禚志红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擅长:颅内感染,儿童癫痫,神经免疫性疾病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个人擅长
颅内感染,儿童癫痫,神经免疫性疾病展开
  • 孩子哮喘什么症状

    孩子哮喘有反复发作的喘息(不同年龄段表现有差异,接触过敏原等易发作,有哮鸣音等表现)、咳嗽(过敏体质家族史者长期咳嗽需警惕,夜间等加重、普通止咳药难愈)、气促(空气污染环境易致,有鼻翼扇动等表现)、胸闷(哮喘家族史者需警惕,有压迫感等表现)等常见症状,孩子出现相关症状家长应及时带医检查,日常要避免接触过敏原、预防感染以减少发作。 年龄与性别因素影响:不同年龄段孩子喘息表现可能有差异,对于婴幼儿,喘息可能不典型,女婴和男婴在发病概率上无绝对性别差异,但整体学龄前儿童和学龄儿童中,男孩患哮喘相对稍多。从生活方式看,经常接触过敏原(如室内尘螨、室外花粉等)、有呼吸道感染史的孩子更易出现反复发作喘息。 具体表现:喘息可在运动后、接触过敏原或呼吸道感染后发作,表现为呼吸时发出高调的whistling音(哮鸣音),呼吸频率增快,孩子可能会自觉胸部发紧,喘息严重时孩子不能正常说话、进食,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和活动耐力。 咳嗽 年龄与病史关联:对于有过敏体质家族史的孩子,长期咳嗽可能是哮喘的早期表现之一。比如孩子既往有湿疹病史,之后出现长期咳嗽,要警惕哮喘可能。 具体表现:咳嗽可能为刺激性干咳,也可能伴有少量痰液,咳嗽往往在夜间或清晨加重,运动后咳嗽也可能明显加剧,有的孩子咳嗽持续时间较长,普通的止咳药物治疗效果不佳。 气促 生活方式影响:如果孩子经常处于空气污染严重的环境中,会增加气促发生的风险。 具体表现:孩子呼吸时感到空气不足,呼吸深度加深,呼吸频率加快,严重时孩子会表现出鼻翼扇动,胸骨上窝、锁骨上窝及肋间隙在吸气时明显凹陷(三凹征),这是由于气道狭窄,吸气时胸腔内负压增加导致的,孩子会因为气促而烦躁不安。 胸闷 病史相关:有哮喘家族史的孩子,当出现胸闷症状时要高度警惕哮喘可能。 具体表现:孩子感觉胸部有压迫感,好像有东西紧紧压住胸部,年龄较小的孩子可能无法准确描述胸闷,而是表现出喜欢端坐呼吸,以缓解胸闷带来的不适。 如果孩子出现上述症状,尤其是反复发作的喘息、咳嗽、气促、胸闷等表现,家长应及时带孩子就医,进行相关检查,如肺功能检查、过敏原检测等,以明确是否为哮喘,并采取相应的治疗和管理措施。同时,在日常生活中要尽量避免孩子接触过敏原,预防呼吸道感染,以减少哮喘发作的频率。

    2025-10-21 12:36:36
  • 7个月宝宝应该有哪些表现

    7个月宝宝大运动可熟练翻身、扶腋下站立等且头部控制稳定坐立平衡,精细动作能抓握传递物品,语言会发简单音节等有语言交流倾向,认知能认识熟悉人和物品等理解简单指令,社交情绪能与家人互动等有安全感,且各项表现存个体差异需定期体检,可通过提供环境刺激促进发展但避免过度训练。 一、大运动表现 7个月的宝宝大运动能力逐步发展,多数可熟练翻身,能从仰卧位灵活翻转为俯卧位,部分宝宝可在扶着腋下时保持站立姿势,双下肢有一定支撑体重的能力,能短暂承受身体重量并尝试跳跃动作,且头部控制较为稳定,坐立时可基本保持身体平衡(需在成人看护下)。 二、精细动作表现 精细动作方面,宝宝能较好地运用手指抓握物品,可伸手主动抓取眼前的小玩具,能准确握住较小的物体,如小积木等,还能将手中的物品从一只手传递到另一只手,手部的精细操控能力逐渐增强,开始探索物品的不同玩法。 三、语言表现 语言方面,7个月的宝宝会发出咿呀、啊呜等简单的音节,能模仿大人的一些声音,比如听到“啊”的声音会尝试回应,能通过不同的声音表达不同的情绪,如开心时会发出欢快的咿呀声,不舒服时可能会发出带有哭闹情绪的声音,开始有简单的语言交流倾向。 四、认知表现 认知上,宝宝能认识熟悉的人和物品,比如看到经常照顾自己的家人会表现出明显的亲近反应,对周围环境中的新鲜事物有较强的好奇心,能区分熟悉与陌生的物体,当看到喜爱的玩具时会表现出明显的注意力集中,能理解简单的指令性动作,如大人说“再见”时可能会有相应的手部动作回应(虽然可能不标准)。 五、社交情绪表现 社交情绪方面,宝宝能通过表情和动作与家人进行互动,开心时会大笑、踢腿,看到家人靠近会露出喜悦的表情并试图伸手亲近,不舒服或困倦时会用哭闹表达需求,能识别家人的情绪变化,当家人情绪严肃时可能会表现出不安,开始建立初步的情感联结,对熟悉环境有一定的安全感。 温馨提示 7个月宝宝的各项表现存在个体差异,有的宝宝发展速度可能稍快或稍慢,只要在合理的范围内均属正常。家长应定期带宝宝进行儿童保健体检,监测生长发育指标。日常可通过提供丰富的环境刺激,如放置不同颜色、形状的玩具,与宝宝进行互动交流等,促进宝宝各方面能力的发展,但需注意避免过度训练,遵循宝宝自身的发展节奏,以保证宝宝身心舒适地成长。

