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冬娥,女,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生殖中心教授,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编委,湖南省生殖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生殖内分泌专业委员会委员,国家辅助生殖技术评审专家。
能熟练处理各种原因不孕症及疑难生殖内分泌疾病的诊治,擅长于多囊卵巢综合征、子宫内膜异位症、卵巢低反应等各种方案的个体化促排卵治疗,目前己完成一万六千余新鲜周期试管婴儿并成功率在60%以上,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深受患者的好评。尤其中重度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率先采用超长方案使其成功率达60%以上,达国内外先进水平。
参与国家十五攻关项目1项临床部分的研究及多项省科委、省计生委课题的研究,主持湖南省科委科研课题4项,并第一作者发表科研论文30余篇,参编本专业专著及教学参考书10本。
展开-
打促排卵针有什么副作用吗
打促排卵针可能出现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年龄轻、卵巢对药物敏感者易发生,分轻中重不同表现)、多胎妊娠风险(有家族多胎妊娠史、年轻女性等风险高,会增加孕妇及胎儿多种风险)、激素相关副作用(雌激素相关致乳房胀痛等及增加子宫内膜癌潜在风险,孕激素相关致头晕等及影响情绪)、局部注射反应(注射部位可现疼痛等轻微反应,皮肤敏感等人群反应可能更明显),医生会监测以尽量减少副作用,出现不适需及时告知医生处理。 发生机制:促排卵针会促使多个卵泡同时发育,导致卵巢体积增大,血管通透性增加,体液和蛋白渗出到腹腔、胸腔等部位。 表现:轻度的可能有腹胀、腹痛、恶心、呕吐等;中度的会出现明显腹胀,卵巢增大,有少量腹水;重度的则可能出现严重腹胀、大量腹水、胸水,血液浓缩,电解质紊乱,甚至血栓形成、肝肾功能损害等,严重时可危及生命。年龄较轻、卵巢对药物敏感的女性相对更容易发生。 多胎妊娠风险 发生机制:促排卵针使多个卵泡发育成熟并排卵,若同时受孕则会导致多胎妊娠。 影响:多胎妊娠会增加孕妇妊娠期高血压、妊娠期糖尿病、早产、胎膜早破等风险,也会增加胎儿宫内生长受限、低出生体重、早产、双胎输血综合征等围生期并发症的发生几率。对于有家族多胎妊娠史、本身为年轻女性等情况的人群,风险相对更高。 激素相关副作用 雌激素相关:可能引起雌激素水平升高,导致乳房胀痛、恶心、呕吐等,还可能增加子宫内膜癌的潜在风险(长期高雌激素刺激可能对子宫内膜产生影响)。 孕激素相关:可能出现孕激素相关的头晕、头痛等不适,个别人群还可能影响情绪,出现情绪波动、抑郁等情况。 局部注射反应 发生机制:在注射部位可能出现疼痛、红肿、硬结等局部反应。 表现:一般较为轻微,多数可在短时间内自行缓解,但对于注射部位皮肤敏感、本身有皮肤疾病等人群,可能反应相对更明显。 在打促排卵针过程中,医生会密切监测卵泡发育情况等,以尽量减少副作用的发生。如果在用药过程中出现任何不适症状,应及时告知医生进行处理。
2025-10-15 13:06:24 -
卵子在身体内一般可存活多久
