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林辉

湘南学院附属医院

擅长:冠心病、心力衰竭、高血压、心肌病冠脉介入、心脏电生理检查等。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个人擅长
冠心病、心力衰竭、高血压、心肌病冠脉介入、心脏电生理检查等。展开
  • 卵巢纤维瘤是什么

    卵巢纤维瘤是常见卵巢性索间质肿瘤,多见于中年女性,单侧发病多。病理上由卵巢皮质纤维组织发展而来,呈实性坚硬等。临床表现有腹部包块、腹痛及内分泌症状等。诊断靠超声、CT、MRI及腹腔镜等检查。治疗以手术为主,良性预后多较好,少数有潜在恶性。不同人群在其发生、发展及预后中表现不同。 1.病理特征 其组织学起源被认为是由卵巢皮质的纤维组织发展而来,肿瘤通常呈实性、坚硬,表面光滑或结节状,颜色一般为灰白色。在显微镜下观察,可见由胶原纤维和梭形细胞组成,细胞呈编织状排列。 2.临床表现 腹部症状: 多数患者无明显自觉症状,往往是在妇科检查或因其他疾病进行影像学检查时偶然发现。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腹部包块,当肿瘤较大时,可导致腹部膨隆,伴有腹胀感。例如,有些患者会感觉腹部逐渐增大,像怀孕几个月的样子,但没有妊娠相关的其他表现。 少数患者可能出现腹痛症状,这是因为肿瘤发生扭转或破裂等情况。如果肿瘤发生蒂扭转,会引起突然的下腹部剧烈疼痛,同时可能伴有恶心、呕吐等症状。 内分泌症状: 由于卵巢纤维瘤有时会产生雌激素,所以部分患者可能出现雌激素增多的表现。比如,在育龄期女性中,可能会出现月经紊乱,如月经量增多、月经周期改变等;在绝经后女性中,可能会出现子宫内膜增生等情况,但这种情况相对较少见。 3.诊断方法 影像学检查: 超声检查:是常用的初步检查方法。超声下卵巢纤维瘤表现为边界清晰的实性肿块,内部回声不均匀,有时可见低回声区。通过超声可以初步判断肿瘤的大小、位置以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 CT及MRI检查:对于超声检查难以明确诊断的情况,CT和MRI有助于进一步评估。CT检查可清晰显示肿瘤的形态、密度等情况,MRI在显示肿瘤与周围组织的关系方面更为清晰,能够更准确地判断肿瘤的性质和范围。 腹腔镜检查:对于一些难以通过其他检查明确诊断的卵巢肿块,腹腔镜检查可以直接观察卵巢肿瘤的外观,并可取组织进行病理检查以明确诊断。 4.治疗方式 手术治疗:手术是卵巢纤维瘤的主要治疗方法。对于年轻、有生育要求的单侧肿瘤患者,可行患侧卵巢肿瘤剔除术;对于无生育要求的单侧肿瘤患者或双侧肿瘤患者,可根据具体情况行单侧附件切除或双侧附件切除。手术方式的选择主要依据患者的年龄、生育需求以及肿瘤的具体情况来决定。 5.预后情况 卵巢纤维瘤大多为良性肿瘤,经过及时手术治疗后,预后通常较好。复发率较低,但仍需要定期进行妇科检查,包括超声等检查项目,以监测有无复发情况。不过,少数卵巢纤维瘤可能具有潜在恶性,虽然恶变率较低,但如果出现复发或转移等情况,预后会相对较差。 不同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和病史的人群在卵巢纤维瘤的发生、发展及治疗预后中可能会有不同的表现和影响。例如,年轻女性由于有生育需求,在治疗时更需注重保留生育功能;绝经后女性的内分泌变化特点可能会影响对肿瘤相关内分泌症状的判断和处理;有不良生活方式的人群可能在肿瘤发生发展中存在一定影响,但目前确切的关联机制还在研究中;有卵巢肿瘤家族史的人群患卵巢纤维瘤等卵巢肿瘤的风险可能相对较高,需要更加密切地进行监测。

