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忠浩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

擅长:呼吸系统及血液系统疾病的诊治。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北京友谊医院儿科主任医师,擅长小儿呼吸系统疾病,小儿消化系统疾病,新生儿疾病及儿童保健工作,发表专业论文30余篇。

展开
个人擅长
呼吸系统及血液系统疾病的诊治。展开
  • 小孩前囟门多久闭合

    小孩前囟门闭合时间有个体差异,大多1-1.5岁闭合,受年龄、营养、疾病等因素影响,前囟门是反映小儿颅内情况的重要窗口,正常儿童要保护前囟门并定期观察,特殊儿童需更密切关注及按要求随访和治疗原发疾病。 小孩前囟门闭合时间有个体差异,大多1-1.5岁闭合,受年龄、营养、疾病等因素影响,前囟门是反映小儿颅内情况的重要窗口,正常儿童要保护前囟门并定期观察,特殊儿童需更密切关注及按要求随访和治疗原发疾病 小孩前囟门闭合时间存在个体差异,一般来说,大多数小孩前囟门在1-1.5岁闭合。 影响前囟门闭合时间的因素 年龄因素:正常足月儿出生时前囟门大小约为1-2cm,随着月龄增长,前囟门会逐渐缩小。早产儿由于发育相对不成熟,前囟门闭合时间可能会相对延迟,可能在矫正月龄(实际月龄减去早产时间)18个月左右闭合,但也需密切观察个体差异。 营养因素:如果小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营养均衡,尤其是保证了钙、维生素D等营养素的摄入,有助于前囟门正常闭合。例如,充足的维生素D可以促进钙的吸收,对骨骼发育包括前囟门的闭合起到重要作用。如果缺乏维生素D或钙,可能导致前囟门闭合延迟,出现佝偻病等情况,表现为前囟门增大、闭合延迟,同时可能伴有方颅、鸡胸等骨骼畸形表现。 疾病因素:一些疾病也会影响前囟门闭合时间。如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的患儿,由于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会影响生长发育,包括前囟门闭合延迟;某些遗传代谢性疾病也可能导致前囟门闭合异常。 前囟门观察的重要性及注意事项 重要性:前囟门是反映小儿颅内情况的一个重要窗口。通过观察前囟门的张力、大小等情况,可以初步判断小儿是否存在颅内压增高、脱水等情况。例如,当小儿颅内感染时,颅内压增高可能导致前囟门饱满;当小儿腹泻、呕吐导致脱水时,前囟门会凹陷。 注意事项 对于正常儿童:家长要注意保护前囟门,避免外力碰撞前囟门部位。在给小孩洗头时,动作要轻柔,不要用坚硬的物体刮擦前囟门。同时,要定期观察前囟门的大小、张力等情况,如有异常及时就医。 对于特殊儿童:如早产儿、有基础疾病的儿童,更要密切关注前囟门情况。早产儿除了关注矫正月龄下的前囟门闭合情况外,还需按照医生的要求进行定期随访,监测生长发育指标。有基础疾病的儿童,如患有先天性心脏病、神经系统疾病等,除了观察前囟门外,还需积极治疗原发疾病,以保障小儿正常的生长发育,包括前囟门的正常闭合。

    2025-10-20 13:49:07
  • 宝宝夜尿多怎么办

    宝宝夜尿多需了解正常情况,1-3岁宝宝夜间排尿1-2次属常见,超此频率且影响睡眠等要关注。其可能原因有饮水因素(白天饮水过多、食物含水量高)、心理因素(排尿习惯未养成、心理紧张)、疾病因素(泌尿系统感染、糖尿病、肾脏疾病),宝宝夜尿多要保证个人卫生,密切观察,持续不缓解或伴异常症状及时就医,合理调整饮食生活习惯保障健康。 分析可能原因及应对方法 饮水因素 白天饮水过多:如果宝宝白天摄入大量水分,如喝水、喝果汁等,肾脏生成尿液就会相应增多,夜间可能出现夜尿多。应对方法是合理控制宝宝白天的饮水量,避免在临近睡觉前大量饮水。比如,可以将白天的饮水量分散在不同时间段,睡前1-2小时尽量不喝太多液体。 食物含水量高:有些食物含水量较高,像西瓜等,宝宝食用后也可能导致夜间尿液生成增加。这时候需要注意调整宝宝的饮食结构,减少含水量高的食物在晚餐及睡前的摄入。 心理因素 排尿习惯未养成:对于较小的宝宝,还没有完全养成自主控制排尿的习惯,可能会出现夜间不自主排尿。家长可以逐渐帮助宝宝养成良好的排尿习惯,比如白天定时提醒宝宝排尿,让宝宝逐渐建立起膀胱充盈时的反应。对于较大的宝宝,可能因为心理紧张等原因,如初次分床睡等,出现夜尿多。这时候要给予宝宝心理安抚,营造轻松的睡眠环境,帮助宝宝缓解紧张情绪。 疾病因素 泌尿系统感染:如果宝宝除了夜尿多,还伴有尿频、尿急、尿痛,甚至发热等症状,可能是泌尿系统感染。这需要及时就医,进行尿常规等检查,明确诊断后在医生指导下进行相应处理。 糖尿病:虽然儿童糖尿病相对较少见,但也有可能出现夜尿多的情况,同时还可能伴有多饮、多食、体重下降等症状。若怀疑此情况,需进行血糖等相关检查以明确诊断。 肾脏疾病:某些肾脏疾病也可能导致宝宝夜尿多,如肾小球肾炎等。这类情况需要通过进一步的医学检查,如肾功能检查、肾脏超声等才能明确,然后由医生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特殊人群(宝宝)的温馨提示 宝宝年龄小,身体各器官功能尚未发育完善,在应对夜尿多时要特别注意。首先要保证宝宝的个人卫生,尤其是会阴部的清洁,防止泌尿系统感染的发生。同时,要密切观察宝宝夜尿多的情况,如果持续不缓解或者伴有其他异常症状,要及时带宝宝到正规医院就诊,避免延误病情。在日常生活中,要根据宝宝的年龄和身体状况合理调整饮食和生活习惯,以保障宝宝的健康成长。

