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凯

南京鼓楼医院

擅长:疝与腹壁外科的疾病,腹股沟疝,腹壁切口疝,腹壁疝,腹壁肿瘤等疾病的诊治。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个人擅长
疝与腹壁外科的疾病,腹股沟疝,腹壁切口疝,腹壁疝,腹壁肿瘤等疾病的诊治。展开
  • 腋下切除手术注意什么

    术前需完善检查评估身体基本状况及相关疾病并控制基础病、做相关检查,告知既往病史等信息,术中要放松并配合医生保持正确体位,术后需护理伤口、限制患侧上肢过度活动、调整饮食增加含蛋白质和维生素食物摄入避免辛辣刺激,老年人要关注并发症、儿童需加强安抚防抓挠伤口。 一、术前准备方面 1.完善检查评估:需进行血常规、凝血功能、肝肾功能等常规检查,以全面了解身体基本状况,若存在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应提前将血压、血糖控制在相对稳定的范围内,确保身体状况能耐受腋下切除手术;同时还需进行胸部X线等相关检查,排除肺部等可能影响手术及恢复的潜在问题。2.告知病史信息:务必向医生详细告知既往病史(如是否有心脏病、血液病等)、手术史(包括以往是否有类似手术经历)、药物过敏史等,以便医生综合评估手术风险,制定个性化的手术方案及围手术期处理措施。 二、术中配合要点 术中要保持放松状态,积极听从医生指令配合手术操作,例如保持正确的体位,避免因自身过度躁动而干扰手术进程,确保手术顺利进行。 三、术后护理关键 1.伤口护理细节:术后需保持伤口清洁干燥,按照医生安排定期进行伤口换药,密切观察伤口有无渗血、渗液、红肿、发热等异常情况,若发现伤口出现异常变化,应及时告知医护人员进行处理。2.活动限制要求:术后短期内患侧上肢应避免过度活动,如大幅度抬手、提重物等,防止因上肢过度活动导致伤口牵拉,影响伤口愈合。一般建议术后一段时间内保持患侧上肢相对制动。3.饮食营养调整:饮食上应增加富含蛋白质(如瘦肉、鱼类、豆类等)、维生素(如新鲜蔬菜、水果等)的食物摄入,为伤口愈合提供充足营养支持;同时要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辣椒、花椒等,以防刺激伤口,影响恢复。4.特殊人群注意事项:老年人由于机体恢复能力相对较弱,术后需密切关注是否出现肺部感染、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家属应协助观察老人呼吸、肢体活动等情况;儿童术后要加强安抚,避免其抓挠伤口,家长需严格遵循医生的护理指导,确保儿童安全度过术后恢复阶段,例如要防止儿童因不适而意外损伤伤口等。

    2025-09-24 13:10:00
  • 女性阑尾炎在哪边

    女性阑尾炎位置因解剖结构等有个体差异,正常在右下腹麦氏点,妊娠中晚期会因子宫增大上移。其特点受妊娠、生理结构影响,诊断需详问病史、结合体格及辅助检查,妊娠期女性合并阑尾炎要谨慎处理,非妊娠期也需及时诊治避免严重后果。 女性阑尾炎的特点及相关影响因素 妊娠因素:妊娠早期,阑尾位置与非孕期相似,仍在麦氏点附近;随着妊娠月份增加,子宫逐渐增大,阑尾被逐渐上推,到妊娠中晚期时,阑尾可位于髂嵴上2-3横指处,甚至可达右上腹。这使得妊娠期阑尾炎的诊断相对困难,因为其症状和体征可能不典型,容易被忽视或误诊。例如,妊娠期女性出现右下腹疼痛时,不能仅根据常规的麦氏点压痛来判断,还需要结合妊娠情况进行综合评估。 生理结构差异:女性的盆腔解剖结构与男性不同,女性有子宫、输卵管、卵巢等盆腔器官,当阑尾发生炎症时,可能会累及周围盆腔器官,导致症状表现有所不同。比如,炎症刺激可能引起盆腔充血、渗出等,进而出现一些与妇科疾病相似的症状,如阴道分泌物增多等,但这其实是阑尾炎症波及周围组织引起的。 女性阑尾炎的诊断与注意事项 诊断方法:对于女性阑尾炎的诊断,需要详细询问病史,包括月经情况等。同时结合体格检查,除了常规的腹部压痛、反跳痛、肌紧张等检查外,还需要考虑到女性特殊的解剖因素。辅助检查方面,超声检查是常用的方法之一,超声可以帮助观察阑尾的形态、大小以及周围组织的情况,尤其是在妊娠期阑尾炎的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它可以在不使用辐射的情况下清晰显示阑尾及相关盆腔结构。血常规检查也有助于判断是否存在炎症,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通常会升高。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对于妊娠期女性合并阑尾炎的情况,需要特别谨慎处理。一方面要考虑到胎儿的安全,选择对胎儿影响较小的检查和治疗手段;另一方面要及时控制阑尾炎症,因为阑尾炎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导致炎症加重,引起阑尾穿孔、腹膜炎等严重并发症,不仅危及孕妇的生命健康,还可能对胎儿造成不良影响。对于非妊娠期女性的阑尾炎,也需要及时诊断和治疗,避免延误病情导致严重后果。

