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昳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擅长:脂肪肝,功能性消化不良,胃食管反流,肿瘤的中医药治疗,乳腺癌,结直肠癌,胃癌等疾病的诊治。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个人擅长
脂肪肝,功能性消化不良,胃食管反流,肿瘤的中医药治疗,乳腺癌,结直肠癌,胃癌等疾病的诊治。展开
  • 菊花茶的功效与作用有哪些

    菊花茶具有多种功效与作用,包括清热解毒,其含有的成分可抗炎抗氧化,夏季或体内有热毒者可适量饮用但脾胃虚寒者需慎;能平肝明目,对肝阳上亢及眼睛疲劳等有改善作用,长时间用眼者适合但孕妇需谨慎;有抗氧化功效,含多种抗氧化物质可延缓衰老,关注健康想延缓衰老者可适当饮用但特殊疾病需遵医嘱;能辅助降血压,对轻度高血压患者有一定调节作用但低血压者避免大量饮用,高血压患者不能单靠其治病;有抗菌消炎作用,对多种细菌有抑制作用,有轻微炎症可适当饮用但病情重需正规治疗。 一、菊花茶的功效与作用 (一)清热解毒 1.原理:菊花性微寒,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从现代医学角度看,菊花中含有的黄酮类、挥发油等成分具有一定的抗炎、抗氧化作用,能够帮助清除体内的热毒。例如,在夏季,人体容易受到暑热之毒的侵袭,饮用菊花茶可以缓解因热毒引起的咽喉肿痛等症状。研究表明,菊花中的有效成分能够抑制炎症相关因子的表达,从而减轻炎症反应。 2.适用人群:一般人群在夏季或体内有热毒表现时适合饮用,但对于脾胃虚寒的人群,应适量饮用,因为过度清热解毒可能会加重脾胃虚寒的症状。 (二)平肝明目 1.原理:菊花对于肝脏有一定的调理作用,能够平肝潜阳。对于因肝阳上亢引起的头晕、目眩等症状有改善作用。同时,菊花对眼睛也有好处,能够缓解眼睛疲劳、干涩等症状。这是因为菊花中的某些成分可以促进眼部血液循环,缓解眼部肌肉的紧张。有研究发现,长期使用电子设备的人群,容易出现眼睛疲劳,饮用菊花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这种疲劳感。 2.适用人群:长时间用眼的人群,如学生、办公族等比较适合饮用菊花茶,但对于孕妇等特殊人群,需要谨慎饮用,因为目前关于孕妇饮用菊花茶的安全性还需要进一步研究确认。 (三)抗氧化 1.原理:菊花中富含抗氧化物质,如维生素C、维生素E以及多种黄酮类化合物等。这些抗氧化物质能够清除体内的自由基,减少自由基对细胞的损伤,从而起到延缓衰老的作用。自由基是导致人体衰老和许多疾病发生的重要因素,而菊花茶中的抗氧化成分可以发挥重要的抗氧化防御功能。 2.适用人群:所有关注自身健康、希望延缓衰老的人群都可以适当饮用菊花茶,但对于患有某些特殊疾病需要严格控制抗氧化物质摄入的人群,应在医生指导下饮用。 (四)降血压 1.原理:有研究发现,菊花中的有效成分可以对血管产生一定的作用,有助于扩张血管,从而起到辅助降血压的效果。虽然不能替代降压药物,但对于轻度高血压患者,在配合健康生活方式的情况下,饮用菊花茶可能对血压有一定的调节作用。 2.适用人群:轻度高血压患者可以适当饮用菊花茶来辅助调节血压,但高血压患者不能单纯依靠菊花茶来治疗疾病,仍需要遵循医生的治疗方案。同时,低血压患者应避免大量饮用菊花茶,以免导致血压进一步降低。 (五)抗菌消炎 1.原理:菊花对多种细菌具有抑制作用,例如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等。其抗菌消炎的作用机制可能与菊花中的成分能够干扰细菌的代谢过程、破坏细菌的细胞膜等有关。在日常生活中,如果出现轻微的皮肤感染等情况,虽然不能替代正规的医疗治疗,但局部使用菊花水清洗可能有一定的辅助消炎作用。 2.适用人群:一般人群在有轻微炎症表现时可以适当饮用菊花茶来辅助抗菌消炎,但对于已经明确细菌感染且病情较重的患者,应及时就医,采用正规的抗菌药物治疗。

