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万广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擅长:急腹症、多发伤的诊断和治疗,重症胰腺炎、急性肠梗阻、胆道感染等疾病的诊治。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个人擅长
急腹症、多发伤的诊断和治疗,重症胰腺炎、急性肠梗阻、胆道感染等疾病的诊治。展开
  • 轻微酒精中毒的症状

    轻微酒精中毒有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及其他系统症状,儿童对酒精更敏感,孕妇需绝对避酒,有基础病史者受影响更大,出现疑似症状需关注并及时处理。 感知觉方面:轻度酒精中毒时,患者的视觉可能会出现短暂的模糊,这是因为酒精影响了视网膜的正常功能,酒精会干扰视神经传导相关的神经递质代谢等过程。例如,患者可能会觉得看东西的清晰度有所下降,颜色感知也可能出现一定偏差。同时,触觉也会变得相对迟钝,对温度、疼痛等刺激的感知敏感度降低,这是由于酒精抑制了外周神经的传导速度和神经末梢的敏感性。 运动协调方面:共济失调表现较为明显,患者行走时步态不稳,左右摇晃,这是因为小脑受到酒精抑制,小脑负责维持身体平衡和协调肌肉运动,酒精干扰了小脑的正常功能,导致肌肉运动的协调性丧失。例如,患者在行走时可能会偏离直线,需要用较大的幅度来保持平衡。另外,手部的精细运动也会受到影响,比如拿取物品时可能会出现手抖,难以准确地握住物体,这也是小脑及相关运动调控区域被酒精作用后的结果。 精神状态方面:患者可能会出现情绪的变化,比如变得比较兴奋,话多,这是因为酒精对大脑皮层的抑制作用减弱,原本受抑制的与情绪调控相关的区域活动相对增强。也可能出现轻度的欣快,自我感觉良好,但这种感觉是不真实的,是酒精作用下的表现。同时,注意力会不集中,难以长时间专注于某一件事情,因为大脑的信息处理和注意力维持功能受到酒精影响。 消化系统症状 口腔及咽喉部:患者可能会有口腔异味,呼出的气体带有明显的酒精气味,这是因为酒精通过血液循环到达肺部,然后随着呼吸排出体外。同时,咽喉部可能会有不适感,感觉干燥、轻微疼痛,这是由于酒精对口腔和咽喉黏膜的刺激,导致黏膜充血、分泌物减少等情况。 胃肠道:轻度酒精中毒时,胃肠道受到刺激,可能会出现恶心的感觉,这是因为酒精刺激了胃肠道的神经末梢,引起胃肠道的反射性反应。部分患者可能会有呕吐的表现,当胃内的酒精刺激达到一定程度,胃会通过呕吐反射将胃内容物排出体外。另外,可能会出现食欲减退的情况,因为酒精影响了胃肠道的消化功能和神经调节,导致患者对食物的欲望降低。 其他症状 心血管系统:心率可能会轻度加快,这是因为酒精对心脏有一定的刺激作用,使心脏交感神经兴奋,导致心率增加。血压可能会有轻度波动,一般表现为轻度升高,这是由于酒精引起血管收缩等一系列生理变化,但这种变化通常是暂时的、轻度的。 呼吸系统:呼吸频率可能会有所改变,一般会轻度增快,这是身体为了加快代谢酒精等物质的一种代偿性反应。呼吸深度也可能会有一定变化,不过通常变化不显著。 对于儿童等特殊人群,由于儿童的身体代谢功能与成人不同,对酒精更为敏感,轻微酒精中毒可能会对儿童的神经系统发育等造成更严重的潜在影响,一旦儿童误服酒精出现相关疑似症状,应立即就医。对于孕妇,酒精会通过胎盘影响胎儿发育,所以孕妇必须绝对避免饮酒,若不慎接触酒精出现疑似轻微中毒症状更要及时处理。对于有肝脏疾病、胃肠道疾病等基础病史的人群,酒精对他们的相关器官影响更大,出现轻微酒精中毒症状时应更加谨慎对待,及时采取适当措施并就医。

