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冬娥,女,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生殖中心教授,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编委,湖南省生殖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生殖内分泌专业委员会委员,国家辅助生殖技术评审专家。
能熟练处理各种原因不孕症及疑难生殖内分泌疾病的诊治,擅长于多囊卵巢综合征、子宫内膜异位症、卵巢低反应等各种方案的个体化促排卵治疗,目前己完成一万六千余新鲜周期试管婴儿并成功率在60%以上,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深受患者的好评。尤其中重度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率先采用超长方案使其成功率达60%以上,达国内外先进水平。
参与国家十五攻关项目1项临床部分的研究及多项省科委、省计生委课题的研究,主持湖南省科委科研课题4项,并第一作者发表科研论文30余篇,参编本专业专著及教学参考书10本。
展开-
卵泡由大变小是怎么回事
卵泡由大变小有正常生理周期中的情况,也有内分泌失调(激素水平异常、甲状腺功能异常)、卵巢疾病(卵巢早衰、卵巢炎)等病理因素导致的情况,育龄期女性发现异常需关注月经和受孕等并就医检查治疗,围绝经期女性卵泡由大变小常见且要注意相关不适及自身状态调节,其可能是正常生理现象或病理因素引起,需具体检查分析采取应对措施。 在女性的正常月经周期中,卵泡有一个生长、发育、成熟并排卵的过程。通常初始阶段会有一批卵泡生长,但最终一般只有一个优势卵泡发育成熟并排卵,其余卵泡会逐渐萎缩变小,这是正常的生理现象。例如,在月经周期的早期,卵泡开始募集生长,随着周期推进,优势卵泡不断增大,而其他卵泡因得不到足够的促性腺激素支持等原因逐渐退化变小。 内分泌失调相关因素 激素水平异常:如果体内激素分泌失衡,比如促卵泡生成素、促黄体生成素等分泌异常,可能影响卵泡的正常发育。例如,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往往存在内分泌紊乱,表现为卵泡发育障碍,多个小卵泡同时生长,但难以发育成熟排卵,这些小卵泡会逐渐变小,同时伴有月经不调等症状。其体内雄激素水平升高,影响了卵泡的正常生长发育进程。 甲状腺功能异常:甲状腺激素对生殖系统有重要影响,甲状腺功能亢进或减退都可能干扰卵泡的发育。甲状腺功能亢进时,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会影响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的功能,导致卵泡发育异常,出现卵泡由大变小的情况;甲状腺功能减退时,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也会影响激素的正常调节,进而影响卵泡发育。 卵巢疾病因素 卵巢早衰:卵巢早衰是指女性在40岁之前卵巢功能减退。患者的卵泡数量减少,且卵泡发育异常,往往早期卵泡可能有一定生长,但很快就会萎缩变小。这是因为卵巢内的卵泡储备过早耗尽,或者卵泡发育相关的细胞功能出现异常,导致卵泡不能正常发育成熟。 卵巢炎:卵巢发生炎症时,会影响卵泡的正常生长环境。炎症可能导致卵巢组织受损,影响卵泡的营养供应和正常发育,使得卵泡不能正常增大成熟,反而逐渐变小。例如,细菌感染引起的卵巢炎,会引起局部的炎性反应,干扰卵泡的发育过程。 特殊人群的相关情况及注意事项 育龄期女性 育龄期女性如果发现卵泡由大变小异常,需要关注月经情况、是否有不孕等问题。如果有备孕计划,出现这种异常卵泡变化可能影响受孕。建议及时就医进行详细的内分泌检查、超声监测等,以明确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例如,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在育龄期可能因为卵泡发育异常而难以怀孕,需要通过调整生活方式(如控制体重、合理饮食、适当运动)以及药物调节内分泌等方式来改善卵泡发育情况。 围绝经期女性 围绝经期女性卵巢功能逐渐衰退,卵泡的数量和质量都在下降。此阶段卵泡由大变小的情况更为常见,这是正常的卵巢功能衰退表现。但如果出现异常的阴道出血、潮热等不适症状,也需要及时就医检查,排除其他疾病的可能。围绝经期女性要注意保持良好的心态,合理安排饮食,保证充足的睡眠,适当进行一些舒缓的运动,如散步、瑜伽等,有助于缓解围绝经期的不适症状。 总之,卵泡由大变小可能是正常生理现象,也可能是内分泌失调、卵巢疾病等病理因素引起。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详细检查和分析,以采取合适的应对措施。
