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小娟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擅长:眼科常见病的诊治。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个人擅长
眼科常见病的诊治。展开
  • 老人白内障怎么办

    白内障是晶状体混浊致视觉障碍的疾病,成因包括年龄相关代谢变化、紫外线照射、外伤、全身性疾病等,有视力下降、色彩感知异常等症状,可通过视力、裂隙灯、眼压检查诊断,治疗分药物(延缓病情)和手术(超声乳化、飞秒激光辅助等),术后要眼部护理、注意生活事项,老人治疗康复需遵医嘱、控基础病,家人要关心照顾。 一、白内障的定义与成因 白内障是晶状体混浊导致的视觉障碍性疾病,其成因多样,年龄相关的晶状体代谢变化是常见因素,随着年龄增长,老人晶状体蛋白发生变性等改变逐渐混浊;此外,紫外线长期照射、眼部外伤、某些全身性疾病(如糖尿病)等也可能引发老人白内障。 二、白内障的常见症状 老人患白内障时,常出现视力逐渐下降,看东西模糊,如同隔着一层雾;还可能有色彩感知异常,对光线敏感度改变,夜间开车时会觉得对面来车灯光特别刺眼等症状。 三、白内障的诊断方法 1.视力检查:通过视力表检测老人的远视力和近视力,了解视力下降程度。 2.裂隙灯检查:可直接观察晶状体的混浊情况,明确混浊的部位、范围等细节。 3.眼压检查:排除因眼压异常导致视力问题与白内障混淆的情况。 四、白内障的治疗方式 1.药物治疗:目前尚无特效药物能根治白内障,但一些药物可在一定程度上延缓病情发展,如抗氧化损伤药物等,但药物治疗不能使混浊的晶状体恢复透明。 2.手术治疗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这是常见的手术方式,通过超声波将混浊的晶状体粉碎吸除,然后植入人工晶状体。该手术具有切口小、愈合快、视力恢复快等优点,适合大部分老人白内障患者。 飞秒激光辅助白内障手术:利用飞秒激光进行晶状体切割等操作,相比传统超声乳化手术,切口更小、准确性更高,不过费用相对较高。 五、术后护理与康复 1.眼部护理:术后要按照医生要求使用眼药水,预防感染。避免用手揉眼,注意眼部卫生。 2.生活注意事项:短期内避免剧烈运动,防止眼部受到碰撞。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睡眠。饮食上可多摄入富含维生素C、维生素E等的食物,如新鲜蔬菜、水果等,有助于眼部恢复。 六、特殊人群(老人)的温馨提示 老人身体机能相对较弱,在白内障治疗及康复过程中需格外注意。手术前后要严格遵循医生的各项嘱咐,因为老人可能伴有其他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要积极控制基础病,以保障手术安全和术后恢复。同时,家人要给予老人更多的关心和照顾,帮助其适应术后的生活变化,如在术后初期协助进行日常生活活动,如取放物品等,防止因视力暂时未完全恢复而发生意外。

    2025-09-22 19:05:28
  • 视网膜静脉周围炎的高发人群有哪些

    视网膜静脉周围炎的发病与青年男性人群(其免疫系统状态及不良生活方式可能与之相关)、有结核病史人群(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可引发相关病变)、免疫功能异常人群(免疫功能异常易致眼部血管受侵袭或被攻击引发炎症)有关,不同人群需注意相应健康维护及眼部监测,出现眼部异常及时就医。 1.青年男性人群 相关因素:视网膜静脉周围炎在青年男性中相对高发。从免疫相关角度来看,青年男性的免疫系统状态可能与该病的发生存在关联。例如,有研究表明,青年男性体内的免疫调节机制可能更容易出现失衡情况,使得眼部的血管容易受到免疫相关因素的攻击。在生活方式方面,部分青年男性可能存在一些不良习惯,如过度吸烟、酗酒等,这些生活方式因素可能会影响全身的血管状态,进而增加视网膜静脉周围炎的发病风险。 温馨提示:青年男性应注意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尽量避免过度吸烟和酗酒。定期进行眼部检查,尤其是有眼部不适或家族中有相关病史的人群,以便早期发现和干预。 2.有结核病史人群 相关因素:结核分枝杆菌感染与视网膜静脉周围炎的发生密切相关。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可能引发机体的免疫反应,这种免疫反应会累及眼部的血管,导致视网膜静脉周围出现炎症等病变。如果既往有结核病史,体内可能仍存在潜在的结核感染灶或遗留的免疫记忆,当机体免疫力下降等情况出现时,容易诱发视网膜静脉周围炎。 温馨提示:有结核病史的人群需要密切关注眼部健康,遵循结核病史的相关随访要求,定期进行眼部检查。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增强自身免疫力,如保持规律作息、合理饮食等,以降低视网膜静脉周围炎的发病风险。一旦出现眼部视力下降、视物模糊等异常情况,应及时就医排查。 3.免疫功能异常人群 相关因素:免疫功能异常的人群,无论是免疫功能低下还是免疫功能亢进,都可能增加视网膜静脉周围炎的发病几率。免疫功能低下时,机体抵御病原体及异常免疫反应的能力减弱,容易让眼部血管受到各种致病因素的侵袭;而免疫功能亢进时,免疫系统可能会错误地攻击自身眼部的血管组织,引发炎症反应。例如,患有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患者,其自身免疫系统处于异常活跃状态,眼部血管成为免疫系统攻击的靶点之一,从而易发生视网膜静脉周围炎。 温馨提示:免疫功能异常人群要积极治疗基础疾病,控制免疫状态。定期进行眼部监测,关注眼部血管的状态。在日常生活中注意防护,避免接触可能诱发免疫反应加重的因素,如某些过敏原等。当出现眼部不适时,要及时到眼科就诊,以便早期诊断和治疗视网膜静脉周围炎。

