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晨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

擅长:消化内科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个人擅长
消化内科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展开
  • 天天喝水为什么还便秘

    饮水因素未达促进排便效果、肠道动力与蠕动相关因素、饮食结构不合理会导致便秘,应合理饮水、调整饮食结构、适度运动、关注特殊人群来应对便秘,包括保证合适饮水、分散饮水、喝白开水,增加膳食纤维摄入、减少高脂高蛋白食物摄入,进行适量运动,老年人、儿童及患病者分别采取相应保健措施。 饮水时间安排不合理:如果喝水集中在某一个时段,而不是分散在一天中饮用,也不利于肠道持续得到水分滋润。例如只在晚上大量喝水,而白天喝水很少,那么肠道在白天大部分时间得不到充足水分补充,粪便在肠道内停留时间过长,水分被过度吸收,就容易引发便秘。 肠道动力与蠕动相关因素 年龄因素影响:不同年龄人群肠道蠕动情况不同。老年人肠道蠕动本身相对缓慢,即使天天喝水,如果肠道肌肉力量减弱、神经调节功能下降,也容易出现便秘。儿童如果饮食结构不合理且喝水方式不当,也可能影响肠道正常蠕动导致便秘,比如儿童喜欢喝含糖量高的饮料代替白开水,会影响肠道正常生理功能。 缺乏运动:即使天天喝水,如果长期缺乏运动,尤其是久坐不动的人群,肠道蠕动会减慢。因为运动可以促进肠道的蠕动,帮助粪便推进。比如上班族长时间坐在办公室,缺乏体育活动,肠道蠕动减缓,即使摄入足够水分,粪便也难以正常排出。 疾病因素干扰:一些疾病会影响肠道蠕动,如肠道肿瘤会导致肠道狭窄,阻碍粪便通过;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患者由于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会使机体代谢减缓,包括肠道蠕动减缓,即使天天喝水也可能出现便秘;糖尿病患者如果血糖控制不佳,可能会引起自主神经病变,影响肠道神经调节,导致肠道蠕动功能紊乱,引发便秘。 饮食结构不合理相关 膳食纤维摄入不足:虽然天天喝水,但如果饮食中缺乏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蔬菜、水果、全谷类食物等,粪便的体积和重量不足以刺激肠道蠕动。膳食纤维能吸收水分,增加粪便体积,促进肠道蠕动,帮助排便。例如长期以精细米面为主食,很少吃蔬菜和粗粮,即使每天喝足够的水,也可能因为膳食纤维摄入过少而发生便秘。 高脂高蛋白饮食影响:过多摄入高脂、高蛋白食物,会使肠道内消化过程相对缓慢,并且这些食物在肠道内的代谢产物可能会影响肠道正常功能。比如大量食用肉类,其在肠道内消化时间较长,同时产生的代谢废物可能会抑制肠道蠕动,即使有足够水分,也容易导致便秘。 应对建议 合理饮水:保证每天摄入足够且合适的水分,分散在一天中饮用,避免一次性大量饮水,同时尽量饮用白开水,减少浓茶、咖啡等刺激性饮品的摄入。一般建议早上起床后喝一杯温水,促进肠道蠕动;白天每隔一段时间适量饮水。 调整饮食结构: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多吃蔬菜(如菠菜、芹菜等)、水果(如苹果、香蕉等)、全谷类食物(如燕麦、糙米等)。同时减少高脂、高蛋白食物的过量摄入,保持饮食均衡。 适度运动:根据自身情况进行适量运动,如成年人可以每天进行30分钟以上的有氧运动,像快走、慢跑等;儿童则要保证每天有足够的户外活动时间,促进肠道蠕动。 关注特殊人群:老年人要特别注意适当运动和合理饮食,可在医生指导下进行一些适合的肠道保健活动;儿童要培养良好的饮水和饮食习惯;患有相关疾病的人群,如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糖尿病等患者,要积极治疗原发疾病,控制病情,以改善肠道功能,预防便秘。

