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峰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擅长:肝炎、脂肪肝、肝癌等疾病的诊治。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个人擅长
肝炎、脂肪肝、肝癌等疾病的诊治。展开
  • 新冠多少度需要去发热门诊

    新冠体温达38.5℃及以上建议去发热门诊,儿童、老年、孕妇等群体有特殊情况时也需前往,前往时要做好防护并如实告知情况。 一、新冠体温达到多少度建议去发热门诊 一般来说,当新冠感染者体温达到38.5℃及以上时,建议前往发热门诊就诊。但这并不是绝对的标准,还需结合自身其他症状综合判断。例如,若患者除了发热,还伴有呼吸困难、胸痛、意识模糊等严重症状,即使体温未达到38.5℃,也应及时前往发热门诊。 二、不同人群的特殊情况及应对 (一)儿童群体 儿童的体温调节中枢尚未发育完善,而且病情变化相对较快。对于3个月-3岁的婴幼儿,若肛温达到38℃或口温达到37.5℃,且有新冠感染相关表现,就应考虑前往发热门诊。因为儿童免疫力相对较低,病情发展可能更为迅速,需要专业医生及时评估病情,避免延误治疗。而对于3岁以上的儿童,当口温≥38.5℃或者伴有明显不适症状时,也建议前往发热门诊进一步诊治。 (二)老年人群体 老年人往往合并有多种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老年人感染新冠后,即使体温未达到很高数值,如体温在37.5℃-38.5℃之间,但如果出现精神萎靡、呼吸急促、肢体活动障碍等情况,也需要尽快前往发热门诊。因为老年人身体机能衰退,病情可能较为隐匿且发展较快,需要医生全面评估其基础疾病与新冠感染的相互影响,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三)孕妇群体 孕妇属于特殊人群,在感染新冠后,当体温≥37.5℃且伴有呼吸道相关症状时,就应考虑前往发热门诊。由于孕妇的特殊生理状态,需要谨慎评估病情,确保母婴安全。医生会在保障孕妇健康的前提下,权衡新冠治疗药物对胎儿的影响等多方面因素来进行诊疗。 三、前往发热门诊的注意事项 前往发热门诊时,应做好个人防护,佩戴好口罩,最好是N95口罩,尽量与他人保持1米以上的距离。同时,要如实向医生告知自己的旅居史、接触史以及近期的症状表现等情况,以便医生准确判断病情,进行合理的检查和诊治。

    2025-10-15 13:01:39
  • 35.5体温是新冠病毒吗

    体温35.5℃属低体温范畴成因多样非新冠感染特异性表现新冠确诊靠病毒相关检测手段,儿童低体温需保暖并严格按规范检测,老年低体温要警惕基础病且检测后做好护理,有基础病史人群出现低体温要重视基础病管理并综合基础病史评估身体状态来应对新冠相关情况。 一、体温35.5℃的含义及可能成因 体温35.5℃属于低体温范畴,可能由多种因素导致,如环境温度过低、长时间暴露于寒冷环境、过量使用退热药物、甲状腺功能减退等全身性疾病影响体温调节功能等。需结合个体具体情况排查诱因,仅体温35.5℃本身并非新冠病毒感染的特异性表现。 二、新冠病毒感染的确诊依据 新冠病毒感染的确诊主要依靠病毒相关检测手段,如实时荧光RT-PCR检测新冠病毒核酸(是确诊的重要依据)、新冠病毒抗原检测(可作为快速筛查手段)等。体温异常只是感染后的可能症状之一,不能仅凭体温判断是否感染新冠病毒。 三、不同人群低体温与新冠病毒感染需注意的方面 (一)儿童群体 儿童低体温时需特别注意保暖,可通过增加衣物、使用保暖设备等方式提升体温,同时在进行新冠病毒检测时要严格按照检测规范操作,确保检测结果准确。由于儿童体温调节功能相对较弱,低体温时更应避免因环境寒冷加重病情,若怀疑儿童感染新冠病毒,应及时进行规范检测以明确诊断。 (二)老年人群体 老年人出现低体温时,要警惕可能存在的基础疾病影响,同时在新冠病毒检测过程中需关注老年人的身体耐受情况,检测后要做好保暖等护理措施。老年人本身免疫力相对较低,若合并低体温情况,在应对新冠病毒感染相关问题时需更加谨慎,及时排查是否存在感染等异常情况。 (三)有基础病史人群 对于本身患有甲状腺功能减退等影响体温调节基础疾病的人群,出现低体温时需重视基础疾病的管理,同时在涉及新冠病毒检测及可能的感染情况时,要综合基础病史评估身体状态,遵循科学的检测及应对流程,避免因低体温等情况延误对基础疾病或新冠病毒感染的正确判断与处理。