    2025-10-20 13:46:14
  • 怎么提高孩子的免疫力

    保障孩子免疫力需做到合理膳食,提供营养均衡食物,控制零食;保证充足睡眠,不同年龄段保证相应时长,营造良好睡眠环境;适量运动,选合适项目,循序渐进,注意环境和补水休息;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勤洗手、通风、正确咳嗽打喷嚏;按程序接种疫苗,提高特异性免疫力,特殊体质提前告知医生。 充足睡眠 睡眠时长保障:不同年龄段孩子所需睡眠时间不同,新生儿每天需睡16-20小时,婴儿期12-16小时,幼儿期11-14小时,学龄儿童9-12小时。良好的睡眠有助于身体进行自我修复和免疫系统的调节。营造良好的睡眠环境,保持卧室安静、黑暗和适宜的温度,帮助孩子养成固定的睡眠时间和睡前习惯,如睡前避免剧烈运动、使用电子设备等,让孩子在舒适的环境中进入深度睡眠,促进免疫系统的正常运作。 适量运动 运动方式选择:适当的运动可以增强孩子的体质,提高免疫力。根据孩子的年龄和喜好选择合适的运动项目,如婴幼儿可以进行爬行、简单的亲子互动游戏等;学龄前儿童可参加跑步、跳绳、踢球、游泳等运动;学龄儿童可以选择篮球、足球、羽毛球等团队或个体运动。运动要循序渐进,逐渐增加运动强度和时间。运动能促进血液循环,加快淋巴细胞等免疫细胞的循环,增强身体的抵抗力。但要注意避免在过于炎热或寒冷的环境中运动,运动后及时补充水分和适当休息。 良好卫生习惯 个人卫生养成:教导孩子勤洗手,尤其是在饭前便后、接触公共物品后等情况。正确的洗手方法是用肥皂和流动水至少清洗20秒,这样可以有效清除手上的病菌。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每天开窗通风数次,每次至少15-30分钟,降低室内病菌的浓度。让孩子养成不随地吐痰、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或肘部遮掩口鼻等习惯,减少病菌的传播。对于有基础疾病或免疫力相对较低的孩子,要更加注重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的维护,避免接触感染源。 预防接种 按程序接种疫苗:按照国家免疫规划程序及时为孩子接种疫苗是提高孩子特异性免疫力的重要措施。疫苗可以刺激孩子的免疫系统产生相应的抗体,从而预防特定传染病的感染。例如,卡介苗预防结核病,百白破疫苗预防百日咳、白喉和破伤风等。家长要按时带孩子到正规的预防接种门诊接种疫苗,了解疫苗接种的相关注意事项,如接种前孩子的身体状况等,确保接种安全有效。对于有特殊健康状况的孩子,如过敏体质等,接种前要告知医生,由医生评估是否可以接种及选择合适的疫苗。

