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林辉

湘南学院附属医院

擅长:冠心病、心力衰竭、高血压、心肌病冠脉介入、心脏电生理检查等。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个人擅长
冠心病、心力衰竭、高血压、心肌病冠脉介入、心脏电生理检查等。展开
  • 输卵管周围出现肿块是什么原因

    女性盆腔肿块成因包括炎症性因素,盆腔炎性疾病由病原体上行感染致输卵管及周围组织炎症、充血水肿、粘连成块,伴下腹痛、分泌物多,有不洁性生活等诱因,多见于性活跃育龄女;结核性盆腔炎由结核杆菌感染致结核性炎症成块,有低热等全身症状,既往常结核病史,各年龄段可发病,育龄女易受影响;子宫内膜异位症相关因异位内膜种植输卵管周围致周期性出血增生成异位囊肿样块,有进行性加重痛经、不孕等表现,与雌激素等相关,好发育龄有月经异常者;输卵管妊娠因受精卵输卵管腔外着床致周围组织膨胀成块,有停经、阴道不规则出血、下腹隐痛等症状,育龄有性生活未有效避孕者高发;输卵管肿瘤良性如平滑肌瘤等缓慢生长,早期可能无症状,随增大有下腹坠胀,各年龄段少见;恶性输卵管癌罕见,有阴道排液、腹痛、盆腔肿块等症状,好发绝经后女,也见育龄,与遗传、输卵管慢性炎症等可能相关。 一、炎症性因素 (一)盆腔炎性疾病 多由病原体感染引起,如淋病奈瑟菌、衣原体等。病原体上行感染累及输卵管及周围组织,引发炎症反应,导致组织充血、水肿、渗出,进而形成粘连包裹性肿块。患者常伴有下腹部疼痛、阴道分泌物增多等症状,多有不洁性生活史、宫腔操作史(如刮宫术、输卵管通液术等)等诱因,年龄上多见于性活跃的育龄女性。 (二)结核性盆腔炎 由结核分枝杆菌感染所致,结核杆菌可累及输卵管及周围组织,引起结核性炎症,形成结核性肿块。患者可能有低热、盗汗、乏力等全身症状,既往常有结核病史,如肺结核等,对各年龄段均可发病,但育龄女性相对更易受影响。 二、子宫内膜异位症相关 异位的子宫内膜组织可种植在输卵管周围,随着月经周期发生周期性出血、增生,形成异位囊肿样肿块。患者多有进行性加重的痛经、不孕等表现,与女性体内雌激素水平等因素相关,好发于育龄女性,尤其是有月经紊乱、经期延长等月经异常情况的人群。 三、输卵管妊娠 受精卵在输卵管腔外着床发育,常见于输卵管壶腹部妊娠,随着胚胎生长,可导致输卵管周围组织膨胀形成肿块。患者多有停经史,随后出现阴道不规则出血、下腹部隐痛或酸胀感等症状,育龄有性生活史且未采取有效避孕措施的女性为高发人群。 四、输卵管肿瘤 (一)良性肿瘤 如输卵管平滑肌瘤、输卵管腺纤维瘤等,肿瘤细胞异常增生形成肿块,多为缓慢生长,早期可能无明显症状,随着肿瘤增大可出现下腹部坠胀等表现,各年龄段均可发生,但相对少见。 (二)恶性肿瘤 输卵管癌较为罕见,肿瘤细胞浸润性生长累及输卵管周围组织形成肿块,患者可出现阴道排液、腹痛、盆腔肿块等症状,好发于绝经后女性,但也可见于育龄女性,发病与遗传、输卵管慢性炎症等因素可能相关。