女性排出卵子一般可存活约十二至二十四小时内与精子结合可能形成受精卵,年轻女性卵子质量相对较好存活时间稳定受孕几率较高,高龄女性卵子数量减少质量下降存活时间可能缩短受精能力降低胚胎染色体异常风险增加,健康生活方式如均衡饮食、适度运动、规律作息等助维持卵子较好存活状态利于受孕,不良生活方式如吸烟、酗酒、熬夜等会影响卵子存活时间和质量增加受孕难度及胚胎发育异常风险,备孕女性可通过排卵监测安排同房时间提高受孕几率,高龄备孕或有生殖系统疾病女性需尽早咨询生殖医学专家评估干预并密切关注自身情况调整备孕策略。 一、正常情况下卵子存活时间 女性排出的卵子一般可存活约12-24小时,在此时间段内若与精子结合则可能形成受精卵。 二、年龄因素的影响 1.年轻女性(20-30岁):卵子质量相对较好,存活时间较为稳定,基本维持在12-24小时左右,此阶段受孕几率相对较高。 2.高龄女性(35岁以上):随着年龄增长,卵子数量减少且质量下降,卵子存活时间可能缩短,同时受精能力降低,胚胎染色体异常风险增加。 三、生活方式的影响 1.健康生活方式:保持均衡饮食(如摄入富含抗氧化剂的食物,像蓝莓、菠菜等)、适度运动、规律作息等,有助于维持卵子较好的存活状态,利于受孕。例如,均衡饮食提供的营养可保障卵子正常生理功能,适度运动促进身体血液循环,利于卵子存活。 2.不良生活方式:长期吸烟、酗酒、熬夜等会影响卵子的存活时间和质量,增加受孕难度及胚胎发育异常风险。如吸烟会损伤卵子,降低其活性和存活时长;酗酒可能干扰内分泌,影响卵子正常排出及存活。 四、特殊人群提示 备孕女性可通过排卵监测等方式了解自身卵子排出及存活情况,若有生育计划,可在医生指导下合理安排同房时间以提高受孕几率;对于高龄备孕或存在生殖系统疾病的女性,需尽早咨询生殖医学专家进行相关评估与干预,充分考虑自身身体状况对卵子存活及受孕的影响,如高龄女性更需密切关注卵子质量和存活情况,及时调整备孕策略。
2025-10-15 13:06:04 -
月经第几天监测卵泡
监测卵泡时间因月经周期是否规律而异,月经周期规律者从第10天左右开始,不规律者从第8天左右开始,不同年龄女性监测有差异,不良生活方式和病史会影响,需据此调整监测时间频率等以指导相关情况。 月经周期规律者:对于月经周期规律(通常为28-30天)的女性,一般从月经周期的第10天左右开始监测卵泡。这是因为卵泡的生长发育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在月经周期的前半期,卵泡逐渐发育,从第10天开始能够通过B超等检查手段清晰地观察到卵泡的大小、形态等情况。通过连续监测可以了解卵泡的生长速度、成熟情况等。正常情况下,卵泡每天大约以1-3mm的速度生长,到月经周期的第14-16天左右,卵泡会发育成熟,直径可达18-25mm,此时通常会发生排卵。 月经周期不规律者:如果月经周期不规律,需要通过其他方法来推算监测卵泡的起始时间。可以通过基础体温测定、宫颈黏液观察等方法来大致推断排卵时间,然后再安排监测卵泡的时间。例如,基础体温在排卵后会升高0.3-0.5℃,根据基础体温的变化来推测排卵前后的时间,从而确定开始监测卵泡的时间。一般来说,可以从月经周期的第8天开始进行卵泡监测,根据卵泡的发育情况调整监测的间隔时间。 对于不同年龄的女性,监测卵泡的情况也有一定差异。年轻女性生殖系统功能相对较好,卵泡发育相对规律些,但也需要按照上述方法进行监测;而对于年龄较大的女性,尤其是接近更年期的女性,卵泡发育可能会出现不规律等情况,监测卵泡时更需要密切关注卵泡发育的异常情况,以便及时发现问题。生活方式方面,长期熬夜、过度节食等不良生活方式可能会影响卵泡的发育,在监测卵泡期间,女性应保持规律的作息和健康的饮食,以利于卵泡的正常发育,这样监测到的卵泡情况也更准确,能更好地指导受孕等相关情况。如果有病史,比如患有多囊卵巢综合征等影响卵泡发育的疾病,监测卵泡的时间和频率需要根据病情严重程度等进行调整,可能需要更频繁地监测卵泡,并且结合其他检查来综合评估病情和指导治疗。
2025-10-15 13:05:37 -
着床时基础体温下降多少
