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擅长:重症新生儿的救治,围生期高危儿系统管理,尤其是早产儿的出院后管理,包括早期评估、早期干预等服务
向 Ta 提问
主任医师(二级),硕士研究生导师,国家卫健委儿童早期发展示范基地项目负责人,省儿童早期发展技术工程中心主任。从事围产新生儿临床工作近三十多年,自1995年始借鉴国外经验,结合我国的国情,逐步建立以新生儿科为主干的围产高危儿系统管理模式。擅长新生儿重症救治及高危儿/早产儿出院后管理。2005年作为访问学者到香港中文大学附属威尔斯亲王医院新生儿科/NICU进修围产新生儿医学。2008年作为访问学者先后在美国Boston Tufts university新英格兰医学中心儿童医院、Cincinnati儿童医院、Boston儿童医院、Philadephia儿童医院的研修围产新生儿医学。
展开-
婴儿吐奶严重如何处理
婴儿吐奶严重时需少量多次喂养,母乳喂养母亲要留意自身饮食,人工喂养要选合适奶嘴且喂奶后拍背排气,喂奶后可将婴儿上半身抬高呈斜坡卧位,要细致观察吐奶频率量色及伴随症状,若出现频繁喷射性吐奶、量大、发热、精神萎靡等异常需尽快就医排查消化道畸形、感染等病理性因素。 一、调整喂养方式 婴儿吐奶严重时,首先应采用少量多次的喂养模式,避免单次喂养量过多增加肠胃负担。母乳喂养的母亲需留意自身饮食,减少易产气或刺激性食物摄入;人工喂养的婴儿要确保奶嘴大小适宜,防止吸入过多空气,喂奶后将婴儿竖直抱起,头部靠于家长肩部,轻拍背部3-5分钟以排出胃内气体。 二、体位护理 喂奶后可将婴儿上半身适当抬高,维持约30度的斜坡卧位,借助重力作用降低胃内容物反流概率,需注意避免过度摇晃婴儿。 三、密切观察 要细致观察婴儿吐奶的频率、量、颜色及是否伴随其他症状,如精神状态、有无发热、腹泻、呕吐物是否带血等。若仅为偶尔少量吐奶且婴儿精神状态良好,可持续留意其变化;若出现异常则需进一步评估。 四、及时就医情形 当婴儿出现频繁喷射性吐奶、吐奶量较大、伴有发热、精神萎靡、哭闹不安、呕吐物呈黄绿色或带血,以及体重增长迟缓等状况时,应尽快带婴儿就医,排查是否存在消化道畸形、感染等病理性因素。
2025-08-14 15:34:54 -
少儿脑瘫的症状有哪些
少儿脑瘫有运动症状表现为运动发育落后、肌张力异常及异常姿势,非运动症状包含智力障碍、语言障碍、癫痫、感知觉障碍及行为异常。 一、运动症状 1.运动发育落后:患儿在抬头、坐、爬、站、走等大运动及抓握等精细运动方面,明显落后于同龄正常儿童,例如3个月仍不能抬头,1岁后仍不能独立坐稳等。 2.肌张力异常:可表现为肌张力增高,出现肢体僵硬,活动受限;或肌张力减低,肢体松软无力,自主运动减少。 3.姿势异常:常出现异常的姿势模式,如尖足(足跟不能着地)、剪刀步(行走时双下肢交叉如剪刀状)、双手握拳难以打开、身体呈角弓反张(头后仰、背过伸)等异常姿势。 二、非运动症状 1.智力障碍:约2/3的少儿脑瘫患儿存在不同程度的智力低下,表现为认知、学习、理解等能力较同龄正常儿童差。 2.语言障碍:多表现为说话晚、发音不清、语言表达困难或理解能力差等,部分患儿可能完全不能说话。 3.癫痫:约1/3的少儿脑瘫患儿合并癫痫发作,发作形式多样,如全身性强直-阵挛发作等。 4.感知觉障碍:可能出现视力障碍(如斜视、弱视等)、听力障碍(听力减退或丧失)、触觉、痛觉等感知觉异常。 5.行为异常:常表现为多动、注意力不集中、孤僻、情绪不稳定、易激惹等,部分患儿还可能有自伤行为。
2025-08-14 15:34:23 -
小孩腹部胀满应该怎样解决
