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峰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擅长:肝炎、脂肪肝、肝癌等疾病的诊治。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个人擅长
肝炎、脂肪肝、肝癌等疾病的诊治。展开
  • 疟疾疫苗的使用方法是什么

    全球广泛使用的RTS,S/AS01疟疾疫苗接种程序为婴儿6周龄首剂、间隔4-8周后二剂、9-12月龄三剂完成基础免疫,免疫功能低下者需专业医生评估接种及监测,孕妇接种需经专业评估疟疾风险与疫苗影响,婴儿接种要严格月龄、冷链保存且健康无禁忌,接种策略需结合当地疟疾流行季节和人群感染风险调整。 一、常见疟疾疫苗的基本接种程序 目前全球广泛使用的疟疾疫苗主要为RTS,S/AS01疫苗,其接种程序通常为: 1.首次接种:婴儿在6周龄时进行第一剂接种; 2.第二次接种:间隔4-8周后(即10-14周龄)接种第二剂; 3.第三次接种:在9-12月龄时接种第三剂,完成全程基础免疫。 二、特殊人群接种注意事项 1.免疫功能低下者:这类人群接种后可能免疫应答不佳,需由专业医生评估是否接种及后续监测免疫情况; 2.孕妇:孕妇接种疟疾疫苗需谨慎,应经专业医生综合评估疟疾感染风险与疫苗可能带来的影响后决定是否接种; 3.婴儿接种:严格遵循月龄要求进行接种,确保在冷链条件下保存疫苗以维持其效力,接种时需确保婴儿健康状况良好,无急性严重感染等禁忌证。 三、与疟疾流行情况相关的接种策略 疟疾疫苗的使用需结合当地疟疾流行的季节特点、人群感染风险等因素调整。例如,在疟疾高流行地区,可更积极推广疫苗接种;而在低流行地区,则需根据当地监测数据精准确定接种目标人群及时机,以最大程度发挥疫苗预防疟疾的作用。

    2025-10-22 10:04:09
  • 什么是乙肝大三阳

    乙肝大三阳是乙肝五项中乙肝表面抗原乙肝e抗原和乙肝核心抗体均呈阳性需靠实验室血清学检测明确,通常提示病毒复制活跃传染性强需监测肝功能等指标,育龄期女性孕期需专业医生评估行母婴阻断等措施,有肝脏基础疾病者需密切监测相关指标并遵专业医生综合判断进行医学干预不可自行盲目用药。 一、定义及检测指标 乙肝大三阳是通过乙肝病毒血清学检测呈现的特定指标组合,具体为乙肝五项检查中乙肝表面抗原(HBsAg)、乙肝e抗原(HBeAg)和乙肝核心抗体(抗HBc)均呈阳性。其检测需借助实验室血清学检测手段来明确这三项指标的阳性状态。 二、临床意义 乙肝大三阳通常提示乙肝病毒在体内复制较为活跃,此时病毒具有较强的传染性。由于病毒复制活跃,对肝脏造成损伤的风险相对较高,需进一步监测肝功能、乙肝病毒DNA载量等指标,以评估肝脏受损程度及病毒复制情况。 三、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育龄期女性:若为乙肝大三阳,孕期需由专业医生进行评估,采取母婴阻断等措施,如在妊娠后期(孕28周左右)根据情况使用乙肝免疫球蛋白等,以降低新生儿感染乙肝病毒的几率。 有肝脏基础疾病者:本身存在肝脏基础疾病的乙肝大三阳患者,需更加密切监测肝功能、乙肝病毒DNA载量等指标,以便及时发现肝脏病变进展情况,并依据具体病情进行相应医学干预,如必要时评估是否需要进行抗病毒治疗等,但具体治疗需遵循专业医生的综合判断,不可自行盲目用药。

