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万广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擅长:急腹症、多发伤的诊断和治疗,重症胰腺炎、急性肠梗阻、胆道感染等疾病的诊治。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个人擅长
急腹症、多发伤的诊断和治疗,重症胰腺炎、急性肠梗阻、胆道感染等疾病的诊治。展开
  • 喝多少水会水中毒吗

    水中毒是机体水摄入远超排出致水分潴留、血浆渗透压下降和循环血量增多,一般人群短时间大量饮水有风险,儿童因肾功未熟、老人肾功衰退、心功能不全者泵血及水调节差、肾功能不全者排水差,特殊人群更易水中毒,早期有头痛等症状,重者可抽搐昏迷,怀疑水中毒应停饮水,轻的可休息等缓解,重的需利尿治疗,不同人群需注意控制饮水量防水中毒。 一般人群喝多少水可能水中毒 正常成年人在一般环境下,肾脏每小时大约能排出800-1000毫升的水。如果在短时间内(比如1小时内)摄入超过1000-1500毫升的水,对于肾脏功能正常的健康人来说,可能有发生水中毒的风险,但这也不是绝对的,还与个体的身体状况等有关。例如,一次性大量饮用5000毫升甚至更多的水,就极有可能导致水中毒。 特殊人群喝多少水易水中毒及原因 儿童:儿童的肾脏功能尚未完全发育成熟,肾脏的排水能力比成年人弱。一般来说,儿童每小时的最大排尿量相对较少。比如幼儿,每小时可能只能排出200-300毫升的水。如果儿童短时间内摄入较多水分,如1小时内摄入超过500毫升,就比较容易发生水中毒。因为儿童的身体对水的调节能力更弱,过量饮水后难以像成年人那样快速排出多余的水分。 老年人:老年人的肾脏功能逐渐衰退,肾脏的浓缩和稀释功能下降,排水能力减弱。老年人每小时的排尿量可能也会低于成年人,大约在500-800毫升左右。所以老年人在短时间内摄入较多水时,如1小时内摄入超过1000毫升,就比年轻人更容易发生水中毒。例如,一些老年人在口渴时大量饮水,就可能因肾脏排水跟不上而导致水中毒。 心功能不全患者:心功能不全患者的心脏泵血功能下降,体内水分潴留本身就较多。这类患者的肾脏对水的调节也会受到影响,即使摄入相对较少的水,也可能超出肾脏的代偿能力而引发水中毒。一般来说,心功能不全患者每天的进水量需要严格控制,短时间内摄入超过500毫升左右的水就可能有风险,因为他们的身体无法有效地排出多余的水分,容易导致血液稀释,加重心脏的负担,进一步影响心功能。 肾功能不全患者:肾功能不全患者的肾脏已经无法正常地排泄水分,肾小球滤过率下降。这类患者对水的摄入更为敏感,即使摄入较少的水,如每天摄入超过1000毫升(根据病情不同有所差异),就可能引起水中毒。因为他们的肾脏几乎不能将多余的水分排出体外,水分在体内蓄积,导致血浆渗透压降低,出现一系列水中毒的症状。 水中毒的表现及处理 水中毒早期可能会出现头痛、嗜睡、恶心、呕吐等症状,如果不及时处理,随着病情进展可能会出现抽搐、昏迷甚至危及生命。一旦怀疑发生水中毒,应立即停止水分摄入,对于症状较轻的患者,可以通过休息、促进水分排出等方式缓解;对于症状较重的患者,可能需要进行利尿等治疗措施,比如使用利尿剂(但具体药物使用需根据患者整体情况由医生判断,这里仅提及药物名称)来增加尿量,排出体内多余的水分。 总之,不同人群喝多少水会水中毒的情况不同,一般人群短时间内大量饮水有风险,特殊人群由于身体状况的影响,更应注意控制饮水量,避免发生水中毒。

