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擅长:呼吸系统及血液系统疾病的诊治。
向 Ta 提问
-
8个月宝宝37度5算发烧吗
八个月宝宝37.5℃算发烧。以下是具体阐述: 一、发烧的判定:临床上将体温高于37.3℃定义为发烧,所以八个月宝宝37.5℃可视为发烧。 1.宝宝体温特点:这个年龄段宝宝体温中枢的下丘脑功能尚不成熟,常因周围环境变化而使体温有所波动。 (1)特殊情况:如宝宝刚吃过奶、剧烈哭闹、穿过多衣服或周围环境温度过高等时测量体温,可能出现短暂体温偏高,待其平静后一般体温会恢复正常。 二、处理方式:若宝宝在平静状态下体温为37.5℃,可算发烧,属低热,无需特殊处理。 1.物理降温方法:可通过给宝宝多喝水、洗温水浴、温水擦拭大血管丰富部位、贴退热贴等帮助降低体温。 2.密切监测:同时要密切监测宝宝体温,若体温有上升趋势且超过38.5℃,则要给宝宝服用退烧药,如布洛芬或对乙酰氨基酚等进行药物降温。 总之,八个月宝宝37.5℃可认定为发烧,要根据具体情况判断和处理,尤其要注意后续体温变化并采取相应措施。
2025-07-02 15:16:05 -
一岁宝宝可以吃银耳吗
一岁宝宝可以吃银耳,但需谨慎,初次添加应少量尝试,观察是否过敏,银耳应煮烂,不建议添加糖,与其他食物搭配食用,宝宝如有不适需咨询医生。 一岁宝宝可以吃银耳吗? 可以,但需谨慎。 银耳营养丰富,富含膳食纤维、多糖、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成分。银耳中的多糖有助于提高免疫力,膳食纤维有助于促进肠道蠕动。 然而,宝宝的消化系统尚未完全发育成熟,因此在给一岁宝宝添加银耳时需要谨慎。以下是一些建议: 1.初次添加应少量尝试,观察宝宝是否有过敏反应,如皮疹、腹泻等。 2.银耳应煮烂煮透,以避免宝宝噎食。 3.不建议给一岁以下的宝宝食用加糖的银耳,以免增加宝宝的糖分摄入。 4.与其他食物搭配食用,以保证营养均衡。 需要注意的是,每个宝宝的体质和反应都不同,如果宝宝在食用银耳后出现不适,应立即停止食用并咨询医生的建议。此外,应确保宝宝饮食的多样性,包括其他富含营养的食物,以满足其生长发育的需求。
2025-07-02 15:13:39 -
小孩拉肚子可以吃鸡蛋吗
小孩拉肚子时不建议吃鸡蛋,因为鸡蛋不易消化且可能引起过敏,应饮食清淡并补充水分,如有不适及时就医。 小孩拉肚子时不建议吃鸡蛋。 小孩拉肚子时,其消化系统功能会减弱,而鸡蛋是一种高蛋白食物,不易被消化。在拉肚子时食用鸡蛋,可能会加重肠胃负担,导致症状加重。 此外,鸡蛋中还含有一些致敏物质,容易引起过敏反应,使拉肚子的症状更加复杂。 对于小孩拉肚子的情况,建议饮食以清淡、易消化为主,可以适量食用米粥、面条、馒头等食物,同时要注意补充水分,以防止脱水。如果拉肚子的症状持续时间较长或伴有其他严重症状,如高热、呕吐、腹痛等,应及时就医,以便明确病因并进行针对性治疗。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每个小孩的体质和具体情况不同,在饮食方面的限制也可能有所差异。如果家长对小孩的饮食有任何疑问,最好咨询医生的建议。同时,要保持小孩的饮食卫生,避免食用不洁食物和生冷食物,以预防拉肚子的发生。
2025-07-02 15:09:51 -
宝宝黄疸高晚上哭闹不肯睡
宝宝黄疸高晚上哭闹不肯睡,可能是胆红素脑病的早期表现,需要及时就医,进行蓝光治疗。 胆红素脑病是由于胆红素水平过高,进入大脑,对神经细胞造成损害。如果胆红素脑病得不到及时治疗,可能会导致严重的神经系统后遗症,甚至危及生命。 因此,如果宝宝出现黄疸高晚上哭闹不肯睡的情况,家长应该立即带宝宝去医院儿科就诊,进行胆红素测定等检查,以明确诊断。如果胆红素水平过高,需要及时进行蓝光治疗,以降低胆红素水平,避免胆红素脑病的发生。 在等待就医的过程中,家长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以缓解宝宝的不适: 1.给宝宝喂水,保持宝宝体内水分充足。 2.给宝宝轻柔地按摩,以缓解宝宝的不适。 3.保持宝宝的皮肤清洁,避免感染。 需要注意的是,胆红素脑病的发生与胆红素水平和胆红素进入大脑的时间有关。因此,及时就医、早期诊断和治疗是非常重要的。家长应该密切关注宝宝的情况,一旦发现异常,及时就医。
2025-07-02 15:08:52 -
七个月宝宝鹅口疮怎么办
七个月宝宝鹅口疮怎么办? 七个月宝宝患了鹅口疮,家长不用过于担心,可采取以下措施。 1.就医诊治:带宝宝及时就医,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药物进行治疗,如外用制霉菌素混悬剂等。 2.注意卫生:宝宝使用的餐具、奶嘴等物品要彻底消毒,保持口腔清洁,每次喂奶后让宝宝喝一些水,以清除口腔内的残留奶液。 3.调整饮食:如果宝宝已经开始添加辅食,可以让宝宝吃一些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米粉、蔬菜泥等,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 4.提高免疫力:保证宝宝摄入足够的营养,适当增加户外活动,以提高宝宝的免疫力。 5.避免交叉感染:照顾宝宝的家长要注意个人卫生,避免与宝宝交叉感染。 需要注意的是,鹅口疮具有传染性,治疗期间应避免带宝宝去人员密集的场所,以免交叉感染。如果宝宝的症状持续不缓解或加重,应及时就医复诊。同时,在治疗过程中,家长应密切观察宝宝的情况,如有异常应及时告知医生。
2025-07-02 15:07: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