    2025-10-15 13:00:53
  • 新冠病毒感染初期有何特征

    新冠感染初期多数患者有发热、咽干咽痛等呼吸道相关症状及乏力等全身症状,体格检查可见咽部充血但扁桃体无明显肿大,儿童感染初期症状相对不典型且易有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老年人感染初期原有基础疾病可能波动,有基础病史患者原发病可能加重需重新评估调整治疗方案。 一、症状表现 1.发热:新冠病毒感染初期多数患者可出现发热,体温多为37.3~39℃的中低热,部分患者可出现39℃以上的高热,发热程度及持续时间存在个体差异,研究表明不同人群感染后发热表现有所不同,如儿童感染初期发热可能相对较为急骤。 2.呼吸道相关症状:初期常见咽干、咽痛,部分患者可出现咳嗽,咳嗽多为轻至中度干咳,也有部分患者可伴有鼻塞、流涕等类似普通感冒的上呼吸道卡他症状,临床观察显示这些呼吸道症状在感染初期较为突出。 3.全身症状:多数患者会出现乏力,感觉肢体酸软、疲惫,部分患者还可伴有肌肉酸痛,尤其以全身大肌群为主,如四肢肌肉等,这在临床研究中被发现是初期常见的全身不适表现。 二、体征表现 部分患者在感染初期进行体格检查时可见咽部充血,但扁桃体一般无明显肿大,这是通过临床查体所观察到的常见体征表现,不同个体的咽部充血程度可能存在差异。 三、特殊人群特点 1.儿童:感染初期症状相对成人不典型,除发热、咳嗽外,可能出现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这与儿童的生理特点及免疫系统发育情况相关,儿童感染后胃肠道受影响相对更易出现此类表现,需密切关注其精神状态及水电解质平衡情况。 2.老年人:本身多伴有基础疾病,感染初期原有的基础疾病可能出现波动,例如有心血管基础病的老年人可能出现心率、血压的变化,有呼吸系统基础病的老年人可能出现咳嗽、气促等症状加重的情况,需加强生命体征监测及基础疾病的评估。 3.有基础病史患者:感染初期原发病可能会有加重趋势,如糖尿病患者可能出现血糖波动,需及时对基础疾病进行重新评估并调整相关治疗方案,以应对感染带来的影响。

