禚志红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擅长:颅内感染,儿童癫痫,神经免疫性疾病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个人擅长
颅内感染,儿童癫痫,神经免疫性疾病展开
  • 小儿积食怎么调理脾胃

    小儿脾胃调理可从饮食、生活习惯、中医推拿方面着手,婴幼儿等特殊人群调理需格外注意,饮食上要合理安排量且选易消化食物,生活习惯要适当运动、保证充足睡眠,中医推拿可摩腹、按揉足三里,婴幼儿及有基础疾病小儿调理有特殊注意事项。 1.合理安排饮食量:小儿积食时应遵循少食多餐原则,对于婴幼儿,减少每次喂奶量,增加喂奶次数;较大儿童则控制每餐主食量,避免过饱。例如,1-3岁儿童每餐主食量可控制在50-100克左右,分3-4餐进食。因为过量饮食会加重脾胃负担,导致积食,而少食多餐有助于脾胃逐步消化食物,减轻负担。 2.选择易消化食物:多给小儿吃易消化的食物,如小米粥、山药粥等。小米粥富含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等营养成分,且容易被脾胃消化吸收;山药具有健脾益胃的功效,山药粥能调理脾胃功能。蔬菜方面可选择南瓜、胡萝卜等,南瓜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能促进肠道蠕动,帮助消化;胡萝卜富含胡萝卜素等营养,也较易消化。避免食用油腻、辛辣、生冷等不易消化的食物,油腻食物如油炸食品会加重脾胃的运化负担,辛辣食物刺激胃肠道,生冷食物易损伤脾胃阳气,影响脾胃正常功能。 生活习惯调整 1.适当运动:鼓励小儿进行适当运动,如饭后半小时左右散步,年龄较小的婴幼儿可由家长帮助做被动操。运动能促进胃肠蠕动,有助于食物消化。一般来说,每天可安排30分钟左右的户外活动,运动强度以小儿不感到疲劳为宜。因为运动可以激发脾胃的功能,促进气血运行,增强脾胃的消化能力。 2.保证充足睡眠:小儿保证充足的睡眠对调理脾胃也很重要。婴幼儿每天需要12-14小时的睡眠时间,学龄前儿童需要10-13小时睡眠时间。睡眠时身体处于修复和调整状态,脾胃也能得到充分的休息和调养,有利于恢复脾胃的正常功能。 中医推拿调理 1.摩腹:家长可在小儿空腹时,以小儿肚脐为中心,用手掌轻轻顺时针摩腹,每次摩腹100-200次。摩腹能促进胃肠道蠕动,改善脾胃运化功能。顺时针摩腹符合胃肠道的生理蠕动方向,有助于食物的消化和排泄。 2.按揉足三里:足三里是脾胃经的重要穴位,位于外膝眼下3寸,胫骨前嵴外1横指处。家长用拇指按揉小儿双侧足三里,每次每侧按揉1-3分钟。按揉足三里能健脾和胃、调中理气,增强脾胃的消化吸收功能。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对于婴幼儿,在进行饮食调理和生活习惯调整时要格外小心。婴幼儿脾胃功能尚未完全发育成熟,饮食调整要循序渐进,避免突然改变饮食结构引起不适。在进行中医推拿时,要注意力度适中,因为婴幼儿皮肤娇嫩,骨骼等组织尚未发育完善,过重的推拿可能会对婴幼儿造成损伤。同时,要密切观察小儿在调理过程中的反应,如出现不适症状应及时停止相关调理措施并咨询医生。对于有基础疾病的小儿,如患有先天性脾胃功能缺陷等疾病的小儿,在调理脾胃时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不能自行盲目采用上述调理方法,以免加重病情。

