群情况:对于新生儿(出生28天内)出现低烧情况需格外重视,因为新生儿免疫系统尚未发育完善,病情变化可能较快,应尽快就医。对于有基础疾病的儿童,如先天性心脏病、免疫缺陷病等,出现低烧时也需及时就医,因为基础疾病可能会影响儿童对低烧的耐受以及病情的发展,需要专业医生进行评估和处理。

    2025-10-16 13:10:29
  • 宝宝呕吐腹泻的原因

    宝宝呕吐腹泻的原因包括感染因素和非感染因素。感染因素有病毒感染(轮状病毒、诺如病毒)和细菌感染(大肠杆菌、沙门菌);非感染因素包括饮食因素(喂养不当、食物过敏)、气候因素、腹部着凉及肠道功能发育不完善。 一、感染因素 (一)病毒感染 1.轮状病毒:是婴幼儿腹泻的主要病原体之一,多见于6-24个月的宝宝。轮状病毒主要侵犯小肠上皮细胞,导致细胞功能受损,引起腹泻,同时可伴有呕吐。研究表明,轮状病毒感染后,宝宝肠道黏膜分泌增加,吸收功能障碍,从而出现频繁呕吐和腹泻症状,大便多为水样或蛋花汤样。 2.诺如病毒:全年均可发生,以寒冷季节高发,可引起宝宝急性胃肠炎。诺如病毒感染后,宝宝胃肠道受到刺激,出现呕吐、腹泻症状,呕吐多为胃内容物,腹泻为稀水便或水样便,传播途径主要通过粪-口途径,如接触被污染的物品、食用被污染的食物等。 (二)细菌感染 1.大肠杆菌:某些致病性大肠杆菌可引起宝宝腹泻,如产毒性大肠杆菌。该菌产生的肠毒素可导致肠道分泌增加,引起腹泻,同时伴有呕吐,大便常为黄绿色或蛋花样,可能伴有发热等症状。 2.沙门菌:宝宝食用被沙门菌污染的食物后可感染发病,沙门菌感染后会侵袭肠道黏膜,引起炎症反应,出现呕吐、腹泻症状,大便可为黏液便、脓血便等,同时可能伴有发热、腹痛等表现。 二、非感染因素 (一)饮食因素 1.喂养不当:对于婴儿来说,喂养过多、过少、过早添加辅食或突然改变食物种类等都可能引起呕吐腹泻。例如,宝宝一次性摄入过多母乳或配方奶,超过了胃肠道的消化吸收能力,就会出现呕吐、腹泻;过早添加淀粉类或脂肪类食物,宝宝胃肠道尚未发育成熟,无法很好地消化,也会导致胃肠功能紊乱,出现呕吐腹泻。 2.食物过敏:部分宝宝对牛奶蛋白、鸡蛋等食物过敏,食用后可引起胃肠道过敏反应,出现呕吐、腹泻症状,同时可能伴有皮疹、瘙痒等其他过敏表现。 (二)气候因素 宝宝的胃肠道对温度变化比较敏感,寒冷季节腹部受凉可使肠蠕动增加;炎热季节消化酶分泌减少,且宝宝饮水较多会稀释消化液,都可能导致宝宝出现呕吐腹泻。例如,宝宝夜间腹部着凉,胃肠道受到寒冷刺激,胃肠蠕动加快,就容易出现腹泻,同时可能伴有呕吐。 (三)其他因素 1.腹部着凉:宝宝睡觉时踢被子、穿着过少等导致腹部暴露,受到寒冷刺激,引起胃肠道功能紊乱,出现呕吐腹泻。 2.肠道功能发育不完善:婴幼儿的胃肠道发育尚未成熟,胃酸和消化酶分泌较少,消化酶活性较低,对食物的耐受力差,容易出现呕吐腹泻。尤其是6个月-2岁的宝宝,肠道功能相对更不完善,更易发生此类情况。

    2025-10-16 13:09:54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