    2025-10-30 18:23:45
  • 怎么测排卵

    女性监测排卵的方法有基础体温监测法、宫颈黏液观察法、排卵试纸检测法和B超监测法。基础体温监测法利用排卵后孕激素使基础体温升高0.3-0.5℃的原理,晨起未活动前测体温并记录;宫颈黏液观察法依据雌激素和孕激素变化致宫颈黏液改变的原理,观察其性状量等;排卵试纸检测法通过检测尿液中LH峰值水平预测排卵;B超监测法可直接观察卵泡发育情况判断排卵时间,不同年龄女性监测各有特点且需注意生活方式对各方法的影响。 方法:每天清晨醒来后,在未进行任何活动前测量体温,并记录下来。坚持测量一个月经周期,通过体温的变化来判断排卵日期。例如,连续几个月测量体温,会发现排卵前体温较低,排卵后体温升高并持续一段时间。对于不同年龄的女性,基础体温监测的原理是相同的,但年轻女性内分泌相对更规律,监测相对更易发现规律;更年期女性内分泌波动大,可能基础体温变化不典型,需要长期坚持测量才能更好判断。生活方式方面,测量体温前不能剧烈运动、进食等,否则会影响体温测量结果。 宫颈黏液观察法 原理:随着月经周期中雌激素和孕激素水平的变化,宫颈黏液会发生相应改变。排卵前,雌激素水平升高,宫颈黏液分泌量增多,质地稀薄、透明,类似蛋清,可拉丝;排卵后,孕激素水平升高,宫颈黏液变得黏稠、浑浊,拉丝度差。 方法:每天用干净的纸巾擦拭外阴,观察宫颈黏液的性状、量等变化。比如,在月经干净后,宫颈黏液量少、黏稠、浑浊;接近排卵期时,宫颈黏液变得稀薄、透明、拉丝度好。不同年龄女性宫颈黏液变化规律略有不同,年轻女性激素波动相对稳定,观察相对清晰;老年女性激素水平下降,宫颈黏液分泌量减少,观察时需更细致。生活方式上,要注意保持外阴清洁,但避免过度清洗破坏阴道内环境。 排卵试纸检测法 原理:排卵试纸是通过检测尿液中黄体生成素(LH)的峰值水平来预测排卵。在排卵前,LH会出现高峰值,排卵试纸会显示阳性。 方法:按照排卵试纸的说明书操作,通常是收集晨尿(早晨10点前的尿液),将排卵试纸的测试端浸入尿液中,等待几分钟后观察结果。如果出现两条红线,且检测线颜色接近或等于对照线颜色,说明即将在24-48小时内排卵。对于不同年龄女性,激素水平有差异,年轻女性LH高峰相对明显,排卵试纸检测相对准确;更年期女性LH高峰可能不明显,可能需要多次检测或结合其他方法判断。生活方式上,检测前不宜大量饮水,以免稀释尿液影响检测结果。 B超监测法 原理:通过B超可以直接观察卵泡的发育情况、大小、数量等,从而准确判断排卵时间。 方法:从月经周期的第10天左右开始,到医院进行B超监测卵泡。一般需要多次检查,观察卵泡逐渐生长、成熟,当卵泡直径达到18-25mm时,多提示即将排卵。不同年龄女性卵泡发育情况不同,年轻女性卵泡发育相对规律,B超监测较易发现成熟卵泡;高龄女性卵泡质量可能下降,监测时需更密切关注卵泡情况。对于有基础疾病的女性,如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B超监测卵泡是常用的监测排卵方法,通过B超可以观察卵泡发育及排卵情况,指导治疗。生活方式上,B超监测前无需特殊准备,但要遵循医生安排按时进行检查。