2025-10-15 15:51:48 -
如何才能快速怀孕
备孕需了解自身生理周期,通过记录月经周期找排卵日,用排卵试纸或观察宫颈黏液检测排卵;保持健康生活方式,均衡饮食、适度运动、戒烟限酒;营造良好受孕环境,远离不良环境因素、保持良好心态;特殊人群需注意,女性最佳生育年龄23-30岁,高龄备孕要密切监测,有病史人群先治病控制稳定再备孕,男性生育能力也随年龄下降,夫妻应尽早规划生育。 一、了解自身生理周期 1.月经周期监测:女性的月经周期一般在21~35天左右,通过记录月经周期,可以找到排卵日。排卵日通常在下次月经前14天左右,在排卵日前后几天同房,受孕几率会大大提高。例如,对于月经周期规律的女性,若月经周期为28天,那么排卵日大约在月经周期的第14天左右。 2.排卵检测方法:可以使用排卵试纸进行检测,当排卵试纸出现强阳性时,往往预示着即将排卵。此外,还可以通过观察宫颈黏液的变化来判断排卵,排卵前宫颈黏液会变得稀薄、透明,类似蛋清状。 二、保持健康生活方式 1.均衡饮食:摄入富含营养的食物,如富含蛋白质的肉类、鱼类、豆类,富含维生素的蔬菜水果以及富含叶酸的食物(如绿叶蔬菜、豆类、全麦食品等)。叶酸对于预防胎儿神经管畸形非常重要,女性在备孕期间就应开始补充叶酸,每天建议摄入400微克左右。例如,女性可以每天吃一份菠菜、一杯牛奶和一个鸡蛋来保证营养均衡。 2.适度运动:进行适量的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等,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运动可以提高身体的新陈代谢,增强体质,有助于提高受孕几率。但要注意避免过度运动,过度运动可能会影响内分泌,反而不利于怀孕。比如,每天进行30分钟左右的快走是比较合适的运动方式。 3.戒烟限酒:吸烟会影响女性的排卵功能,降低受孕几率,还会增加胎儿畸形的风险;过量饮酒也会干扰女性的内分泌和排卵,男性吸烟饮酒则会影响精子的质量。所以备孕期间男女双方都应戒烟限酒,男性最好提前3个月开始戒烟戒酒,女性同样如此。 三、营造良好受孕环境 1.避免不良环境因素:要远离有毒有害物质,如避免接触化学毒物、放射性物质等。工作中如果接触这些物质,备孕期间应调换工作岗位。同时,要保持居住环境的通风良好,减少室内空气污染。 2.保持良好心态:长期的精神压力过大可能会影响内分泌,导致排卵异常或月经不调等问题。备孕夫妇要保持轻松、愉悦的心态,可以通过听音乐、旅游等方式缓解压力。比如,每周安排一次轻松的户外活动来放松心情。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年龄因素:女性的最佳生育年龄在23~30岁左右,随着年龄的增长,卵子质量会逐渐下降,受孕难度增加,胎儿染色体异常等风险也会升高。35岁以上的女性属于高龄备孕,需要更加密切地监测排卵等情况,必要时可咨询生殖医学专家。男性的生育能力也会随着年龄增长而逐渐下降,所以夫妻双方应尽早规划生育。 2.有病史人群:如果女性有妇科疾病,如盆腔炎、子宫内膜异位症等,应先积极治疗疾病,待病情控制稳定后再考虑备孕。男性如果有生殖系统疾病,如精索静脉曲张等,也需要及时就医治疗。患有内分泌疾病(如甲状腺功能异常等)的夫妇,应在病情得到控制并咨询医生后再备孕,因为内分泌失调会影响受孕。
2025-10-15 15:51:31 -
受精要多久
