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tice: Undefined index: department_name in /data/web/project/39yst/www/trunk1/app/modules/ask/index.php on line 310
樊小娟副主任医师(68)_问答库_民福康养生
樊小娟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擅长:眼科常见病的诊治。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个人擅长
眼科常见病的诊治。展开
  • 棕色眼球和黑色眼球有什么区别吗

    棕色眼球和黑色眼球通常无明显差异,其主要由遗传和种族因素决定眼球颜色。 眼球从外到内有多层结构,如角膜是透明的,巩膜是乳白色的,而眼球颜色主要与虹膜有关。虹膜由富含色素、平滑肌、血管的结缔组织构成,其中虹膜实质层和背面的色素上皮细胞都存在不同类型的黑色素细胞。欧美人虹膜内色素含量低但上皮细胞色素正常,所以虹膜颜色较淡,多为蓝色;亚洲人的虹膜和上皮细胞都含有大量色素,使得虹膜常呈现棕色、褐色或黑色。白化病患者因虹膜实质层及上皮细胞中的色素含量低,虹膜呈现粉红色。褐色和黑色虹膜只是在色素数量上有些许差别,这主要源于基因,在日常生活中并无太大不同。 总之,棕色眼球和黑色眼球主要是因遗传和种族导致,它们之间的区别主要在于虹膜色素数量,而这种区别在实际生活中并无显著影响。

    2025-04-01 23:26:36
  • 下眼睑震颤

    下眼睑老是抖动与眼睑痉挛有关,其原因主要包括生活习惯因素、眼部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等。具体如下: 一、生活习惯因素 1.患者若存在不良生活习惯,比如长时间熬夜、过度用眼、休息不佳,就会导致眼肌疲劳,进而出现痉挛现象,表现为下眼睑频繁抖动,通常这种情况属于偶发性且较为短暂。 二、眼部疾病 1.若患者患有角膜炎、结膜炎、倒睫等眼部疾病,由于眼部不适,会引起下眼睑老是抖动。同时,患者还可能伴有眼睛疼痛、瘙痒、发红等症状。 三、神经系统疾病 1.特发性震颤、帕金森病等神经系统疾病,可引发眼轮匝肌痉挛性收缩,致使下眼睑老是抖动。 总之,当出现下眼睑老是抖动的情况时,要综合考虑可能的原因,若持续不缓解或伴有其他不适,应及时就医进行相应检查和诊断,以便采取合适的治疗措施。

    2025-04-01 23:25:58
  • 结膜炎眼睛模糊有雾感

    结膜炎眼睛模糊有雾感,通常是由黏液脓性分泌物、角膜病变等因素导致。以下是具体分析: 一、黏液脓性分泌物 结膜充血会促使泪腺分泌泪液,与分泌物混合形成黏液脓性分泌物,从而使患者眼睛出现视物模糊且有雾感的情况。对此,患者可以使用生理盐水、3%的硼酸溶液等清洗眼睛,将分泌物洗掉后,眼睛视物通常会变得清晰。 二、角膜病变 结膜炎若累及角膜,会引发角膜病变,表现出分泌物增多、结膜充血、水肿等症状,进而导致眼睛视物模糊有雾感。患者可以使用左氧氟沙星、氧氟沙星等抗生素滴眼液进行治疗。要是角膜炎控制不佳形成难以愈合的角膜溃疡,且症状严重时,可考虑进行角膜移植手术治疗。 建议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好眼部防护,避免强光刺激,注重眼部卫生,这有助于结膜炎症状的缓解和疾病的康复。

    2025-04-01 23:25:46
  • 小角膜的原因

    小角膜的关键特征为角膜直径过小,正常角膜直径需在10毫米以上,而小角膜的直径则小于10毫米,其属于先天性眼部发育异常,发病原因和基因存在一定关联。 一、小角膜的特点: 1.角膜直径小:明显小于正常标准。 2.常伴有其他眼周发育异常:如先天性白内障、先天性虹膜缺损等。 二、小角膜患者的视力问题: 1.多数伴有严重视力问题:例如严重的近视、弱视,还有的会伴有青光眼等。 三、小角膜的治疗: 1.目前没有特效的治愈方法:主要是采取对症治疗来改善视力状况。 2.针对先天性白内障可通过手术治疗:而近视或弱视可佩戴眼镜进行矫正。 总之,小角膜是一种先天性眼部异常,存在角膜直径小以及常伴有其他眼部问题和视力障碍等情况,治疗主要是根据具体症状进行相应的处理以改善视力。

    2025-04-01 23:25:22
  • 泪囊炎的临床表现有哪些

    泪囊炎有不同类型,症状各异,主要包括急性泪囊炎和慢性泪囊炎。 一、急性泪囊炎 发病急,症状明显。 1.眼部有脓性分泌物,会流泪,眼睛充血,眼睑肿胀。 2.部分患者伴有淋巴结肿大、全身发热等不适。 二、慢性泪囊炎 疾病持续时间长。 1.泪囊部位皮肤溃烂、潮红、溢泪,还会出现慢性湿疹,表现为眼睛瘙痒、皮疹等。 2.用手按压泪囊区域,可发现局部有脓性分泌物或黏液。 当泪囊炎发病时,要及时进行治疗。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使用热毛巾放在局部热敷,能促进炎症消退。 2.在医生指导下给予抗生素类药物治疗,如妥布霉素滴眼液、左氧氟沙星滴眼液等,可消除局部炎症反应,利于局部症状恢复。 总之,对于泪囊炎需及时关注其症状表现,并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治疗措施,以促进康复。

    2025-04-01 23:25:10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