    2025-10-11 13:43:26
  • 慢性苯中毒的诊断

    诊断慢性苯中毒需先询问长期密切苯接触史,观察血液系统(贫血、白细胞及血小板减少)和其他系统(神经系统)临床表现,行血常规、骨髓象等实验室检查,再依据相关标准综合接触史、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诊断,同时排除其他类似疾病,不同年龄性别个体需考虑差异。 一、接触史询问 详细了解患者是否有长期、密切的苯接触史,包括职业接触情况,如是否在石油化工、油漆制造等行业工作,接触苯的时间、频率以及接触环境的防护措施等情况,因为长期接触苯是导致慢性苯中毒的重要前提,不同年龄、性别以及不同生活方式的人群接触苯的途径和风险可能不同,比如职业暴露人群接触风险相对较高。 二、临床表现观察 1.血液系统表现 贫血:慢性苯中毒患者常出现贫血症状,表现为面色苍白、头晕、乏力等。这是因为苯可以抑制骨髓造血干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影响红细胞的生成。不同年龄人群贫血表现可能有差异,儿童可能还会影响生长发育,女性可能会加重月经不调等情况。 白细胞减少:白细胞计数低于正常范围,患者容易反复发生感染,如呼吸道感染等。苯会对骨髓中粒细胞系的前体细胞产生毒性作用,导致白细胞生成减少。 血小板减少:血小板计数降低,患者可能出现皮肤瘀点、瘀斑,鼻出血、牙龈出血等出血倾向。苯对巨核细胞的生成和功能有抑制作用,从而影响血小板的生成和功能。 2.其他系统表现 神经系统:部分患者可能出现头晕、头痛、失眠、记忆力减退等神经系统症状。苯可以通过血-脑屏障,对神经系统产生毒性作用,但不同个体对苯的神经系统毒性反应存在差异,年龄较小的儿童神经系统发育尚未完善,可能更容易受到影响。 三、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检查 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含量低于正常参考值,白细胞计数降低,血小板计数降低。通过定期的血常规检查可以动态观察血液细胞成分的变化情况,不同年龄段正常血常规参考值不同,比如儿童的白细胞正常范围与成人有所差异,需要依据相应年龄段参考值进行判断。 2.骨髓象检查 骨髓穿刺涂片可见骨髓增生低下,造血细胞减少,脂肪细胞增加。不同年龄患者的骨髓象表现可能有一定特点,儿童骨髓造血储备能力相对较弱,骨髓象的改变可能更明显地影响其造血功能。骨髓象检查是诊断慢性苯中毒血液系统损害的重要依据之一,通过观察骨髓细胞的形态、数量等变化来判断骨髓的造血状态。 3.其他生化检查 可以检测一些与苯中毒相关的生化指标,如血清免疫球蛋白等,了解机体的免疫状态等,但这些指标不是特异性诊断指标,需要结合其他临床表现和接触史综合判断。 四、诊断标准依据 根据《职业性慢性苯中毒的诊断标准》等相关标准,综合接触史、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当有明确的苯接触史,出现上述血液系统等相应临床表现,且实验室检查符合慢性苯中毒血液系统损害的特点时,可考虑慢性苯中毒的诊断,同时需要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类似血液系统等疾病,比如其他化学物质中毒、血液系统自身免疫性疾病等。不同年龄、性别患者在诊断时需要充分考虑其个体差异对诊断结果的影响,例如孕妇接触苯可能会对胎儿产生更严重的不良影响,在诊断时要特别关注相关情况并综合评估。

