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峰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擅长:肝炎、脂肪肝、肝癌等疾病的诊治。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个人擅长
肝炎、脂肪肝、肝癌等疾病的诊治。展开
  • 埃博拉病毒感染者有何表现

    埃博拉病毒感染早期多突发高热伴全身及胃肠道症状需警惕儿童情况,进展期有出血倾向、意识障碍、肝肾功能损害,重症阶段可出现多器官功能衰竭需立即重症监护及生命支持。 一、早期阶段表现 埃博拉病毒感染者早期(感染后2-21天)多突发高热,体温可迅速升至38℃以上,同时伴有头痛、肌肉酸痛、咽痛、乏力等全身症状,部分患者还会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等胃肠道症状。此阶段症状与普通病毒性感染初期有相似之处,但需高度警惕。对于儿童患者,需密切观察其体温波动及精神状态变化,因为儿童对高热的耐受及反应可能与成人不同,若出现持续高热伴精神萎靡等情况需及时就医排查。 二、进展期表现 1.出血倾向:病情进展后,患者可出现严重的出血表现,如皮肤、黏膜出现出血点、瘀斑,注射部位可出现出血情况,还可能有鼻出血、牙龈出血等,严重时可出现消化道出血、咯血等,这是埃博拉病毒感染较具特征性的表现之一。对于有基础疾病或特殊病史的患者,出血风险可能更高,需格外关注凝血功能等相关指标变化。 2.意识障碍:部分患者会出现意识障碍,表现为嗜睡、烦躁不安甚至昏迷等。不同年龄人群对意识障碍的耐受及发展速度可能不同,儿童患者若出现意识改变,需更加谨慎评估病情,及时采取相应的监测和干预措施。 3.肝肾功能损害:患者可出现肝肾功能损害相关表现,如黄疸(皮肤和巩膜发黄),提示肝功能受损;出现少尿或无尿等情况,提示肾功能可能受到影响。对于有基础肝肾功能疾病的患者,感染埃博拉病毒后肝肾功能损害可能加重,需密切监测肝肾功能指标,并采取针对性的支持措施。 三、重症阶段表现 重症患者可出现多器官功能衰竭,如呼吸急促,提示可能存在呼吸功能受损;循环衰竭,表现为血压下降、脉搏细速等,这是由于病毒导致全身炎症反应,累及多个脏器功能,最终危及生命。此阶段无论何种人群,病情都极为危急,需立即进行重症监护和相应的生命支持治疗。

    2025-10-15 12:51:16
  • 病毒腮腺炎会传染吗

    病毒腮腺炎会传染,通过飞沫和接触被污染物品传播,儿童、青少年及未接种疫苗者易感染,可通过接种疫苗、注意个人卫生、避免接触患者预防。 一、传播方式 飞沫传播:腮腺炎患者在说话、咳嗽、打喷嚏时,会产生含有腮腺炎病毒的飞沫,周围人吸入这些飞沫后就有可能被感染。例如,在一个教室中,如果有一名腮腺炎患者,他呼出的带有病毒的飞沫会在空气中悬浮,近距离接触的其他同学就有较大的感染风险。 接触传播:接触被腮腺炎病毒污染的物品后,再触摸自己的口鼻等部位,也可能导致感染。比如,患者使用过的餐具、玩具等物品上可能残留病毒,健康人接触后未及时洗手就接触口腔等黏膜部位,就容易引发感染。 二、易感染人群及特点 儿童和青少年:儿童和青少年相对来说更容易感染腮腺炎病毒。这是因为他们的免疫系统还在发育过程中,抵抗力相对较弱。比如,在学校等集体场所,儿童和青少年聚集性较强,病毒容易传播。 未接种疫苗人群:如果没有接种过腮腺炎疫苗,那么对腮腺炎病毒的抵抗力较低,感染风险较高。腮腺炎疫苗可以有效预防腮腺炎的发生,接种过疫苗的人群即使接触病毒,感染的几率也会大大降低。 三、预防措施 接种疫苗:接种腮腺炎疫苗是预防腮腺炎最有效的措施之一。一般来说,儿童会在合适的年龄接种腮腺炎疫苗,通过接种疫苗可以刺激机体产生抗体,从而抵御腮腺炎病毒的感染。 注意个人卫生: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如勤洗手,尤其是在接触公共物品后、饭前便后等情况。同时,要保持室内通风良好,减少空气中病毒的浓度。 避免接触患者:在腮腺炎流行期间,尽量避免前往人员密集的场所,如果必须前往,要佩戴口罩。如果身边有腮腺炎患者,要尽量避免与患者密切接触。例如,患者在家隔离治疗期间,家人要做好防护措施,避免被感染。 总之,病毒腮腺炎具有传染性,了解其传播方式、易感染人群等相关情况后,可以通过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来降低感染的风险。