    2025-10-15 12:59:42
  • 拉肚子会不会是新型冠状病毒

    部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可出现腹泻等消化系统症状但非特异,拉肚子有肠道病毒细菌感染、饮食不当等常见非新冠诱因,新冠感染常伴发热干咳等典型表现,有新冠病毒暴露史需靠核酸或抗原检测鉴别,儿童有暴露史要观察其他可疑新冠症状,老年人防腹泻致脱水需及时就医,有基础疾病人群出现拉肚子要重视及时就医综合评估处理。 一、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消化系统相关表现 部分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感染者可出现消化系统症状,如腹泻等。这是因为病毒可能侵袭胃肠道黏膜,引发胃肠道功能紊乱,但腹泻并非新冠感染的特异性症状。 二、拉肚子的常见非新冠原因 拉肚子(腹泻)有诸多其他常见诱因,例如:肠道病毒(如诺如病毒等)感染、细菌感染(像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等引起的肠道感染)、饮食不当(食用不洁食物、过多进食生冷油腻食物等)、腹部着凉等,这些情况均可导致腹泻,与是否感染新冠并无直接必然联系。 三、新冠感染的典型伴随表现及鉴别要点 新冠感染除腹泻外,还常伴有发热、干咳、乏力等典型症状,部分患者有嗅觉味觉减退或丧失、鼻塞、流涕、咽痛、结膜炎、肌痛等表现。当出现拉肚子时,若有新冠病毒暴露史(如接触过新冠确诊患者、处于疫情高发区域等),需通过核酸检测或抗原检测来明确是否为新冠感染,不能仅依据拉肚子这一症状判定为新冠。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儿童免疫系统发育尚不完善,若出现拉肚子且有新冠暴露史,需密切观察是否伴随其他可疑新冠症状,如发热、咳嗽等,必要时及时进行检测排查,因其病情变化可能相对较快。 老年人:老年人肠道功能多有所减退,若出现拉肚子且怀疑新冠感染,需警惕因腹泻导致脱水等情况,应及时就医评估身体状况,以便采取相应处理措施。 有基础疾病人群:本身患有如糖尿病、慢性胃肠道疾病等基础疾病的人群,出现拉肚子时,无论是否考虑新冠感染,都要重视,因为拉肚子可能影响基础疾病的控制,甚至加重病情,需及时就医进行综合评估与处理。

    2025-10-15 12:59:05
  • 甲肝接触一次就会传染吗

    甲肝通过粪-口途径传播,接触一次不一定传染,与病毒暴露量、自身免疫力、是否接种疫苗等因素有关,一般人群接触后要观察症状,儿童是易感人群需注意防护和接种疫苗,免疫力低下人群感染风险高要密切监测,有接触史应密切观察自身症状,儿童出现不适尽早就医,免疫力低下人群必要时在医生评估下采取预防措施。 一、甲肝的传播途径及感染的影响因素 甲型肝炎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比如被甲肝患者粪便污染的水源、食物等。是否感染甲肝以及感染的概率取决于以下因素: 病毒暴露量:如果接触到的甲型肝炎病毒数量较少,那么感染的风险相对较低;但如果接触到大量被病毒污染的物质,感染几率会增加。例如,在甲肝患者聚集的密闭环境中,接触被其粪便污染的餐具等物品时,如果病毒量多就更易感染。 自身免疫力:成年人如果自身免疫力正常,接触少量甲肝病毒后,有可能依靠自身免疫系统将病毒清除,从而不发病;而儿童尤其是免疫系统发育尚未完善的幼儿,相对更容易感染。比如,甲肝流行期间,儿童接触病毒后感染的概率往往高于成年人。 是否接种疫苗:接种过甲型肝炎疫苗的人,体内会产生相应抗体,对甲肝病毒有一定的抵御能力,接触后感染几率会大大降低;未接种疫苗者则处于相对易感状态。 二、接触甲肝后的应对措施及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一般人群:如果有过甲肝接触史,应密切观察自身症状,如是否出现乏力、食欲减退、黄疸等甲肝相关症状。一旦出现异常,应及时就医进行甲肝抗体等相关检查。 儿童:儿童是甲肝的易感人群,家长要特别注意,尽量避免儿童接触甲肝患者及其污染的物品。如果有接触史,更要加强观察,儿童出现不适时要尽早带其就医检查。同时,适龄儿童应按时接种甲肝疫苗来预防感染。 免疫力低下人群:如患有某些基础疾病导致免疫力低下的人群,接触甲肝后感染风险更高,更应避免接触甲肝患者及污染物品,一旦接触后要密切监测自身状况,必要时采取预防措施如注射丙种球蛋白等(需在医生评估下进行)。

    2025-10-15 12:58:44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