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擅长:重症新生儿的救治,围生期高危儿系统管理,尤其是早产儿的出院后管理,包括早期评估、早期干预等服务
向 Ta 提问
主任医师(二级),硕士研究生导师,国家卫健委儿童早期发展示范基地项目负责人,省儿童早期发展技术工程中心主任。从事围产新生儿临床工作近三十多年,自1995年始借鉴国外经验,结合我国的国情,逐步建立以新生儿科为主干的围产高危儿系统管理模式。擅长新生儿重症救治及高危儿/早产儿出院后管理。2005年作为访问学者到香港中文大学附属威尔斯亲王医院新生儿科/NICU进修围产新生儿医学。2008年作为访问学者先后在美国Boston Tufts university新英格兰医学中心儿童医院、Cincinnati儿童医院、Boston儿童医院、Philadephia儿童医院的研修围产新生儿医学。
展开-
宝宝发烧的不同症状
宝宝发烧有不同程度表现及意义,婴儿体温调节不完善波动明显,伴随呼吸道症状多为呼吸道疾病等,伴消化道症状可能是胃肠疾病等,伴皮疹依形态判断疾病,伴神经系统症状需警惕严重病,新生儿发烧表现不典型,婴儿易哭闹且体温易波动,幼儿需综合精神等判断相关状况。 一、体温相关症状 1.不同程度发热表现及意义: 低热(37.5~38℃):宝宝可能仅轻度体温升高,精神状态相对尚可,多由轻度感染或非感染因素引起,如环境温度稍高、轻度脱水等,需留意是否有其他潜在不适迹象。 中度发热(38.1~39℃):宝宝面色稍红、呼吸稍快,可能出现烦躁情绪,此阶段多提示机体处于中等程度的炎症反应,常见于上呼吸道轻度感染等情况。 高热(39.1~40℃):宝宝皮肤发烫、烦躁不安明显,需警惕感染加重或其他严重情况,高热可能影响宝宝代谢等生理功能,需密切监测体温变化。 超高热(40℃以上):需紧急关注,超高热易引发惊厥等神经系统并发症,对宝宝神经系统等可能造成不可逆损伤,应立即采取降温等干预措施。 2.体温波动特点:婴儿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完善,体温受环境因素影响大,波动较明显;较大婴儿和幼儿体温波动相对有一定规律,但仍需持续监测,如环境温度变化、活动后等均可能导致体温短暂波动。 二、伴随症状相关表现 1.伴随呼吸道症状:发烧伴咳嗽、鼻塞、流涕等,多考虑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等呼吸道疾病,若咳嗽为刺激性干咳,需警惕支原体感染可能;若咳嗽伴较多脓痰,提示可能存在细菌感染。 2.伴随消化道症状:发烧伴呕吐、腹泻,可能是急性胃肠炎等消化道疾病,呕吐剧烈可能导致脱水,需关注呕吐频率及量;腹泻次数多、呈水样便时脱水风险增高,若出现脓血便,需警惕细菌性痢疾等肠道感染性疾病。 3.伴随皮疹症状:发烧同时出现皮疹,不同皮疹形态提示不同疾病,如麻疹初期口腔可出现柯氏斑并伴发热,风疹发热1-2天后出现淡红色斑丘疹,需依据皮疹出现顺序、形态等综合判断疾病类型。 4.伴随神经系统症状:发烧伴精神萎靡、嗜睡、抽搐等,高度警惕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如化脓性脑膜炎)等严重疾病,抽搐可能为高热惊厥,但也需排除颅内感染,需立即就医评估。 三、不同年龄宝宝发烧症状特点 1.新生儿(出生28天内):发烧表现不典型,常无明显体温升高外在表现,仅出现反应差、吃奶差、呼吸增快等,因新生儿体温调节功能极不成熟,需高度重视,一旦出现异常表现需尽快就医排查病因。 2.婴儿(1个月-1岁):发烧时可能哭闹不安,前囟门饱满或隆起需警惕颅内感染,体温易受环境干扰波动大,且可能快速进展为高热,需频繁监测体温并密切观察精神等一般状况。 3.幼儿(1-3岁):幼儿可相对表达身体不适,但仍需全面评估,部分幼儿可能先出现惊厥后发现发烧,需综合精神状态、伴随症状等判断,如出现持续精神差、反复惊厥等,要及时就医明确诊断。
2025-10-15 15:14:37 -
七个月宝宝感冒流鼻涕咳嗽怎么办