    2025-10-22 10:03:51
  • 艾滋病初期咽痛鼻塞的症状会持续多久

    艾滋病急性期通常发生在感染HIV后2至4周左右,部分感染者会出现咽痛、鼻塞等非特异性症状,症状大多持续1至3周有个体差异,免疫正常者持续时间相对短,免疫弱或儿童可能稍长,有基础病史者受基础病影响需针对性支持性处理。 一、艾滋病急性期的时间及症状表现 艾滋病急性期通常发生在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后的2~4周左右,此阶段部分感染者会出现包括咽痛、鼻塞在内的非特异性症状。这是因为HIV初次感染人体后,人体免疫系统启动应答,引发炎症反应等一系列病理生理变化,从而导致上述症状出现。 二、症状持续时间的个体差异 1.一般情况:咽痛、鼻塞等急性期症状大多会持续1~3周。这是由于机体免疫系统在应对HIV感染过程中,经过自身调节,炎症反应会逐渐消退,症状也随之缓解。但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免疫功能正常的感染者,症状持续时间相对较短;而免疫功能较弱的感染者,症状可能持续稍久,但通常也不会超过4周。 2.特殊人群情况:儿童由于免疫系统尚不完善,感染HIV后急性期咽痛、鼻塞等症状持续时间可能相对免疫正常的成人稍长,但一般也在1~4周范围内。需密切关注儿童的一般状况,若症状持续不缓解或出现加重等异常情况,应及时就医评估。对于有基础病史的人群,如本身患有呼吸系统基础疾病者,感染HIV后出现的咽痛、鼻塞等症状持续时间可能受基础疾病影响而有所不同,需综合评估并进行针对性的支持性处理。

    2025-10-22 10:03:32
  • 腮腺炎潜伏期会传染吗

    腮腺炎包括流行性腮腺炎和化脓性腮腺炎等,通常所说的腮腺炎一般指流行性腮腺炎,其潜伏期具传染性,潜伏期14-25天平均18天,通过飞沫和直接接触传播,儿童、成年人在潜伏期需注意,而化脓性腮腺炎无潜伏期传染性。 流行性腮腺炎潜伏期的传染性 潜伏期时长:流行性腮腺炎的潜伏期一般为14-25天,平均18天。在潜伏期内,患者虽然还没有出现明显的腮腺肿胀等症状,但已经能够排出病毒,具有传染性。 传播途径: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比如患者咳嗽、打喷嚏时产生的飞沫中含有腮腺炎病毒,周围人吸入这些飞沫后就有可能被感染;也可通过直接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品而感染。 不同人群在潜伏期的注意事项 儿童:儿童是流行性腮腺炎的高发人群,在学校等集体场所中,如果有同学处于流行性腮腺炎潜伏期,其他儿童就有较大的感染风险。学校等机构应加强健康监测,一旦发现有可疑情况及时采取措施,如让儿童尽量避免前往人员密集场所,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等。 成年人:成年人如果接触了处于流行性腮腺炎潜伏期的患者,也需要提高警惕。要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增强自身免疫力,如保证充足的睡眠、合理饮食等。如果出现发热、腮腺区域不适等可疑症状,应及时就医排查。 而化脓性腮腺炎一般是由细菌感染引起,不存在潜伏期传染性的情况,它主要是由于细菌感染腮腺导管等部位导致的炎症,不具有像流行性腮腺炎那样在潜伏期就有传染性的特点。

    2025-10-22 10:03:08
  • 学校结核病的传播途径是什么

    学校结核病主要传播途径为空气飞沫传播,当传染性肺结核者咳嗽等产生含菌飞沫被健康人吸入可能引发感染,此外还存在接触被结核菌污染物品等相对次要传播途径但概率远低于飞沫传播,学校仍需关注环境清洁尤其对低免疫力群体。 一、空气飞沫传播 学校中结核病的主要传播途径为空气飞沫传播。当患有传染性肺结核的学生或教职员工在咳嗽、打喷嚏、大声说话时,会产生含有结核分枝杆菌的飞沫,这些飞沫悬浮在空气中,健康人吸入后,结核分枝杆菌有可能在其体内定植并引发感染。例如,一项发表于《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的研究指出,在密闭的教室等空间内,若存在传染性肺结核患者,其呼出的含菌飞沫可在空气中较长时间悬浮,增加了周围人群的感染风险。 二、其他相对次要传播途径(但需关注) 虽然空气飞沫传播是主要途径,但也存在其他相对少见的传播情况。比如,接触被结核菌污染的物品,若健康人接触了被结核患者痰液污染的餐具、毛巾等物品,且手部沾染结核菌后又接触口鼻黏膜,也可能导致感染,但这种传播方式的概率远低于空气飞沫传播。不过,在学校环境中仍需注意保持环境清洁,减少此类间接传播的可能性,尤其是对于免疫力相对较低的学生群体,更应重视环境的卫生管理。此外,对于患有结核病的个体,其排出的结核菌在环境中存活一定时间后,健康人接触污染环境也存在感染风险,但这并非学校结核病传播的主要方式,空气飞沫传播仍是核心传播途径。

    2025-10-22 10:02:56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