    2025-09-22 19:01:54
  • 内斜视最佳治疗时间

    内斜视最佳治疗时间尽早越好,婴儿期需密切观察,幼儿期是视觉发育关键期,学龄前期仍要积极治疗,一旦发现内斜视迹象应及时就医制定合适治疗方案以保障视觉功能发育和眼部健康。 婴儿期(0-1岁) 年龄因素影响:婴儿期如果发现内斜视,需要密切观察。部分婴儿可能是由于调节因素等引起的内斜视,在这个阶段,视觉系统还在快速发育中,早期发现并干预有助于视觉功能的正常发展。例如,一些先天性内斜视可能在出生后6个月内就表现出来,此时应尽快进行眼科检查,确定斜视的类型和原因。如果是调节性内斜视,可能需要通过佩戴合适的眼镜来矫正屈光不正,从而改善斜视情况。 生活方式与病史关联:如果婴儿有家族斜视病史,那么在出生后就应更加关注眼部情况。因为有家族史的婴儿患内斜视的风险相对较高,早期发现可以抓住视觉发育的关键时期进行干预。 幼儿期(1-3岁) 视觉发育关键期:1-3岁是视觉发育的关键时期。此阶段内斜视如果未得到及时治疗,可能会影响立体视觉等高级视觉功能的发育。对于非调节性内斜视等情况,可能需要考虑手术治疗等干预措施。在这个时期进行手术,相对来说眼部组织的修复能力较强,术后恢复也相对较好。例如,通过手术调整眼外肌的力量,以达到矫正斜视的目的。 特殊人群考虑:对于幼儿期的内斜视患儿,要考虑其配合度等因素。如果患儿能够配合检查和简单的治疗操作,应尽早干预。如果患儿不配合,可能需要在适当镇静等安全的情况下进行检查和治疗,同时要注意保护幼儿的眼部安全,避免在检查和治疗过程中造成眼部损伤。 学龄前期(3-6岁) 视觉功能进一步发展:3-6岁时,视觉功能仍在发展完善中。如果内斜视在这个阶段才被发现,也需要积极治疗。对于一些已经错过早期最佳干预时间的患儿,通过手术等治疗手段仍然可以改善眼位,提高外观和部分视觉功能。例如,通过手术矫正眼位后,患儿的外观会得到改善,有助于其心理和社交的正常发展。 生活方式与病史影响:学龄前期的儿童如果有内斜视,需要注意其用眼卫生等生活方式因素。同时,要回顾其既往病史,了解是否有影响眼部发育的其他疾病等情况,综合判断治疗方案。如果患儿有过眼部外伤等病史,在治疗内斜视时需要更加谨慎,充分评估眼部整体情况后再制定治疗计划。 总之,内斜视的最佳治疗时间越早越好,从婴儿期开始就要密切关注眼部情况,一旦发现内斜视迹象,应及时就医进行详细检查,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以最大程度地保障视觉功能的正常发育和眼部健康。