女性着床时基础体温一般下降0.2-0.3℃左右但个体差异大,受个体差异、月经周期情况、生活方式影响,备孕高龄女性和患内分泌疾病女性着床时基础体温变化有特殊情况,需结合其他指标综合判断着床情况。 影响基础体温下降幅度的因素 个体差异:不同女性的身体机能存在差异,卵巢功能、内分泌水平等各不相同,这会导致着床时基础体温下降幅度有所不同。例如,一些卵巢功能较好、内分泌稳定的女性,基础体温在着床时的下降可能相对较为规律,幅度相对固定;而内分泌调节相对较差的女性,基础体温的变化可能不太典型,下降幅度可能不太一致。 月经周期情况:月经周期长短不同的女性,其基础体温的变化也会有差异。一般来说,月经周期较长的女性,整个月经周期的激素变化相对复杂,着床时基础体温的下降幅度可能受到周期长短的影响。比如,月经周期为35天的女性和月经周期为28天的女性,着床时基础体温的下降幅度可能存在一定差别。 生活方式影响:生活方式也会对基础体温产生影响。如果在测量基础体温前熬夜、饮酒、剧烈运动等,可能会干扰体温调节,从而影响着床时基础体温下降的观察。例如,熬夜会打乱人体的生物钟,影响内分泌的正常节律,进而可能使基础体温的变化偏离正常情况,导致着床时基础体温下降幅度不准确。 特殊人群情况 备孕的高龄女性:高龄女性卵巢功能有所下降,内分泌调节相对年轻女性可能更不稳定,着床时基础体温的变化可能不太容易把握。这类女性在监测基础体温时,除了关注下降幅度外,还应结合其他备孕指标,如排卵试纸、血HCG检测等综合判断是否着床。因为高龄女性受孕几率相对降低,需要更全面地监测备孕情况。 患有内分泌疾病的女性:如患有多囊卵巢综合征等内分泌疾病的女性,本身内分泌紊乱,基础体温的变化往往不太规律。着床时基础体温的下降幅度可能没有正常女性那样明显的规律可循。这类女性在备孕过程中,除了监测基础体温,还需要积极治疗内分泌疾病,调整身体状态,以提高受孕几率,并更准确地判断着床情况。
2025-10-15 13:05:15 -
着床后白带的表现
着床后白带可能有量增多、质地变黏稠、颜色多为白色或透明等表现,不同年龄女性基本类似,有基础妇科疾病女性需更密切观察,健康生活方式有助保障白带正常,有过不良孕史等女性对白带变化关注度应更高,异常需尽快就医。 量的变化 一般来说,着床后白带量可能会较平时有所增加。这是因为怀孕后,体内激素水平发生变化,雌激素水平升高,会刺激宫颈和阴道黏膜分泌更多的黏液,从而导致白带量增多。例如,正常情况下白带量相对较少,而着床后由于激素影响,白带量会明显增多,但通常是一种生理性的增多,不会伴有异味、瘙痒等异常情况。 质地的变化 着床后的白带质地可能会变得较为黏稠。这是由于激素作用使得白带中的黏液成分改变,变得更加浓稠。不过,这种黏稠度是在正常生理范围内的,与病理性的白带黏稠(如霉菌性阴道炎导致的白带呈豆腐渣样黏稠)不同,着床后白带的黏稠是一种生理性适应怀孕环境的改变。 颜色的变化 通常着床后的白带颜色多为白色或透明色。如果没有其他异常情况,如颜色发黄、发绿等,一般属于正常现象。但如果白带颜色出现异常改变,同时伴有异味、瘙痒等症状,就需要考虑是否存在感染等问题。例如,若白带呈黄色且有异味,可能提示有炎症感染,需要进一步检查明确原因。 对于不同年龄的女性,着床后白带的表现基本类似,但在青春期女性,由于生殖系统尚在发育阶段,激素水平相对不稳定,不过着床后白带的量、质地、颜色变化规律与成年女性相似;对于有基础妇科疾病的女性,着床后白带的变化可能会受到原有疾病的影响,需要更加密切观察白带的异常改变,如本身有阴道炎的女性,着床后白带的异常变化可能更为明显,需要及时就医排查是否因怀孕导致原有疾病加重或出现新的问题。在生活方式方面,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助于维持生殖系统的健康,如保持外阴清洁、避免过度劳累等,对于白带的正常表现有一定的保障作用。而有过不良孕史或特殊病史的女性,着床后对白带变化的关注度应更高,一旦发现白带异常,应尽快就医,以确保母婴健康。
2025-10-15 13:04:4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