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擅长:痴呆,脑血管病,头痛等疾病的诊治。
向 Ta 提问
专业特长:神经变性病专业组著名专家,科技创新团队主要成员。在阿尔茨海默病、血管性痴呆、路易体痴呆、额颞叶痴呆及其他认知相关神经变性病的诊断、防治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在早期诊断痴呆、抗痴呆新药研发和优化药物疗效,促进患者康复等科研工作中取得突出的成绩。曾作为高级访问学者赴美国德克萨斯医学中心Baylor 医学院研修。现兼任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内科分会常委兼总干事;中国医师协会认知障碍专委会及多个其他国家级认知障碍学术组织的副主任委员、副会长和常务委员;为中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神经内科专委会委员;国家自然基金项目评审一审专家。 科研水平: 作为项目负责人承担国家自然基金等国家级和省部级课题5项。作为科技骨干参与国家科技部、国家自然基金等重大课题4项。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参编《中国痴呆与认知障碍诊疗指南》等认知障碍著作4部。获得国家级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奖项4项。 个人荣誉:被评为北京市科技新星,北京市优秀青年知识分子,中国神经医学行业新锐。
展开-
脑梗塞临床症状
脑梗塞临床症状因梗塞部位、面积大小等不同而异,包括一般症状如头痛、头晕等(老年患者症状较隐匿)和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如运动功能障碍(儿童及女性表现有特点)、感觉功能障碍(老年患者易被忽视)、语言功能障碍(长期不良生活方式者风险高、恢复慢)、吞咽功能障碍(老年及儿童有不同影响)、认知功能障碍(有基础疾病者发生率高,严重可致血管性痴呆)。 一般症状:患者可出现头痛、头晕等症状,病情严重时还可能伴有恶心、呕吐等。头痛的程度和性质因人而异,部分患者可能为持续性胀痛,而头晕可表现为头部昏沉感、视物旋转感等。对于老年患者,由于其身体机能下降,对症状的感知和反应可能相对不敏感,头痛、头晕等症状可能较隐匿。 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症状 运动功能障碍:常见的有偏瘫,表现为一侧肢体无力,活动不灵活,严重时可能完全不能活动。例如,患者可能无法正常持物、行走等。在儿童脑梗塞中,由于其神经系统仍在发育阶段,运动功能障碍的表现可能与成人有所不同,可能影响肢体的正常发育和运动协调。对于女性患者,若发生脑梗塞导致偏瘫,可能会对其日常生活中的自理能力产生较大影响,如穿衣、洗漱等都可能面临困难。 感觉功能障碍:可出现偏身感觉减退或消失,患者对痛觉、温度觉、触觉等的感知能力下降。比如,患者可能感觉患侧肢体麻木、感觉迟钝等。老年患者感觉功能障碍可能更容易被忽视,因为其本身感觉功能就可能随年龄增长而减退。 语言功能障碍:如果梗塞部位影响语言中枢,患者可能出现失语症,表现为说话困难、不能理解他人言语、书写障碍等。例如,运动性失语患者能理解他人语言,但自己不能流畅表达;感觉性失语患者则表现为听不懂别人说话的含义。对于有长期吸烟、饮酒等不良生活方式的患者,其发生脑梗塞导致语言功能障碍的风险可能增加,且恢复可能相对较慢。 