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忠浩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

擅长:呼吸系统及血液系统疾病的诊治。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北京友谊医院儿科主任医师,擅长小儿呼吸系统疾病,小儿消化系统疾病,新生儿疾病及儿童保健工作,发表专业论文30余篇。

展开
个人擅长
呼吸系统及血液系统疾病的诊治。展开
  • 孩子发烧说热怎么办

    首先判断孩子体温情况,用体温计测量,区分低热、中度热、高热、超高热,然后采取非药物降温措施,调整环境温度(考虑婴儿和大儿童不同,避免孩子穿盖过多)、增加散热(多喝温开水、用湿毛巾擦大血管丰富部位),若婴儿(尤其3个月以下)、有基础病史孩子发烧说热或伴随精神萎靡等异常症状要及时就医。 一、判断体温情况 1.测量体温:使用体温计准确测量孩子的体温,常见的有电子体温计、水银体温计等。电子体温计使用方便,将其放在孩子腋下、口腔或直肠等部位测量;水银体温计需正确操作放置在腋下等位置,根据体温计显示的度数判断孩子是否发烧及发烧程度。一般来说,腋下体温超过37.2℃、口腔体温超过37.5℃、直肠体温超过38℃可视为发烧。 2.区分发烧程度:低热为37.3℃-38℃;中度热为38.1℃-39℃;高热为39.1℃-40℃;超高热则为40℃以上。不同程度的发烧孩子的表现可能略有不同,但都可能说热。 二、非药物降温措施 1.调整环境温度 年龄因素:对于婴儿,其体温调节中枢尚未发育完善,环境温度过高会加重孩子不适。应将室内温度调节至22℃-25℃左右,可使用空调(注意避免直吹孩子)或风扇来降低环境温度,但要防止孩子着凉。对于较大儿童,也需保持室内通风良好,空气流通有助于散热。 生活方式影响:避免孩子穿着过多或盖过厚的被子,选择轻薄、透气的棉质衣物,这样有利于散热。可以给孩子解开领口等,增加散热面积。 2.增加散热 对于所有孩子:让孩子多喝温开水,一方面可以补充因发烧丢失的水分,另一方面也有助于通过排尿等方式散热。可以少量多次给孩子喂水。对于能配合的大孩子,还可以用湿毛巾擦拭孩子的额头、颈部、腋窝、腹股沟等大血管丰富的部位,通过水分蒸发来带走热量,每次擦拭时间可在5-10分钟左右,注意不要擦拭胸前区、腹部等敏感部位。 三、及时就医情况 1.特殊人群情况 婴儿(尤其是3个月以下婴儿):婴儿免疫力相对较低,且发烧可能是严重感染等疾病的表现,一旦发现3个月以下婴儿发烧说热,应立即就医,因为婴儿病情变化较快,不能延误。 有基础病史的孩子:如果孩子本身有先天性心脏病、免疫系统疾病等基础病史,出现发烧说热的情况,需要更加谨慎,应及时带孩子就医,因为基础病史可能会影响孩子对发烧的耐受及病情发展,医生需要综合评估孩子的整体健康状况来进行诊断和治疗。 2.发烧伴随症状:如果孩子发烧说热的同时还伴有精神萎靡、嗜睡、抽搐、呼吸急促、反复呕吐、皮疹等其他异常症状,无论体温多少,都应尽快带孩子到医院就诊,这些症状可能提示孩子存在严重的感染或其他疾病,需要医生进行详细检查和处理。