    2025-10-30 18:22:08
  • 女性的排卵期是什么时候

    月经周期规律女性排卵期一般在下次月经来潮前14天左右;月经周期不规律女性可通过基础体温监测法(排卵后基础体温升高0.3-0.5℃,升高日前后10天左右为排卵期)和宫颈黏液观察法(接近排卵期宫颈黏液稀薄透明拉丝度高时前后几天为排卵期)推算;青春期女性下丘脑-垂体-卵巢轴未完全成熟致排卵期不固定;围绝经期女性卵巢功能衰退致月经周期紊乱、排卵期不规律;有病史女性如多囊卵巢综合征等会影响排卵致排卵期不规律甚至不排卵,需相应监测和治疗。 一、月经周期规律女性的排卵期计算 对于月经周期规律,通常为28-30天的女性,排卵期一般在下次月经来潮前的14天左右。例如,某位女性下次月经预计在1号来潮,那么她的排卵期大概在16号左右。这是因为在月经周期中,卵泡发育成熟并排出卵子,黄体期相对固定,而卵泡期的长短会有一定变化,通过下次月经来潮前14天这个时间点来大致推算排卵期。 二、月经周期不规律女性的排卵期推算方法 (一)基础体温监测法 基础体温是指人体经过较长时间睡眠(一般6-8小时)醒来后尚未进行任何活动时所测量的体温。女性在排卵后,由于孕激素的作用,基础体温会升高0.3-0.5℃。月经周期不规律的女性可以每天早晨醒来后,在未进行任何活动前测量基础体温并记录。一般来说,体温升高的那一天通常就是排卵日,而排卵日的前5天和后4天加上排卵日即为排卵期。例如,某女性连续监测基础体温,发现有一天体温较之前升高了0.4℃,那么以这一天为排卵日,往前推5天,往后推4天,这10天左右的时间就是她的排卵期。 (二)宫颈黏液观察法 在月经周期中,宫颈黏液会发生变化。接近排卵期时,宫颈黏液会变得稀薄、透明,拉丝度高,类似鸡蛋清样。月经周期不规律的女性可以通过观察宫颈黏液的变化来推测排卵期。当发现宫颈黏液出现上述变化时,往往提示即将排卵,此时的前后几天就是排卵期。比如,某女性发现自己的宫颈黏液变得很稀薄且能拉出很长的丝,那么接下来的几天内就很可能处于排卵期。 三、特殊人群的排卵期情况 (一)青春期女性 青春期女性的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尚未完全成熟,月经周期往往不规律,排卵期也不固定。此阶段女性要注意观察自身身体变化,如是否有阴道分泌物的变化等,来初步推测排卵期,但由于月经周期不稳定,排卵期的推算可能存在较大误差。家长要给予青春期女性正确的生理知识引导,让她们了解自身身体变化情况。 (二)围绝经期女性 围绝经期女性卵巢功能逐渐衰退,月经周期紊乱,排卵期也变得不规律。这个时期的女性在关注自身身体变化的同时,要注意定期进行妇科检查,了解卵巢功能等情况。由于激素水平的变化,身体可能会出现一些不适,要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如合理饮食、适量运动等,以维持身体的健康状态。 (三)有病史女性 如果女性有妇科疾病等病史,如多囊卵巢综合征等,会影响排卵,导致排卵期不规律甚至不排卵。这类女性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排卵监测,可能需要借助B超等检查手段来准确了解卵泡发育及排卵情况。同时,要积极治疗基础疾病,以改善排卵状况,提高受孕等相关健康问题的处理效果。

    2025-10-30 18:21:07
  • 促排卵药什么时候吃合适

    月经周期规律女性一般从月经来潮第2-5天服促排卵药;月经周期不规律者中,月经稀发者在撤退性出血第2-5天考虑服,闭经者需先明确原因再定;特殊人群中,年龄大的从低剂量开始且密切监测,年龄小的一般不随意用,有卵巢疾病史者要谨慎且个性化调整,服促排卵药期间要保持健康生活方式。 一、月经周期规律女性的促排卵药服用时间 对于月经周期规律,通常为28-30天的女性,一般从月经来潮的第2-5天开始服用促排卵药。这是因为在月经周期的这个阶段,体内的激素水平处于基础状态,通过在此时开始服用促排卵药,可以较好地调节卵巢的卵泡发育过程。例如,研究发现,在月经早期服用促排卵药能够使卵泡按照预期的节奏生长发育,为后续的排卵创造有利条件。 二、月经周期不规律女性的促排卵药服用时间 月经稀发者:月经周期长于35天的月经稀发女性,需要先通过调整月经周期来确定合适的服药时间。可以使用孕激素等药物来让月经规律来潮,一般在撤退性出血(使用孕激素停药后出现的出血)的第2-5天开始考虑服用促排卵药。因为只有先让月经周期相对规律后,才能更精准地把握促排卵药的服用时机,以促进卵泡的正常发育。 闭经者:对于闭经的女性,首先要明确闭经的原因,可能需要进行激素水平检测、B超等检查来评估卵巢功能等情况。然后根据具体情况来确定服用促排卵药的时间,可能需要在使用雌激素等药物促使子宫内膜生长后,再考虑在合适的时机使用促排卵药,这个过程需要在医生的严密监测下进行,因为不同病因导致的闭经其后续促排卵的时机选择差异较大。 三、特殊人群的注意事项 年龄因素:对于年龄较大的女性,卵巢功能可能有所下降,在服用促排卵药时需要更加密切地监测卵泡发育情况。一般建议从较低剂量的促排卵药开始尝试,因为随着年龄增长,卵巢对药物的反应可能会发生变化,低剂量开始可以降低过度刺激等风险。而对于年龄较小的女性,尤其是低于一定生育年龄界限(如低于18岁),一般不建议随意使用促排卵药,因为过早使用促排卵药可能会对卵巢等生殖系统造成不良影响,应优先考虑非药物的方式来促进生育相关情况的改善。 病史因素:如果女性有卵巢疾病史,如多囊卵巢综合征等,在服用促排卵药时需要特别谨慎。对于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服用促排卵药的时间可能需要根据病情的控制情况来调整。一般需要在医生综合评估患者的激素水平、卵巢形态等情况后,制定个性化的服药时间。例如,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往往存在内分泌紊乱,在服用促排卵药前可能需要先通过生活方式调整(如控制体重等)以及药物调节内分泌后,再选择合适的时机使用促排卵药,以提高治疗效果并降低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生活方式因素:在服用促排卵药期间,女性应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例如,要保证充足的睡眠,一般建议每天7-8小时的睡眠,良好的睡眠有助于维持体内激素的正常节律,对卵泡的发育有积极作用;同时要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过度紧张,因为精神压力过大可能会影响内分泌,进而影响促排卵药的效果。另外,要注意合理饮食,保证营养均衡,摄入足够的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物质,为卵泡发育提供良好的身体内环境。