小孩腹部胀满时需调整饮食结构,遵循少量多餐原则选易消化食物、避免易产气食物并把控婴儿奶量,可在空腹时以肚脐为中心轻柔顺时针按摩腹部促胃肠蠕动,若胀满持续无改善或伴呕吐发热等症状需及时就医排查病理性因素且婴儿腹胀要格外重视。 一、调整饮食结构 小孩腹部胀满时需合理调整饮食。应遵循少量多餐原则,选择易消化的食物,如米粥、面条等。避免摄入易产气食物,像豆类、碳酸饮料等。对于婴儿喂养要把控奶量,防止过度喂养加重胃肠负担,保证饮食结构有助于减轻胃肠消化压力,促进胃肠功能恢复。 二、腹部按摩缓解 家长可在小孩空腹状态下,以肚脐为中心,用手掌轻柔地顺时针按摩腹部,每次按摩时长约5-10分钟,此操作能促进胃肠蠕动,助力气体排出,从而缓解腹部胀满感。需留意按摩力度适中,依据小孩耐受程度进行调整,尤其要关注婴儿腹部皮肤娇嫩,按摩时更要轻柔谨慎。 三、及时就医评估 若小孩腹部胀满持续无改善,或伴随呕吐、发热、精神萎靡、腹痛剧烈等症状,需及时带小孩就医。医生会通过腹部超声等检查手段,排查是否存在肠梗阻、胃肠功能紊乱等病理性因素,并给予针对性处理。对于婴儿腹胀情况要格外重视,因为婴儿表达不适的能力有限,一旦出现异常表现应尽快就医,以排除潜在的严重健康问题。
2025-08-14 15:31:34 -
什么是自闭症
自闭症是起病于儿童早期的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核心特征有社交沟通障碍、语言发育迟缓、重复刻板行为,发病与遗传密切相关且环境因素可能影响,症状通常3岁前逐渐显现,需早期综合干预,包括康复训练、教育支持等以帮助患儿改善症状提升社会适应能力。 自闭症又称孤独症,是一种起病于儿童早期的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其核心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社交沟通障碍,患儿往往缺乏目光对视,难以理解他人情感和意图,不能像正常儿童那样自然地与他人进行社交互动,比如在集体环境中不会主动参与同伴游戏等;二、语言发育迟缓,部分患儿可能很晚才开口说话,或者出现语言倒退现象,语言表达往往存在异常,如语言内容单调、重复,难以用恰当语言进行交流;三、重复刻板行为,常见表现为反复拍手、摇晃身体、排列物品等,对特定的物品或活动有过度专注的兴趣,形成固定模式且难以改变;发病与遗传因素密切相关,研究显示遗传因素在自闭症发病中占据重要比例,同时环境因素也可能产生影响,例如孕期母亲感染某些病毒、接触有毒化学物质等;症状通常在3岁前逐渐显现,需早期识别与干预,干预手段包括康复训练(如应用行为分析疗法等)、教育支持等多方面的综合干预,以帮助患儿最大程度改善症状、提升社会适应能力。
2025-08-14 15:29:33 -
孩子患有全身沙士皮炎应该每天使用黄皮肤膏几次
儿童患沙土皮炎时不建议自行随意用黄皮肤膏需先由皮肤科医生评估病情后定是否及具体用法,若医生确用黄皮肤膏于儿童沙土皮炎患处婴幼儿一般建议薄涂清洁后患处但基于医生专业判断,儿童皮肤娇嫩用外用药要格外谨慎须严格遵医嘱因医生会据年龄病情严重程度精准定使用频次家长不能盲目决定,还需注意保持孩子皮肤清洁干燥避免搔抓防继发感染。 1.首先明确沙土皮炎(婴幼儿丘疹性肢端皮炎等)的处理原则:儿童患沙土皮炎时不建议自行随意使用黄皮肤膏,应先由皮肤科医生评估病情后再决定是否使用黄皮肤膏及具体用法。若医生确需使用黄皮肤膏用于儿童沙土皮炎患处,对于婴幼儿一般建议每天2-3次,需薄涂于清洁后的患处皮肤,但此用法必须基于医生专业判断。 2.儿童特殊情况考量:儿童皮肤相较于成人更为娇嫩,在使用任何外用药时都要格外谨慎。因为儿童的皮肤屏障功能尚未完全发育成熟,不当的用药频率或方法可能会对儿童皮肤造成刺激,如引起局部红肿、瘙痒加重等情况。所以必须严格遵循医生的指导,医生会根据孩子的年龄、病情严重程度等因素来精准确定黄皮肤膏的使用频次,家长绝对不能自行盲目决定使用次数。同时要注意保持孩子皮肤的清洁干燥,避免孩子搔抓患处,防止皮肤破损继发感染等情况发生。
2025-08-14 15:28: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