    2025-10-16 13:18:09
  • 婴儿不大便尿多放屁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婴儿不大便但尿多放屁可能是正常生理情况,也可能由喂养因素(母乳不足、配方奶冲调不当)、胃肠功能发育不完善或疾病因素(消化不良、先天性巨结肠、甲状腺功能减退)引起,需密切观察婴儿情况,调整喂养方式,持续不改善或伴异常表现需及时就医。 一、正常生理情况 婴儿不大便但尿多放屁,可能是正常的生理表现。婴儿的消化系统尚在发育中,若摄入的母乳或配方奶中水分充足,经代谢后会形成较多尿液排出,所以尿多是正常的。而肠道内气体产生及排出形成放屁现象,也是正常的胃肠蠕动相关表现,只要婴儿精神状态好、吃奶正常,一般无需过度担忧。 二、喂养因素 母乳不足:若母乳喂养的婴儿母乳不足,会导致婴儿摄入的热量不足,可能出现不大便情况,但因奶量少,尿量相对也会少,不过如果婴儿吃奶后水分摄入足够,可能尿多,同时肠道气体产生相对正常会放屁。此时母亲要注意增加营养摄入,促进乳汁分泌。 配方奶冲调不当:配方奶冲调过稠,会使婴儿肠道内食物消化吸收后残渣少,引起不大便;而冲调过稀,婴儿摄入水分多,可能尿多,肠道气体产生正常则放屁。家长要严格按照配方奶说明书进行冲调。 三、胃肠功能发育不完善 婴儿的胃肠功能还未完全成熟,胃肠蠕动可能不协调。比如肠道蠕动较慢时,大便在肠道内停留时间长,就会出现不大便情况;而胃肠内气体正常产生排出则放屁,同时消化吸收水分相对正常所以尿多。这种情况随着婴儿月龄增长会逐渐改善。 四、疾病因素 消化不良:婴儿可能因一次性进食过多等原因出现消化不良,胃肠消化功能受影响,导致不大便,而胃肠内气体产生正常所以放屁,因消化吸收水分情况,可能尿多。可以通过轻柔按摩婴儿腹部促进胃肠蠕动来帮助消化。 先天性巨结肠:这是一种肠道发育畸形疾病,主要表现为顽固型便秘,婴儿会出现长时间不大便情况,但因肠道内气体积聚等可能放屁,同时因肠道对水分吸收等异常,可能尿多情况相对复杂。这种情况需要及时就医进行诊断和治疗。 甲状腺功能减退:婴儿甲状腺功能减退时,全身代谢减慢,胃肠蠕动也会减慢,出现不大便,同时因代谢相关影响,可能尿多,还会伴有反应差、吃奶少等其他表现。需及时就医检查甲状腺功能并进行相应治疗。 五、特殊人群提示 对于婴儿,家长要密切观察其精神状态、吃奶情况等。如果是母乳喂养的婴儿,母亲要注意自身饮食均衡;若是配方奶喂养,要严格规范冲调。当婴儿出现不大便尿多放屁情况时,首先尝试通过调整喂养方式,如适当增加喂奶量(母乳不足时)、正确冲调配方奶等进行观察。若情况持续不改善或伴有其他异常表现,如呕吐、精神萎靡等,要及时带婴儿就医,进行详细检查以明确原因,避免延误病情。