七个月宝宝感冒流鼻涕咳嗽时,要观察病情,包括症状表现和个体差异;做好一般护理,如保持呼吸道通畅、保证充足水分摄入;调整环境,调节空气湿度和流通;特殊情况处理,如咳嗽时拍背、发热时物理降温,病情异常及时就医,做好多方面护理保障宝宝健康。 一、观察病情 1.观察症状表现:密切关注宝宝流鼻涕、咳嗽的程度,是轻微偶尔发生还是频繁严重。同时留意是否有发热、精神状态如何、呼吸是否急促等情况。如果宝宝只是轻微流鼻涕、偶尔咳嗽,精神好、呼吸平稳,可先在家观察护理;若出现高热(体温超过38.5℃持续不退)、精神萎靡、呼吸急促(小于2个月婴儿呼吸≥60次/分钟,2-12个月婴儿呼吸≥50次/分钟)等异常表现,需及时就医。 2.注意个体差异:七个月宝宝个体情况不同,病情发展和表现会有差异,要根据宝宝自身特点细致观察病情变化。 二、一般护理措施 1.保持呼吸道通畅 清理鼻腔分泌物:可以使用生理盐水滴鼻剂,先给宝宝每个鼻孔滴1-2滴生理盐水,等分泌物软化后,使用婴儿专用的鼻屎夹轻轻取出,或者使用吸鼻器吸出鼻腔分泌物,保持鼻腔通畅,这样能缓解流鼻涕带来的不适,也有利于呼吸顺畅,减少因鼻塞导致的咳嗽加重情况。 调整体位:睡觉时可适当抬高头部,一般垫高15-30度左右,有助于减轻鼻腔分泌物倒流刺激咽喉引起的咳嗽,让宝宝呼吸更舒适。 2.保证充足水分摄入:多给宝宝喂母乳或配方奶,充足的水分能使痰液稀释,更容易咳出,同时也有助于身体新陈代谢,促进病情恢复。一般7-12个月的宝宝每天需要的总液量约为900-1000毫升,通过母乳或配方奶能基本满足大部分需求,若宝宝有明显脱水表现(如尿量明显减少、口唇干燥等),需及时就医补充水分。 三、环境调整 1.空气湿度调节:保持室内空气湿度在50%-60%左右比较适宜。可以使用加湿器来增加空气湿度,湿度适宜能让宝宝呼吸道黏膜保持湿润,减轻咳嗽症状。比如使用加湿器时,要注意定期清洁,避免滋生细菌。 2.空气流通:每天定时开窗通风,每次通风15-30分钟左右,保持室内空气新鲜,但要注意避免让宝宝直接吹冷风,防止病情加重。 四、特殊情况处理 1.咳嗽护理:如果宝宝咳嗽有痰,可通过轻轻拍背帮助排痰。拍背时要注意手掌呈空心状,由下往上、由外向内轻轻拍打宝宝背部,每次拍3-5分钟,每天可拍2-3次。但要避免在宝宝进食后立即拍背,防止引起呕吐。 2.发热处理:若宝宝有发热情况,首先采用物理降温方法,如松开宝宝衣物,用温水擦拭颈部、腋窝、腹股沟等大血管丰富的部位,每次擦拭时间10-15分钟左右,帮助散热。但要注意不能用酒精擦拭,以免通过皮肤吸收引起不良反应。 七个月宝宝感冒流鼻涕咳嗽时,家长要密切观察病情,做好一般护理、环境调整等多方面工作,若病情有异常变化需及时就医,遵循儿科安全护理原则来保障宝宝健康。
2025-10-15 15:12:42 -
宝宝流又稠又黄的鼻涕怎么办
宝宝流又稠又黄鼻涕多因上呼吸道感染继发细菌感染,一般护理要保持鼻腔清洁湿润、增加室内湿度,需观察病情变化,留意伴随症状和区分病情严重程度,低龄婴儿和有基础疾病的宝宝有特殊注意事项,低龄婴儿护理吸鼻器要轻柔、用药遵医嘱,有基础疾病宝宝要更密切关注病情变化及就医时告知基础疾病情况。 一、可能的原因及应对 宝宝流又稠又黄的鼻涕,多考虑是上呼吸道感染等情况。如果是病毒感染后继发细菌感染,可能出现这种症状。 (一)一般护理方面 1.保持鼻腔清洁湿润 对于婴幼儿,可以使用生理盐水滴鼻剂,先滴1-2滴在鼻腔内,等分泌物软化后,再使用吸鼻器轻轻吸出。这是因为生理盐水可以湿润鼻腔,稀释黏稠的鼻涕,方便排出。对于大一些的宝宝,可以让其使用生理盐水喷雾清洗鼻腔,每天可进行2-3次。要注意操作时动作轻柔,避免损伤宝宝的鼻腔黏膜。 2.增加室内湿度 可以使用加湿器,将室内湿度保持在50%-60%左右。适宜的湿度环境有助于减轻鼻腔黏膜的干燥,使鼻涕相对容易排出。比如在干燥的季节或者使用空调、暖气的房间里,加湿器能起到很好的调节作用。但要注意定期清洁加湿器,防止滋生细菌。 (二)观察病情变化 1.留意伴随症状 密切观察宝宝是否有发热、咳嗽、精神状态不佳等情况。