    2025-10-11 13:36:16
  • 氨茶碱中毒怎么治疗

    氨茶碱中毒需立即停止接触氨茶碱,然后通过催吐、洗胃、导泻清除未吸收氨茶碱,用补液利尿、血液净化促进已吸收氨茶碱排出,再进行纠正心律失常、控制惊厥、呼吸支持等对症支持治疗,儿童、老年、肝肾功能不全患者有特殊注意事项。 清除未吸收的氨茶碱 催吐:如果患者意识清楚且能配合,在中毒早期可进行催吐。可以让患者饮用适量温水,然后刺激咽后壁等引发呕吐,将胃内尚未吸收的氨茶碱吐出。但对于昏迷、惊厥等情况的患者不宜催吐。 洗胃:一般在患者摄入氨茶碱后一定时间内(通常为1-2小时内),可通过洗胃来清除胃内残留的氨茶碱。洗胃时要选择合适的洗胃溶液,如生理盐水等,小心操作,避免引起患者窒息等并发症。 导泻:洗胃后可通过给予泻药来促进已进入肠道的氨茶碱排出,常用的泻药有硫酸镁等,但要注意患者的肠道功能等情况,避免因泻药使用不当导致水电解质紊乱等问题。 促进已吸收氨茶碱的排出 补液利尿:快速静脉补液,纠正脱水和电解质紊乱,同时使用利尿剂,如呋塞米等,加速氨茶碱通过尿液排出体外。补液量要根据患者的脱水程度、心肾功能等情况进行调整,保证尿量充足,一般使尿量维持在2-3ml/(kg·h)以上。 血液净化治疗:对于重度氨茶碱中毒患者,如出现严重的神经系统症状(如抽搐、昏迷等)、严重的心律失常或肾功能损害等情况,可考虑进行血液透析、血液灌流等血液净化治疗。血液透析可以清除血液中的氨茶碱,血液灌流则能通过吸附作用吸附血液中的氨茶碱及其代谢产物,有效降低体内氨茶碱浓度。 对症支持治疗 纠正心律失常:如果患者出现心律失常,要进行心电监护,根据心律失常的类型给予相应的处理。如出现室性心律失常,可使用利多卡因等抗心律失常药物,但要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 控制惊厥:对于有惊厥症状的患者,可使用地西泮等镇静药物控制惊厥,但要注意药物的剂量和对呼吸等的影响。 呼吸支持:若患者出现呼吸抑制等情况,要给予吸氧,必要时进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等呼吸支持治疗,维持患者的呼吸功能。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患者:儿童由于肝肾功能发育尚未完善,氨茶碱中毒后更易出现严重后果。在处理儿童氨茶碱中毒时,要更加谨慎,清除未吸收氨茶碱的操作要轻柔,补液利尿时要密切监测水电解质和肾功能,血液净化治疗要根据儿童的体重、病情等严格掌握适应证和治疗方案。同时,要密切观察儿童的神经系统症状等变化,及时采取对症支持措施。 老年患者:老年患者多伴有心、肝、肾等器官功能减退,在处理氨茶碱中毒时,补液速度和补液量要谨慎调整,避免加重心脏负担等。使用利尿剂时要注意监测电解质,防止出现电解质紊乱。在使用对症治疗药物时,要考虑到老年患者的药物代谢和耐受性等问题,密切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 肝肾功能不全患者:肝肾功能不全患者对氨茶碱的代谢和排泄能力下降,更容易发生氨茶碱中毒,且中毒后病情可能更严重。在处理时,清除未吸收氨茶碱的操作要更加小心,促进已吸收氨茶碱排出的治疗要根据肝肾功能情况调整补液量、利尿剂使用等,血液净化治疗的时机和方案要综合评估患者的肝肾功能状态来制定。

