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擅长:脂肪肝,功能性消化不良,胃食管反流,肿瘤的中医药治疗,乳腺癌,结直肠癌,胃癌等疾病的诊治。
向 Ta 提问
-
晚上泡脚最佳时间是几点到几点
晚上9点到11点泡脚最佳,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儿童、脚部有伤口或皮肤病的患者需特别注意。 这个时间段是三焦经当令之时,此时泡脚可以促进身体的血液循环,缓解疲劳,提高睡眠质量。此外,泡脚的水温不宜过高,一般控制在40℃-45℃之间,时间以20-30分钟为宜。泡脚时,可以按摩足底的穴位,如涌泉穴、太冲穴等,以增强保健效果。 需要注意的是,以下人群在泡脚时需要特别小心: 糖尿病患者:这类人群的末梢神经不能正常感知外界温度,容易被烫伤,从而引发足部感染。 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泡脚时间过长或水温过高可能导致血液加速流动,增加心脏和血管的负担,从而引发不适。 儿童:儿童的皮肤娇嫩,泡脚时间过长或水温过高可能会对皮肤造成伤害。 脚部有伤口或皮肤病的患者:泡脚可能会导致伤口感染或加重皮肤病的症状。 总之,泡脚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养生方法,但在泡脚时需要注意时间、水温、水位等因素,避免对身体造成不良影响。如果有任何不适,应立即停止泡脚并咨询医生的建议。
2025-06-09 17:52:35 -
什么人不适合吃人参
以上列举的人群均不适合吃人参:有强烈过敏体质、高血压病人属肝阳上亢者、感冒发热者、因突然气壅而得的喘证或因燥热引起的咽喉干燥者、湿热壅滞导致的浮肿者、失眠烦燥属实证者、气盛身热脉滑实有力且大小便不通而实热者。 1.有强烈过敏体质的人,若服参后出现皮疹,则不可服用。有化脓性发炎时更不可服用。 2.高血压病人属肝阳上亢者,服后易引起脑血管意外,但虚寒的高血压病者可用人参,不过用量宜少,当收缩压>180mmHg时,无论哪一型病者均不宜服用人参。 3.感冒发热时一般不宜服用人参。因发烧时心悸剧烈,服用人参会提高血循环,使心悸更甚而使病情加重。 4.因突然气壅而得的喘证,或因燥热引起的咽喉干燥,一时冲动引发的吐血、鼻衄等病都忌用人参。 5.湿热壅滞导致的浮肿,服参后浮肿更甚(因人参有抗利尿作用),肾功能不全伴尿少者亦慎用。 6.失眠、烦燥属实证者不宜服用人参,否则睡眠更差。 7.凡气盛、身热、脉滑实有力,大小便不通而实热者均不宜服用人参。
2025-06-09 17:51:04 -
有湿气吃什么水果好
体内湿气重可食健脾祛湿水果,如苹果、橙、柚、樱等,还应注意生活习惯,特殊人群需注意水果摄入量。 体内湿气重可以选择食用一些具有健脾祛湿功效的水果,如苹果、橙子、柚子、樱桃等。这些水果富含维生素、纤维素等营养物质,有助于促进新陈代谢,排除体内湿气。 湿气重的原因主要与环境、饮食、生活习惯等有关。长期处于潮湿的环境、喜食生冷食物、作息不规律等都可能导致体内湿气积聚。体内湿气重可能会引起身体沉重、疲劳、消化不良、湿疹等问题。因此,除了食用祛湿水果外,还应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长时间待在潮湿环境中,饮食上应避免食用过多生冷食物,作息规律,适当进行体育锻炼。 对于特殊人群,如糖尿病患者,在选择水果时应注意控制摄入量,因为水果中含有一定的糖分。此外,孕妇在食用水果时也应注意适量,避免食用过多凉性水果。 总之,体内湿气重可以通过食用一些具有健脾祛湿功效的水果来缓解,但同时应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有需要,建议咨询医生或营养师的意见。
2025-06-09 17:50:14 -
艾蒿水的功效
艾蒿水是由艾蒿煮制而成的饮品,具有祛湿散寒、抗菌消炎、温经止血、安胎等功效,但不能替代药物治疗疾病,特殊人群应在医生指导下饮用。 1.祛湿散寒:艾蒿性温,具有祛湿散寒的作用。饮用艾蒿水可以促进身体的新陈代谢,帮助排出体内的湿气和寒气,从而缓解关节疼痛、肌肉酸痛等症状。 2.抗菌消炎:艾蒿中含有挥发油、黄酮等成分,具有抗菌消炎的作用。饮用艾蒿水可以抑制细菌的生长,缓解炎症反应,对于治疗感冒、咳嗽、肺炎等疾病有一定的帮助。 3.温经止血:艾蒿具有温经止血的作用。饮用艾蒿水可以促进血液循环,缓解子宫虚寒、月经不调等症状,对于治疗崩漏、带下等疾病有一定的帮助。 4.安胎:艾蒿具有安胎的作用。饮用艾蒿水可以缓解妊娠反应,预防流产、早产等情况的发生。 需要注意的是,艾蒿水虽然具有一定的功效,但并不能替代药物治疗疾病。如果身体出现不适,应及时就医,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同时,孕妇、哺乳期妇女、儿童等特殊人群应在医生的指导下饮用艾蒿水。
2025-06-09 17:48:55 -
上火体内湿气重怎么办
上火体内湿气重可通过调整饮食、改善生活习惯、中药调理等方式缓解。 上火体内湿气重可以通过调整饮食、改善生活习惯、中药调理等方式来缓解。 1.调整饮食: 多吃清淡食物:如蔬菜、水果、粗粮等,避免过多食用辛辣、油腻、甜食等易上火的食物。 适量饮水:保持身体水分平衡,促进新陈代谢。 避免饮酒:酒精可加重体内湿气。 2.改善生活习惯: 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的睡眠,提高身体免疫力。 适量运动:适度的运动可以促进身体的新陈代谢,帮助排出湿气。 注意保暖:避免着凉,尤其是在潮湿的环境中。 3.中药调理: 如湿热内蕴,可服用龙胆泻肝丸、葛根芩连丸等药物清热利湿。 如脾虚湿盛,可服用参苓白术散、健脾丸等药物健脾祛湿。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方法仅适用于一般情况。如果上火体内湿气重的症状较为严重,或持续时间较长,建议及时就医,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此外,孕妇、儿童、老人等特殊人群在使用中药调理时,应遵循医生的建议,避免药物对身体造成不良影响。
2025-06-09 17:47: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