吞咽功能障碍:患者可能出现吞咽困难,进食时容易呛咳,严重时可导致吸入性肺炎。这在老年脑梗塞患者中较为常见,因为老年患者的吞咽反射可能减弱。对于儿童脑梗塞患者,吞咽功能障碍可能影响其营养摄入,需要特别关注营养支持和喂养方式。 认知功能障碍:部分患者会出现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执行能力下降等认知方面的问题。随着病情进展,严重者可能发展为血管性痴呆。有高血压、糖尿病等病史的患者,发生脑梗塞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率可能更高,因为这些基础疾病会进一步损害脑血管和神经功能。
2025-10-11 11:50:18 -
癫痫不能吃什么
癫痫患者需避免刺激性饮料(含酒精饮品、咖啡浓茶)、高盐食物、高脂肪食物、生冷食物,因这些食物或影响神经、电解质、体重、胃肠道等,增加癫痫发作风险或不利病情控制,儿童、老年等特殊群体受影响更甚。 一、刺激性饮料 1.含酒精饮品:酒精会影响大脑的神经递质平衡,降低癫痫患者大脑的癫痫阈值,增加癫痫发作的风险。有研究表明,癫痫患者饮酒后癫痫发作的概率明显高于不饮酒的患者。儿童癫痫患者由于神经系统发育尚未完善,酒精对其神经系统的损害更为严重,更应绝对避免饮用含酒精的饮品。 2.咖啡、浓茶:咖啡中的咖啡因和浓茶中的茶碱都属于中枢神经系统兴奋剂,会刺激大脑神经,使神经元异常放电的可能性增加,从而诱发癫痫发作。对于成年人癫痫患者,大量饮用咖啡或浓茶后可能会出现心悸、烦躁等不适,进而增加癫痫发作风险;儿童癫痫患者由于对咖啡因和茶碱的代谢能力较弱,更应限制摄入,一般建议儿童每日咖啡因摄入量不超过2.5-5mg/kg体重。 二、高盐食物 1.高盐饮食会使人体钠离子增多,导致体内电解质失衡,进而影响大脑神经元的正常功能,诱发癫痫发作。有临床研究发现,癫痫患者每日盐摄入量超过6g时,癫痫发作频率较盐摄入量控制在6g以下时有所增加。对于老年癫痫患者,由于其可能伴有高血压等基础疾病,高盐饮食还会加重高血压病情,进一步间接影响癫痫的控制;而对于儿童癫痫患者,过多摄入高盐食物可能会影响其身体的水盐代谢平衡,对癫痫病情产生不利影响。 三、高脂肪食物 1.过多食用高脂肪食物可能会导致体重增加,而肥胖是癫痫发作的一个危险因素。有研究显示,肥胖的癫痫患者癫痫发作的频率和严重程度相对较高。对于成年女性癫痫患者,在月经周期等特殊时期,由于激素水平变化,高脂肪饮食可能会进一步干扰体内的激素平衡和代谢功能,增加癫痫发作风险;儿童癫痫患者若长期食用高脂肪食物,可能会影响其生长发育,同时也不利于癫痫的控制,因为肥胖会使大脑的代谢负担加重,影响神经元的稳定。 四、生冷食物 1.生冷食物容易刺激胃肠道,引起胃肠道不适,严重时可能通过神经反射诱发癫痫发作。对于体质较弱的癫痫患者,如老年癫痫患者和儿童癫痫患者,胃肠道功能相对较弱,食用生冷食物后更易出现胃肠道痉挛、腹泻等症状,进而可能引发癫痫发作。例如,儿童癫痫患者食用过多冰淇淋等生冷食物后,可能会因胃肠道的应激反应而诱发癫痫。
2025-10-11 11:47:01 -
脑干闭锁综合征能好吗