如果宝宝除了流黄稠鼻涕外,还出现高热(体温超过38.5℃)且持续不退,或者咳嗽加重、呼吸急促等症状,需要及时就医。因为这些可能提示感染加重,如发展为肺炎等更严重的情况。对于不同年龄的宝宝,呼吸急促的判断标准不同,新生儿呼吸频率超过60次/分钟,1岁以内超过50次/分钟,1-5岁超过40次/分钟,就需要警惕。 2.区分病情严重程度 如果宝宝精神状态较好,饮食、睡眠正常,只是单纯流黄稠鼻涕,可先在家观察护理。但如果宝宝出现精神萎靡、哭闹不止等情况,即使鼻涕症状不严重,也需要及时就医。这是因为婴幼儿病情变化相对较快,精神状态是反映病情的重要指标之一。 二、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一)低龄婴儿 低龄婴儿(尤其是3个月以下)出现流又稠又黄的鼻涕时要格外谨慎。因为婴儿自身的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病情变化可能更快更隐匿。在护理时,吸鼻器的使用要更加轻柔,避免过度刺激鼻腔。如果需要使用药物(如涉及到,需严格遵循儿科用药原则,优先选择儿童专用且经过严格临床试验的药物,但一般优先非药物干预),必须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因为婴儿的肝肾功能还不完善,很多成人药物不能随意使用。 (二)有基础疾病的宝宝 如果宝宝本身有先天性心脏病、哮喘等基础疾病,出现流又稠又黄的鼻涕时,更要密切关注病情变化。因为基础疾病可能会因为呼吸道感染而加重。例如有哮喘的宝宝,呼吸道感染可能诱发哮喘发作,所以需要更频繁地观察宝宝的呼吸状况、咳嗽情况等,一旦有异常要及时就医,并且在就医时要向医生详细告知宝宝的基础疾病情况。
2025-10-15 15:12:07 -
宝宝痱子和湿疹的区别
宝宝痱子与湿疹在病因、皮疹表现、好发部位、瘙痒程度及治疗护理方面有明显区别,痱子因高温闷热致汗腺导管堵塞,皮疹为小丘疹等,好发多汗部位,瘙痒较轻,需保持凉爽干燥;湿疹由多种内外因素致皮肤炎症,皮疹形态多样,好发部位不固定,瘙痒剧烈,需依皮疹期选治并保湿等,家长应观察皮肤状况及时就医正确处理。 一、病因方面 痱子:主要是由于在高温闷热环境下,宝宝出汗过多且汗液蒸发不畅,导致汗腺导管堵塞引起的。比如宝宝处于炎热的夏季,穿盖过多,就容易长痱子。 湿疹:病因较为复杂,是多种内外因素相互作用引起的皮肤炎症反应。内部因素包括宝宝自身的遗传过敏体质等;外部因素常见的有接触过敏原(如某些食物、化纤衣物等)、环境温度变化(过冷或过热)、皮肤干燥等。 二、皮疹表现方面 痱子:通常表现为小丘疹、小水疱或脓疱,好发于宝宝的额头、颈部、胸背部等多汗部位,皮疹常成批出现。根据类型不同,又可分为白痱、红痱、脓痱等。白痱一般是针尖至针头大小的浅表性小水疱,疱壁薄,清亮,周围无红晕;红痱则是成批出现的尖顶的针头大小的丘疹或丘疱疹,有轻度红晕;脓痱多由红痱发展而来,在痱子顶端有针头大小的脓疱。 湿疹:皮疹形态多样,急性期主要表现为红斑基础上的密集小丘疹、丘疱疹,严重时可出现水疱,搔抓后可出现糜烂、渗出;亚急性期红肿和渗出减轻,以小丘疹、鳞屑和结痂为主;慢性期则表现为皮肤增厚、粗糙、苔藓样变等,常伴有明显瘙痒。湿疹可发生在宝宝身体的任何部位,多呈对称性分布。 三、好发部位方面 痱子:更倾向于出现在汗腺丰富、容易出汗的部位,像头皮、额头、颈部、腋窝、腹股沟等部位相对多见。 湿疹:好发部位不固定,可出现在面部、耳部、四肢屈侧、手部、足部等多个部位,且不同年龄阶段的宝宝湿疹好发部位有一定差异,比如婴儿湿疹常好发于头面部。 四、瘙痒程度方面 痱子:一般瘙痒程度相对较轻,当然也有个体差异,部分宝宝可能也会有较明显瘙痒。 湿疹:通常瘙痒较为剧烈,宝宝往往会因为瘙痒而不断搔抓,这可能会导致皮疹进一步加重,而且瘙痒会严重影响宝宝的睡眠和生活质量。 五、治疗与护理方面 痱子:治疗主要是保持皮肤凉爽、干燥,可外用痱子粉等。比如让宝宝处于凉爽通风的环境中,及时擦干汗液,穿着宽松透气的衣物等。 