禚志红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擅长:颅内感染,儿童癫痫,神经免疫性疾病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个人擅长
颅内感染,儿童癫痫,神经免疫性疾病展开
  • 新生婴儿发烧怎么办

    需密切监测新生婴儿体温变化及精神状态,若有异常表现需高度关注,应松散婴儿衣物包被,用32~34℃温水擦拭颈部、腋窝、腹股沟等大血管丰富区域来物理降温,新生婴儿超特定体温、有抽搐等异常情况要立即就医,早产儿及有先天性疾病的新生婴儿发烧时需谨慎且遵医嘱,勿自行用退热药物。 一、观察与评估 需密切监测新生婴儿体温变化,可使用适宜的体温计(如电子体温计)定时测量,同时留意婴儿精神状态,若出现精神萎靡、烦躁不安、反应迟钝等情况,或伴有呼吸异常(如呼吸急促、费力等)、皮肤苍白或发绀等表现,需高度关注。 二、物理降温方法 首先应松散婴儿衣物及包被,以利于热量散发。可采用温水擦拭婴儿身体,选择32~34℃的温水,擦拭部位主要为颈部、腋窝、腹股沟等大血管丰富区域,擦拭过程中要注意保暖,每次擦拭时间控制在5~10分钟,通过水分蒸发帮助散热。 三、及时就医指征 当新生婴儿体温超过38℃(尤其早产儿体温调节更弱,超过37.5℃需重视),或体温持续上升趋势、伴有抽搐、皮肤出现异常皮疹、频繁呕吐、拒奶等情况时,应立即带婴儿前往医院就诊,由专业医生进行评估和处理,因为新生婴儿病情变化较快,需避免延误诊治。 四、特殊人群注意要点 对于早产儿,由于其体温调节系统发育不完善,发烧时更易出现体温波动异常等情况,家长需格外谨慎,一旦发现婴儿体温异常需尽快就医。若新生婴儿存在先天性疾病(如先天性心脏病等),发烧可能加重基础疾病的病情,所以这类婴儿发烧时应及时就医,由医生综合评估病情并给予恰当处理,同时要严格遵循医嘱,切勿自行给婴儿使用退热药物,以防因药物代谢问题对婴儿健康造成不良影响。

    2025-10-22 10:19:14
  • 宝宝四个月可以坐吗

    宝宝四个月一般不能坐,因其大运动发育规律是4个月时主要是俯卧抬胸、竖抱头稳,6月左右才会独坐,过早坐会影响脊柱发育和肌肉力量发展,应提供适当运动环境和机会,待6月左右再循序渐进让宝宝练习独坐。 一、宝宝大运动发育规律 宝宝的大运动发育遵循一定的顺序,通常3个月时宝宝能抬头较稳,4个月时宝宝的主要大运动能力是俯卧位时能抬胸,竖抱时头能较稳,但坐的能力还未发育到可以自主独坐的阶段。一般宝宝要到6个月左右才能够双手向前撑住独坐,7个月时能有意识地从仰卧位翻身至坐位。 二、过早让宝宝坐的危害 1.对脊柱发育的影响:宝宝的脊柱在4个月时还比较柔软,尚未形成正常的生理弯曲,此时让宝宝坐,脊柱无法很好地承受身体的重量,容易导致脊柱弯曲变形,影响正常的骨骼发育,可能会出现脊柱侧弯等问题。 2.影响肌肉力量发展:4个月的宝宝颈部、背部等支撑坐的相关肌肉力量还很薄弱,过早坐会加重这些肌肉的负担,而不能有效地促进肌肉力量的正常发展,宝宝需要先通过抬头、翻身等运动来逐步锻炼相关肌肉群,为坐、爬、站、走等大运动奠定基础。 三、促进宝宝大运动正常发育的建议 1.提供适当的运动环境和机会:可以在宝宝清醒时,让其多进行俯卧位的活动,比如在家长监护下让宝宝趴在床上,引导宝宝抬头、挺胸,锻炼颈部和背部肌肉力量;也可以进行竖抱,让宝宝的头部靠在家长肩上,给予头部一定的支撑,锻炼颈部力量,但要注意时间不宜过长。 2.根据宝宝发育情况循序渐进:密切关注宝宝大运动的发育进程,当宝宝6个月左右,颈部、背部肌肉力量进一步增强后,再逐步尝试让宝宝练习独坐,从靠坐开始,逐渐过渡到自主独坐。