    2025-10-16 14:22:17
  • 老放屁怎么办

    老放屁可通过饮食调整(减少易产气食物摄入、控制进食速度、增加膳食纤维摄入)、生活方式调整(适度运动、注意腹部保暖)来改善,若由肠道感染、消化不良、乳糖不耐受等疾病因素引起需对应处理,若情况持续不缓解或伴严重不适需及时就医。 一、饮食调整 1.减少易产气食物摄入:某些食物容易在肠道被细菌分解发酵产生气体,从而导致放屁增多。例如豆类,像红豆、绿豆、黑豆等,其中含有棉子糖等寡糖,人体难以消化,进入大肠后被肠道细菌分解就会产生大量气体;还有洋葱、大蒜、西兰花等蔬菜,也富含可发酵的碳水化合物,食用后易产气。应适当减少这类食物的摄取量。 2.控制进食速度:进食过快会使大量空气随食物一起进入胃肠道,从而增加放屁的几率。要养成细嚼慢咽的好习惯,尽量避免边吃边说话,减少空气的吸入。 3.增加膳食纤维摄入:适量补充膳食纤维有助于改善肠道功能,促进肠道蠕动,减少气体在肠道内的积聚。可以多吃一些全谷物(如燕麦、糙米等)、新鲜水果(如苹果、香蕉等)和蔬菜(如菠菜、胡萝卜等),但要注意逐渐增加摄入量,让肠道有适应过程,以免引起腹胀等不适。 二、生活方式调整 1.适度运动:缺乏运动可能导致胃肠蠕动减慢,使气体在肠道内停留时间延长,容易产生更多气体。每天进行适量的运动,如散步、慢跑、瑜伽等,每次运动30分钟左右,每周坚持3-5次,有助于促进肠道蠕动,帮助气体排出。对于儿童来说,家长可以陪其进行适合的户外活动,如在公园玩耍等;对于老年人,要选择较为温和的运动方式,避免剧烈运动加重身体负担。 2.注意腹部保暖:腹部着凉可能会引起胃肠道功能紊乱,导致放屁增多。尤其是在季节交替、气温较低时,要注意给腹部保暖,可以适当增添衣物,晚上睡觉盖好被子,避免腹部直接吹冷风。 三、疾病因素及应对 1.肠道感染:如细菌、病毒等引起的肠道感染,会导致肠道内菌群失调,食物消化吸收过程受到影响,从而产生过多气体。如果出现腹泻、腹痛、放屁增多等症状,且怀疑是肠道感染,应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如大便常规等,明确病因后遵医嘱进行相应治疗。儿童肠道感染后更要重视,因为儿童肠道功能相对较弱,感染可能会影响生长发育,需及时就医并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护理和治疗。 2.消化不良:各种原因引起的消化不良,如胃肠动力不足、消化酶分泌减少等,会使食物在胃肠道内不能被充分消化吸收,发酵产生气体。可以通过调整饮食结构,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一些有助于消化的药物(但儿童需谨慎使用,应遵循儿科医生建议)来改善症状。老年人消化不良较为常见,要注意饮食的易消化性,必要时可咨询医生进行合理干预。 3.乳糖不耐受:部分人群体内缺乏乳糖酶,无法完全消化乳制品中的乳糖,未被消化的乳糖在肠道内被细菌分解发酵产生气体,导致放屁增多、腹胀、腹泻等症状。对于乳糖不耐受的人群,可以选择低乳糖或无乳糖的奶制品,如舒化奶等,或者少量多次饮用乳制品,让肠道逐渐适应。儿童如果出现乳糖不耐受相关症状,要注意营养的均衡补充,避免因限制乳制品摄入而导致钙等营养素缺乏。 如果老放屁的情况持续不缓解或伴有其他严重不适症状,如腹痛剧烈、体重明显下降、便血等,应及时前往医院就诊,进行详细的检查,以明确病因并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措施。