    2025-09-22 18:58:49
  • 眼皮里面长个疙瘩是什么原因

    眼部常见问题包括麦粒肿、霰粒肿、眼睑肿瘤及其他原因等。麦粒肿由葡萄球菌感染等引起,表现为眼睑红肿疼痛有疙瘩;霰粒肿因睑板腺出口阻塞等致睑板腺慢性炎性肉芽肿,表现为眼睑皮下无痛性疙瘩;眼睑肿瘤分良性和恶性,良性多因病毒感染等,生长慢、边界清,恶性与紫外线等有关,生长快、边界不清;其他原因有眼睑结石(由上皮细胞等堆积等致,有异物感)、眼睑皮脂腺囊肿(因导管阻塞等,皮下有圆形肿块)。 一、麦粒肿 1.成因:多由葡萄球菌感染引起,尤其是金黄色葡萄球菌。眼部卫生不佳、过度用眼等因素易诱发,儿童因眼部卫生意识相对薄弱且爱揉眼等行为,较易患病;成人若长期熬夜、身体抵抗力下降时也易发病。 2.表现:眼睑局部红肿、疼痛,可摸到疙瘩,初期疙瘩较硬,有压痛,随着病情发展,疙瘩处可能出现黄白色脓点。 二、霰粒肿 1.成因:是因睑板腺出口阻塞,分泌物潴留引起的睑板腺慢性炎性肉芽肿。多见于青少年及儿童,也可见于成年人,可能与睑板腺分泌功能旺盛、睑板腺出口阻塞等有关,生活中长时间使用电子设备、不良用眼习惯等可能增加发病风险。 2.表现:眼睑皮下可触及无痛性疙瘩,大小不一,与皮肤无粘连,疙瘩对应的睑结膜面呈暗红色或灰色。 三、眼睑肿瘤 1.良性肿瘤 成因:如乳头状瘤,多由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引起;皮样囊肿,是一种先天性疾病,由胚胎发育时期的上皮细胞残留所致。不同年龄段均可发生,良性肿瘤生长相对缓慢。 表现:良性肿瘤一般边界清楚,活动度较好,生长缓慢,外观上眼睑局部可出现小疙瘩。 2.恶性肿瘤 成因:如基底细胞癌,与长期紫外线照射、遗传等因素有关;鳞状细胞癌可能与慢性炎症刺激、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等有关。多见于中老年人,长期暴露于紫外线环境、有眼部慢性炎症病史者发病风险相对较高。 表现:恶性肿瘤边界不清,生长较快,可伴有出血、溃疡等表现,早期可能仅表现为眼睑上的疙瘩,逐渐出现形态改变。 四、其他原因 1.眼睑结石 成因:多是由眼睑结膜上的上皮细胞堆积和黏液浓缩压入的变性产物,多见于成年人、老年人及有慢性结膜炎病史者,由于慢性炎症刺激,导致睑板腺分泌物排出受阻形成结石。 表现:眼睑结膜上可出现黄白色硬疙瘩,患者可感觉眼部有异物感。 2.眼睑皮脂腺囊肿 成因:因眼睑皮脂腺导管阻塞,皮脂腺分泌物潴留形成囊肿。任何年龄段均可发生,局部皮脂腺分泌旺盛或导管堵塞是常见诱因。 表现:眼睑皮下可触及圆形肿块,与皮肤粘连,表面皮肤正常或稍有红肿。

    2025-09-22 18:55:05
  • 重度干眼症会造成失明吗

    重度干眼症有可能致失明,但非所有患者都会,其致盲机制与角膜等结构受损相关,年龄、生活方式、病史等会影响预后,及时就医、改善生活方式、针对基础病史治疗可降低失明风险。 一、重度干眼症导致失明的机制 重度干眼症时,眼表的角膜等结构长期处于异常状态。角膜的正常功能依赖于泪膜的稳定,重度干眼症患者泪膜不稳定,角膜得不到良好的湿润和保护,会出现角膜上皮的损伤、溃疡等情况。如果病情持续进展,角膜溃疡可能会继发感染,进一步加重角膜的损害,严重时可能导致角膜穿孔等严重并发症,最终造成失明。例如,有研究发现,长期未得到有效治疗的重度干眼症患者,角膜病变不断恶化,最终丧失视力。 二、影响重度干眼症预后导致失明的因素 年龄因素:老年人可能本身存在泪液分泌功能减退等生理变化,对于重度干眼症的耐受能力相对较差,病情进展可能更快,从而更易发展到失明的风险。而儿童患重度干眼症相对较少,但一旦发生,由于其眼部还在发育阶段,病情的影响可能更为严重,若不及时干预,也可能增加失明风险。 生活方式因素:长期处于干燥、污染的环境中,或者长时间使用电子设备等,会加重干眼症的病情。比如长时间盯着电脑屏幕,眨眼次数减少,泪膜破裂时间缩短,会使重度干眼症的情况恶化,增加失明的可能性。 病史因素:有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基础病史的患者,发生重度干眼症的概率较高,而且病情往往更难控制。例如患有类风湿关节炎等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患者,合并重度干眼症时,免疫系统的异常会影响眼部的修复等过程,导致病情向失明方向发展的风险增加。 三、避免重度干眼症发展至失明的措施 及时就医治疗:一旦确诊重度干眼症,尤其是重度情况,要尽快到眼科就诊,根据病情采取合适的治疗方法。一般会使用人工泪液等药物来缓解症状,保护眼表;对于一些病情严重的患者,可能会考虑使用湿房镜、泪小点栓塞等治疗手段。 改善生活方式:保持室内合适的湿度,减少长时间使用电子设备的时间,定时让眼睛休息,多眨眼等。比如每使用电子设备30-40分钟,就休息10-15分钟,向远处眺望等。 针对基础病史治疗:如果有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基础病史,要积极治疗基础疾病,控制免疫系统的异常,从而有助于控制重度干眼症的病情,降低失明的风险。例如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需在风湿免疫科等多学科配合下进行综合治疗。 总之,重度干眼症有造成失明的可能性,但通过及时有效的治疗、改善生活方式以及针对基础病史的处理等,可以降低失明的发生风险。

    2025-09-22 18:51:55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