禚志红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擅长:颅内感染,儿童癫痫,神经免疫性疾病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个人擅长
颅内感染,儿童癫痫,神经免疫性疾病展开
  • 小孩手腕骨裂的症状表现是什么

    小孩手腕骨裂表现为局部明显持续疼痛(低龄儿童哭闹大龄儿童言语表达)、周围逐渐肿胀伴轻微淤青(程度与骨裂严重度相关)、正常活动受限制(屈伸旋转等难进行)及按压骨裂部位有明显压痛(有外伤史更需警惕)。 一、局部疼痛 小孩手腕骨裂时,受伤部位会出现明显疼痛,因小孩可能无法准确表述,但常表现为哭闹不止,尤其是触碰或活动手腕时,疼痛会加剧,且这种疼痛通常较为持续,不会轻易缓解。从年龄角度看,低龄儿童可能通过哭闹来传达疼痛信号,而稍大些的儿童可能会用言语表达手腕部位的疼痛。 二、局部肿胀 手腕骨裂处周围会逐渐出现肿胀现象,这是因为骨折部位会有出血、组织液渗出等情况。肿胀可能在受伤后数小时内逐渐明显,皮肤外观上可能会有轻微的淤青表现,肿胀范围通常与骨裂的严重程度相关,严重骨裂时肿胀可能较为显著。对于不同年龄的小孩,肿胀的表现可能因个体差异略有不同,但总体都会出现局部组织的肿胀改变。 三、活动受限 小孩手腕骨裂后,手腕的正常活动会受到明显限制。比如无法正常进行屈伸动作,原本可以完成的手腕旋转等动作也会因疼痛和骨裂的影响而无法顺利进行。年龄较小的儿童可能原本就对手腕的活动控制能力较弱,但骨裂会使其活动受限的情况更为突出,而较大儿童则能更清晰地感知到手腕活动的不自如。 四、压痛明显 用手按压小孩手腕骨裂的部位时,会有明显的压痛感,这是骨裂的重要体征之一。通过按压可以初步判断是否存在骨裂情况,且压痛的位置通常与骨裂的具体部位相对应。在考虑特殊人群时,若小孩有过手腕外伤史,出现压痛明显的情况更应高度警惕骨裂可能。

    2025-10-22 10:13:48
  • 刚出生的小宝宝出现打呼现象该如何处理

    新生儿打呼分生理性与病理性,生理性因素中鼻腔分泌物堵塞可使用生理盐水滴鼻后用婴儿专用吸鼻器轻柔吸出分泌物保持通畅,仰卧打呼可调整为侧卧位;病理性因素里先天性喉软骨发育不良随月龄增长多可改善,异常时需就医补维D,若打呼持续不缓解伴呼吸异常等症状要考虑腺样体肥大等病理性因素及时到儿科就诊通过相关检查明确病因后非药物干预并密切关注宝宝精神、吃奶等一般状况。 一、生理性因素导致的打呼及处理 1.鼻腔分泌物堵塞:新生儿鼻腔狭窄,若有分泌物易堵塞导致打呼。可使用生理盐水滴鼻,待分泌物软化后,用婴儿专用吸鼻器轻柔吸出分泌物,保持鼻腔通畅。需注意操作时动作要轻缓,避免损伤宝宝鼻腔黏膜。 2.睡姿影响:新生儿仰卧时可能因舌根后坠出现打呼现象,可尝试调整为侧卧位,利用重力作用使舌根离开咽喉部,缓解打呼情况。 二、病理性因素导致的打呼及应对 1.先天性喉软骨发育不良:部分新生儿因喉软骨发育尚未完善,吸气时喉软骨塌陷可能引起打呼。一般随着月龄增长可逐渐改善,日常需注意观察宝宝呼吸情况,若打呼伴随呼吸急促、喂养困难等,需及时就医,医生可能会建议补充维生素D等促进喉软骨发育。 2.腺样体肥大或上呼吸道感染等:若宝宝打呼持续不缓解且伴有呼吸异常、反复咳嗽、发热等症状,需考虑腺样体肥大、上呼吸道感染等病理性因素,应及时带宝宝到儿科就诊,通过相关检查(如喉镜、血常规等)明确病因后由医生进行针对性处理,避免自行盲目用药,优先采用非药物干预措施改善症状。同时要密切关注宝宝的一般状况,如精神状态、吃奶情况等,确保宝宝健康。