    2025-10-10 12:29:15
  • 睡前一招去肝火,是真的吗

    睡前可通过饮食调理(选清肝泻火食物如菊花枸杞茶,注意适量及特殊人群)、穴位按摩(按揉太冲穴,注意不同人群力度等)、情绪调节(冥想、深呼吸等,注意严重心理疾病人群)来调节肝火,若肝火症状严重应及时就医,因个体差异效果有别。 一、睡前通过饮食调理去肝火 1.食材选择与原理:可以选择一些具有清肝泻火作用的食物,如菊花枸杞茶。菊花具有疏散风热、平抑肝阳、清肝明目、清热解毒的功效,枸杞能滋补肝肾。将菊花和枸杞用开水冲泡后,睡前饮用。研究表明,菊花中的有效成分能对肝脏的代谢等功能起到调节作用,帮助减轻肝火相关的一些症状,如目赤肿痛等与肝火上炎相关的表现。对于不同年龄、性别和生活方式的人群,都可以适当饮用。但对于有特殊病史,如糖尿病的人群,要选择无糖的菊花枸杞茶,避免血糖波动。 2.注意事项:饮用时要注意适量,避免因大量饮用导致夜间频繁排尿影响睡眠。同时,对于脾胃虚寒的人群,菊花性微寒,可能会加重脾胃不适,这类人群饮用时需谨慎,可以适当减少菊花的用量或搭配一些温性的食材。 二、睡前通过穴位按摩去肝火 1.穴位选择与操作:太冲穴是肝经的原穴,位于足背,第一、二跖骨间,跖骨结合部前方凹陷中。睡前可以用拇指按揉太冲穴,力度以产生酸胀痛感为宜,每次按揉3-5分钟。按揉太冲穴能起到疏肝理气、清肝泻火的作用。从中医经络理论来看,肝经气血不畅等导致的肝火问题可以通过刺激太冲穴来调节。不同年龄的人群都可以进行穴位按摩,但儿童由于皮肤娇嫩等原因,按摩时要注意力度轻柔,避免损伤皮肤。对于有足部皮肤破损等病史的人群,要避免按摩该部位。 2.按摩后的感受与持续作用:按摩后可能会有局部酸麻等感觉,这种感觉是穴位被刺激后的正常反应。长期坚持睡前按摩太冲穴,能持续调节肝脏的气血运行,对于缓解因肝火引起的烦躁、失眠等症状有一定帮助。但如果在按摩过程中出现明显不适,如疼痛加剧等,应立即停止按摩并咨询医生。 三、睡前通过情绪调节去肝火 1.情绪与肝火的关系:情绪波动过大,如长期焦虑、愤怒等容易导致肝火旺盛。睡前进行情绪调节有助于改善肝火状况。可以通过冥想、深呼吸等方式来放松身心。冥想时,专注于当下的呼吸等感觉,排除杂念,每次冥想10-15分钟。深呼吸则是慢慢地吸气,使腹部隆起,然后慢慢地呼气,重复几次。研究发现,良好的情绪调节能通过神经内分泌等系统影响肝脏的功能状态,缓解肝火相关的问题。不同性别和生活方式的人群都可以通过情绪调节来改善肝火,但对于有严重心理疾病病史的人群,单纯的情绪调节可能不够,需要结合专业的心理治疗。 2.情绪调节的具体方法及效果:冥想和深呼吸等方法简单易行,对于不同年龄的人群都适用。年轻人工作压力大容易产生肝火,通过睡前冥想和深呼吸可以缓解压力,调节情绪,从而对肝火起到一定的调节作用;老年人如果因为生活琐事等产生情绪波动导致肝火,也可以通过这些方法放松身心,改善睡眠质量,间接调节肝火。但如果情绪调节后肝火症状仍无改善甚至加重,应及时就医。 总体而言,睡前通过饮食、穴位按摩、情绪调节等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对肝火起到调节作用,但每个人的身体状况不同,效果也会有所差异。如果肝火症状较为严重,如出现持续的胁痛、口苦、黄疸等明显异常表现,应及时就医,进行进一步的检查和治疗,不能仅依赖睡前一招来解决严重的肝火问题。