脑干闭锁综合征预后复杂,部分患者可一定程度恢复但完全恢复如常困难,其预后受病变严重程度、治疗及时性、个体差异等因素影响,部分患者经积极康复治疗可恢复部分功能,多数需长期护理,早期积极治疗和合理康复干预可改善部分功能状态提高生活质量。 一、影响预后的因素 1.病变严重程度:如果脑干的病变范围较小、程度较轻,那么患者有一定恢复的可能性;但如果病变范围广泛且程度严重,预后通常较差。例如,一些因轻度脑梗死导致脑干部分区域受累的患者,相对可能有更好的恢复基础,而严重的脑干出血导致大量组织受损的患者,预后往往不佳。 2.治疗及时性:及时有效的治疗对于改善预后非常关键。在发病早期能够迅速采取合适的治疗措施,如对于脑梗死患者在时间窗内进行溶栓等治疗,可能有助于减轻脑干组织的进一步损伤,为神经功能恢复创造条件;若治疗不及时,可能会导致神经功能损伤不可逆,影响预后。 3.个体差异:不同患者之间存在个体差异,包括年龄、基础健康状况等。年轻且基础健康状况较好的患者相对可能更有潜力恢复部分功能;而老年患者或本身有其他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的患者,恢复能力往往较弱。比如年轻的脑干闭锁综合征患者,在各方面生理机能相对更具活力的情况下,可能比老年患者有更多恢复的机会,但这也不是绝对的,还需综合其他因素判断。 二、可能的恢复情况及康复措施 1.部分功能恢复:有些患者可能在经过积极的康复治疗后,能够恢复部分眼球运动、面部部分肌肉运动等相对简单的功能,但通常难以恢复到完全正常的状态。康复治疗包括针对吞咽功能、肢体运动等方面的康复训练,通过专业的康复手段帮助患者最大程度地利用残留的神经功能。 2.长期护理需求:很多患者需要长期的护理,因为可能存在吞咽困难、肢体运动障碍等情况,需要鼻饲营养、长期卧床护理等。对于特殊人群,如儿童患者,由于其神经系统仍在发育中,脑干闭锁综合征对其影响可能更为严重,康复难度更大,需要更为精心和专业的护理,并且要根据儿童的生理特点制定个性化的康复方案;对于老年患者,要特别注意预防长期卧床导致的并发症,如肺部感染、压疮等,同时在康复过程中要考虑其身体耐受性等因素。 总体而言,脑干闭锁综合征的预后不容乐观,但通过早期积极治疗和合理的康复干预等措施,部分患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功能状态,提高生活质量,但完全恢复正常较为困难。
2025-10-11 11:45:48 -
晚睡晚起的危害
晚睡晚起是一种不规律的睡眠模式,可能会对健康产生一系列危害,包括打乱生物钟、影响睡眠质量、增加肥胖风险、影响心理健康、抑制免疫系统功能等,对儿童的危害更为明显。为了保持健康,建议尽量保持规律的睡眠时间。 1.影响生物钟:人体的生物钟调节着身体的各项生理功能,如睡眠、代谢、体温等。晚睡晚起会打乱生物钟的节律,导致身体的代谢和生理功能紊乱,增加患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的风险。 2.影响睡眠质量:晚睡晚起可能导致睡眠时间不足或不规律,从而影响睡眠质量。这可能会导致白天困倦、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等问题,甚至影响工作和学习效率。 3.增加肥胖风险:晚睡晚起可能会影响身体的代谢率,导致食欲增加,进而增加肥胖的风险。此外,缺乏睡眠还可能导致激素分泌失调,进一步促进脂肪的积累。 4.影响心理健康:长期的晚睡晚起可能会导致情绪不稳定、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缺乏睡眠还可能影响大脑的神经功能,增加患精神疾病的风险。 5.影响免疫系统:睡眠是免疫系统修复和增强的重要时期。晚睡晚起可能会抑制免疫系统的功能,使人更容易感染疾病。 6.增加交通事故风险:长期的晚睡晚起可能会导致白天困倦,增加在驾驶或操作机器时发生交通事故的风险。 对于儿童来说,晚睡晚起的危害更为明显。