    2025-09-24 13:06:19
  • 头部皮下脂肪瘤部位发臭

    头部皮下脂肪瘤部位发臭通常与局部合并感染相关,合并感染局部可观察到红肿、疼痛、渗液等表现,部分患者有全身发热等表现,处理需保持局部清洁后就医,儿童要注重清洁温和防搔抓,老年人有基础病需谨慎就医综合制定治疗方案。 一、头部皮下脂肪瘤部位发臭的可能原因 头部皮下脂肪瘤部位发臭通常与局部合并感染相关。脂肪瘤是由脂肪组织异常增生形成的良性肿物,若局部皮肤卫生状况欠佳,细菌等病原体易在脂肪瘤周围滋生繁殖,引发炎症反应,炎症过程中组织代谢产物及细菌分解产物等可导致局部出现异味,即表现为发臭。例如,有研究指出,皮肤表面的常驻菌(如葡萄球菌等)在局部环境适宜时可大量繁殖,进而引发感染性炎症,使得脂肪瘤部位出现发臭现象。 二、合并感染的相关表现及判断 1.局部表现观察:需留意脂肪瘤部位是否伴有红肿,若局部皮肤发红且范围可能逐渐扩大;是否有疼痛症状,患者可能感觉局部有隐痛或触痛;是否存在渗液情况,如可见脓性分泌物等,这些表现往往提示合并感染。 2.全身表现考量:部分患者可能出现全身症状,如发热等,若感染加重,细菌毒素入血可能引起体温升高,但并非所有患者都会出现明显全身症状。 三、处理原则及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一般处理原则:首先应保持局部清洁,可使用温和的清洁剂轻柔清洗局部,但要避免过度挤压或搔抓脂肪瘤部位,防止感染进一步加重。随后需及时就医,由医生评估感染情况,可能需要进行抗感染相关处理,如医生会根据感染程度等开具相应药物(仅提及药物名称,不涉及具体用法等)。 2.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儿童头部皮肤相对娇嫩,更应注重局部清洁的温和性,避免使用刺激性强的清洁产品,且要防止儿童搔抓脂肪瘤部位,因为儿童自我控制能力相对较弱,搔抓易加重局部损伤与感染风险,需家长加强看护。 老年人:老年人可能合并糖尿病等基础疾病,机体抵抗力相对较低,对于头部皮下脂肪瘤部位发臭的情况需更加谨慎处理,应及时就医,医生在诊疗时需综合考虑其基础疾病状况来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以避免感染迁延不愈等不良情况发生。