    2025-10-30 17:10:55
  • 正常月经量是多少毫升

    正常月经量在20-60毫升间,可通过卫生巾等大致估算,其对了解生殖系统健康重要。青春期下丘脑-垂体-卵巢轴未完全成熟月经量可波动;育龄期受生活方式影响月经量可能改变;围绝经期卵巢功能衰退月经量会变。孕妇无月经,孕期异常阴道出血需就医;哺乳期因泌乳素高月经异常但也应在正常范围波动,异常需考虑相关问题。 衡量月经量的方法及意义 使用卫生棉条或卫生巾来大致估算:一般来说,一片普通的日用卫生巾吸收量在5-10毫升左右,夜用的可能在10-20毫升左右。如果整个月经周期使用的卫生巾数量,换算成大致的毫升数在20-60毫升之间,可认为是正常月经量。月经量的准确评估对于了解女性生殖系统的健康状况很重要,比如月经量过多(大于80毫升)可能提示存在一些妇科疾病,如子宫肌瘤、子宫内膜异位症等;月经量过少(小于20毫升)也可能与内分泌失调、宫腔粘连等问题相关。 不同年龄阶段女性月经量的特点及影响因素 青春期女性:青春期女性的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尚未完全成熟,月经量可能会有一定波动,但一般也应在正常范围内。这个时期由于内分泌调节还不稳定,可能会出现偶尔的月经量暂时偏离20-60毫升的情况,但随着身体的逐渐发育成熟,会逐渐趋于稳定。例如,初潮后的1-2年内,部分女性月经量可能相对不太规律,但多数仍在正常范围内。 育龄期女性:育龄期女性如果月经周期正常,月经量通常相对稳定在20-60毫升。但如果受到生活方式的影响,如长期熬夜、精神压力过大、过度节食等,可能会影响内分泌,进而导致月经量的改变。比如长期精神压力过大可能会使下丘脑分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异常,影响卵巢功能,导致月经量出现波动。 围绝经期女性:围绝经期女性卵巢功能逐渐衰退,月经量也会发生变化。一般来说,这个时期月经量可能会逐渐减少,但也应在正常范围内波动。如果出现月经量突然增多或减少明显偏离正常范围,需要警惕是否存在妇科疾病或内分泌紊乱等问题。 特殊人群月经量的注意事项 孕妇:孕妇一般不会有月经来潮,所以不存在月经量的问题。但如果在孕期出现异常的阴道出血,需要及时就医,因为这可能不是正常的月经量情况,而是与先兆流产、宫外孕等妊娠相关的异常情况有关。 哺乳期女性:哺乳期女性由于体内泌乳素水平较高,会抑制卵巢功能,月经可能会出现推迟或月经量异常的情况。但一般来说,哺乳期女性的月经量也应在正常范围内波动。如果哺乳期女性出现月经量过多或过少的情况,需要考虑是否存在内分泌恢复情况异常等问题,同时要注意排除妇科疾病的可能。例如,哺乳期女性如果月经量过多且持续时间长,可能会导致贫血等问题,需要及时处理。