受精是复杂生理过程,一般需12天左右。不同人群受精时间有差异,一般健康人群遵循此时间范围;年龄较大人群因卵子、精子质量下降可能受精延迟;患有生殖系统疾病人群因运输或质量问题致受精时间受影响。影响受精时间的因素包括精子质量(活力、形态等)、卵子质量(成熟度、染色体等)、生殖系统通畅情况(输卵管、输精管道是否通畅)。概括:受精一般需12天,不同人群受精时间有别,受精子质量、卵子质量、生殖系统通畅情况等因素影响。 一、受精的大致时间过程 受精是一个复杂的生理过程,正常情况下,受精过程一般需要12天左右。在女性排卵期,精子进入阴道后,会通过宫颈、子宫到达输卵管,这个过程可能需要数小时。当精子与卵子相遇后,精子会逐渐穿透卵子的透明带,一旦有一个精子成功进入卵子,就会阻止其他精子再进入,完成受精过程,这个过程大概需要12天。 二、不同人群受精时间的相关情况 (一)一般健康人群 对于身体状况良好、生殖系统无明显异常的年轻男女,受精过程通常遵循上述的12天左右的时间范围。在正常的生殖生理情况下,女性每月排卵一次,精子进入女性体内后有一定的存活时间,在合适的时间相遇则会完成受精。 (二)特殊人群 1.年龄较大的人群 随着女性年龄的增长,尤其是超过35岁后,卵子的质量可能会下降,精子与卵子相遇并完成受精的时间可能会受到影响,可能会出现受精延迟的情况。这是因为高龄女性的卵子染色体异常风险增加,会影响受精的顺利进行。而男性随着年龄增长,精子质量也可能逐渐下降,比如精子的活力、形态等方面可能出现问题,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受精所需的时间。 对于年龄较大的人群,建议在计划怀孕前进行全面的孕前检查,包括女性的卵巢功能、卵子质量评估,男性的精子质量检查等,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 2.患有生殖系统疾病的人群 女性如果患有输卵管炎等疾病,可能会影响精子和卵子在输卵管内的运输,从而导致受精时间延长甚至无法受精。例如,输卵管炎会引起输卵管粘连、堵塞等情况,使精子和卵子难以相遇结合。男性如果患有附睾炎、前列腺炎等疾病,可能会影响精子的数量、活力等,进而影响受精过程,导致受精时间变长或者受精失败。 对于患有生殖系统疾病的人群,需要积极治疗相关疾病,在病情得到控制和改善后再尝试怀孕,并且在备孕过程中要密切监测生殖系统的情况,确保受精能够顺利进行。 三、影响受精时间的因素 (一)精子质量 精子的活力、形态等因素会影响受精时间。活力良好、形态正常的精子能够更快速地到达输卵管与卵子相遇并完成受精。如果精子活力低下或者畸形率高,就可能需要更长时间才能找到合适的卵子完成受精,甚至可能无法受精。 (二)卵子质量 卵子的成熟度、染色体情况等会影响受精。成熟良好、染色体正常的卵子更容易与精子结合完成受精。如果卵子质量不佳,比如存在染色体异常等情况,受精过程可能会受到阻碍,导致受精时间延长或者无法成功受精。 (三)生殖系统的通畅情况 女性的输卵管是否通畅是影响受精的重要因素。如果输卵管不通畅,精子和卵子无法在输卵管内相遇,就无法完成受精。男性的输精管道是否通畅也会影响精子的输送,进而影响受精过程。
2025-10-15 15:50:49 -
人工授精的基本流程是什么
人工授精基本流程包括术前准备(女方全面检查、排卵监测,男方精液检查)、人工授精操作(精液处理、授精操作)、术后注意事项(黄体支持、休息活动、妊娠监测),各环节需依医学规范进行以提高成功率保障母婴健康。 一、术前准备 1.女方准备 一般检查:需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包括妇科检查,了解子宫、附件等情况;血液检查,如血常规、凝血功能、传染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性激素六项等,以评估女方的身体状况是否适合人工授精。例如,性激素六项可以反映女方的内分泌功能,若存在内分泌失调可能影响人工授精的成功率。不同年龄的女性,其激素水平有不同的正常范围,年龄较大的女性可能激素水平有相应变化,需要综合评估。 排卵监测:通过B超监测卵泡的发育情况,一般从月经周期的第8-10天开始监测,观察卵泡的大小、数量等,当卵泡发育成熟(直径约18-25mm)时,确定合适的人工授精时间。生活方式方面,保持规律的作息和健康的饮食有助于卵泡的正常发育。 2.男方准备 精液检查:在人工授精前3-7天,男方需要进行精液常规检查,包括精液量、精子浓度、精子活力(前向运动精子的比例等)、精子形态等指标。例如,正常精液量应在2-6ml,精子浓度应≥15×10/ml,前向运动精子比例应≥32%等。若男方存在精液异常情况,可能需要进一步检查明确原因并进行相应处理。 二、人工授精操作过程 1.精液处理 男方通过手淫的方式采集精液,然后实验室技术人员对精液进行处理。一般采用上游法或密度梯度离心法等方法对精液进行优化,去除精液中的精浆、死精子、白细胞等杂质,获取活动力好的精子。例如,上游法是将精液放置在特定的培养液中,活动力好的精子会向上游动,从而获取较纯净的活动精子。 2.授精操作 女方取膀胱截石位,用窥阴器暴露宫颈,用无菌吸管吸取处理好的精液,缓慢注入宫腔内。