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tice: Undefined index: department_name in /data/web/project/39yst/www/trunk1/app/modules/ask/index.php on line 310
陈晨副主任医师(49)_问答库_民福康养生
陈晨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

擅长:消化内科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个人擅长
消化内科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展开
  • 得了便秘怎么才能治好

    便秘可通过调整饮食、增加运动量、建立良好的排便习惯、药物治疗、灌肠等方法缓解,特殊人群需根据具体情况调整治疗方法,持续时间较长或伴有其他症状时应及时就医。 1.调整饮食 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多吃蔬菜、水果、全麦面包等,同时要保证足够的水分摄入。 2.增加运动量 适量的运动可以促进肠道蠕动,缓解便秘。 3.建立良好的排便习惯 每天定时排便,即使没有便意,也可以在马桶上坐一会儿,培养排便反射。 4.药物治疗 如果便秘严重,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开塞露、乳果糖等药物。 5.灌肠 如果以上方法都不能缓解便秘,可以考虑灌肠治疗。 需要注意的是,对于孕妇、儿童、老年人等特殊人群,治疗便秘的方法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同时,如果便秘持续时间较长或伴有其他症状,如腹痛、腹胀、呕吐等,应及时就医,以便明确病因并进行治疗。

    2025-05-22 16:03:27
  • 便秘妙招

    便秘治疗方法有饮食调整、建立排便习惯、适度运动、腹部按摩和药物治疗,特殊人群应遵循医生建议。 1.饮食调整 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多吃蔬菜、水果、全麦面包等。同时,要保证足够的水分摄入,有助于软化粪便。 2.建立良好的排便习惯 每天定时去厕所,即使没有便意,也可以在马桶上坐一会儿,培养排便反射。 3.适度运动 适量的运动可以促进肠道蠕动,缓解便秘。可以选择散步、跑步、瑜伽等运动方式。 4.腹部按摩 顺时针按摩腹部,促进肠道蠕动。 5.药物治疗 如果便秘严重,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开塞露、泻药等药物。 需要注意的是,对于长期便秘或伴有其他症状的患者,如腹痛、腹胀、呕吐等,应及时就医,进行进一步的检查和治疗。此外,孕妇、儿童、老年人等特殊人群在治疗便秘时需要特别注意,应遵循医生的建议。

    2025-05-22 15:57:55
  • 胆囊在什么位置

    胆囊是位于右上腹部肝脏下方的梨形囊袋结构,其主要功能是储存和浓缩胆汁,帮助消化脂肪。通常可通过腹部触诊和影像学检查找到胆囊,其位置可能因个体差异而有所不同。 胆囊的位置可能因个体差异而有所不同,但通常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找到: 1.腹部触诊:医生可以通过触摸腹部来检查胆囊的位置和大小。 2.影像学检查:如超声、CT等影像学检查可以更清晰地显示胆囊的位置和结构。 如果胆囊出现问题,如胆囊炎、胆囊结石等,可能会导致右上腹疼痛、恶心、呕吐等症状。在某些情况下,可能需要进行胆囊切除手术。 需要注意的是,胆囊的位置和功能对于消化和身体健康非常重要。如果有胆囊相关的问题,应及时就医并接受专业的诊断和治疗。此外,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均衡饮食、适量运动等,有助于预防胆囊疾病的发生。

    2025-05-22 15:54:58
  • 肠套叠手术是大手术的吗

    肠套叠手术可能属于大手术,其判断依据通常是肠管有无损伤及穿孔情况。具体如下: 一、若肠管仅是套叠而无肠坏死、穿孔现象,手术可在腹腔镜或开腹条件下,通过从直肠内灌气以使套叠肠管打开。这种情况一般没有肠管坏死,只需利用灌气让肠管打开就能实现治愈。此时手术不算大,但对于孩子而言,因该手术需全身麻醉,所以也存在一定麻醉风险。 二、倘若术前已明确肠管出现坏死或穿孔,那么手术不仅要将套叠的肠管复位,还需把坏死或穿孔的肠管予以切除,并进行肠管吻合。如此一来,术后孩子至少一周不能进食进水,手术同样是全身麻醉。进行肠坏死、肠管切除吻合的话,恢复时间会比较长,手术创伤也比单纯的空气灌肠要大。 总之,一旦发生肠套叠应尽快就医,以免病情加重而影响健康状况。

    2025-05-22 15:50:10
  • 小朋友屁多是什么原因

    小孩屁多与吞食空气过多、消化不良、肠胃疾病等因素有关,家长应观察小孩有无腹胀、腹痛、腹泻、呕吐等症状,若有不适,建议及时就医。 1.吞食过多的空气 宝宝消化系统尚未发育完善,胃容量较小,若吞食过多的空气,容易导致胃肠胀气,出现放屁增多的现象。 2.消化不良 若宝宝进食过多高蛋白食物,或食物在肠道内异常发酵,也会导致屁多。 3.肠胃疾病 若宝宝患有肠胃炎、便秘、肠易激综合征等肠胃疾病,也可能出现屁多的现象。 4.其他 若宝宝摄入过多的淀粉类食物,或吸入过多的化纤、粉尘等,也可能导致屁多。 此外,家长还应注意观察宝宝的其他症状,如有无腹胀、腹痛、腹泻、呕吐等,若伴有其他不适症状,建议及时就医,明确原因。

    2025-05-22 15:46:14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