    2025-10-16 14:21:31
  • 幽门螺旋杆菌有自测方法吗

    幽门螺旋杆菌自测方法包括呼气试验类、粪便抗原检测类和唾液检测类。呼气试验类基于幽门螺旋杆菌能分解尿素产二氧化碳原理,不同人群使用有注意事项,操作有口服试剂、等待后呼气等步骤;粪便抗原检测类基于粪便有幽门螺旋杆菌抗原,不同年龄人群收集样本有要求,操作是采集粪便放收集管送检;唾液检测类基于口腔可能有幽门螺旋杆菌定植,不同人群收集样本有注意事项,操作是清洁口腔后收集唾液处理送检。自测准确性有差异,阳性后需到医院进一步正规检测并规范治疗。 一、呼气试验类自测方法 1.原理 幽门螺旋杆菌能产生尿素酶,可分解尿素产生二氧化碳。呼气试验类自测方法就是基于此原理。例如,碳-13呼气试验自测盒,受试者口服含有标记碳-13的尿素胶囊后,若胃内存在幽门螺旋杆菌,其产生的尿素酶会将尿素分解,产生带有标记的二氧化碳,受试者呼出的气体中会含有标记的二氧化碳,通过检测呼出气体中标记二氧化碳的量来判断是否感染幽门螺旋杆菌。碳-14呼气试验自测盒原理类似,但碳-14有一定放射性,孕妇、儿童等特殊人群需谨慎使用碳-14呼气试验自测方法。 对于儿童群体,由于其配合度可能相对较低,使用呼气试验自测时需要家长协助确保受试者正确服用胶囊并规范收集呼气样本。对于老年人,要考虑其身体状况,如是否存在呼吸系统疾病影响呼气样本收集等情况。 2.操作步骤 首先按照说明书准备好自测盒,一般会有特定的采样瓶等工具。然后口服相应的试剂(如碳-13或碳-14标记的尿素),等待一定时间后(通常是15-30分钟),向采样瓶中呼气,直到采样瓶中的液体变色或达到规定的呼气量等,最后将采样瓶寄送到指定检测机构或者使用配套的仪器进行检测。 二、粪便抗原检测自测方法 1.原理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人体后,会有部分菌体抗原随粪便排出体外,粪便抗原检测自测方法就是通过检测粪便中的幽门螺旋杆菌抗原来判断是否感染。 对于不同年龄人群,粪便样本的收集要求有所不同。儿童收集粪便样本时要注意避免污染,尽量使用清洁的容器收集新鲜粪便,并且要快速送检。老年人收集粪便样本时要考虑其行动不便等情况,确保样本收集的规范和及时。 2.操作步骤 按照说明书获取粪便采样工具,然后用采样工具采集少量新鲜粪便,将粪便样本放入指定的样本收集管中,按照说明书的要求进行处理后,将样本送检进行检测。 三、唾液检测自测方法 1.原理 幽门螺旋杆菌在口腔内也可能存在定植,唾液中会含有幽门螺旋杆菌的相关成分,通过检测唾液中的幽门螺旋杆菌抗体等指标来判断是否感染。 对于儿童,唾液收集可能相对困难,需要家长帮助儿童在口腔清洁后收集唾液样本,并且要注意样本收集后的保存和送检要求。对于有口腔疾病的人群,如牙周炎等,可能会影响唾液检测结果的准确性,需要在检测前告知医生口腔疾病情况。 2.操作步骤 首先清洁口腔,然后用特定的唾液收集装置收集唾液,将收集好的唾液样本按照说明书的要求进行处理,如加入相应的试剂等,然后进行检测。 需要注意的是,自测方法的准确性相对医院的专业检测可能会有一定差异,自测阳性后仍需要及时到医院进行进一步的胃镜检查及碳-13/碳-14呼气试验等正规检测以明确诊断,并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规范治疗。

    2025-10-16 14:19:25
  • 少儿便秘怎么办

    少儿便秘可通过调整饮食结构(增加膳食纤维摄入、保证充足水分)、培养良好排便习惯(定时排便)、适度运动、就医评估与干预来改善,婴儿期有特殊情况,不同年龄段护理有差异,综合多方面因素采取个体化措施改善少儿便秘状况。 增加膳食纤维摄入:对于少儿便秘,应鼓励其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新鲜的蔬菜(西兰花、菠菜等)和水果(苹果、香蕉等)。蔬菜中的膳食纤维可以增加粪便体积,促进肠道蠕动。例如,每100克西兰花约含膳食纤维1.6克,适量摄入有助于改善肠道功能;苹果中的果胶是一种可溶性膳食纤维,能调节肠道蠕动。一般来说,年龄在1-3岁的少儿,每天蔬菜摄入量约50-100克,水果摄入量约50-75克;3岁以上少儿可适当增加,蔬菜每天约100-150克,水果约75-100克。 保证充足水分:让少儿每天饮用足够的水,水可以使粪便保持湿润,易于排出。少儿每天的饮水量应根据年龄和活动量调整,一般1-3岁少儿每天需饮水约900-1000毫升,3岁以上少儿每天约1200-1600毫升。可以少量多次饮用,不要等到口渴了再喝。 培养良好排便习惯 定时排便:帮助少儿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一般建议每天在固定的时间让少儿坐在马桶上尝试排便,每次排便时间不宜过长,控制在5-10分钟左右。例如,可选择早餐后半小时,此时肠道蠕动较为活跃,有助于形成排便反射。长期坚持定时排便,能让肠道形成规律的蠕动节奏,改善便秘情况。 适度运动 增加活动量:鼓励少儿进行适当的运动,运动可以促进肠道蠕动。少儿可以选择散步、跑步、跳绳等运动方式。年龄较小的少儿可由家长陪同进行简单的户外活动,如在公园玩耍、爬行等;年龄较大的少儿可以参与学校的体育活动。一般来说,少儿每天应保证至少1-2小时的户外活动时间,运动强度以少儿能够耐受且不感到疲劳为宜。运动能通过肌肉的收缩带动肠道蠕动,从而缓解便秘。 就医评估与干预 严重情况及时就医:如果少儿便秘情况持续较长时间(如超过2周)且通过上述家庭护理措施无法改善,或者伴有腹痛、呕吐、体重不增等异常症状时,应及时带少儿就医。医生会进行详细的检查,以排除先天性巨结肠等器质性疾病。如果是由疾病因素引起的便秘,医生会根据具体病情进行相应的治疗,如可能会使用一些安全的缓泻药物,但会严格遵循儿科用药原则,确保少儿的安全。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婴儿期特殊情况:对于婴儿期的便秘情况,母乳喂养的婴儿,母亲的饮食也很重要,母亲应避免食用过于辛辣、油腻的食物,以免通过乳汁影响婴儿。人工喂养的婴儿,要注意奶粉的冲调比例,按照奶粉说明书正确冲调,避免奶粉过稠导致便秘。同时,家长可以在医生指导下,适当给婴儿做腹部按摩,以肚脐为中心,顺时针轻轻按摩婴儿腹部,每次按摩10-15分钟,每天2-3次,有助于促进婴儿肠道蠕动。 不同年龄段护理差异:不同年龄段的少儿在便秘护理上有一定差异,比如幼儿期的少儿自我控制排便的能力逐渐发展,但仍需要家长引导;学龄期少儿要注意培养其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因为学习压力等因素影响排便规律。总之,针对少儿便秘的处理需要综合考虑少儿的年龄、生活方式等多方面因素,采取个体化的措施来改善便秘状况。