    2025-10-30 18:20:00
  • 输卵管手术的完整流程是怎样的

    术前需详细询问患者月经史等病史并进行体格评估、完善实验室及传染病等检查、行影像学检查明确输卵管病变情况且做阴道清洁准备,麻醉方式按患者状况选全身或椎管内麻醉,手术以输卵管复通术为例包括消毒铺巾、暴露输卵管、处理病变及吻合修复,术后要监测生命体征、护理伤口、康复指导并观察并发症,基础疾病患者需术前控制基础病术后关注影响,老年患者要全面评估脏器功能术后加强监护,年轻未育患者需注重生育功能保护指导合理备孕及监测输卵管通畅度。 一、术前准备 1.病史与体格评估:详细询问患者月经史、生育史、既往手术史等,重点了解输卵管病变相关信息;进行全面体格检查,尤其关注盆腔情况,评估手术可行性。 2.实验室检查:完善血常规、肝肾功能、凝血功能、传染病筛查(如乙肝、梅毒、艾滋病等),以了解患者全身状况及感染风险。 3.影像学检查:通过子宫输卵管造影、超声等明确输卵管病变部位、程度及范围,常见如输卵管堵塞、粘连等具体情况。 4.阴道准备:手术前进行阴道清洁,使用碘伏等消毒剂擦拭阴道,降低术中感染风险。 二、麻醉方式选择 根据患者身体状况、手术复杂程度等选择合适麻醉方式,常见有: 全身麻醉:适用于手术操作复杂、患者需完全无痛肌松的情况。 椎管内麻醉:包括硬膜外麻醉或蛛网膜下腔麻醉,适用于部分相对简单的输卵管手术,可满足手术区域镇痛要求。 三、手术操作(以输卵管复通术为例) 1.消毒铺巾:严格遵循无菌操作流程,对手术区域进行消毒,铺无菌巾单,建立无菌操作环境。 2.暴露输卵管:通过腹部切口(开腹手术)或腹腔镜(腹腔镜手术)进入腹腔,精准找到病变输卵管部位,充分暴露以便操作。 3.处理病变:分离输卵管周围粘连组织,切除病变、坏死或堵塞部分,恢复输卵管相对正常的解剖结构。 4.吻合修复:采用精细缝合技术,将输卵管两断端进行端端吻合,恢复输卵管的连续性,确保管腔通畅性,常用可吸收缝线进行缝合,减少异物反应。 四、术后护理 1.一般生命体征监测:密切监测患者体温、血压、心率等指标,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2.伤口与感染护理:观察手术切口有无渗血、渗液,保持切口清洁干燥,按医嘱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3.康复指导:鼓励患者早期进行床上活动,促进胃肠蠕动恢复,预防肠粘连等并发症;指导术后避孕及后续备孕计划,根据患者恢复情况合理规划受孕时间。 4.并发症观察:警惕腹痛加剧、发热等情况,及时排查是否出现出血、感染等并发症,若有异常需及时处理。 五、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基础疾病患者:如合并高血压、糖尿病者,术前需积极控制基础疾病,使血压、血糖等指标处于相对稳定范围,降低手术风险;术后需关注基础疾病对恢复的影响,遵医嘱继续控制相关指标。 老年患者:手术耐受性相对较差,术前需全面评估心、肺等重要脏器功能,术后加强监护,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及恢复情况,注意预防肺部感染、深静脉血栓等老年常见并发症。 年轻未育患者:术后更需注重生育功能保护,指导合理备孕时间,建议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输卵管功能恢复及受孕相关监测,如术后定期进行输卵管通畅度评估等。

    2025-10-30 18:18:04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