    2025-10-11 13:41:39
  • 食物中毒症状有什么

    食物中毒是食用被污染或含自然毒素的食物致急性中毒,症状因原因而异,有胃肠道症状(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全身症状(发热、头晕乏力),不同类型食物中毒还有特殊症状,如细菌性食物中毒各有特点、真菌毒素中毒有神经症状、化学性食物中毒有缺氧等表现、动植物性食物中毒症状多样且需重视特殊人群。 胃肠道症状 恶心呕吐:是食物中毒较为常见的症状之一,很多食物中毒患者会出现频繁的恶心、呕吐,例如食用了被细菌污染的变质食物后,细菌及其产生的毒素刺激胃肠道,导致胃肠蠕动紊乱,引起恶心呕吐。儿童由于胃肠功能相对较弱,在发生食物中毒时,恶心呕吐可能更为明显,且呕吐物可能较多。 腹痛腹泻:患者多有不同程度的腹痛,疼痛部位不一,可为上腹部、脐周等,疼痛性质多样,如绞痛、胀痛等。同时伴有腹泻,大便次数增多,可为稀便、水样便等。例如食用了被大肠杆菌污染的食物后,患者可能在数小时内出现腹痛、腹泻症状,儿童腹泻严重时可能导致脱水等情况,需要特别关注。 全身症状 发热:部分食物中毒会引起发热,这是身体的免疫反应在对抗毒素等有害物质。例如细菌性食物中毒中,一些致病性细菌感染人体后,会刺激机体的免疫系统,导致体温调节中枢紊乱,出现发热症状。不同年龄段的人群发热表现可能有所不同,儿童体温调节中枢尚未发育完善,发热时可能更容易出现高热等情况,需要密切监测体温变化。 头晕乏力:患者会感觉头晕,身体乏力,精神萎靡。这是因为毒素等物质影响了机体的正常代谢和神经功能,使得患者整体状态不佳。老年人由于身体机能衰退,在发生食物中毒出现头晕乏力时,可能更容易发生跌倒等意外情况,需要有人在旁照料,避免受伤。 不同类型食物中毒的特殊症状 细菌性食物中毒:如沙门氏菌食物中毒,除了胃肠道症状外,患者还可能出现畏寒、发热等症状,体温一般在38-39℃左右,病程较短,一般3-5天可恢复。葡萄球菌食物中毒主要表现为剧烈呕吐,呕吐物常含有胆汁,腹泻症状相对较轻,患者在食用被葡萄球菌污染的食物后1-6小时内发病。 真菌毒素中毒:例如霉变甘蔗中毒,患者初期可能有胃肠道症状,如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随后可出现神经系统症状,如头痛、头晕、视力障碍、抽搐、昏迷等。儿童如果发生霉变甘蔗中毒,神经系统症状可能更为突出,且预后可能相对较差,需要及时就医进行救治。 化学性食物中毒:如亚硝酸盐中毒,患者会出现口唇、指甲以及全身皮肤发紫等缺氧表现,同时有头痛、头晕、乏力、心跳加快等症状,严重者可出现昏迷、呼吸衰竭等。亚硝酸盐中毒病情进展较快,需要立即采取急救措施。 动植物性食物中毒:例如毒蘑菇中毒,不同种类的毒蘑菇中毒症状差异较大,一般在食用后数小时至数十小时内发病,可能出现胃肠道症状、神经系统症状(如幻觉、抽搐等)、肝肾功能损害症状等。河豚毒素中毒则主要表现为口唇、舌尖、指端麻木,随后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胃肠道症状,进而发展到四肢无力、共济失调、呼吸困难等,严重者可因呼吸衰竭死亡。孕妇如果发生动植物性食物中毒,不仅自身健康受到威胁,还可能影响胎儿的发育,需要特别谨慎处理。

    2025-10-11 13:39:35
  • 经常中暑的人怎么调理

    经常中暑的人可从生活环境调整、饮食调理、体质改善与锻炼、定期健康监测等方面预防中暑,如优化居住环境、规划外出时间、保证水分摄入、调整饮食结构、适度锻炼、中医调理、监测体温及管理基础疾病等。 一、生活环境调整 1.居住环境优化:经常中暑的人应选择通风良好、温度适宜的居住环境,如安装空调将室内温度调节至26~28℃左右,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可有效降低中暑发生的风险。研究表明,适宜的室内温度能显著减少人体因高温环境产生的热量蓄积。对于老年人、儿童等特殊人群,更要注意居住环境温度的调控,因为他们的体温调节功能相对较弱,过高的环境温度易导致中暑。 2.外出时间规划:尽量避免在一天中气温最高的时段(通常是10:00-16:00)外出活动。若必须外出,应做好防护措施,如佩戴遮阳帽、太阳镜,穿着宽松、浅色、透气的棉质衣物,以反射阳光并利于汗液蒸发散热。对于从事户外工作的人群,如建筑工人等,更要合理安排工作时间,避免长时间暴露在高温环境下。 二、饮食调理 1.增加水分摄入:每天应保证充足的水分摄入,少量多次饮水,可选择饮用淡盐水或含有电解质的饮品,以补充因出汗丢失的水分和电解质。一般来说,每天饮水量应在1500~2000毫升左右。对于患有心肾功能不全等基础疾病的人群,需在医生指导下合理控制饮水量,避免过多饮水加重心肾负担。 2.调整饮食结构:多食用富含水分和电解质的食物,如西瓜、黄瓜、西红柿等蔬菜水果,这些食物不仅能补充水分,还能提供人体所需的维生素和矿物质。同时,适当增加富含蛋白质的食物摄入,如瘦肉、鱼类、豆类等,但要注意避免食用过多辛辣、油腻的食物,以免加重肠胃负担,影响人体散热功能。 三、体质改善与锻炼 1.增强体质锻炼:循序渐进地进行体育锻炼,如散步、慢跑、太极拳等,有助于提高身体的耐热能力和心肺功能。一般建议每周进行3~5次锻炼,每次锻炼时间30分钟左右。但要注意,在高温天气下应避免进行剧烈运动,以免引发中暑。对于体质较弱的老年人和儿童,锻炼时要根据自身情况调整运动强度和时间。 2.中医体质调理:从中医角度来看,部分经常中暑的人可能属于湿热体质等。可在中医师的指导下进行适当的中医调理,如通过艾灸、推拿等方法调节身体的气血运行和脏腑功能。例如,艾灸足三里穴等穴位有助于增强脾胃功能,提高身体的抵抗力,但艾灸的操作需由专业人员进行,避免自行操作不当造成烫伤等问题。 四、定期健康监测 1.体温监测:经常中暑的人应定期监测体温,尤其是在高温环境下或活动后,以便及时发现体温异常情况。如果发现体温有升高趋势,应及时采取降温措施并就医。对于患有糖尿病、高血压等基础疾病的人群,更要密切关注体温变化,因为这些疾病可能会影响身体的散热和体温调节功能。 2.基础疾病管理:如果本身患有一些可能影响体温调节的基础疾病,如甲状腺功能亢进等,要积极治疗基础疾病,控制病情发展。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由于代谢率增高,更容易出现体温升高和中暑情况,所以需严格遵循医生的治疗方案,按时服药,定期复查,以维持身体的正常代谢和体温调节功能。