    2025-10-22 10:18:40
  • 麻腮疫苗和麻风疫苗一样吗

    麻腮疫苗和麻风疫苗不一样,成分、预防疾病、接种程序和疫苗特性有别,儿童接种需注意健康状况和过敏史,孕妇接种需谨慎,孕妇一般不接种麻风疫苗,麻腮疫苗接种也需医生充分评估。 麻风疫苗主要预防麻疹和风疹。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性极强;风疹是由风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孕妇感染风疹可能会导致胎儿畸形等严重后果。 麻腮疫苗预防麻疹、流行性腮腺炎。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可引起腮腺肿胀、疼痛等症状,还可能并发脑膜脑炎、睾丸炎、卵巢炎等。 接种程序: 麻风疫苗一般在8月龄接种第一剂,18-24月龄接种第二剂。 麻腮疫苗通常在18-24月龄接种第一剂,6-7岁接种第二剂(部分地区程序可能有差异)。 疫苗特性: 两种疫苗的抗原组成不同,针对的病原体不同,因此在免疫原性等方面存在差异。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 对于健康状况良好的儿童,按照常规免疫程序接种即可。但如果儿童处于急性发热性疾病期,应暂缓接种,待康复后再进行接种。因为此时儿童免疫力相对较低,接种疫苗可能会加重发热等症状,或者影响疫苗的免疫效果。 有过敏史的儿童需要格外谨慎,尤其是对疫苗中某种成分过敏的儿童,接种前需告知医生过敏史,由医生评估是否可以接种。 孕妇: 孕妇属于特殊人群,由于麻风疫苗中的风疹成分可能对胎儿有潜在风险,孕妇一般不接种麻风疫苗。而麻腮疫苗中虽然没有直接针对孕妇特殊风险的明确禁忌,但也需谨慎,若有接种需求应在医生充分评估后进行。因为孕妇的生理状态特殊,任何疫苗接种都可能需要综合考虑对胎儿和孕妇自身的影响。

    2025-10-22 10:16:35
  • 儿童紫癜早期症状

    儿童紫癜早期皮肤呈对称性分布于下肢伸侧及臀部的紫红色斑丘疹且按压不褪色可融合,部分患儿有阵发性脐周或下腹部疼痛、恶心呕吐等胃肠道表现,少数有关节疼痛肿胀且以大关节为主,婴幼儿需家长每日细致检查皮肤,年长儿需主动询问关节及腹部情况,发现症状应及时就医。 一、皮肤症状 儿童紫癜早期皮肤方面主要表现为对称性分布的紫癜,好发于下肢伸侧及臀部。初始为紫红色斑丘疹,按压时不褪色,随后可融合成片。不同年龄儿童皮肤表现略有差异,婴幼儿皮肤较薄,紫癜可能更易被察觉,但需仔细观察;年长儿皮肤相对厚实,初期斑丘疹可能需留意其颜色及分布变化。 二、胃肠道症状 部分患儿早期会出现胃肠道相关表现,常见阵发性脐周或下腹部疼痛,可伴有恶心、呕吐症状。若紫癜累及胃肠道黏膜,严重时还可能出现便血情况。由于儿童尤其是婴幼儿表达能力有限,家长需密切关注患儿是否有不明原因的腹痛、呕吐等表现,及时排查是否与紫癜早期胃肠道受累相关。 三、关节症状 少数儿童紫癜早期会有关节症状,表现为关节疼痛、肿胀,以大关节为主,如膝关节、踝关节等。患儿活动时关节疼痛可能加重,影响正常活动。对于年长儿可通过询问得知关节不适情况,而婴幼儿则需观察其活动是否受限等异常表现,以便早期发现紫癜相关关节受累。 特殊人群提示 婴幼儿因表达能力不足,家长需每日细致检查其皮肤,重点观察下肢伸侧及臀部是否有异常斑丘疹;年长儿可主动询问其关节是否疼痛、腹部是否有不适等。一旦发现上述早期症状,应及时带儿童就医进行相关检查,以便尽早明确诊断并采取相应措施,同时遵循儿科安全护理原则,保障儿童健康。

    2025-10-22 10:15:39
  • 宝宝吃完奶就拉屎怎么回事

    新生儿排便异常可能由正常生理现象、乳糖不耐受、牛奶蛋白过敏、胃肠功能紊乱等引起需密切观察新生儿精神状态体温体重增长情况乳糖不耐受者可在医生指导下换无乳糖或低乳糖配方奶牛奶蛋白过敏者遵医嘱换深度水解蛋白或氨基酸配方奶胃肠功能紊乱者要合理喂养喂奶后适当拍嗝注意腹部保暖异常时及时就医。 一、正常生理现象 新生儿的胃肠神经发育尚不完善,存在胃-结肠反射,即进食后会刺激肠道蠕动,从而引发排便,这在月龄较小的宝宝中较为常见,一般不影响宝宝生长发育,宝宝精神状态良好、体重增长正常。 二、乳糖不耐受 宝宝肠道内乳糖酶缺乏,无法充分消化母乳或配方奶中的乳糖,未被消化的乳糖在肠道内被细菌分解发酵,导致肠道渗透压改变,引起腹泻,表现为吃完奶后不久就排便,大便多为稀水样,可能伴有泡沫。 三、牛奶蛋白过敏 宝宝对牛奶中的蛋白质产生免疫反应,肠道黏膜受到刺激,出现炎症反应,进食含牛奶蛋白的奶后,易出现腹泻、呕吐等症状,排便多在吃完奶后发生,大便可能带血或呈黏液状。 四、胃肠功能紊乱 喂养不当(如喂奶过多、过急)、腹部着凉等因素可导致宝宝胃肠功能紊乱,肠道蠕动节律改变,进食后肠道受刺激引发排便,可能伴有腹胀、吐奶等表现。 特殊人群提示 对于新生儿,需密切观察精神状态、体温、体重增长情况,若出现精神萎靡、体重不增、频繁呕吐、大便带血等异常,应及时就医。乳糖不耐受的宝宝可在医生指导下更换为无乳糖或低乳糖配方奶;牛奶蛋白过敏的宝宝需遵医嘱更换为深度水解蛋白或氨基酸配方奶;胃肠功能紊乱的宝宝要注意合理喂养,喂奶后可适当拍嗝,注意腹部保暖。

    2025-10-22 10:14:56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