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tice: Undefined index: department_name in /data/web/project/39yst/www/trunk1/app/modules/ask/index.php on line 310
梁锦前副主任医师(21)_问答库_民福康养生
梁锦前

北京协和医院

擅长:脊柱侧凸,脊柱后凸,脊柱肿瘤,脊柱结核,脊柱骨折,腰椎管狭窄,腰椎滑脱,腰椎间盘突出等。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梁锦前,北京协和医院,副主任医师,骨科。展开
个人擅长
脊柱侧凸,脊柱后凸,脊柱肿瘤,脊柱结核,脊柱骨折,腰椎管狭窄,腰椎滑脱,腰椎间盘突出等。展开
  • 儿童腿疼是怎么回事

    儿童腿疼的原因通常包括受伤、剧烈运动、生长痛以及缺钙。 一、受伤:小孩子往往比较顽皮好动,在玩耍过程中若不小心遭受磕碰等外伤,就可能致使局部出现疼痛症状。要是疼痛非常剧烈或者伴有活动受限的情况,可通过X片检查来明确是否存在骨损伤。 二、剧烈运动:当进行了一些剧烈的运动锻炼后,身体可能会过度劳累,尤其是腿部肌肉拉伤时,也容易引发疼痛。此时可以在局部进行冷敷处理,如果疼痛剧烈,则可遵医嘱服用止痛药物。 三、生长痛:若活动量较大,而长骨生长较快,可能导致肌肉以及筋腱的生长发育不能协调一致,进而出现生长痛现象,这时需要适当减少活动量。 四、缺钙: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对钙的需求较大,如果缺钙会影响到骨骼发育,很可能出现骨关节疼痛。所以要增加一些含钙量高的食物摄入,如虾皮、牛奶等,同时也可以遵医嘱服用钙剂和维生素D。 总之,当儿童出现腿疼时,要综合考虑可能的原因,必要时采取相应的检查和治疗措施。

    2025-05-28 11:52:49
  • 哺乳期的妈妈要补钙吗

    哺乳期的妈妈需要补钙,否则可能会出现骨质疏松、腰腿疼痛等症状,还可能影响宝宝生长发育。补钙可通过饮食调整、晒太阳和补充钙剂等方式,且补钙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同时注意饮食均衡。 哺乳期的妈妈需要补钙。哺乳期的妈妈每天通过乳汁分泌会丢失大量的钙,若不及时补充,可能会导致哺乳期妈妈出现骨质疏松、腰腿疼痛等症状,还可能会影响宝宝的生长发育。 哺乳期的妈妈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补钙: 1.饮食调整:哺乳期的妈妈应多摄入富含钙的食物,如奶制品、豆制品、海鲜、绿叶蔬菜等。 2.晒太阳:哺乳期的妈妈应适当晒太阳,促进体内维生素D的合成,进而促进钙的吸收。 3.补充钙剂:如果哺乳期的妈妈通过饮食和晒太阳无法满足钙的需求,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补充钙剂。 需要注意的是,哺乳期的妈妈补钙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避免补钙过量。此外,哺乳期的妈妈还应注意饮食均衡,避免摄入过多的咖啡因和盐分,以免影响钙的吸收。

    2025-05-28 11:46:47
  • 脚扭伤24小时后能用热水泡脚吗

    脚扭伤24小时后通常可以用热水泡脚,但如果症状严重或有特殊情况,建议及时就医。 扭伤后的24小时内,应使用冷敷来收缩血管、减少出血和肿胀。24小时后,血管破裂口已经愈合,此时可以使用热敷或热水泡脚,以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疼痛和肿胀。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扭伤较为严重,出现了明显的疼痛、肿胀、活动受限等症状,可能存在骨折或韧带损伤。此时,不建议自行处理,应及时就医,进行详细的检查和诊断,并根据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 此外,对于老年人、糖尿病患者、血液循环不良者等特殊人群,由于其身体状况较为特殊,可能对温度不敏感,容易导致烫伤或其他并发症。因此,在使用热水泡脚时,应特别小心,控制好水温,并密切观察脚部的变化。 总之,脚扭伤24小时后可以用热水泡脚,但需要注意控制水温,避免烫伤。如果症状持续不缓解或加重,应及时就医。同时,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保护脚部,避免过度劳累和受伤。

    2025-05-28 11:41:50
  • 腰疼,腰肌劳损怎么办

    长期腰疼可能是腰肌劳损,可尝试以下方法缓解:适当休息,物理治疗,药物治疗,腰部锻炼,改变生活习惯。如症状严重或持续较长时间,建议及时就医,孕妇、老人及患病人群需特别注意,应在医生指导下治疗。 1.休息:适当休息可以缓解腰部肌肉的紧张和疲劳,减轻疼痛。 2.物理治疗:热敷、按摩、牵引等物理治疗方法可以帮助放松肌肉,缓解疼痛。 3.药物治疗:非甾体类抗炎药、肌肉松弛剂等药物可以缓解疼痛和肌肉紧张。 4.腰部锻炼:适当的腰部锻炼可以增强腰部肌肉的力量和稳定性,预防腰肌劳损的复发。 5.改变生活习惯:保持良好的坐姿和站姿,避免长时间弯腰或久坐,选择合适的床垫和枕头等。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腰疼症状严重或持续时间较长,建议及时就医,以便明确病因并进行针对性治疗。此外,孕妇、老年人以及患有其他疾病的人群在治疗腰肌劳损时需要特别注意,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

    2025-05-28 11:35:33
  • 骨龄偏小两岁怎么回事

    骨龄偏小2岁可能有异常。通常实际生物年龄与骨龄相差1岁内属正常波动,超1岁以上或存在发育异常。骨龄偏小2岁可由生理性或病理性因素引起。 一、生理性因素: 1.常见原因是平时挑食致重度营养不良、缺钙,不能满足机体正常生长发育需求而使骨龄偏小。 2.生活中应补充豆制品、虾、牛奶、鸡蛋等食物以补充营养,还要补充维生素D,多到室外活动,配合体育运动来促进骨骼发育,并保证充足睡眠。同时要积极补钙,多吃富含优质蛋白质及维生素的食物,适当促进生长发育。 二、病理性因素: 1.如遗传或其他原因导致的甲状腺功能减退、特发性矮小症、垂体生长激素缺乏、卵巢发育不全等致生长发育迟缓。 2.此时需到医院测定内分泌激素等相关指标,再针对病因进行治疗。 总之,当发现骨龄偏小2岁时,要综合考虑生理性和病理性因素,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措施,以促进正常生长发育。

    2025-05-28 11:28:45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