    2025-10-21 12:36:04
  • 孩子半夜流鼻血是什么原因

    鼻出血的原因包括鼻腔局部因素和全身性因素,鼻腔局部因素有鼻黏膜干燥、外伤、鼻腔炎症;全身性因素有发热性疾病、血液系统疾病、维生素缺乏、心血管系统疾病,不同特殊人群如婴幼儿、学龄儿童鼻出血时需注意相应事项。 外伤:孩子活泼好动,可能会不经意间用手挖鼻孔,损伤鼻黏膜及血管,引起鼻出血;或者头部受到轻微碰撞等外伤,也可能导致鼻腔内血管破裂出血。 鼻腔炎症:如急性鼻炎、鼻窦炎等,炎症刺激会使鼻黏膜充血、水肿,血管扩张,容易破裂出血。例如,患有过敏性鼻炎的孩子,因鼻痒反复揉鼻,也可能诱发鼻出血。 全身性因素 发热性疾病:当孩子患有感冒、流感等发热性疾病时,体温升高会使鼻黏膜血管扩张,同时发热导致孩子全身代谢加快,鼻腔黏膜干燥,容易出现鼻出血。一般体温越高,鼻出血的风险可能相对越高。 血液系统疾病:某些血液系统疾病会影响凝血功能,如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白血病等。血小板减少会使血液凝固功能下降,白血病则可能影响骨髓的正常造血功能,导致凝血相关因子异常,从而容易引起鼻出血,这类鼻出血往往可能反复出现,且出血量相对较多。 维生素缺乏:维生素C、维生素K等缺乏会影响凝血功能。例如,长期挑食、偏食的孩子,容易出现维生素缺乏,进而增加鼻出血的几率。维生素C参与血管壁的合成,缺乏时血管壁韧性降低;维生素K参与凝血因子的合成,缺乏会影响凝血过程。 心血管系统疾病:如高血压等,虽然儿童时期高血压相对少见,但某些先天性心血管疾病或其他特殊情况也可能导致血压升高,从而引起鼻腔血管破裂出血。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婴幼儿:婴幼儿鼻出血时,家长要保持冷静,让孩子坐着或半卧位,头部稍向前倾,避免血液流入喉咙引起呛咳。可以用手指捏住孩子鼻翼两侧,持续压迫5-10分钟,同时用冷毛巾敷额头或鼻部,促进血管收缩。要注意观察出血量和孩子的精神状态等,如果出血不止或伴有其他异常,如面色苍白、呼吸急促等,应及时就医。婴幼儿鼻黏膜更娇嫩,需特别注意避免损伤鼻黏膜,保持室内湿度适宜。 学龄儿童:学龄儿童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不挖鼻孔,均衡饮食,多吃蔬菜水果,预防维生素缺乏。如果经常出现鼻出血,要及时就医排查全身性疾病。同时,要关注孩子的心理状态,避免因鼻出血产生恐惧情绪,家长应给予正确引导和安抚。

