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忠浩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

擅长:呼吸系统及血液系统疾病的诊治。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北京友谊医院儿科主任医师,擅长小儿呼吸系统疾病,小儿消化系统疾病,新生儿疾病及儿童保健工作,发表专业论文30余篇。

展开
个人擅长
呼吸系统及血液系统疾病的诊治。展开
  • 宝宝指甲上有白点是怎么回事

    宝宝指甲有白点可能由营养缺乏(如锌、维生素缺乏)、外伤、肠道寄生虫感染、疾病(如贫血等)因素引起,婴幼儿家长要保证其营养均衡、注意安全护理,若伴其他异常症状需及时就医。 一、营养缺乏相关情况 宝宝指甲上有白点可能与营养缺乏有关,尤其是缺乏微量元素,像锌元素缺乏较为常见。锌在宝宝的生长发育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参与多种酶的合成等过程。如果宝宝长期挑食、偏食,就容易导致锌等营养物质摄入不足,进而可能出现指甲有白点的情况。同时,缺乏维生素也可能有影响,例如维生素B族缺乏等,维生素对于维持皮肤黏膜等组织的正常功能有重要意义,当缺乏时可能会表现在指甲上出现白点。 二、外伤因素 宝宝活泼好动,在日常活动中很容易受到外伤。比如手指被挤压、碰撞等,指甲下面的甲床受到损伤后,可能会出现白点。这种情况通常会有明显的外伤史,宝宝可能会有局部疼痛等表现,仔细观察能发现有外伤的痕迹。 三、肠道寄生虫感染 肠道寄生虫感染也可能导致宝宝指甲上有白点。例如蛔虫等寄生虫感染人体后,会在肠道内影响营养的吸收,并且可能会产生一些毒素等物质,干扰宝宝的正常生理功能,从而反映在指甲上出现白点。一般还可能伴有宝宝食欲不佳、腹痛、消瘦等其他症状。 四、疾病因素 某些疾病也可能导致宝宝指甲有白点,比如贫血。贫血会使宝宝身体的供氧等功能受到影响,指甲的生长也会受到一定影响,从而出现白点。还有一些全身性的疾病,在病情发展过程中也可能表现在指甲上出现白点。 特殊人群提示 对于婴幼儿来说,家长要密切关注宝宝的日常饮食情况,保证营养均衡,避免宝宝挑食偏食,以预防因营养缺乏导致指甲有白点。同时,要注意宝宝的安全护理,防止宝宝受到外伤。如果发现宝宝指甲上有白点且伴有其他异常症状,如食欲不振、腹痛、面色苍白等,应及时带宝宝就医检查,以明确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2025-10-17 10:41:06
  • 几个月宝宝开始吃蛋黄