    2025-10-21 13:40:09
  • 小儿肺炎症状

    小儿肺炎是儿科常见呼吸系统疾病,症状因年龄、病情程度而异,呼吸系统有咳嗽、气促、呼吸困难等表现,全身有发热、精神萎靡、食欲减退等症状,不同年龄段小儿肺炎症状特点不同,出现相关症状需及时就医并加强护理。 一、呼吸系统症状 咳嗽:多为较频繁的刺激性干咳,随后可能会出现有痰的咳嗽。婴儿肺炎咳嗽症状可能相对不典型,可表现为口吐泡沫。例如,在一些临床研究中发现,大部分小儿肺炎患儿早期会出现咳嗽症状,这是由于炎症刺激呼吸道黏膜引起。 气促:病情较轻的患儿可能仅在活动后出现气促,病情较重的患儿会出现呼吸频率加快,小于2个月婴儿呼吸频率≥60次/分,2-12个月婴儿呼吸频率≥50次/分,1-5岁幼儿呼吸频率≥40次/分,5岁以上儿童呼吸频率≥30次/分,同时可能伴有鼻翼扇动、三凹征(胸骨上窝、锁骨上窝、肋间隙在吸气时明显凹陷)等表现。这是因为肺部炎症影响了气体交换,导致机体缺氧,从而引起呼吸代偿性增快。 呼吸困难:严重的小儿肺炎患儿会出现呼吸困难,表现为呼吸费力,严重时可能口唇、甲床发绀(皮肤黏膜呈现青紫色)。这是由于肺部炎症导致肺部通气和换气功能严重障碍,氧气摄入不足,二氧化碳排出受阻,进而出现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的表现。 二、全身症状 发热:体温可高可低,多为发热,热型不定,可为不规则发热,也可为弛张热或稽留热。新生儿、体弱儿可不发热或体温不升。发热是机体对感染的一种免疫反应,肺炎时病原体感染人体,引起机体的炎症反应,从而导致体温调节中枢紊乱出现发热。例如,有研究统计显示,约80%左右的小儿肺炎患儿会出现发热症状。 精神萎靡:患儿可出现精神不振、烦躁不安或嗜睡等表现。这是因为肺部炎症导致机体缺氧以及毒素吸收等因素影响了神经系统功能。婴儿可能表现为哭闹不止、不爱吃奶等情况。 食欲减退:小儿肺炎时,由于发热、呼吸急促等影响,胃肠道功能受到一定影响,可出现食欲减退,甚至拒食的情况。 三、不同年龄段小儿肺炎症状特点 新生儿肺炎:症状往往不典型,常表现为呼吸浅促、口吐白沫、拒奶、精神差等,一般发热不明显或体温不升。这是因为新生儿的呼吸系统发育尚不完善,对感染的反应不如年长儿明显。 婴幼儿肺炎:除上述呼吸系统和全身症状外,还可能出现呛奶加重、呼吸时胸部凹陷更明显等表现。由于婴幼儿的呼吸道相对狭窄,炎症时更容易出现气道梗阻等情况。 学龄儿童肺炎:与婴幼儿相比,症状相对接近成人,以发热、咳嗽、咳痰等为主,可伴有胸痛等症状,但一般全身中毒症状相对较轻。 小儿肺炎的症状可能会受到年龄、基础健康状况等多种因素影响,当发现小儿出现上述相关症状时,应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如血常规、C-反应蛋白、胸片或胸部CT等)以明确诊断,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同时,对于小儿肺炎患儿,要加强护理,保持呼吸道通畅,注意保暖,保证营养摄入等,以促进患儿康复。