    2025-10-30 17:08:55
  • 排卵期在的排卵期是什么时候

    月经周期规律女性排卵期通常在下次月经来潮前14天左右;月经周期不规律女性可通过基础体温监测法(长期坚持且生活方式不规律可能影响准确性)、宫颈粘液观察法(妇科炎症等病史可能干扰)推算排卵期;青春期女性下丘脑-垂体-卵巢轴未完全成熟致排卵期不固定,生活方式不当会加重紊乱;围绝经期女性卵巢功能衰退致月经周期及排卵期紊乱,需注意情绪和劳累;有基础疾病女性如多囊卵巢综合征者排卵不规律,需医生指导通过超声监测等判断并积极治基础病调生活方式。 一、月经周期规律女性的排卵期计算 对于月经周期规律,周期为28-30天的女性,排卵期通常在下次月经来潮前的14天左右。例如,某位女性月经周期为30天,本次月经第一天是1号,那么下次月经来潮大概是29号,往前推14天,排卵期大约在15号左右。 二、月经周期不规律女性的排卵期推算 基础体温监测法:女性排卵后基础体温会升高0.3-0.5℃。在月经周期中,每天早晨醒来后不活动时测量基础体温并记录。从低温相转向高温相的那一天通常就是排卵日,排卵日前5天和后4天加上排卵日即为排卵期。不过这种方法需要长期坚持测量并准确记录体温,对于生活方式不规律,如经常熬夜、作息紊乱的女性,可能会影响基础体温测量的准确性。 宫颈粘液观察法:随着月经周期变化,宫颈粘液会有不同表现。在接近排卵期时,宫颈粘液变得稀薄、透明、拉丝度长。比如月经干净后,宫颈粘液量少、粘稠,随着接近排卵期,粘液逐渐变多、变稀薄,当出现拉丝度最长的粘液时,预示着即将排卵,此时前后几天就是排卵期。但对于有妇科炎症等病史的女性,宫颈粘液的状态可能会受到影响,从而干扰对排卵期的判断。 三、特殊人群的排卵期情况 青春期女性:青春期女性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尚未完全成熟,月经周期往往不规律,排卵期也不固定。生活方式上如果过度节食、运动量过大等,会进一步影响内分泌,导致排卵期更加紊乱。这时候需要关注自身身体变化,通过基础体温监测等方法辅助判断,但由于内分泌系统不稳定,可能需要较长时间才能逐渐规律。 围绝经期女性:围绝经期女性卵巢功能逐渐衰退,月经周期紊乱,排卵期也变得难以预测。这个时期的女性可能伴有潮热、盗汗等不适症状,生活方式上需要注意保持情绪稳定,避免过度劳累,因为情绪和劳累等因素会影响内分泌,进而影响排卵期的判断。 有基础疾病的女性:例如患有多囊卵巢综合征的女性,其排卵往往不规律,可能存在稀发排卵或无排卵的情况。这类女性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通过超声监测卵泡发育等方法来准确判断排卵期,同时要积极治疗基础疾病,调整生活方式,如合理控制体重等,以改善排卵情况。

    2025-10-30 17:07:54
  • 例假前9天是安全期还是危险期

    例假前9天是否为安全期因月经周期是否规律而异,月经周期规律者需根据具体周期判断,不规律、青春期、围绝经期及有妇科疾病者例假前9天处于危险期可能性大,无生育计划者应采取可靠避孕措施。 一、月经周期的基本构成 月经周期通常分为卵泡期、排卵期和黄体期。一般来说,月经周期平均为28天,但会因个体差异有所不同,范围在21-35天之间。卵泡期是从月经第一天开始到排卵前,排卵期通常是下次月经前14天左右,黄体期是排卵后到月经来潮前。 二、例假前9天处于安全期还是危险期的分析 1.对于月经周期规律的女性 如果月经周期为28天:下次月经前14天为排卵日,那么月经前9天距离排卵日的时间计算为:28-14-9=5天,此时处于黄体期早期,相对来说属于安全期。因为在月经周期规律的情况下,卵子排出后一般只能存活1-2天,精子在女性体内可存活2-3天,所以在排卵前后的2-3天内同房怀孕几率较高,而月经前9天距离排卵日有一定时间间隔,怀孕风险相对较低。 如果月经周期较短,比如21天:下次月经前14天为排卵日,那么月经前9天距离排卵日的时间为:21-14-9=-2天,这意味着已经过了排卵日,处于黄体期,属于安全期。 如果月经周期较长,比如35天:下次月经前14天为排卵日,那么月经前9天距离排卵日的时间为:35-14-9=12天,此时还处于卵泡期,相对来说也是安全期。因为卵泡期还未到排卵阶段,卵子尚未排出,所以怀孕几率较低。 2.对于月经周期不规律的女性 月经周期不规律的女性,很难通过月经周期来准确推算排卵期和安全期,例假前9天处于危险期的可能性较大。因为不规律的月经周期会导致排卵时间不固定,可能会出现提前排卵或推迟排卵的情况,这样就无法准确判断例假前9天是否处于安全期,此时如果没有避孕需求,很容易发生意外怀孕。 三、特殊人群的情况考虑 青春期女性:青春期女性的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尚未完全成熟,月经周期往往不规律,所以例假前9天是否为安全期难以准确判断。这部分女性如果没有生育计划,应尽量采取可靠的避孕措施,因为月经不规律时排卵难以预测,意外怀孕的风险较高。 围绝经期女性:围绝经期女性卵巢功能逐渐衰退,月经周期也会变得不规律,同样无法准确通过月经周期来判断例假前9天是安全期还是危险期,也需要做好避孕措施,避免意外怀孕对身体造成不良影响。 有妇科疾病的女性:患有妇科疾病的女性,如多囊卵巢综合征等,会影响月经周期和排卵,导致月经周期紊乱和排卵异常,这种情况下例假前9天处于危险期的可能性增加,更需要谨慎对待避孕问题,最好在医生指导下选择合适的避孕方式。