    2025-10-11 13:35:38
  • 急性硫化氢中毒有哪些症状

    急性硫化氢中毒有轻、中、重不同程度的症状,轻度有眼及上呼吸道刺激、神经系统症状;中度呼吸系统症状加重、有意识障碍;重度有呼吸系统严重症状、神经系统严重损伤及循环系统表现,儿童等特殊人群表现可能有差异,有基础疾病者病情可能更重。 一、轻度中毒症状 1.眼及上呼吸道刺激症状 低浓度硫化氢接触时,首先刺激眼和上呼吸道黏膜。眼睛可出现流泪、眼刺痛等症状,这是因为硫化氢与眼结膜表面的水分结合生成亚硫酸、硫酸等物质,刺激眼结膜神经末梢。上呼吸道会有咽部灼热感、咳嗽等表现,是硫化氢对咽喉部及气管黏膜的刺激引起,一般在接触硫化氢后数分钟内出现,脱离接触后症状可逐渐缓解,但仍需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尤其是儿童,因其气道较窄,呼吸道刺激症状可能更易进展为严重的呼吸道病变。 2.神经系统症状 可能出现头痛、头晕、乏力等表现。头痛多为胀痛,头晕是由于硫化氢影响脑部的氧供应及神经功能调节,儿童由于神经系统发育尚未完善,对硫化氢的耐受性和反应可能与成人不同,更易出现神经系统症状的加重或不典型表现,需特别关注其精神状态和行为变化。 二、中度中毒症状 1.呼吸系统症状加重 会出现胸闷、气短等症状,患者呼吸频率可能增快。这是因为硫化氢进一步抑制了呼吸系统的功能,影响气体交换。胸部听诊可能可闻及呼吸音粗糙等改变。对于有基础肺部疾病的患者,如哮喘患者,接触硫化氢后中度中毒时,哮喘症状可能会诱发或加重,需警惕。 2.意识障碍 可出现轻度至中度的意识模糊,如对时间、地点、人物的定向力障碍。这是由于硫化氢导致脑部神经细胞代谢紊乱,脑功能受到抑制。在儿童中,中度中毒时意识障碍可能表现为精神萎靡、反应迟钝等,与成人相比,儿童的神经系统更脆弱,更易因缺氧等原因导致意识障碍程度的加深,需要及时进行氧疗等支持治疗。 三、重度中毒症状 1.呼吸系统症状严重 可能出现肺水肿、呼吸衰竭等严重情况。患者会有明显的呼吸困难,甚至出现发绀,呼吸频率可增快至30次/分钟以上,双肺可闻及大量湿啰音。这是因为硫化氢引起肺泡-毛细血管膜损伤,导致液体渗出到肺泡内,影响气体交换功能。对于老年患者,本身肺功能可能存在一定程度的减退,接触硫化氢后重度中毒时,呼吸衰竭的发生风险更高,病情进展可能更迅速。 2.神经系统严重损伤 出现深度昏迷,患者对各种刺激均无反应。还可能伴有抽搐、脑水肿等表现。抽搐是由于硫化氢中毒导致脑部神经细胞异常放电,脑水肿则是因为中毒引起脑部血管通透性增加,水分在脑组织间隙积聚。儿童重度中毒时,脑水肿的发生可能更为迅速,因为儿童的血脑屏障相对不完善,更容易受到硫化氢中毒的影响而出现颅内压增高相关表现,如前囟隆起等(婴幼儿)。 3.循环系统表现 可能出现心肌损害、心律失常等循环系统症状,严重时可导致休克。心肌损害是硫化氢对心肌细胞的直接毒性作用,心律失常则是由于中毒影响心脏的电生理活动。对于有心血管基础疾病的患者,如冠心病患者,接触硫化氢后重度中毒时,循环系统的损伤可能更为严重,易诱发心肌梗死等严重心血管事件。

    2025-10-11 13:32:56
  • cba心肺复苏的方法

    cba心肺复苏包括判断环境与患者情况,环境要安全,判断患者有无反应,无反应且无呼吸等要立即启动;胸外按压要按不同人群确定部位、手法、力度和频率;开放气道分成人、儿童和婴儿不同手法;人工呼吸按不同人群有相应吹气量要求;然后按30:2比例循环操作,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并依情况调整操作。 一、判断环境与患者情况 1.环境评估:首先要确保现场环境安全,远离危险区域,如避免在车辆通行道、漏电区域等附近进行心肺复苏操作。对于不同年龄和生活方式的人群,如老年人可能身处的居住环境有楼梯等潜在危险,需要特别注意周围环境的安全性评估,以保障施救者和患者的安全。 2.判断患者反应:轻拍患者肩部并大声呼喊,检查患者是否有反应。对于儿童,轻拍其肩膀同时用温和但清晰的声音呼喊;婴儿则轻拍足底并观察有无反应。如果患者没有反应且没有呼吸或仅有濒死样呼吸,应立即启动心肺复苏。 二、胸外按压 1.按压部位:成人按压部位为两乳头连线中点,儿童是胸骨中下1/3交界处,婴儿是两乳头连线中点下方一横指处。不同年龄人群的解剖结构不同,准确的按压部位至关重要,以保证按压效果和避免损伤。 2.按压手法:成人用双手掌根重叠,手指交叉抬起,垂直向下按压;儿童可用一只手掌根按压;婴儿用两手指腹按压。按压时要注意力度和频率,成人按压频率为100-120次/分钟,按压深度成人至少5cm但不超过6cm,儿童约5cm,婴儿约4cm。对于有基础疾病的患者,如冠心病患者,按压时要注意力度适中,避免过度按压造成额外损伤。 三、开放气道 1.成人开放气道:采用仰头抬颌法,一只手置于患者前额用力加压使头后仰,另一只手的食指与中指置于下颌骨下方,将下颌向上抬起,打开气道。对于肥胖等特殊体型患者,可能需要更用力的仰头或采用其他辅助开放气道的方法。 2.儿童和婴儿开放气道:儿童可用仰头抬颌法,但力度要适中;婴儿采用改良的仰面抬颈法,即一手托住婴儿颈部,另一手置于前额轻压,使头部轻度后仰打开气道。要根据不同年龄的生理特点来调整开放气道的手法,避免损伤颈部等部位。 四、人工呼吸 1.口对口人工呼吸:开放气道后,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成人每次吹气时间不少于1秒,吹气量约500-600ml;儿童吹气量约每次8-10ml/kg;婴儿吹气量约每次5-10ml/kg。对于有基础疾病的患者,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吹气时要注意避免过度通气。在进行人工呼吸时,要确保面罩或口部密封良好,保证气体有效进入患者肺部。 五、心肺复苏的循环操作 按照胸外按压:人工呼吸=30:2的比例进行循环操作,即每进行30次胸外按压后,进行2次人工呼吸,然后不断重复该循环,直到患者恢复自主呼吸和循环或专业急救人员到达。在整个心肺复苏过程中,要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和生命体征变化,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如年龄、病史等及时调整心肺复苏的操作力度、频率等。例如对于老年人心肺复苏,要考虑到老年人可能存在的心肺功能减退等情况,在按压和通气时要更加谨慎,确保操作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2025-10-11 13:31:31
  • 甲醛中毒症状有哪些症状