湿疹:治疗需要根据不同时期的皮疹表现来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如外用糖皮质激素药膏等(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同时要注重皮肤保湿,避免接触过敏原等。在护理上要注意保持皮肤清洁,避免过度洗浴,洗浴后及时涂抹温和的保湿霜等。对于婴儿湿疹,要特别注意选择温和无刺激的护理产品,避免衣物摩擦刺激皮肤等。 总之,宝宝痱子和湿疹在病因、皮疹表现、好发部位、瘙痒程度以及治疗护理等方面都存在明显区别,家长要注意观察宝宝皮肤状况,如有异常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正确的处理。
2025-10-15 15:11:13 -
三岁宝宝便秘拉不出怎么办
三岁宝宝便秘拉不出可从调整饮食结构(增加膳食纤维摄入、保证充足水分)、培养良好排便习惯(固定排便时间、创造舒适排便环境)、适当增加活动量来干预,若经家庭护理便秘未改善或出现异常症状需及时就医。 1.增加膳食纤维摄入:三岁宝宝便秘时,可适当增加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例如,让宝宝多吃一些新鲜的蔬菜,像西兰花、胡萝卜、菠菜等,这些蔬菜中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能够促进肠道蠕动。蔬菜可以做成宝宝喜欢的软烂形式,如将西兰花焯水后切碎,拌入面条中;胡萝卜可以做成胡萝卜泥。同时,水果也是不错的选择,比如苹果、香蕉等,苹果可以带皮切成小块让宝宝吃,香蕉可以做成香蕉糊,不过要注意避免一次性给宝宝吃过多香蕉,以免引起肠胃不适。膳食纤维能增加粪便体积,刺激肠道蠕动,帮助排便。 2.保证充足水分:要让宝宝摄入足够的水分。因为水分可以使粪便软化,更容易排出。可以定时给宝宝喝温开水,不要等到宝宝口渴了才喝。一般来说,三岁宝宝每天的饮水量大约在500-1000毫升左右,可以分多次饮用。 培养良好排便习惯 1.固定排便时间:尝试让宝宝每天在固定的时间去坐马桶,比如早餐后半小时左右,此时肠胃蠕动较为活跃,容易产生便意。每次坐马桶的时间不要过长,控制在5-10分钟左右,让宝宝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家长可以在旁边陪伴,用温和的语言引导宝宝,但不要强迫宝宝排便,以免给宝宝造成心理压力,反而不利于排便。 2.创造舒适排便环境:为宝宝营造一个安静、舒适、不被打扰的排便环境,让宝宝能够放松心情,顺利排便。比如将卫生间的门关上,避免他人干扰,同时保持卫生间的温度适宜。 适当增加活动量 1.鼓励宝宝多运动:三岁宝宝正处于活泼好动的阶段,家长要鼓励宝宝多进行户外活动和适当的室内运动。例如,带宝宝在小区里散步、跑步,或者在家中进行简单的亲子运动游戏,如爬行比赛、跳绳(家长辅助)等。运动可以促进宝宝的肠胃蠕动,有助于排便。每天保证宝宝有至少1-2小时的户外活动时间,室内运动也可以穿插其中,比如让宝宝在客厅里追逐玩具等。 及时就医情况 如果宝宝通过以上家庭护理措施后,便秘情况仍然没有改善,或者宝宝出现腹痛、呕吐、腹胀等异常症状,应及时带宝宝到医院就诊。医生可能会进行相关检查,以排除一些器质性疾病引起的便秘,如先天性巨结肠等。医生会根据宝宝的具体情况给予相应的处理,可能会采取一些安全有效的方法来帮助宝宝缓解便秘,但一般不会轻易使用药物,尤其是针对低龄儿童。同时,家长要密切观察宝宝的排便情况和身体状况,以便及时向医生反馈。 对于三岁宝宝便秘拉不出的情况,家长要从饮食、排便习惯和活动量等多方面综合进行干预,以帮助宝宝缓解便秘问题,保障宝宝的身体健康。在整个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宝宝的年龄特点,采取温和、科学的方法,避免给宝宝带来不必要的痛苦和伤害。
2025-10-15 15: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