    2025-10-20 13:45:52
  • 三岁小孩肚子胀怎么办

    三岁小孩肚子胀时,先观察腹胀程度与伴随症状,调整饮食,适量腹部按摩和适当运动,若有需立即就医或观察后仍无改善的情况要及时送医,日常要培养小孩良好习惯减少肚子胀发生。 一、观察症状表现 1.腹胀程度:首先要观察小孩肚子胀是轻微的鼓起还是明显膨隆,轻微腹胀可能是消化功能暂时紊乱等原因,明显膨隆需警惕肠梗阻等严重情况。 2.伴随症状:留意是否伴有呕吐、腹泻、哭闹不安、停止排气排便等情况。若伴有频繁呕吐、剧烈哭闹且腹胀进行性加重、停止排气排便,要高度重视,可能是外科急腹症等严重问题。 二、调整饮食 1.饮食量:三岁小孩肚子胀时应适当减少进食量,避免加重胃肠负担。可以采取少量多餐的方式,比如将原来三餐的量分成五到六餐来吃。 2.饮食种类:选择易消化的食物,如米粥、面条、软馒头等,避免食用油腻、辛辣、高纤维易产气的食物,像油炸食品、豆类、碳酸饮料等。因为油腻食物不易消化,豆类易产气,碳酸饮料进入胃肠后会产生气体加重腹胀。 三、腹部按摩 1.按摩方法:家长可以将双手搓热后,以小孩肚脐为中心,用手掌轻轻顺时针按摩腹部,每次按摩10-15分钟,每天可进行2-3次。顺时针按摩有助于促进胃肠蠕动,帮助气体排出和食物消化。 2.注意事项:按摩时力度要适中,避免过于用力引起小孩不适。要根据小孩的耐受程度调整力度,以小孩感觉舒适为宜。 四、适当运动 1.运动方式:鼓励小孩适当进行活动,比如散步、在室内玩耍等,但要避免剧烈运动。适当运动可以促进胃肠蠕动,缓解腹胀。三岁小孩可以在家长陪同下在室内慢慢走动,或者做一些简单的亲子互动游戏类的活动。 2.运动时间:每次运动时间不宜过长,10-15分钟左右即可,避免小孩过度疲劳。 五、就医情况 1.需立即就医的情况:如果小孩腹胀伴有精神萎靡、高热、腹痛剧烈且持续不缓解、腹部摸到明显包块等情况,应立即送往医院就诊,可能需要进行腹部超声、X线等检查以明确病因,进行针对性治疗。 2.观察后就医的情况:若经过上述家庭护理措施后,腹胀情况没有改善甚至加重,也应及时带小孩到医院就诊,由医生进一步评估病情,给予相应的检查和治疗建议。 对于三岁小孩肚子胀的情况,家长要密切观察小孩的状况,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措施,以保障小孩的健康。同时,要注意在日常护理中培养小孩良好的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减少肚子胀等情况的发生。

    2025-10-20 13:44:57
  • 21个月宝宝的正常身高是多少

    21个月男宝宝正常身高范围约七十八点九至八十七点二厘米女宝宝约七十七点九至八十六点四厘米,身高受遗传、营养、健康状况、睡眠、运动等因素影响,若身高明显异于正常范围需带宝宝到正规医疗机构评估且日常要保障营养均衡、睡眠充足和适当运动来促进正常发育。 一、21个月男宝宝正常身高范围 根据科学的儿童生长发育监测数据,21个月男宝宝的正常身高范围一般在78.9~87.2厘米之间。这一范围是通过大规模的儿童生长发育流行病学调查统计得出,反映了大多数健康男宝宝在该月龄的身高水平。 二、21个月女宝宝正常身高范围 21个月女宝宝的正常身高范围相对男宝宝略低,通常为77.9~86.4厘米。同样是依据严谨的儿童生长发育研究数据确定,体现了女宝宝在该月龄的身高正常区间。 三、影响身高的相关因素及注意事项 1.遗传因素:父母的身高对宝宝的身高有一定影响,若父母身高较高,宝宝身高通常也会在正常范围内有一定的偏高趋势;若父母身高偏低,宝宝身高可能会在正常范围内有一定的偏低趋势,但这并非绝对,仍受其他因素综合作用。 2.营养因素:充足且均衡的营养是宝宝身高正常增长的基础。例如,保证蛋白质(如肉类、蛋类、豆类等)、钙(如奶制品、豆制品等)、维生素(如新鲜蔬菜水果等)的合理摄入至关重要。缺乏营养可能会影响骨骼的正常发育,导致身高增长偏离正常范围。 3.健康状况:宝宝的健康状况也会影响身高。如患有慢性疾病、内分泌疾病等可能干扰生长激素的分泌或影响营养的吸收利用,从而影响身高增长。若宝宝身高明显异于正常范围,需及时就医排查是否存在健康问题。 4.睡眠因素:充足的睡眠有利于生长激素的分泌,对身高增长有促进作用。21个月的宝宝通常需要保证每天12~14小时左右的睡眠时间,良好的睡眠规律有助于身高的正常发育。 5.运动因素:适当的运动可以促进骨骼和肌肉的发育,如爬行、走路、简单的球类运动等,有助于刺激骨骼生长,对身高增长有积极意义。 四、特殊情况温馨提示 如果宝宝身高明显低于或高于正常范围,建议家长带宝宝到正规医疗机构进行详细的生长发育评估,由专业医生结合宝宝的具体情况(如家族遗传史、喂养情况、健康状况等)综合判断是否存在生长发育异常。同时,在日常生活中要注重为宝宝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保障营养均衡、睡眠充足和适当运动,以促进宝宝身高的正常发育。

    2025-10-20 13:44:12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