整个操作过程要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避免感染。操作时间一般选择在卵泡发育成熟即将排卵的时候,此时进行人工授精可以提高受孕几率。 三、术后注意事项 1.黄体支持 一般在人工授精后会给予黄体支持治疗,常用药物如黄体酮等,以支持黄体功能,维持妊娠。不同个体对药物的反应可能不同,医生会根据女方的具体情况调整治疗方案。年龄较大的女性可能黄体功能相对较弱,更需要密切关注黄体支持情况。 2.休息与活动 术后女方可以适当休息,但不需要绝对卧床。一般建议休息半小时左右即可,然后可以恢复正常的日常活动,但要避免剧烈运动和重体力劳动。生活方式上保持轻松的心态,避免过度紧张焦虑,因为精神压力可能影响受孕。 3.妊娠监测 在人工授精后14天左右,可以通过检测血HCG来判断是否妊娠。如果妊娠成功,后续还需要定期进行产检,监测胚胎的发育情况。不同孕周有不同的产检项目和要求,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指导。例如,孕早期需要进行B超检查确定宫内妊娠等。 人工授精的基本流程涵盖术前准备、操作过程和术后注意事项等多个环节,每个环节都需要严格按照医学规范进行,以提高人工授精的成功率,并保障母婴的健康。不同个体在整个流程中可能会有不同的情况,需要医生根据具体情况进行个性化的处理。
2025-10-15 15:50:17 -
为什么着床成功会怕冷
着床成功后女性怕冷的原因包括激素水平变化影响、代谢变化因素、个体差异情况,不同人群如育龄女性、特殊体质育龄女性等受其影响不同,育龄女性要注意保暖等,且这种怕冷一般是短期生理现象,随妊娠进展会缓解,要注重科学生活方式。 一、激素水平变化影响 着床成功后,女性体内的激素水平会发生显著改变。例如,孕激素水平会升高,孕激素有兴奋体温调节中枢的作用,可使基础体温升高约0.3-0.5℃。但部分女性可能对这种体温调节的变化较为敏感,会感觉怕冷。这是因为孕激素作用下身体产热机制的调整,使得机体在着床成功后的短时间内,相对之前的基础状态,产热的感知与自身感觉存在差异,从而出现怕冷的主观感受。 二、代谢变化因素 着床成功后,胚胎开始着床并逐渐发育,母体为了满足胚胎生长发育的需求,身体的代谢会发生变化。一般来说,胚胎发育需要消耗更多的能量,机体的新陈代谢速度会加快,在这个过程中,身体的产热会相应增加,但同时,体表的散热可能在短时间内不能及时调整匹配。而且,代谢加快时,身体的能量消耗途径改变,可能会让女性感觉自身的热量散失相对更快,进而产生怕冷的感觉。比如,基础代谢率的轻度升高,会让机体在相同环境温度下,热量散失的速度相对变快,即使产热有所增加,但如果环境温度适宜范围不变,就会出现怕冷的情况。 三、个体差异情况 不同女性对于着床成功后身体变化的耐受和感知存在个体差异。一些女性本身体质相对偏寒,或者之前的身体状态对于激素水平和代谢变化更为敏感,在着床成功后,就更容易出现怕冷的现象。例如,有部分女性平时就属于阳虚体质,阳气相对不足,在怀孕着床成功这种身体内环境发生较大变化的情况下,阳气不足对体温调节的影响更加明显,就会更明显地感觉到怕冷。而对于体质偏热的女性,可能这种怕冷的感觉相对不那么显著,但也存在个体差异情况,并不是所有体质偏热的女性都会完全没有怕冷表现。 四、对不同人群的影响及注意事项 育龄女性:着床成功后出现怕冷情况,一般属于正常的生理变化过程,但要注意保暖,根据环境温度适当增添衣物,避免着凉感冒。因为此时身体处于特殊的生理阶段,免疫力可能会有一定程度的变化,着凉后较易生病,而生病可能会影响胚胎的发育等情况。 特殊体质女性:对于本身有基础疾病的育龄女性,如患有甲状腺功能减退的女性,着床成功后由于甲状腺素分泌等情况可能受到激素水平变化的影响,怕冷的表现可能会更加明显,需要密切关注自身身体状况,如有异常及时就医,因为甲状腺功能减退本身就可能导致基础代谢率降低、产热减少,再加上着床成功后的激素变化,怕冷情况会加重。 儿童相关情况(虽着床成功是育龄女性情况,但从广义人群中特殊人群考虑):虽然儿童不存在着床成功情况,但从体温调节等生理机制类似角度,儿童在身体处于生长发育特殊阶段,体温调节中枢还未完全成熟时,对于外界温度变化等也较为敏感。而对于育龄女性着床成功后怕冷情况,要让女性明白这是短期的生理现象,一般随着妊娠的进展,身体会逐渐适应新的激素水平和代谢状态,怕冷的感觉会慢慢缓解。同时,在生活中要注重科学的生活方式,保证充足的休息和合理的营养摄入,以更好地适应身体的变化。
2025-10-15 15:49: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