    2025-10-21 12:33:22
  • 儿童腺体肥大怎么办

    儿童腺体肥大需评估症状表现,如鼻塞、打鼾等,婴幼儿以吃奶困难为突出表现,年长儿有面部及呼吸相关表现;非药物干预包括鼻腔护理、避免刺激因素;药物治疗多为辅助,抗生素和抗组胺药需遵医嘱;手术指征为严重呼吸道梗阻、保守治疗无效等,手术方式为腺样体切除术,术后要注意出血、饮食等护理,特殊儿童术后需加强护理,处理需综合评估选合适方式保障儿童健康发育。 非药物干预措施 鼻腔护理:保持鼻腔清洁湿润,可用生理盐水鼻喷雾剂清洗鼻腔,每日数次。对于年幼儿童,操作时要轻柔,避免损伤鼻腔黏膜。生理盐水清洗能减轻鼻腔黏膜水肿,改善通气,因为腺体肥大常伴有鼻腔黏膜炎症反应,清洗可去除分泌物、过敏原等刺激因素。 避免刺激因素:注意让儿童远离过敏原,如花粉、尘螨等,因为过敏可能加重腺体周围黏膜的炎症,导致腺体进一步肥大。同时要预防感冒,减少上呼吸道感染的发生,上呼吸道感染会引起腺样体的炎症增生,频繁的感染会使腺体肥大情况恶化。 药物治疗的考量 如果腺体肥大伴有明显的炎症,如合并细菌感染导致的鼻窦炎等,可根据情况考虑使用抗生素,但需严格遵医嘱,避免滥用。对于过敏因素导致的腺体肥大相关症状,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组胺药物等,但要注意儿童的年龄适应性,低龄儿童使用需谨慎。一般来说,药物治疗多作为辅助手段,且优先考虑非药物干预基础上的辅助治疗。 手术治疗的指征及注意事项 手术指征:当腺体肥大导致严重的呼吸道梗阻,影响孩子的生长发育、睡眠质量,经规范的保守治疗无效时,应考虑手术治疗。例如孩子存在长期血氧饱和度降低、生长发育迟缓、学习注意力不集中等情况,经评估后可能需要手术。 手术方式及术后护理:常见的手术方式是腺样体切除术。术后要注意孩子的鼻腔出血情况,一般术后会有少量渗血,要让孩子保持半卧位,避免剧烈咳嗽。同时要关注孩子的饮食,术后初期以温凉的流质或半流质食物为主,如牛奶、粥等,避免过热、过硬食物刺激手术部位。对于特殊人群如体质较弱、有基础疾病的儿童,术后要加强护理,密切观察生命体征,预防感染等并发症,因为这类儿童术后恢复相对更慢,发生并发症的风险更高。 总之,儿童腺体肥大的处理需要综合评估病情,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始终以保障儿童的健康和正常生长发育为目标。

    2025-10-21 12:32:32
  • 两个月小儿非常难入睡如何处理

    两个月小儿难入睡可先排查饥饿、过饱、环境等基础因素,然后营造适宜睡眠环境、建立规律作息、检查身体状况,若仍难入睡需考虑健康问题,同时家长要耐心并根据个体差异灵活调整方法。 一、了解原因 两个月小儿难入睡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比如饥饿、过饱、环境不舒适(温度过高或过低、光线过亮、噪音大等)、尿布潮湿、腹胀等。要先排查这些基础因素,逐一进行调整。 二、营造适宜睡眠环境 1.温度湿度:保持室内温度在22-25℃,湿度在50%-60%,可使用温湿度计监测。适宜的温湿度能让小儿感觉舒适,利于入睡。 2.光线:营造黑暗安静的睡眠环境,可拉上窗帘,避免强光刺激。 3.噪音:尽量减少外界噪音干扰,可使用白噪音机等播放轻柔的白噪音,模拟子宫内环境,帮助小儿安静下来。 三、建立规律作息 1.白天小睡安排:每天可安排3-4次小睡,每次小睡时间逐渐规律,比如上午9-10点、下午1-2点、下午4-5点等,每次小睡时长控制在1-2小时左右,避免白天睡眠时间过长影响夜间入睡。 2.夜间睡眠引导:夜间睡前1-2小时,可进行一些固定的睡前仪式,比如轻轻抚摸小儿、播放轻柔的摇篮曲等,让小儿逐渐形成睡眠联想,知道该睡觉了。 四、检查身体状况 1.饥饿或过饱:按需喂养,保证小儿吃饱,但也不要过度喂养导致腹胀。母乳喂养的小儿一般按需哺乳,人工喂养的小儿要根据体重等情况合理安排奶量。 2.尿布问题:及时检查小儿尿布,保持臀部干爽,避免因尿布潮湿引起不适而难以入睡。 3.腹胀:可在小儿清醒时,以肚脐为中心,顺时针轻柔按摩腹部,每次按摩5-10分钟,促进肠道蠕动,缓解腹胀,但要注意力度适中。 五、特殊情况处理 如果经过上述调整后小儿仍非常难入睡,需考虑是否有其他健康问题,如维生素D缺乏等。维生素D缺乏可能会影响小儿的神经兴奋性,导致睡眠不安。此时应及时带小儿就医,进行相关检查,如测定血钙、血磷、碱性磷酸酶等,以及维生素D水平等,在医生指导下进行相应处理。同时,对于两个月的小儿,要特别注意遵循儿科安全护理原则,避免因不当操作对小儿造成伤害。另外,家长要保持耐心,不要过于焦虑,因为小儿的睡眠习惯养成需要一定时间,在处理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小儿的个体差异,根据其具体情况灵活调整方法。

    2025-10-21 12:32:00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