    2025-10-16 13:16:11
  • 宝宝发烧细菌感染几天能好

    宝宝发烧细菌感染后的恢复时间受感染细菌种类、自身状况及治疗是否及时有效等因素影响,常见化脓性链球菌感染经及时有效治疗2-3天体温可渐正常,完全恢复需1周左右,耐药菌感染、婴儿及营养不良宝宝恢复时间更长,及时用敏感抗生素治疗可缩短恢复时间,不及时或用不敏感抗生素会致恢复延长,家长需密切观察病情,及时就医调整方案。 感染的细菌种类 常见的化脓性链球菌引起的感染,若治疗及时,通常经过有效的抗菌治疗后,一般2-3天体温可逐渐恢复正常,但完全恢复可能需要1周左右。例如A组β溶血性链球菌导致的扁桃体炎,使用敏感抗生素后,体温多在3天内得到控制,但炎症的完全消退可能需要1周,因为组织的修复需要时间。 而一些耐药性较强的细菌引起的感染,恢复时间会相对较长,可能需要1-2周甚至更久。比如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感染,由于其对多种常用抗生素耐药,治疗方案的选择相对复杂,病程可能延长。 宝宝的自身状况 年龄较小的婴儿,自身免疫力相对较弱,细菌感染后恢复时间可能比年长儿长。新生儿发生细菌感染时,如新生儿败血症,病情往往较为凶险,恢复时间可能需要2周甚至更长,因为新生儿的各器官功能发育不完善,对感染的应对和修复能力较差。 宝宝的营养状况也会影响恢复时间,营养状况良好的宝宝,身体的修复和抵抗感染的能力相对较强,恢复可能会快一些;营养不良的宝宝,恢复时间可能会延长。例如一个营养状况良好的1岁宝宝因细菌感染发烧,可能在5-7天体温恢复正常且身体恢复良好;而一个营养不良的1岁宝宝同样的细菌感染,可能需要1-2周甚至更久才能恢复。 治疗是否及时有效 如果在宝宝细菌感染发烧后能及时就医,并且使用了敏感的抗生素进行治疗,那么恢复时间会相对缩短。例如宝宝因肺炎链球菌肺炎出现发烧,在发病后24小时内就开始使用敏感抗生素治疗,体温可能在3-5天内得到控制,肺部炎症的吸收可能需要1-2周。 如果治疗不及时,或者使用的抗生素不敏感,那么宝宝发烧可能会反复,感染也难以得到有效控制,恢复时间就会大大延长。比如宝宝细菌感染后,家长没有及时带宝宝就医,拖延了2-3天才开始治疗,那么恢复时间可能会比及时治疗的情况延长3-5天甚至更久。 特殊人群(宝宝)温馨提示:家长要密切观察宝宝的病情变化,包括体温、精神状态、饮食等情况。在宝宝细菌感染发烧期间,要给宝宝提供充足的水分,保证营养均衡,以促进身体恢复。对于年龄较小的宝宝,要特别注意护理,保持皮肤清洁,及时更换汗湿的衣物等。如果宝宝发烧持续不退或者出现精神萎靡、呼吸急促等异常情况,要及时再次就医,调整治疗方案。

    2025-10-16 13:15:14
  • 手足口怎么鉴别轻重症

    手足口病可从一般状况、神经系统、呼吸循环系统、皮疹情况及特殊人群等方面鉴别轻症与重症,轻症一般状况较好、无明显神经等系统严重表现、皮疹轻,重症精神萎靡或高热、有明显神经等系统受累及呼吸循环等严重表现,婴幼儿和有基础疾病患儿更需密切关注病情。 一、一般状况评估 1.精神状态:轻症患儿精神状态通常较好,能正常玩耍、进食等;重症患儿精神萎靡,频繁烦躁不安、嗜睡甚至意识障碍等。例如研究发现,重症手足口病患儿早期常出现精神差、易惊等表现,这与病情累及神经系统有关。 2.体温情况:多数手足口病患儿有发热症状,轻症患儿一般为低热或中度发热,体温多在38℃左右,且发热持续时间相对较短;重症患儿体温可能持续高热,体温超过39℃,且退热效果不佳。 二、神经系统表现鉴别 1.轻症:一般无明显神经系统受累表现,或仅有轻微的头痛、呕吐等,但程度较轻,不影响患儿基本的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 2.重症:可出现神经系统受累相关表现,如频繁呕吐呈喷射性、肢体抖动、站立或坐立不稳、颈项强直、抽搐、昏迷等。这是因为病毒可能侵犯中枢神经系统,导致脑炎、脑膜炎等并发症,严重影响神经功能。 三、呼吸循环系统表现鉴别 1.轻症:呼吸、心率通常在正常范围,呼吸平稳,心率无明显增快,循环功能稳定,外周末梢循环良好,皮肤颜色正常,四肢温暖。 2.重症:呼吸方面可出现呼吸增快,超过30次/分钟,甚至呼吸困难、节律不规则;循环系统可表现为心率增快,超过160次/分钟,面色苍白、皮肤花纹、四肢发凉、血压下降等,提示可能出现心功能不全、休克等严重循环障碍。这是由于病毒感染引发全身炎症反应,影响呼吸和循环系统的正常功能。 四、皮疹情况鉴别 1.轻症:皮疹主要分布在手、足、口、臀等部位,皮疹数量相对较少,形态较单一,多为斑丘疹或疱疹,疱疹周围炎症反应不明显,一般在1周左右逐渐消退,不留瘢痕。 2.重症:皮疹可能在短时间内迅速增多,疱疹较大,疱疹液混浊,周围炎症反应明显,甚至出现出血性皮疹等特殊表现,提示病情较重,可能进展迅速。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婴幼儿:由于婴幼儿神经系统、呼吸系统等发育不完善,对病情变化的耐受能力差,所以更要密切观察精神状态、呼吸等情况,一旦出现异常需及时就医。因为婴幼儿不能准确表达自身不适,病情变化可能较为隐匿,需家长高度警惕。 2.有基础疾病患儿:如本身患有先天性心脏病、免疫缺陷病等基础疾病的患儿,患手足口病后发展为重症的风险更高。这类患儿要更严格监测病情,因为基础疾病会影响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和恢复能力,需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并采取相应措施。

