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tice: Undefined index: department_name in /data/web/project/39yst/www/trunk1/app/modules/ask/index.php on line 310
刘昳主任医师(66)_问答库_民福康养生
刘昳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擅长:脂肪肝,功能性消化不良,胃食管反流,肿瘤的中医药治疗,乳腺癌,结直肠癌,胃癌等疾病的诊治。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个人擅长
脂肪肝,功能性消化不良,胃食管反流,肿瘤的中医药治疗,乳腺癌,结直肠癌,胃癌等疾病的诊治。展开
  • 开胃健脾吃什么药

    开胃健脾的药物包括以下这些: 一、健胃消食片:主要成分有太子参、陈皮等。其能起到开胃、健脾胃的作用,可有效缓解因脾胃虚弱导致的食积、嗳气等症状。 二、香砂六君子丸:主要含有党参、炒白术等成分。具有开胃健脾、行气化湿的功效,在临床上常用于治疗脾虚气滞、消化不良等病症。 三、四君子汤:由党参、白术等中药成分构成。具备健脾开胃、补中益气的作用,可用于治疗脾胃虚弱、消化不良等情况。 四、人参归脾丸:药物组成主要包括人参、茯苓等中药。具有健脾开胃、益气补血的功效,既能缓解消化不良症状,又能治疗因脾胃虚弱、气血不足引发的心悸、气短等症状。 五、参苓白术散:主要由白术、茯苓等中药成分组成。有着健脾开胃、散寒湿的作用,能够调节胃肠运动、促进消化,还可以改善代谢,用于治疗脾胃虚弱样病症。 以上介绍了几种常见的开胃健脾药物及其成分、功效和适用病症,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使用。但用药需谨慎,最好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2025-05-28 11:54:25
  • 生花生的功效和作用

    生花生的主要功效和作用包括稳定血糖、保护心脏、促进消化、提高免疫力和补血止血,但其含有较高的脂肪和热量,过量食用可能会导致消化不良和肥胖等问题,过敏体质的人应避免食用。 1.稳定血糖:生花生中的膳食纤维有助于控制血糖水平,减少血糖波动。 2.保护心脏:花生中的不饱和脂肪酸对心脏健康有益,可降低胆固醇水平,预防心脏病。 3.促进消化:生花生中的膳食纤维有助于促进肠道蠕动,预防便秘。 4.提高免疫力:花生中的维生素E和锌等营养成分有助于提高免疫力,增强身体抵抗力。 5.补血止血:生花生的红衣具有补血止血的作用,适合贫血和出血性疾病患者食用。 需要注意的是,生花生含有较高的脂肪和热量,过量食用可能会导致消化不良和肥胖等问题。此外,过敏体质的人可能对花生过敏,应避免食用。 总的来说,生花生是一种营养丰富的食物,适量食用对健康有益。但对于患有糖尿病、心脏病等疾病的人群,应在医生的指导下食用。

    2025-05-28 11:51:29
  • 医生您好丹参滴丸可以长期服用吗

    丹参滴丸可长期服用,但需遵医嘱,并注意不良反应。 丹参滴丸可以长期服用,但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丹参滴丸的主要成分是丹参,具有活血化瘀、理气止痛的功效。主要用于治疗胸中憋闷、心绞痛等症状。现代研究表明,丹参滴丸还具有抗血栓形成、改善微循环、降低血脂、降低血黏度、抗动脉粥样硬化、改善心功能、保护缺血心肌等作用。 虽然丹参滴丸具有一定的疗效,但长期服用可能会出现一些不良反应,如胃肠道不适、头痛、头晕等。因此,在服用丹参滴丸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按照医生的建议服用剂量和服用时间,不要自行增减剂量。 2.对丹参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 3.孕妇及哺乳期妇女慎用。 4.有出血倾向者慎用。 5.服用期间应避免食用辛辣、油腻食物。 6.如果出现不良反应,应及时停药并就医。 总之,丹参滴丸可以长期服用,但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在服用期间,应注意观察身体反应,如有不适,应及时就医。

    2025-05-28 11:50:54
  • 山楂核的功效与作用

    山楂核具有消食化积、活血化瘀、降血脂、抑菌等功效,常用于治疗饮食积滞、脘腹胀痛、疝气疼痛、高血脂症等,对高脂血症有一定的防治效果,但孕妇应慎用。 1.消食化积 山楂核含有多种有机酸,能促进胃酸分泌,增加胃内酶类,从而帮助消化,适用于治疗消化不良、食欲不振等症状。 2.活血化瘀 山楂核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可用于治疗血瘀经闭、痛经、产后腹痛、恶露不尽等病症。 3.降血脂 研究表明,山楂核中的黄酮类物质具有降低血清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的作用,对高脂血症有一定的防治效果。 4.抑菌 山楂核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等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可用于治疗肠道感染等疾病。 5.其他作用 山楂核还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抗肿瘤、抗炎等作用。 需要注意的是,山楂核虽然具有多种功效,但并不能代替药物治疗疾病。在使用山楂核或其他中药时,应遵循医生的建议,避免自行用药。同时,由于山楂核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孕妇应慎用。

    2025-05-28 11:49:36
  • 晚上睡觉出虚汗是怎么了

    晚上睡觉出虚汗,即盗汗,可能与环境、生理、感染、内分泌疾病、自主神经功能紊乱、恶性肿瘤、血液系统疾病等有关。 晚上睡觉出虚汗,医学上称为盗汗,可能与以下原因有关。 生理性原因: 环境因素:如果睡眠环境温度过高、盖的被子过厚,可能会导致出汗增多。 生理因素:睡前剧烈运动、过度紧张、兴奋等,可能会导致交感神经兴奋,引起出汗增多。 病理性原因: 感染:如结核病、肺炎等,感染后可导致低热,从而引起盗汗。 内分泌疾病:如甲状腺功能亢进、糖尿病等,可导致代谢率增加,引起出汗增多。 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如更年期综合征、嗜铬细胞瘤等,可导致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引起出汗增多。 其他:如恶性肿瘤、血液系统疾病等,也可能导致盗汗。 如果盗汗症状持续不缓解或伴有其他不适,建议及时就医,明确原因,并进行针对性治疗。此外,对于儿童、孕妇、老年人等特殊人群,如果出现盗汗,应尤其重视,及时就医,以免延误病情。

    2025-05-28 11:48:04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