    2025-10-15 12:50:53
  • 新冠阳性多久可以出门

    普通康复人群可出门需连续两天体温正常、呼吸道症状明显好转且核酸连续两次阴性(间隔≥24小时),老年人满足基本康复标准也建议延长居家观察至症状完全消失身体稳定再出门且全程戴符合防护标准口罩、避免去人员密集通风不良场所,有基础疾病人群出门前要确保基础疾病控制稳定、带必备药物、选避开人群高峰时间、减少户外暴露时间、不适即停就医,出门后仍要持续戴口罩、与他人保持至少1米社交距离、勤用流动水洗手或免洗洗手液、不摸眼口鼻、回家第一时间换衣物并清洁手部以降低再次感染或传播风险。 一、普通康复人群可出门的参考标准 当新冠感染者满足以下条件时可考虑出门:连续2天体温恢复正常(≤37.3℃),呼吸道相关症状(如咳嗽、咽痛等)明显好转,且核酸检测连续2次呈阴性(采样时间间隔需≥24小时)。此状态下病毒传播风险已显著降低,可逐步恢复正常外出活动。 二、特殊人群的出门注意事项及建议 (一)老年人 老年人机体免疫力相对较弱,即便满足上述普通人群的基本康复标准,也建议适当延长居家观察时间,最好能观察至症状完全消失且身体状态稳定后再出门。出门时需全程佩戴符合防护标准的口罩,避免前往人员密集、通风不良的场所,同时家人应密切关注其身体状况,以防出现病情反复。 (二)有基础疾病人群 如患有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感染者,在出门前需确保基础疾病控制稳定。出门时应随身携带基础疾病相关的必备药物,选择出行时间相对避开人群高峰,尽量减少在户外暴露时间过长,且外出过程中要留意自身身体反应,若出现不适需立即停止外出并就医。 三、出门后的防护要点 即便满足上述康复条件出门,仍需持续做好个人防护:继续佩戴口罩,与他人保持至少1米以上社交距离,勤用流动水洗手或使用含酒精的免洗洗手液,避免用手触摸眼、口、鼻等部位,回家后第一时间更换衣物并进行手部清洁等,最大程度降低再次感染或传播风险。

    2025-10-15 12:50:36
  • 新冠感染的早期症状和表现

    新冠感染早期常见发热(多为中低热部分可高热且不同人群表现有差异)、呼吸道症状(常见干咳部分伴类似普通感冒症状且程度个体异)、全身症状(包括乏力肌肉酸痛等且轻重与炎症反应相关)、消化道症状(少数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等),儿童早期多以发热咳嗽为主要表现且病情变化快需密切观察精神状态等,老年人早期症状不典型可能仅乏力食欲减退且病情易隐匿进展需加强健康监测,有基础病患者早期可致基础病症状加重需加强基础病监测与管理关注相关症状变化。 一、新冠感染早期常见症状表现 1.发热:多为中低热,部分患者可出现高热,不同人群发热表现有差异,儿童体温波动较明显,老年人发热可能不典型,其发热程度及持续时间受个体差异、基础健康状况等影响; 2.呼吸道症状:常见干咳,部分患者伴鼻塞、流涕等类似普通感冒症状,呼吸道症状出现时间及严重程度因个体不同而异,部分患者早期呼吸道症状相对较轻; 3.全身症状:包括乏力、肌肉酸痛,部分患者有头痛、关节痛,全身症状的轻重与病毒感染后机体的炎症反应程度相关; 4.消化道症状:少数患者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出现概率相对较低,但也有部分患者以此为早期表现之一。 二、特殊人群早期表现差异 1.儿童:早期多以发热、咳嗽为主要表现,部分儿童可出现精神差、呼吸急促,儿童免疫系统发育尚未完善,感染后病情变化相对较快,需密切观察儿童的精神状态、呼吸频率等,以便及时发现病情变化; 2.老年人:感染后早期症状不典型,可能仅表现为乏力、食欲减退,老年人各器官功能衰退,对感染的反应能力下降,病情可能隐匿进展,需加强健康监测,定期测量生命体征等; 3.有基础病患者:早期可能使基础病症状加重,如心血管疾病患者出现心悸等,有基础病者感染新冠病毒后,病毒感染引发的全身炎症反应可能影响基础病的稳定,需加强基础病的监测与管理,密切关注基础病相关症状的变化情况。

    2025-10-15 12:50:32
  • 新冠检查中的双抗指的是什么

    新冠检查中的双抗指针对新型冠状病毒的免疫球蛋白M(IgM)和免疫球蛋白G(IgG)检测,IgM是近期感染指标,IgG是既往感染或恢复期指标且反映免疫记忆,双抗是辅助诊断手段需结合核酸等,儿童检测要注意样本采集规范性并结合临床,有基础病史人群需综合基础病史避免误判。 一、双抗的定义及组成 新冠检查中的双抗指的是针对新型冠状病毒的两种抗体检测,即免疫球蛋白M(IgM)和免疫球蛋白G(IgG)。 二、IgM抗体的意义 IgM抗体是机体感染新冠病毒后早期产生的抗体,一般在感染初期出现,是近期感染的指标。若检测结果为IgM阳性,提示可能处于新冠病毒感染的早期阶段,需结合临床症状等进一步评估。 三、IgG抗体的意义 IgG抗体出现稍晚于IgM,但持续时间较长。当IgG抗体呈阳性且滴度在恢复期较急性期有4倍及以上升高时,提示既往感染过新冠病毒或处于感染恢复期。此外,IgG抗体也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机体对新冠病毒的免疫记忆情况。 四、双抗检测的临床应用 双抗检测是新冠病毒感染辅助诊断的手段之一,可辅助判断感染状态。但需注意,双抗检测不能单独作为新冠病毒感染的确诊依据,还需结合核酸检测、临床症状等综合判断。例如,核酸检测阳性是确诊新冠病毒感染的金标准,双抗检测结果可作为补充信息协助诊断。 五、不同人群的注意事项 儿童:儿童进行双抗检测时,需特别注意样本采集的规范性,避免因样本采集不当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由于儿童免疫系统发育特点,其抗体产生及变化可能与成人有所不同,解读结果时需结合儿童的具体临床情况。 有基础病史人群:对于患有基础疾病(如自身免疫性疾病等)的人群,其体内抗体的产生和变化可能受基础病影响,解读双抗检测结果时需综合考虑基础病史,避免因基础病干扰导致误判。例如,自身免疫性疾病可能导致抗体检测出现假阳性或假阴性情况,需结合其他检查手段全面评估。

    2025-10-15 12:50:10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