儿童的身体和大脑发育需要充足的睡眠,如果长期晚睡晚起,可能会影响身高增长、学习能力和注意力等。此外,儿童的生物钟比成人更容易受到干扰,因此更容易出现睡眠问题。 为了保持健康,建议尽量保持规律的睡眠时间,每天尽量在相同的时间上床睡觉和起床。此外,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1.创造良好的睡眠环境:保持卧室安静、黑暗和凉爽,选择舒适的床垫和枕头。 2.避免睡前刺激:睡前应避免使用电子设备、过度运动或进食刺激性食物。 3.建立睡前习惯:建立一些放松的睡前习惯,如泡个热水澡、阅读书籍或听柔和的音乐。 4.管理压力:学会有效地管理压力,避免长期处于紧张和焦虑的状态。 5.定期锻炼:适度的身体活动可以帮助改善睡眠质量,但应避免在睡前过度运动。 6.避免午睡时间过长:午睡时间过长可能会影响晚上的睡眠质量。 需要注意的是,对于某些特殊人群,如患有睡眠障碍或其他疾病的人,可能需要根据个人情况进行个性化的睡眠管理。如果您有睡眠问题或担忧,建议咨询医生或专业的睡眠专家,以获取更具体的建议和治疗方案。
2025-10-11 11:44:09 -
枕头应该垫多高才能改善睡眠质量
一般人群合适枕头高度仰卧6-8厘米、侧卧8-12厘米,儿童3-6岁3-5厘米、6岁以上至青少年5-8厘米,孕妇侧卧可选7-10厘米,老年人4-7厘米,习惯仰卧或侧卧人群按对应方式选枕,有睡眠呼吸问题者需在专业指导下调整枕头。 一、一般人群合适枕头高度 成年人合适的枕头高度通常建议维持在6~12厘米。当仰卧时,枕头高度应能使颈椎保持自然的生理前凸,一般以6~8厘米为宜;侧卧时,枕头高度需与肩宽一致,约8~12厘米,这样可保证侧卧时颈椎与脊柱处于一条直线,维持良好的肌肉松弛状态与气道通畅,从而改善睡眠质量。此高度范围基于人体颈椎的正常生理曲度设计,经临床研究表明,在此范围内能有效减轻颈椎压力,降低睡眠中颈部不适的发生概率。 二、儿童群体枕头高度考量 1.3~6岁儿童:此阶段儿童脊柱生理弯曲尚未完全形成,枕头高度建议控制在3~5厘米。过低的枕头无法支撑头部,可能导致颈部肌肉紧张;过高则易使颈椎前凸过度,影响脊柱正常发育。 2.6岁以上至青少年:随着年龄增长,脊柱逐渐发育,枕头高度可逐渐增加至5~8厘米。需根据个体生长发育情况适当调整,以保证睡眠时颈椎处于舒适且符合生理曲线的状态,促进脊柱健康发育。 三、孕妇群体枕头高度建议 孕妇在孕期侧卧时,可选择稍高且能支撑腰部和腹部的枕头,高度约7~10厘米。侧卧时借助合适高度的枕头维持身体平衡,能有效减轻腰部压力,缓解孕期常见的腰部酸痛等不适,同时利于改善子宫胎盘的血液循环,为胎儿提供良好的宫内环境,从而提升睡眠质量。 四、老年人群体枕头高度注意事项 老年人颈部肌肉相对松弛,枕头高度不宜过高,一般以4~7厘米为宜。过高的枕头可能导致颈部过高,影响气道通畅,甚至引发呼吸不畅等问题;过低的枕头则无法有效支撑头部,易造成颈部肌肉劳损。选择合适高度的枕头可帮助老年人维持睡眠时颈椎的正常生理状态,降低颈部不适及呼吸相关问题的发生风险。 五、不同生活方式对枕头高度的影响 习惯仰卧的人群,可选择高度6~8厘米的枕头以维持颈椎生理前凸;习惯侧卧的人群,需根据肩宽调整枕头高度至8~12厘米,确保侧卧时颈椎与脊柱呈直线。此外,若有打鼾等睡眠呼吸问题的人群,可适当选择稍低且能保持气道通畅的枕头,但需在专业医生或睡眠专家指导下进行调整,避免自行盲目改变导致不良影响。
2025-10-11 11:37: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