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万广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擅长:急腹症、多发伤的诊断和治疗,重症胰腺炎、急性肠梗阻、胆道感染等疾病的诊治。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个人擅长
急腹症、多发伤的诊断和治疗,重症胰腺炎、急性肠梗阻、胆道感染等疾病的诊治。展开
  • 中暑畏寒发热用什么药

    对于中暑畏寒发热的患者,药物治疗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以下是一些可能有效的药物: 1.退烧药 如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可缓解发热症状,但需按照医生或药剂师的建议使用剂量。 2.抗胆碱能药物 这类药物可以改善中暑后的畏寒症状,如阿托品,但需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3.补充电解质 中暑可能导致电解质失衡,可通过口服补液盐来补充。 4.其他支持治疗药物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可能还需要使用抗生素(如果有感染迹象)、抗过敏药物等。 需要注意的是,对于严重中暑或出现其他严重症状的患者,应立即就医,进行综合治疗。此外,在炎热的天气中,预防中暑更为重要,包括适当饮水、避免高温环境、穿着透气衣物等。 特殊人群如孕妇、儿童、老年人以及患有慢性疾病的患者,在使用药物时应格外谨慎,最好先咨询医生或药剂师的建议。同时,如果中暑症状持续不缓解或加重,应及时就医。

    2025-06-19 17:47:55
  • 喝酒能吃阿莫西林吗

    服用阿莫西林期间及停药7天内避免饮酒,同时避免服用含有酒精的药物、食物或饮料,注意饮食清淡,避免同时服用其他药物,按疗程服用,注意观察,特殊人群应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阿莫西林。 需要注意的是,对青霉素过敏及青霉素皮肤试验阳性反应者禁用阿莫西林。此外,服用阿莫西林期间还需注意以下几点: 1.饮食清淡: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以免影响药物的吸收。 2.避免同时服用其他药物:如需同时服用其他药物,应先咨询医生或药师,以免药物之间发生相互作用。 3.按疗程服用:遵医嘱按时按量服用药物,避免自行增减药量或停药,以免影响治疗效果或导致耐药。 4.注意观察:服用药物后注意观察是否出现皮疹、瘙痒、呼吸困难等过敏反应,如有异常应及时就医。 5.特殊人群:孕妇、哺乳期妇女、儿童、老年人等特殊人群应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阿莫西林。

    2025-06-19 17:46:48
  • 土豆生吃会不会中毒

    土豆生吃可能会中毒,原因是含有龙葵素和不易消化,建议煮熟后食用。 土豆生吃可能会中毒。 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点: 1.含有龙葵素:土豆中含有一种叫做龙葵素的毒素,这种毒素在土豆的茎叶和未成熟的土豆中含量较高。龙葵素对胃肠道黏膜有较强的刺激性,会引起胃肠道反应,严重时可能导致中毒。 2.不易消化:土豆中含有大量的淀粉,生吃时,这些淀粉颗粒很难被消化,会在肠道内发酵,产生气体,引起腹胀、腹痛等不适症状。 需要注意的是,龙葵素在高温下会被破坏,因此,将土豆煮熟或加工成熟食可以降低中毒的风险。此外,对于容易过敏的人群,生吃土豆可能会引起过敏反应,如皮肤瘙痒、红肿等。 因此,为了保证身体健康,建议将土豆煮熟后再食用。同时,在食用土豆时,应注意选择新鲜、无发芽、无腐烂的土豆,并彻底清洗干净。如果出现中毒症状,应及时就医。

    2025-06-19 17:46:22
  • 中暑后的紧急措施

    在高温环境下,如出现中暑症状,应立即将患者转移至阴凉通风处,松解或脱去外衣,用冷毛巾擦身,喂以含盐清凉饮料,对于意识不清的患者,应立即送往医院进行治疗。 立即将患者转移至阴凉通风处,松解或脱去外衣,用冷毛巾擦身,以迅速降低体温。对意识清醒的患者或经过降温清醒的患者,可先喂以含盐清凉饮料,还可以在水中加入少量的盐或小苏打水。 原因: 1.中暑是指在高温和热辐射的长时间作用下,机体体温调节障碍,水、电解质代谢紊乱及神经系统功能损害的症状的总称。 2.高温环境下,人体会通过出汗来散热,但是如果环境温度过高或者湿度太大,人体出汗的速度会减慢,导致体温升高。松解或脱去外衣可以让身体更好地散热。 3.用冷毛巾擦身可以加速皮肤散热,降低体温。 4.喂以含盐清凉饮料可以补充身体失去的水分和电解质,维持身体的正常功能。

    2025-06-19 17:46:12
  • 高热惊厥的紧急处理措施

    当遇到儿童发生高热惊厥时,以下是一些紧急处理措施: 1.将儿童侧卧,解开衣领,确保呼吸道通畅。 2.在儿童口腔内放置牙垫或手帕,防止咬伤舌头。 3.不要试图用强力按压或束缚来制止抽搐,以免造成伤害。 4.不要往儿童口中塞任何东西,不要喂水、喂药。 5.记录发作时间,一般持续数秒至数分钟,可自行停止。 6.及时呼叫救护车或自行送往医院,途中避免过度摇晃儿童。 7.热性惊厥通常在发作5分钟后自行缓解,如果发作时间超过5分钟,或者一次发作后意识未恢复正常,需再次给予惊厥药物。 8.对于反复发作或发作时间较长的儿童,需要及时就医,进行详细的检查和治疗。 需要注意的是,高热惊厥在儿童中比较常见,但仍然需要引起重视。在处理过程中,要保持冷静,按照正确的方法进行处理,同时密切观察儿童的情况,如有异常应及时就医。

    2025-06-19 17:45:56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