    2025-10-16 14:16:17
  • 消化道肿瘤标志物是什么

    消化道肿瘤标志物是在消化道肿瘤发生发展中由肿瘤细胞合成释放或机体对肿瘤细胞反应产生的物质,可在多种样本检测到,有助于相关诊断等,常见的癌胚抗原等各有其对不同消化道肿瘤及良性疾病的意义,不能仅凭单一标志物升高确诊肿瘤,需结合多种手段综合判断。 常见的消化道肿瘤标志物及意义 癌胚抗原(CEA): 意义:CEA是一种广谱的肿瘤标志物,在消化道肿瘤中,如结肠癌、直肠癌、胃癌等可能会升高。但它的特异性不是很强,一些良性疾病如结肠炎、胰腺炎、肝脏疾病等也可能导致CEA轻度升高。在结肠癌患者中,CEA水平与肿瘤的分期、预后等相关,早期结肠癌患者CEA升高的比例相对较低,而中晚期患者CEA升高的比例较高,并且术后监测CEA水平的变化可以帮助判断肿瘤是否复发。对于年龄较大的人群,由于其身体机能的变化,良性疾病导致CEA升高的可能性相对增加,所以在检测CEA时需要结合临床症状、其他检查等综合判断。对于有消化道肿瘤家族史的人群,定期监测CEA可能更有意义,以便早期发现可能的肿瘤病变。 糖类抗原19-9(CA19-9): 意义:CA19-9对胰腺癌的诊断价值较高,胰腺癌患者血清CA19-9水平明显升高。在胃癌、结肠癌等消化道肿瘤中也可能升高。一些良性胆道疾病,如胆石症、胆管炎等也可引起CA19-9升高,但一般升高幅度相对较小。对于不同性别来说,在消化道肿瘤发生时CA19-9的变化规律基本一致,但女性在一些妇科疾病等情况下也可能出现CA19-9的变化,需要注意鉴别。生活方式方面,长期大量饮酒可能会对胰腺等消化器官产生影响,进而影响CA19-9的水平,所以有长期饮酒史的人群在检测CA19-9时要考虑这一因素。对于有胆道疾病病史的人群,监测CA19-9时要警惕肿瘤的可能。 糖类抗原242(CA242): 意义:CA242对胰腺癌、结肠癌的诊断有一定价值,在胰腺癌患者中的阳性率较高,也可见于胃癌、肝癌等消化道肿瘤。与CA19-9相比,CA242在胰腺癌诊断中的特异性可能相对更高一些。在年龄方面,老年人的身体代谢等功能有所下降,肿瘤标志物的检测结果可能会受到一定影响,所以对于老年消化道肿瘤高危人群,检测CA242等标志物时要结合其整体健康状况进行综合分析。如果老年患者同时合并多种慢性疾病,其肿瘤标志物的变化可能更为复杂,需要谨慎判断。 糖类抗原72-4(CA72-4): 意义:CA72-4是诊断胃癌的重要标志物之一,在胃癌患者中的阳性率较高,也可见于卵巢癌、乳腺癌等其他肿瘤。在良性胃病患者中,CA72-4的阳性率较低,所以它对胃癌的诊断有一定的提示作用。对于有长期胃部不适症状的人群,尤其是年龄在40岁以上、有胃癌家族史等高危因素的人群,检测CA72-4有助于早期发现胃癌。不同生活方式下,如长期饮食不规律、喜欢高盐饮食等人群,患胃癌的风险增加,此时监测CA72-4等标志物更有意义,以便早期发现胃部病变。 总之,消化道肿瘤标志物在消化道肿瘤的诊治中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但不能仅凭单一的肿瘤标志物升高就确诊肿瘤,还需要结合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等多种手段进行综合判断。

    2025-10-16 14:13:54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