    2025-10-21 13:38:54
  • 小孩上火吃什么去火

    通过饮食调整(多吃梨、苦瓜、黄瓜等蔬果及喝绿豆汤)、生活护理(保证作息规律、调节室内温湿度)来帮助小孩去火,婴儿饮食调整需谨慎,儿童根据个体差异调整,上火症状持续不缓解或伴其他异常应及时就医。 一、饮食调整 1.蔬果类 梨:梨具有清热降火、润肺止咳的功效。例如,现代研究表明梨中含有丰富的水分和一些营养成分,对于小孩因上火引起的咳嗽、口干等症状有缓解作用。可以将梨洗净后直接食用,或者煮成梨汤给小孩饮用。但要注意,对于年龄较小的婴儿,需将梨制成合适的泥状等易于食用的形式。 苦瓜:苦瓜有清热解毒的作用。它含有苦瓜甙、5-羟色胺、谷氨酸、丙氨酸、脯氨酸等成分,能帮助小孩清除体内的热邪。可以将苦瓜洗净后焯水,然后切成小块,加入适量调料凉拌给小孩食用,但要根据小孩的口味和年龄适当调整调料的使用。 黄瓜:黄瓜性凉,具有清热利水、解毒的功效。黄瓜富含维生素C、胡萝卜素等营养成分,小孩上火时可以将黄瓜洗净后切成片状,作为辅食的一部分给小孩食用,如搭配在粥中或者直接凉拌后食用。 2.饮品方面 绿豆汤:绿豆有清热解毒、消暑利水的功效。绿豆中含有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B族等营养成分。煮绿豆汤时,要将绿豆煮烂,以便小孩饮用。绿豆汤对于小孩因上火引起的烦躁、口渴等症状有一定的缓解作用。但要注意,对于月龄较小的婴儿,不建议过早饮用绿豆汤,因为其胃肠道功能尚未完全发育成熟,可能难以消化绿豆中的成分。 二、生活护理方面 1.作息规律 保证小孩充足的睡眠对于去火也很重要。小孩的身体在睡眠过程中能进行自我修复和调节。一般来说,年龄较小的幼儿每天需要保证12-14小时的睡眠时间,学龄前期儿童需要11-13小时的睡眠时间。良好的作息能维持小孩身体的正常代谢,有助于改善上火的状况。如果小孩睡眠不规律,可能会影响身体的阴阳平衡,加重上火症状。 2.环境调节 保持室内合适的温度和湿度。室内温度一般保持在22-25℃较为适宜,湿度保持在50%-60%左右。过于干燥的环境可能会加重小孩上火的情况,比如引起鼻腔干燥、皮肤干燥等。可以使用加湿器来调节室内湿度,但要注意定期清洁加湿器,防止滋生细菌。如果室内温度过高或过低,也会影响小孩的身体状态,导致上火相关症状加重。 三、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对于婴儿(月龄小于12个月),在进行饮食调整时要格外谨慎。婴儿的消化系统较为脆弱,如在添加蔬果类食物作为辅食时,要从少量开始引入,观察小孩是否有过敏等不适反应。同时,婴儿的生活环境调节也需更加精细,例如室内温度和湿度的调节要严格把控,避免因为环境因素导致婴儿上火症状加重。而对于较大的儿童,在饮食和生活护理方面相对可以适当放宽一些,但也需要根据个体差异进行调整。如果小孩上火症状持续不缓解或者伴有其他异常症状,如发热、呕吐、腹泻等,应及时就医,避免延误病情。

    2025-10-21 13:38:05
  • 新生儿脑瘫能不能检查出来

    脑瘫诊断需综合多阶段检查及多种因素,产前检查通过超声、MRI观察胎儿脑部结构;新生儿期检查包括神经系统检查(原始反射、肌张力)和脑部影像学检查(头颅超声、CT);婴幼儿期检查有神经发育评估(贝利、格塞尔量表)和脑电图,且诊断要结合病史、临床表现与多项检查结果,对高危儿需定期随访检查,操作要考虑患儿生理特点。 磁共振成像(MRI):相较于超声,MRI对脑部软组织的分辨力更高,能更精确地显示胎儿脑部的细微结构,在妊娠中晚期可用于进一步评估胎儿脑部情况,不过孕期进行MRI检查需谨慎权衡利弊,因为目前对于孕期MRI检查对胎儿安全性的长期影响还在研究中。 新生儿期检查 神经系统检查: 原始反射评估:新生儿有一些原始反射,如拥抱反射、握持反射等,正常新生儿的原始反射有一定的出现和消失时间,若原始反射出现异常,如拥抱反射过于活跃或减弱、握持反射持续时间过长等,可能提示神经系统发育异常,与脑瘫的发生有一定关联。 肌张力检查:通过被动活动肢体来评估肌张力,正常新生儿肌张力适中,若存在肌张力过高(表现为肢体僵硬)或过低(表现为肢体松软),都可能是神经系统异常的表现,与脑瘫的发生风险相关。 脑部影像学检查: 头颅超声:这是新生儿期常用的脑部检查方法,尤其适合早产儿,可观察脑室系统、脑实质等情况,能发现脑室周围白质软化等可能导致脑瘫的脑部病变,不过对于足月儿,头颅超声对后颅窝等部位的观察受限。 头颅CT:能清晰显示颅骨、脑实质等结构,可发现脑出血、脑梗死、脑发育畸形等情况,有助于排查脑瘫的病因,但CT检查有辐射,需严格掌握适应证。 婴幼儿期检查 神经发育评估: 贝利婴儿发育量表:可从大运动、精细运动、认知、语言和社会情绪等方面评估婴幼儿的发育情况,若婴幼儿在相应月龄的发育水平明显落后于正常儿童,需高度警惕脑瘫的可能。 格塞尔发展量表:能对婴幼儿的适应行为、大运动、精细动作、语言和个人-社会行为等方面进行评估,通过定期的量表评估可以动态监测婴幼儿的神经发育进程,早期发现发育迟缓等问题,而发育迟缓是脑瘫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 脑电图(EEG):对于怀疑有癫痫等合并症的脑瘫患儿,脑电图检查有助于发现异常脑电活动,癫痫也是脑瘫常见的伴随症状之一,通过EEG可以辅助诊断和评估病情。 需要注意的是,脑瘫的诊断是一个综合的过程,不能仅依靠单一的检查手段,需要结合患儿的病史(如是否有早产、窒息、黄疸等高危因素)、临床表现和多项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判断。对于有高危因素的新生儿和婴幼儿,应定期进行随访和相关检查,以便早期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同时,在检查过程中要充分考虑新生儿和婴幼儿的生理特点,如新生儿皮肤娇嫩,在进行检查操作时要轻柔,避免造成损伤;婴幼儿可能会因为不配合影响检查结果,需要医护人员有耐心和合适的方法进行操作。