    2025-10-10 12:28:25
  • 知柏地黄丸饭前吃好还是饭后吃好

    知柏地黄丸的服药时间受药物特性及人群影响,饭前吃利于吸收但可能刺激胃肠,饭后吃可减少胃肠刺激;健康人群可据自身耐受选,儿童、老年人、胃肠道疾病患者服用需谨慎,儿童多建议饭后,老年人优先饭后,胃肠道疾病患者需遵医嘱并密切观察。 一、药物特性与服药时间的关系 知柏地黄丸是一种常见的中成药,其药物成分及性质会影响服药时间。一般来说,对于胃肠道功能正常的人群,饭前吃或饭后吃都有一定情况,但需综合多方面因素考量。从药物吸收角度,若在饭前空腹状态下服用,药物能较快通过胃进入肠道,利于药物的初步吸收。然而,部分人群服用后可能会出现胃肠道不适,如胃脘部不适等症状。 (一)饭前吃的情况 1.吸收优势:空腹时胃内食物较少,药物能迅速到达肠道部位,相对更快地被肠道吸收进入血液循环,从而更快地发挥药效。例如一些对吸收速度要求较高的病症,在饭前服用可能更有利于药物及时起效来缓解相关不适。但对于本身胃肠道较为敏感的人,饭前吃可能会加重胃肠道负担,引发不适。 2.特定人群:对于消化功能良好且没有明显胃肠道不适的青壮年人群,饭前吃知柏地黄丸在药物吸收方面可能有一定优势,但也需密切关注自身胃肠道反应。 (二)饭后吃的情况 1.减少胃肠刺激:饭后服用知柏地黄丸,食物可以起到一定的缓冲作用,减少药物对胃黏膜的直接刺激,降低出现胃脘部不适、恶心等胃肠道反应的概率。比如一些本身胃肠道功能较弱,或者平时饮食习惯不太规律、胃肠较为敏感的人群,饭后服药能在一定程度上保护胃肠道,让服药过程更舒适。 2.适用人群:中老年人群由于胃肠道功能可能相对减退,或者本身有一些基础胃肠道疾病的人群,饭后吃知柏地黄丸可能更为合适,能降低药物对胃肠道的不良影响。 二、不同人群的服药时间建议 (一)健康人群 1.一般原则:健康人群可根据自身胃肠道耐受情况来选择。如果服用后无明显胃肠道不适,饭前吃能更快发挥药效;若有轻微胃肠道不适感觉,改为饭后吃更为适宜。一般建议饭后30分钟左右服药较为恰当,此时胃内有一定量的食物,又能较好地减轻药物对胃的刺激。 2.生活方式影响:对于生活方式规律、胃肠道功能稳定的健康人群,无论是饭前还是饭后吃,只要注意服药时间与饮食的间隔,都能较好地服用知柏地黄丸。但如果是经常熬夜、作息不规律导致胃肠功能有所波动的健康人群,可能更倾向于饭后服药来避免胃肠道不适。 (二)特殊人群 1.儿童:儿童由于其胃肠道发育尚未完全成熟,相对更易受到药物的刺激影响。一般不建议儿童自行服用知柏地黄丸,且如果需要服用,应在医生指导下谨慎选择服药时间,通常更倾向于饭后服用,以最大程度减少对儿童胃肠道的刺激,同时严格遵循医生根据儿童具体情况制定的用药方案。 2.老年人:老年人胃肠道功能多有不同程度的减退,且很多老年人可能同时患有其他基础疾病。老年人服用知柏地黄丸时,优先考虑饭后服用,以降低药物引起胃肠道不适的风险。同时,老年人在服药过程中要密切关注自身胃肠道反应以及病情变化,如有异常及时就医调整用药。 3.胃肠道疾病患者:本身患有胃炎、胃溃疡等胃肠道疾病的患者,无论饭前还是饭后吃知柏地黄丸都需要格外谨慎。这类患者最好在医生评估后选择合适的服药时间,一般多建议饭后服用,并且要密切观察服药后的胃肠道症状,如出现胃痛、反酸等不适要及时与医生沟通。