    2025-10-11 13:38:48
  • 葡萄球菌中毒性休克综合症是什么病

    葡萄球菌中毒性休克综合症由金黄色葡萄球菌外毒素引起,起病急骤,有高热、低血压等全身症状,皮肤有弥漫性红斑及脱皮,黏膜充血,多器官可受损,靠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诊断,治疗包括支持和抗感染,不同特殊人群有相应注意事项。 病因 主要由金黄色葡萄球菌产生的毒素所致,该菌可产生中毒性休克综合征毒素-1(TSST-1)等外毒素。这些毒素进入血液循环后,引发一系列病理生理变化。金黄色葡萄球菌可存在于人体的多个部位,如皮肤、鼻腔等,当局部皮肤有损伤(如手术切口、烧伤创面、擦伤等)或黏膜有感染时,细菌容易侵入并产生毒素,从而诱发该综合征。 临床表现 全身症状:起病急骤,患者常出现高热,体温可迅速升至39℃以上;伴有低血压,严重时可导致休克;还可能出现头痛、头晕、肌肉疼痛等全身不适症状。 皮肤表现:特征性的表现是全身弥漫性红斑,类似日晒伤,在发病1-2天后出现,之后可能会有脱皮现象,手掌和足底的脱皮较为明显,一般在发病1-2周后开始脱皮,持续1-2周。 黏膜表现:眼结膜、口腔、阴道等黏膜部位充血,但无渗出物或脓性分泌物。 多器官功能损害:可累及多个系统,如肾脏可出现少尿、蛋白尿等肾功能损害表现;肝脏可出现肝功能异常,如转氨酶升高等;胃肠道可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心血管系统除了低血压外,严重时可出现心律失常等。 诊断 主要依靠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等综合判断。实验室检查可能发现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升高,中性粒细胞比例增加;血培养可能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血清中可检测到中毒性休克综合征毒素-1等相关毒素抗体等。 治疗 支持治疗:维持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补充血容量以纠正休克,维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等。 抗感染治疗:使用有效的抗生素来杀灭金黄色葡萄球菌,通常根据药敏试验选择敏感的抗生素,如苯唑西林等。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儿童免疫系统相对不完善,发生葡萄球菌中毒性休克综合症时病情可能进展更快。需要密切监测儿童的生命体征,包括体温、血压、心率等,由于儿童的肾脏等器官功能尚未完全发育成熟,在治疗过程中要注意药物对器官功能的影响,且要保证充足的营养支持。 老年人:老年人各器官功能衰退,发生葡萄球菌中毒性休克综合症时,对休克等并发症的耐受性更差。要更加密切地监测心、肝、肾等重要器官的功能变化,在抗感染治疗时要考虑到老年人可能存在的肝肾功能减退等情况,选择合适的抗生素,并注意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 女性:女性若发生葡萄球菌中毒性休克综合症,在阴道相关感染导致发病时,要注意个人卫生,在治疗期间要避免阴道的不良刺激,且要关注月经等生理因素对病情的影响。同时,在使用抗生素等治疗时,要考虑到女性特殊的生理周期等情况对药物代谢等的影响。 有基础疾病者:如本身有糖尿病、慢性肝病、肾病等基础疾病的患者,发生葡萄球菌中毒性休克综合症时,基础疾病可能会加重病情,同时病情也会影响基础疾病的控制。在治疗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基础疾病与葡萄球菌中毒性休克综合症的相互影响,在抗感染、维持器官功能等治疗的同时,也要兼顾基础疾病的治疗和管理。

    2025-10-11 13:37:49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