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重症监护室主任,专业特长:擅长危重新生儿救治和儿科消化系统疾病诊治,尤其擅长新生儿围生期脑损伤(缺氧缺血性脑病、颅内出血、早产儿脑损伤、胆红素脑病等)诊治。
1985年毕业于河南医科大学医疗系,1996-1997年北京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院导师制培养,2002年郑州大学硕士研究生班毕业,2010-2011年美国密西根大学医学中心访问学习。1985-2013年在郑州市妇幼保健院工作,2013年至今在河南省人民医院工作。现任河南省人民医院儿科新生儿重症监护室主任,中国医师协会新生儿科分会内分泌组委员,中华医学会河南省儿科分会常务委员,河南省医师协会儿科分会常务委员,中华医学会河南省急救分会委员,中华医学会郑州市儿科分会委员,中华预防学会郑州市儿童保健分会委员,河南省危重新生儿转运救护中心专家,郑州市百名名医,郑州市医学专家会诊中心儿科专业首席专家。
共承担科研项目20余项,完成12项,获北京市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河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两项,郑州市科技进步二等奖两项,三等奖一项,河南省医药卫生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三等奖四项。曾先后被评为“河南省三八红旗手”、“河南省巾帼科技创新带头人”、“河南省医德标兵”、“郑州市遵守职业道德十优个人”、“郑州市三八红旗手”、“郑州市优秀共产党员”、“郑州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郑州市学术技术带头人”。
展开-
新生儿黄疸晒多久太阳
对于胆红素水平正常的足月新生儿,不需要常规进行日光或紫外线照射退黄治疗。 对于胆红素水平异常的高危新生儿,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光照治疗。光照治疗时,需要注意保护新生儿的眼睛和外生殖器,同时保证足够的水分摄入。 对于胆红素水平异常的极低出生体重儿或超低出生体重儿,光照治疗可能会增加视网膜病变的风险,需要在密切监测下进行。 对于有同族免疫性溶血病的新生儿,光照治疗可能会加重病情,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 对于存在胆红素脑病高危因素的新生儿,如胆红素水平较高、溶血病、酸中毒、低蛋白血症等,需要及时进行治疗,以避免胆红素脑病的发生。 总之,新生儿黄疸的治疗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的处理,建议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同时,家长需要密切观察新生儿的黄疸情况,如有异常及时就医。
2025-08-07 14:43:59 -
新生儿支气管炎怎么引起的
新生儿支气管炎多由感染引起,若治疗不及时可能会发展为肺炎,少数情况下也可能与呛奶、过敏等因素相关,以下是一些可能的原因: 1.感染: 病毒感染:是新生儿支气管炎最常见的原因,比如呼吸道合胞病毒、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等。 细菌感染:比如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等。 支原体感染:肺炎支原体感染也可能导致新生儿支气管炎。 2.呛奶:新生儿的吞咽功能尚未完全发育,呛奶时奶液可能误入气管,引起炎症。 3.过敏:新生儿对某些过敏原过敏,如尘螨、花粉等,也可能引发支气管炎症。 4.其他:环境温度变化、吸入有害气体等也可能导致新生儿支气管炎。 需要注意的是,新生儿身体各器官发育尚未成熟,免疫系统功能不完善,因此一旦发现新生儿有咳嗽、喘息等症状,应及时就医,以便早期诊断和治疗。
2025-08-07 14:43:35 -
婴儿素新生儿可以吃吗
不可以给新生儿喂食婴儿素,需在医生指导下治疗。 不可以。婴儿素的主要成分是白扁豆、山药、鸡内金、白术、川贝母、木香、碳酸氢钠、牛黄,有健脾、消食、止泻的作用,适用于治疗消化不良、乳食不进、腹胀、大便次数增多等症状。但是,新生儿的消化系统尚未完全发育成熟,对于药物的耐受性和代谢能力较差,因此不建议给新生儿喂食婴儿素。 此外,婴儿素是一种药物,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如果新生儿出现消化不良等症状,建议及时就医,由医生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诊断和治疗,不要自行给新生儿喂食药物。 总之,为了确保新生儿的健康和安全,建议在医生的指导下给新生儿喂食药物和进行治疗。同时,家长也应该注意新生儿的饮食和护理,避免给新生儿喂食过多或过于复杂的食物,保持新生儿的饮食清淡、易消化。
2025-08-07 14:43:19 -
新生儿黄疸正常值是多少
足月新生儿黄疸值一般不超过12.9mg/dl,早产儿不超过15mg/dl,但胆红素的正常值因人而异。若胆红素值超标,需及时就医,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治疗措施。家长可通过观察宝宝皮肤、精神状态等判断黄疸严重程度,如有异常应立即就医。 如果胆红素值超过了正常范围,就需要及时就医,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如光照治疗、药物治疗或换血治疗等。 需要注意的是,胆红素值的检测结果需要由专业医生进行解读和评估。如果家长对宝宝的黄疸情况有任何疑问,应及时咨询医生,以便获得更准确的建议和指导。同时,家长还可以通过观察宝宝的皮肤颜色、精神状态、食欲等情况,来判断宝宝的黄疸是否严重。如果宝宝出现精神萎靡、食欲不振、发热等异常症状,应立即就医。
2025-08-07 14:43:08 -
新生儿握拳大拇指内扣正常吗
新生儿握拳大拇指内扣是正常的生理现象,通常会在3-4个月大时自然消失,可通过按摩等方式帮助宝宝伸展手指。 新生儿握拳大拇指内扣是正常的生理现象,通常会在宝宝3-4个月大时自然消失。 这是因为新生儿的屈肌发育比伸肌好,屈肌力量强,所以会出现大拇指内扣的情况。随着宝宝的发育,伸肌逐渐强壮,这种现象就会消失。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宝宝一直握拳大拇指内扣,或者伴有其他异常表现,如手臂活动减少、手指伸展困难等,可能是神经系统或其他方面的问题,需要及时就医检查。 此外,在日常护理中,可以通过按摩、被动运动等方式帮助宝宝伸展手指,促进其运动发育。 总之,大多数情况下,新生儿握拳大拇指内扣是正常的,但如果有任何疑虑,最好咨询医生的意见。
2025-08-07 14:4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