    2025-10-10 12:27:13
  • 脚手心发烧是怎么回事

    脚手心发烧有生理性和病理性因素。生理性因素包括儿童生长发育阶段新陈代谢旺盛、环境温度过高、运动后;病理性因素有感染性疾病(病毒、细菌感染)、内分泌疾病(甲状腺功能亢进)、其他系统疾病(风湿性疾病)。不同人群脚手心发烧有不同特点及应对,儿童要监测体温、适当处理,成人区分生理性病理性,老年人要及时就医全面检查并注意生活习惯。 一、生理性因素 (一)儿童生长发育阶段 儿童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新陈代谢较为旺盛,可能会出现脚手心发烧的情况。例如,婴幼儿时期,身体的各项机能尚在完善,植物神经功能调节不稳定,容易出现脚手心发热。这是因为儿童的基础代谢率比成人高,产热相对较多,而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完善,散热相对较慢,从而可能表现为脚手心发烧。 (二)环境因素 1.温度过高:当处于高温环境中时,人体散热困难,可能会出现脚手心发烧的现象。比如在炎热的夏季,室内温度较高,穿着过厚的衣物等,都可能导致身体散热不畅,脚手心温度升高。 2.运动后:剧烈运动后,身体产热增加,血液循环加快,也可能出现脚手心发烧。这是因为运动时肌肉活动产生大量热量,需要通过血液循环带到体表散发,脚手心部位血液循环丰富,就可能表现为发热。 二、病理性因素 (一)感染性疾病 1.病毒感染:如感冒等病毒感染性疾病,病毒在体内繁殖过程中会引起免疫反应,导致体温调节中枢紊乱,可能出现脚手心发烧。例如流感病毒感染,除了有发热、咳嗽、流涕等症状外,往往也会伴有脚手心发热。 2.细菌感染:某些细菌感染也可能导致脚手心发烧,如肺炎链球菌引起的肺炎,细菌感染后引发炎症反应,释放致热物质,从而出现发热症状,脚手心也会随之发热。 (二)内分泌疾病 1.甲状腺功能亢进: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机体代谢亢进,产热增加,患者会出现多汗、怕热、脚手心发烧等症状。这是由于甲状腺激素能加速体内物质氧化,增加产热,导致体温升高,脚手心作为体表的一部分,温度也会升高。 (三)其他系统疾病 1.风湿性疾病:像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除了有关节疼痛、肿胀等症状外,也可能出现脚手心发烧。这是因为风湿性疾病会累及全身多个系统,引起免疫炎症反应,导致体温调节异常和局部发热。 三、不同人群脚手心发烧的特点及应对 (一)儿童 儿童脚手心发烧时,家长首先要监测体温。如果体温在38.5℃以下,且精神状态较好,可以通过减少衣物、适当多饮水等方式进行物理降温。如果体温超过38.5℃,或伴有精神萎靡等其他不适症状,应及时就医。同时,要注意儿童的生活环境,保持室内温度适宜,避免过度包裹。 (二)成人 成人出现脚手心发烧时,要注意区分是生理性还是病理性因素。如果是生理性因素引起,通过改善环境等措施多可缓解。如果是病理性因素,如感染性疾病引起,需要根据具体的感染病原体进行相应治疗。例如细菌感染需要使用抗生素,但要严格遵循医嘱,避免自行用药。同时,成人要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以利于身体恢复。 (三)老年人 老年人脚手心发烧时,由于其身体机能衰退,体温调节能力下降,且可能合并多种基础疾病。所以一旦出现脚手心发烧,应及时就医,全面检查以明确病因。在就医过程中,要向医生详细告知既往病史等情况,以便医生准确诊断和治疗。同时,老年人要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合理饮食、适度运动等,增强机体抵抗力。