    2025-09-24 13:05:29
  • 阑尾残株炎的病因是什么

    阑尾残株炎主要因阑尾切除术后残端过长(超1cm易发病),由阑尾残端处理不当(手术操作因素、残端细菌感染)及个体自身因素(免疫功能状况、阑尾解剖变异)导致,手术操作不当、残端易被细菌污染、免疫功能低下、存在解剖变异等均会增加发病风险。 一、阑尾残端处理不当 手术操作因素:在阑尾切除手术中,如果阑尾根部处理不彻底,残端保留过长,就为残株炎的发生埋下隐患。例如,在进行阑尾切除时,结扎阑尾根部的线结位置不当,或者残端包埋不满意等情况,都可能导致残端容易受到肠道细菌等的侵袭。对于儿童患者,由于其阑尾解剖结构相对特殊,手术操作更需精细,若操作不规范,更易出现残端过长的情况;而老年患者本身身体机能下降,手术操作的准确性要求更高,若手术中残端处理不当,发生残株炎的风险也会增加。 残端细菌感染:肠道内存在大量细菌,残留的阑尾残端容易被肠道细菌污染。细菌在残端繁殖,引发炎症反应。不同生活方式的人群,肠道菌群状态有所不同,例如长期饮食不规律、经常进食辛辣油腻食物的人群,肠道菌群失调的风险较高,其残端发生细菌感染进而引发阑尾残株炎的可能性相对增大;有肠道基础疾病的患者,如肠炎患者,肠道内环境本就不稳定,阑尾残端感染的概率也会升高。 二、个体自身因素 免疫功能状况:机体的免疫功能对抵御感染至关重要。免疫功能低下的人群,如患有免疫缺陷疾病的患者、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的患者等,对残端感染的抵抗力减弱,更容易发生阑尾残株炎。儿童时期免疫系统尚在发育中,免疫功能相对较弱,相比成年人更易因残端感染引发阑尾残株炎;老年人免疫功能逐渐衰退,也较容易出现这种情况。 阑尾解剖变异:部分患者存在阑尾解剖变异,如阑尾根部位置异常、阑尾系膜过短等,这会增加阑尾切除手术中完整切除阑尾并妥善处理残端的难度,从而导致残端过长或处理不当的概率增加,进而引发阑尾残株炎。不同年龄、性别的人群都可能存在阑尾解剖变异的情况,例如女性的阑尾位置可能因生理结构与男性有所不同,在手术中需要特别注意解剖变异对残端处理的影响。

    2025-09-24 13:04:17
  • 伤口愈合后凸起个软包

    伤口愈合后凸起个软包,可能是瘢痕疙瘩、脂肪瘤、感染或其他原因引起的,需就医检查,明确原因后进行相应治疗。 1.瘢痕疙瘩:这是一种过度生长的瘢痕组织,通常在伤口愈合后出现。它可能是由于个体的遗传因素、伤口深度、感染或其他因素导致的。瘢痕疙瘩通常是红色、凸起的,有时会伴有瘙痒或疼痛。 2.脂肪瘤:脂肪瘤是一种良性肿瘤,由脂肪细胞组成。它们通常在身体的深部组织中形成,但也可能在伤口附近出现。脂肪瘤通常是柔软的、可移动的,并且不会引起疼痛。 3.感染:伤口感染可能导致脓液积聚,形成一个软包。这种情况下,软包通常会伴有红肿、疼痛和发热等症状。 4.其他原因:还有其他一些情况可能导致伤口愈合后出现软包,如异物残留、皮肤窦道等。 如果发现伤口愈合后有软包,应采取以下措施。 1.就医:咨询医生或皮肤科医生,进行详细的检查和诊断。医生可能会建议进行进一步的检查,如超声、活检等,以确定软包的性质和原因。 2.治疗方法:治疗方法取决于软包的原因和严重程度。以下是一些可能的治疗方法。 瘢痕疙瘩:可以通过注射类固醇、激光治疗、手术切除等方法进行治疗。 脂肪瘤:如果脂肪瘤较小且不引起症状,通常不需要治疗。如果脂肪瘤较大或引起不适,可以通过手术切除。 感染:需要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如果感染严重,可能需要手术引流。 其他原因: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相应的治疗。 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保持伤口清洁:避免感染,定期清洗伤口,并保持伤口干燥。 2.避免刺激:避免摩擦、搔抓或挤压软包,以免加重症状。 3.注意饮食:保持均衡的饮食,摄入足够的维生素和矿物质,有助于伤口愈合。 4.注意观察:密切观察软包的大小、形状和颜色变化,如果出现异常应及时就医。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具体的诊断和治疗应根据个人情况和医生的建议进行。对于儿童,特别是幼儿,在处理伤口和软包时应特别小心,因为他们的皮肤更薄,更容易受到伤害。如果孩子出现伤口愈合后凸起软包的情况,应及时就医,避免自行处理。

    2025-09-24 13:03:23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