    一般建议宝宝满6月龄后开始尝试吃蛋黄,初始从少量1/4个蛋黄开始,研磨成泥混温开水等喂食,无不适可逐渐增至整个蛋黄,蛋黄富含铁、优质蛋白、卵磷脂等营养,有相应作用,有过敏家族史或添加时出现疑似过敏表现要停喂就医,特殊病史宝宝添加需遵医嘱调整。 一、适宜月龄 一般建议宝宝满6月龄后开始尝试添加蛋黄。这是因为6月龄左右的宝宝消化系统逐渐发育成熟,能够更好地消化和吸收蛋黄中的营养成分。在此之前,宝宝的胃肠道等消化器官功能相对较弱,过早添加蛋黄可能会引起消化不良等问题。 二、添加方式 1.初始尝试:首次添加蛋黄时,应从少量开始,比如先取1/4个蛋黄,将其研磨成泥状,然后混入少量的温开水或母乳、配方奶等,搅拌均匀后喂给宝宝。这样做是为了让宝宝逐渐适应蛋黄的味道和质地,观察是否有过敏等不适反应。 2.逐渐增加量:如果宝宝食用1/4个蛋黄后没有出现腹泻、呕吐、皮疹等不适症状,可在后续逐渐增加蛋黄的量,一般经过1-2周左右可以过渡到整个蛋黄。随着宝宝月龄的增长和消化能力的进一步完善,在添加蛋黄的同时,可以逐渐引入其他辅食,丰富宝宝的饮食结构。 三、营养成分及作用 蛋黄富含多种重要营养成分。例如,蛋黄中含有丰富的铁元素,对于6月龄后宝宝生长发育所需铁的补充很关键,能够预防宝宝出现缺铁性贫血;同时蛋黄还含有优质蛋白质、卵磷脂等营养物质,有助于宝宝大脑和神经系统的发育等。 四、特殊情况注意 如果宝宝有过敏家族史,或者在添加蛋黄过程中出现任何疑似过敏的表现,如口唇周围发红、皮疹增多、呕吐次数增加等,应立即停止添加蛋黄,并及时就医,由医生评估宝宝的情况,给予相应的处理建议。对于有特殊病史的宝宝,如胃肠道功能发育异常等情况,添加蛋黄的时间和方式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个性化调整,以确保宝宝能够安全地摄入蛋黄中的营养成分。

    2025-10-17 10:40:29
  • 如何通过化验室检查诊断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

    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化验室检查需多项目综合分析,病原学检查中支原体培养周期长而核酸检测具高特异性敏感性可早期快速诊断,血清学检查的支原体IgM抗体可作急性期感染指标,IgG抗体需恢复期滴度较急性期升4倍及以上提示近期感染,其他检查的血常规部分患儿有相应表现、CRP可轻度升高、影像学可见肺部多种形态浸润影需结合实验室检查综合判断。 一、病原学检查 1.支原体培养:是诊断肺炎支原体肺炎的可靠方法,通过采集患儿呼吸道标本进行培养,但培养周期较长,一般需要数天至数周才能得出结果。 2.核酸检测: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等分子生物学技术检测肺炎支原体核酸,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可实现早期诊断,能快速检测出标本中的支原体核酸。 二、血清学检查 1.支原体IgM抗体检测:一般患儿感染肺炎支原体后1周左右血清中可出现IgM抗体,3-4周达高峰,该抗体检测可作为急性期感染的诊断指标,若IgM抗体阳性提示近期有肺炎支原体感染。 2.支原体IgG抗体检测:IgG抗体出现较晚,若恢复期血清中支原体IgG抗体滴度较急性期升高4倍及以上,则提示有肺炎支原体近期感染。 三、其他检查 1.血常规:部分患儿血常规检查可见白细胞计数正常或轻度增高,中性粒细胞比例可能增高,需结合临床综合判断。 2.C反应蛋白(CRP):部分患儿C反应蛋白可轻度升高,但其特异性不强,需结合其他检查综合分析。 3.影像学检查:胸部X线或CT检查可见肺部多种形态的浸润影,常呈节段性分布,以肺下野多见,可辅助诊断,但需结合实验室检查综合判断。 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化验室检查需多项目综合分析,不同检查有其各自的临床意义,医生会根据患儿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检查项目以明确诊断,同时在检查过程中需充分考虑小儿的生理特点等因素,确保检查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2025-10-17 10:39:47
  • 多动症怎么治疗呢