    2025-10-21 13:36:54
  • 小儿脑瘫的诊断

    小儿脑瘫诊断需综合病史采集、神经系统体格检查及辅助检查。病史采集关注孕期、围生期及出生后情况;神经系统体格检查包括肌张力评估、反射检查和运动发育评估;辅助检查有影像学、脑电图及智力心理评估等,对有高危因素小儿需定期监测以便早期诊断干预。 一、病史采集 1.孕期情况:了解孕妇在孕期是否有感染、接触有害物质、先兆流产等情况,这些因素可能增加小儿脑瘫的发生风险,例如孕期感染风疹病毒等病原体可能影响胎儿神经系统发育。 2.围生期情况:包括分娩方式(顺产、剖宫产等)、出生时是否有窒息、缺氧缺血性脑病等情况,新生儿窒息时间长短与脑瘫发生密切相关,长时间窒息会导致脑损伤。 3.出生后情况:关注小儿出生后是否有黄疸持续时间过长、严重感染等情况,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若未及时处理可能引发胆红素脑病,进而导致脑瘫。 二、神经系统体格检查 1.肌张力评估:检查小儿肌肉的紧张度,脑瘫患儿常存在肌张力异常,如肌张力增高表现为肌肉僵硬,被动活动肢体时阻力增大;肌张力减低表现为肌肉松软,肢体活动幅度增大。 2.反射检查 原始反射:新生儿出生时存在一些原始反射,如拥抱反射、握持反射等,正常情况下这些原始反射会在出生后3-6个月逐渐消失。脑瘫患儿原始反射可能延迟消失或持续存在,例如拥抱反射持续到4个月后仍未消失。 病理反射:2岁以下正常小儿可出现暂时性的病理反射,如巴宾斯基征可呈阳性,但如果2岁后仍持续阳性则提示神经系统异常,脑瘫患儿可能出现此类情况。 3.运动发育评估:观察小儿大运动和精细运动的发育情况,如3个月小儿应能抬头,6个月能独坐,1岁能独走等,脑瘫患儿运动发育往往落后于正常儿童,可能存在抬头晚、坐立不稳、行走姿势异常等情况。 三、辅助检查 1.影像学检查 头颅磁共振成像(MRI):能清晰显示脑部结构,可发现脑发育异常、脑损伤部位及程度等,如脑瘫患儿可能存在脑皮层发育不良、脑白质损伤、脑室周围白质软化等病变。 头颅计算机断层扫描(CT):对于发现颅内出血等情况有一定价值,但对于脑实质病变的显示不如MRI敏感。 2.脑电图(EEG):可检测脑电活动,部分脑瘫患儿可能伴有癫痫发作,EEG检查有助于发现异常脑电活动,如癫痫样放电等,但EEG正常也不能排除脑瘫。 3.智力及心理评估:通过智力测试、心理行为评估等了解小儿的智力水平和心理状态,脑瘫患儿常伴有不同程度的智力低下、认知障碍、行为异常等,如韦氏儿童智力量表测试可发现患儿智力低于正常同龄儿童。 小儿脑瘫的诊断需要综合病史采集、神经系统体格检查及辅助检查等多方面信息,医生需仔细全面地进行评估,以便早期发现、早期干预,改善患儿预后。对于有高危因素的小儿,如存在上述孕期、围生期等高危情况的小儿,应定期进行神经系统发育监测,以便及时发现脑瘫迹象并进行诊断和干预。

    2025-10-21 13:35:42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