    2025-10-10 12:26:31
  • 肝肾两虚的症状

    肝肾两虚会引发多方面症状,情志方面易致情绪波动,眼部会出现视物模糊、干涩等,筋脉会有肢体麻木、屈伸不利等;肾脏相关症状有腰膝酸软、头晕耳鸣、二便异常等,不同年龄、性别人群在这些症状表现上有一定差异,如儿童相对少见,老年人更常见,女性在特殊时期易出现相关症状等。 一、肝脏相关症状 (一)情志方面 肝肾两虚时,肝脏功能受影响,在情志上可能出现情绪易于波动,常见的有抑郁、烦躁等情况。从中医理论角度,肝主疏泄,调节气机与情志,肝肾两虚会导致疏泄失常,进而影响情志状态。对于不同年龄段人群,儿童肝肾两虚相对较少见,若发生可能与先天禀赋不足等因素有关,表现可能不典型;成年人则可能因长期劳累、熬夜、情志不舒等诱发,女性在月经周期、孕期、更年期等特殊时期,由于体内激素变化等因素,更易出现因肝肾两虚导致的情志方面异常;老年人肝肾渐亏,本身就有肝肾衰退的生理基础,情志方面的波动可能更为明显,比如容易出现抑郁寡欢等情况。 (二)眼部相关 肝脏与眼部关系密切,肝血不足是肝肾两虚时常见的表现,会出现视物模糊、干涩等症状。例如,长期肝肾两虚的人,眼睛得不到足够的肝血滋养,就会出现看东西不清楚,眼睛干涩不适的情况。不同性别在这方面可能无明显差异,但女性在孕期、产后等阶段,由于气血相对不足,更容易出现眼部的不适症状;儿童若肝肾两虚,眼部表现可能相对隐匿,如视力发育受影响等;老年人肝肾亏虚,眼部的退行性变化可能会因肝肾两虚而加重,出现更明显的视物模糊、干涩等问题。 (三)筋脉相关 肝主筋,肝肾两虚会导致筋脉失养,出现肢体麻木、屈伸不利等症状。比如,会感觉手脚麻木,活动肢体时不灵活,屈伸有困难。在不同生活方式人群中,长期从事重体力劳动的人,更容易出现筋脉方面的问题,因为过度劳累会耗伤肝肾;儿童若有先天肝肾不足,可能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出现肢体运动方面的小问题;老年人本身筋脉功能逐渐衰退,肝肾两虚会进一步加重这种情况,导致肢体麻木、屈伸不利等症状更为明显。 二、肾脏相关症状 (一)腰膝酸软 肾主骨,肝肾两虚时,骨骼失去充足的滋养,会出现腰膝酸软的症状,即腰部和膝盖部位酸软无力。不同年龄人群中,年轻人若长期熬夜、性生活不节制等,容易损伤肝肾,出现腰膝酸软;中年人由于工作生活压力大,也较易出现该症状;老年人则是随着年龄增长,肝肾渐亏,腰膝酸软更为常见。男性和女性在这方面无本质差异,但女性在产后等阶段,若调养不当,也容易出现腰膝酸软的情况。 (二)头晕耳鸣 肾脏亏虚,髓海失养,会出现头晕耳鸣的症状。肾精不足,不能上充于脑,就会导致头晕,同时耳部失于滋养则会出现耳鸣。儿童肝肾两虚导致头晕耳鸣相对少见,多与先天因素有关;成年人中,长期精神紧张、劳累的人群易出现;老年人肝肾衰退,头晕耳鸣的发生率相对较高。男性和女性在这方面无明显性别差异,但女性在更年期等激素变化较大的时期,可能更容易出现头晕耳鸣的症状。 (三)二便异常 肾脏主二便,肝肾两虚时,可能出现二便的异常情况。比如,大便可能出现便秘,小便可能有夜尿频多等表现。对于不同生活方式人群,长期饮食不规律的人,更容易影响肝肾,导致二便异常;儿童肝肾两虚引起的二便异常相对少见;老年人由于脏腑功能衰退,肝肾两虚时二便异常的情况较为常见,夜尿频多可能会影响其睡眠质量等。

    2025-10-10 12:26:02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