    2025-10-30 17:07:11
  • 排卵后体温升高怎么回事

    排卵后体温升高主要与孕激素有关,正常生理下基础体温升0.3-0.5℃且双相型可辅助判断排卵,异常情况如怀孕、黄体功能异常、其他疾病影响会致体温异常,不同人群有不同特点及注意事项,育龄女性要规范测基础体温,围绝经期女性体温不典型时要排查疾病,有基础病女性要结合基础病观察体温变化。 正常生理情况下排卵后体温升高的表现及意义 体温变化范围:通常基础体温会升高0.3-0.5℃,例如排卵前基础体温可能在36.5℃左右,排卵后可能上升到36.8-37℃左右。 对判断排卵的意义:通过监测基础体温可以辅助判断排卵情况。如果基础体温呈双相型,即排卵前体温较低,排卵后体温升高并持续14天左右,然后体温下降,月经来潮,说明有排卵;如果基础体温呈单相型,则可能无排卵。对于有生育计划的女性,可以利用基础体温监测来选择合适的受孕时间。 异常情况导致排卵后体温升高需警惕的情况 怀孕:怀孕后黄体继续分泌孕激素,所以怀孕早期也会出现体温升高的情况,并且会持续较高水平。对于有性生活且月经推迟的女性,可通过检测血或尿中的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来确定是否怀孕。 黄体功能异常 黄体功能不足:黄体分泌孕激素不足,可能导致排卵后体温升高幅度不够,升高时间缩短等。例如基础体温升高幅度小于0.3℃,或升高时间不足10天等。这可能会影响受精卵着床,导致不孕或早期流产。 黄体萎缩不全:黄体萎缩时间延长,孕激素持续分泌,也会导致排卵后体温持续较高。可能表现为月经经期延长等情况。 其他疾病影响:一些全身性疾病,如感染性疾病等,也可能影响体温调节中枢,导致排卵后体温异常升高,但这种情况往往还会伴有其他症状,如感染性疾病可能伴有发热、寒战、咳嗽等症状。 不同人群排卵后体温升高的特点及注意事项 育龄女性:育龄女性关注基础体温变化来判断排卵和受孕情况时,要注意测量基础体温的方法要规范,一般要在清晨醒来未进行任何活动时测量口腔体温或腋下体温,且要坚持测量,记录要准确。如果发现基础体温异常,如持续高温等情况,要及时就医检查。 围绝经期女性:围绝经期女性卵巢功能逐渐衰退,排卵可能不规律,所以排卵后体温升高的情况也可能不典型。此时期女性也要关注自身体温变化,如果体温异常升高且伴有月经紊乱等情况,要排除妇科疾病及其他全身性疾病的可能。 有基础疾病的女性:如有甲状腺疾病等基础疾病的女性,甲状腺功能异常可能影响体温调节,所以排卵后体温升高情况可能与基础疾病相关。这类女性需要在控制基础疾病的基础上,观察排卵后体温变化,若体温异常要及时与内分泌科等相关科室医生沟通,综合判断原因。

    2025-10-30 17:06:08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