    甲醛中毒可引发多系统症状,呼吸系统受累表现为轻中度的眼及上呼吸道刺激、严重时的喉头水肿和肺水肿;眼部有干涩、畏光等刺激症状;皮肤接触可致过敏反应;神经系统轻度中毒有头晕等,重度可致昏迷;少数有消化系统症状;特殊人群中孕妇易致胎儿发育异常,儿童因耐受差易现中毒症状,老年人病情可能更重,需远离甲醛污染环境。 一、呼吸系统症状 甲醛中毒时,呼吸系统是常见的受累部位。轻度中毒者可能出现眼及上呼吸道刺激症状,如眼刺痛、流泪、咽痛、咳嗽等,这是因为甲醛刺激了呼吸道黏膜。例如,在一些甲醛暴露的职业人群研究中发现,长期处于低浓度甲醛环境的工人,初期多有眼结膜充血、咽部不适等表现。严重中毒者可发生喉头水肿、肺水肿,喉头水肿会导致呼吸困难,患者呼吸急促、费力,甚至可能因气道梗阻而危及生命;肺水肿则会引起咳嗽、咳痰,痰液多为白色泡沫样,严重时可出现粉红色泡沫痰,这是由于肺泡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液体渗出到肺泡所致。 二、眼部症状 甲醛对眼部的刺激较为明显。接触甲醛后,眼睛会出现明显的刺激症状,如眼睛干涩、畏光、异物感等。这是因为甲醛与眼结膜接触,破坏了眼表的正常生理环境。儿童由于眼部发育尚未完全,对甲醛的敏感性可能更高,更容易出现眼部不适,且长期接触可能影响视力发育。例如,在新装修且甲醛超标的儿童房内居住的儿童,眼部刺激症状往往更为突出。 三、皮肤症状 皮肤接触甲醛后可能出现过敏反应,表现为皮肤瘙痒、红斑、丘疹等。这是因为甲醛作为一种过敏原,引发了皮肤的变态反应。不同年龄人群皮肤状况不同,儿童皮肤较为娇嫩,发生过敏反应的概率可能相对较高。如果皮肤接触甲醛后出现上述症状,应及时脱离甲醛接触环境,避免搔抓,以防皮肤破损继发感染。 四、神经系统症状 轻度甲醛中毒可能影响神经系统,出现头晕、头痛、乏力等症状。这是由于甲醛通过呼吸道或皮肤吸收后,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对于长期处于甲醛污染环境的人群,尤其是孕妇、儿童等特殊人群,神经系统受损可能带来更严重的后果。孕妇接触甲醛可能影响胎儿的神经系统发育;儿童长期接触可能导致智力发育迟缓等问题。重度中毒时可出现意识障碍,如昏迷等,这是因为甲醛严重抑制了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 五、消化系统症状 少数甲醛中毒者可能出现消化系统症状,如恶心、呕吐、腹痛等。这是因为甲醛进入人体后,可能影响胃肠道的正常功能。但相对呼吸系统、眼部等症状,消化系统症状出现的概率相对较低。在诊断甲醛中毒时,需要结合接触史等综合判断是否存在消化系统受累情况。 特殊人群方面,孕妇接触甲醛可能导致胎儿发育异常,因为甲醛可通过胎盘影响胎儿,所以孕妇应避免处于甲醛超标的环境中;儿童由于身体各器官功能尚未成熟,对甲醛的耐受性更差,更容易出现上述各种中毒症状,家长应特别注意儿童居住环境的甲醛含量,确保儿童生活在甲醛浓度达标的环境中;老年人身体机能衰退,对甲醛的代谢和耐受能力下降,甲醛中毒后病情可能相对较重,出现严重并发症的风险更高,所以老年人也需要远离甲醛污染环境。

    2025-10-11 13:28:30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