    2025-10-22 10:13:13
  • 小儿扁桃体发炎引起发烧怎么办

    小儿扁桃体发炎引起发烧时,要密切观察体温,38.5℃以下用物理降温并保持合适环境、补充水分,超38.5℃或有异常情况及时就医,医生会评估后针对性治疗,低龄儿童发烧更需谨慎及时就医。 一、观察体温情况 小儿扁桃体发炎引起发烧时,首先要密切观察体温。如果体温在38.5℃以下,且精神状态尚可,一般状况良好,可先采用物理降温的方法。物理降温可以用温毛巾擦拭患儿的额头、颈部、腋窝、腹股沟等大血管丰富的部位,通过水分蒸发来带走热量,起到降温作用。年龄较小的患儿皮肤娇嫩,擦拭时要注意力度轻柔,避免损伤皮肤。 二、保持合适的环境 要为患儿营造一个舒适的环境,室温保持在22-24℃左右,湿度维持在50%-60%。这样可以让患儿感觉舒适,有助于身体散热。同时,要给患儿穿宽松、透气的衣物,利于散热,避免穿着过厚加重发烧症状。 三、补充水分 发烧会使患儿身体丢失较多水分,要鼓励患儿多饮用温开水,以补充水分,防止脱水。对于较小的婴儿,可以适当增加母乳喂养次数或多喂水。 四、及时就医评估 如果体温超过38.5℃,或者虽然体温未达38.5℃,但患儿精神萎靡、哭闹不止、伴有呼吸急促等异常情况,应及时带患儿就医。医生会对扁桃体发炎的情况进行评估,可能会进行血常规等检查,以明确是病毒感染还是细菌感染引起的扁桃体发炎。若是细菌感染,可能会根据情况使用抗生素等药物治疗;若是病毒感染,多以对症支持治疗为主。对于低龄儿童,家长更要谨慎对待发烧情况,因为低龄儿童病情变化相对较快,及时就医能更好地保障患儿健康。

    2025-10-22 10:11:13
  • 孩子发热惊厥症状表现

    孩子发热惊厥分为单纯性和复杂性,单纯性多在6个月-5岁,发热初或体温快升时发作,持续短、恢复快、预后好;复杂性发病年龄不限,持续超15分钟、可局灶发作、易复发且致癫痫风险高,家长遇孩子发热惊厥要冷静处理,有病史者要监测体温防发作。 单纯性热性惊厥:多发生在6个月-5岁儿童,发热初期或体温快速上升时发作。典型表现为全身强直性或阵挛性发作,持续时间较短,一般不超过15分钟,发作后意识很快恢复,神经系统检查无异常,脑电图在发作2周后多恢复正常,预后较好。例如,孩子体温突然升高到38.5℃以上,突然出现双眼上翻、凝视或斜视,面部或四肢肌肉强直性或阵挛性抽搐,四肢抽动时可能呈现僵硬伸直或有节律的抖动,整个发作过程相对短暂。 复杂性热性惊厥:发病年龄可小于6个月或大于5岁,惊厥发作持续时间较长,常超过15分钟,可为局灶性发作,24小时内有复发,脑电图在惊厥发作2周后仍可能异常,复发概率较高,日后发展为癫痫的风险增加。比如,孩子发热时出现一侧肢体的抽搐,抽搐时间超过15分钟,或者一天内多次发作惊厥等情况。 对于孩子发热惊厥,家长需要保持冷静,将孩子平卧,头偏向一侧,防止呕吐物窒息,及时清除口鼻分泌物等。同时要密切关注孩子的体温变化、惊厥表现等情况,若频繁发作或持续时间较长等异常情况需及时就医。对于有热性惊厥病史的孩子,家长平时要注意监测孩子体温,在孩子发热初期就采取适当的降温措施,如物理降温(用温水擦拭额头、颈部、腋窝、腹股沟等部位)等,避免体温快速上升引发惊厥再次发作。

    2025-10-22 10:10:43
  • 宝宝一边吃奶一边哭闹怎么办

    排查宝宝吃奶哭闹需先检查喂养姿势是否正确,再关注母乳流速过快或过慢情况,接着查看口腔有无如鹅口疮等异常,然后应对肠胀气等消化相关问题,若仍持续哭闹则考虑耳部感染等其他疾病因素需及时带宝宝就医全面检查。 一、排查喂养姿势因素 若宝宝吃奶时哭闹,首先检查喂养姿势是否正确。正确姿势应让宝宝身体紧贴母亲,头部与身体呈直线,确保其能舒适含住乳头及大部分乳晕,若姿势不当可能导致宝宝吞咽不适而哭闹,调整至舒适姿势后观察哭闹是否缓解。 二、关注母乳流速情况 1.母乳流速过快:若母乳流出过急,宝宝可能因吞咽不及而哭闹,此时可轻压乳晕适当控制母乳流速;2.母乳流速过慢:可通过轻柔按摩乳房等方式刺激母乳分泌,调整至合适流速后再让宝宝吃奶,观察哭闹是否因流速问题改善。 三、检查口腔状况 宝宝口腔问题也可能导致吃奶时哭闹,需轻柔查看口腔是否存在异常,如鹅口疮表现为口腔内有白色乳凝块样物,若发现此类情况应及时带宝宝就医处理,避免因口腔不适影响吃奶。 四、应对消化相关问题 宝宝肠胀气等消化问题也会引起吃奶时哭闹,喂奶后应及时为宝宝拍嗝,帮助排出吞咽的空气,还可顺时针轻柔按摩宝宝腹部,促进肠道蠕动以缓解肠胀气,观察哭闹是否因消化不适得到改善。 五、排查其他不适原因 若经上述排查后宝宝仍持续哭闹,需考虑是否存在其他疾病因素,如耳部感染等,此类情况需及时带宝宝就医进行全面检查,遵循儿科安全护理原则,确保宝宝健康状况得到及时评估与处理,充分体现对特殊人群(婴幼儿)的人文关怀及医疗安全考量。

    2025-10-22 10:10:14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