    多动症治疗需采用综合干预模式,涵盖行为、药物及家庭学校支持等,行为干预是基础包括认知行为疗法与家长培训,药物治疗优先非药物、由专业医生评估开具,学龄期学校配合行为干预计划,青春期重心理社会支持,儿童患者家长要密切观察药物反应、遵医嘱、保证患儿规律作息、合理饮食及适当有氧运动来改善症状。 一、综合干预模式 多动症的治疗需采用综合干预模式,涵盖行为干预、药物干预及家庭与学校支持等多方面。行为干预是基础,包括针对患儿的认知行为疗法,通过训练帮助患儿识别并纠正自身不良行为,逐步建立良好的行为模式,例如教导患儿在课堂上集中注意力、遵守规则等;同时家长培训至关重要,家长需学习科学的教育方法,营造稳定、支持性的家庭环境,避免过度批评或溺爱,以正向强化引导患儿行为改善。 二、药物治疗要点 药物治疗是多动症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常用药物包括中枢兴奋剂等,但需严格遵循用药原则。优先考虑非药物干预,仅在病情较为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学习时谨慎使用药物。药物使用需由专业医生根据患儿具体情况评估后开具,需注意避免低龄儿童过早使用药物,同时密切关注药物可能带来的副作用及个体反应差异。 三、不同人群的针对性措施 学龄期儿童:学校应配合实施行为干预计划,如为患儿提供适宜的学习环境,调整教学方式以适应其注意力特点,教师可通过合理安排课堂活动、给予及时反馈等帮助患儿维持专注。 青春期患儿:除上述干预外,需重点关注心理社会因素影响,加强心理健康支持,引导患儿正确认识自身状况,鼓励其积极参与社交活动,培养良好的自我认知与应对能力。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对于儿童患者,家长需密切观察药物治疗后的反应及身体状况变化,严格遵循医生嘱咐,不得自行调整药物剂量或停药;同时保证患儿规律作息,合理安排饮食,适当增加有氧运动,有助于改善多动症相关症状。

    2025-10-17 10:39:28
  • 二个月宝宝吐奶的原因及解决办法

    二个月宝宝因胃部呈水平状且贲门括约肌发育不完善等生理结构因素易吐奶,喂养姿势不当、吸入过多空气、喂养量过多为喂养相关因素,解决办法包括采用正确喂养姿势、喂奶后竖抱拍嗝排空气、按需少量多次喂养、喂奶后将宝宝上半身适当抬高以减少奶液反流。 一、吐奶的原因 1.生理结构因素:二个月宝宝的胃部呈水平状,且贲门括约肌发育尚不完善,较为松弛,而幽门括约肌相对紧张,这种生理结构特点使得奶液容易反流,从而引发吐奶。例如,相关儿科研究指出,婴儿的胃容量小且处于水平位,这是导致生理性吐奶的重要解剖学基础。 2.喂养相关因素: 喂养姿势不当:若喂养时宝宝体位不合适,如平躺喂养,易使奶液回流引起吐奶。正确的喂养姿势应是将宝宝抱起呈45度左右倾斜状态。 吸入过多空气:宝宝吃奶过程中吸入大量空气,喂奶后空气在胃内积聚,增加胃内压力,促使奶液反流导致吐奶。比如宝宝哭闹时喂奶,更容易吸入空气。 喂养量过多:一次性喂养奶量超出宝宝胃部的承受能力,也会引发吐奶,因为胃无法及时容纳过多奶液,进而出现反流情况。 二、解决办法 1.喂养姿势调整:采用正确的喂养姿势,将宝宝抱起呈45度左右倾斜状态进行喂养,这样有助于奶液顺利通过消化道,减少反流吐奶的发生。 2.喂养后拍嗝:喂奶结束后,将宝宝竖抱,让其头部靠在家长肩部,然后轻拍宝宝背部,通过拍嗝排出胃内积聚的空气,降低胃内压力,可有效预防吐奶。一般每次拍嗝时间持续3-5分钟左右较为适宜。 3.控制喂养量与频率:按需喂养,根据宝宝的需求进行哺乳,避免一次喂养过多奶量。可采用少量多次的喂养方式,适应宝宝较小的胃容量。 4.喂奶后体位调整:喂奶后不要立即让宝宝平躺,可将宝宝上半身适当抬高,保持斜坡位一段时间,例如将床垫的上半部分垫高15度左右,这样能利用重力作用减少奶液反流的几率。

    2025-10-17 10:38:56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