    2025-10-16 13:13:48
  • 微量元素中血钙正常能说明孩子不缺钙吗

    微量元素中血钙正常不能说明孩子不缺钙,血钙仅反映血清中离子钙浓度,体内钙还以骨钙等形式存在,儿童处于生长发育期需关注钙需求及维生素D水平,特殊病史儿童也不能仅依血钙正常判断不缺钙,因多种因素会影响钙的整体状况。 血钙的定义及意义 血钙主要指血清中的离子钙(Ca2),它在维持神经肌肉兴奋性、凝血功能等多种生理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正常的血钙水平通常在一定范围内,例如儿童血钙的正常参考值一般为2.25~2.58mmol/L。但血钙正常仅能反映当时血清中离子钙的浓度情况。 体内钙的其他存在形式及意义 骨钙:人体内99%的钙以羟基磷灰石形式存在于骨骼和牙齿中,骨钙是钙的储存库。当机体需要钙时,骨钙可以释放到血液中以维持血钙的相对稳定。如果孩子存在钙摄入不足或维生素D缺乏等情况,机体为了维持血钙正常,会动用骨钙,长期如此可能导致骨骼脱钙,引起佝偻病等骨骼病变,此时虽然血钙可能在正常范围内,但实际上体内钙储备已经不足,存在缺钙的情况。例如,维生素D缺乏时,会影响肠道对钙的吸收,机体就会从骨骼中动员钙来维持血钙正常,长期维生素D缺乏会使孩子出现方颅、鸡胸、O型腿或X型腿等骨骼畸形表现。 细胞内钙和细胞外钙(除血清离子钙外):细胞内钙参与细胞的多种生理活动,如肌肉收缩、神经递质释放等;细胞外的钙(除血清离子钙)也在维持细胞外液的渗透压等方面有作用。但这些部位的钙不能通过血钙检测来反映。所以,仅血钙正常不能说明孩子不缺钙。 特殊人群需特别关注 儿童: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高峰期,对钙的需求量较大。不同年龄段儿童对钙的需求不同,婴儿期每日钙需求量约为300~400mg,幼儿期约为600mg等。对于儿童来说,除了关注血钙外,还应关注维生素D的水平,因为维生素D缺乏会影响钙的吸收。例如,母乳喂养的婴儿,如果母亲钙摄入不足或婴儿户外活动少,容易出现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此时即使血钙正常,也可能存在缺钙情况。对于配方奶喂养的婴儿,要确保配方奶中钙的含量符合标准,但也不能仅依赖配方奶,还需注意孩子的户外活动,以促进维生素D合成,帮助钙的吸收。 特殊病史儿童:对于有胃肠道疾病(如腹泻病)的儿童,胃肠道功能紊乱会影响钙的吸收;有肾脏疾病的儿童,可能存在钙代谢异常等情况。这些特殊病史的儿童,不能仅根据血钙正常就判断不缺钙,需要综合评估钙的摄入、吸收、代谢等多方面情况。例如,患有肾病综合征的儿童,可能出现钙的丢失增加等情况,即使血钙看似正常,也可能存在体内钙缺乏的问题,需要医生结合孩子的具体病情、饮食情况等多方面因素来综合判断钙的营养状况。

    2025-10-16 13:13:28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