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晨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

擅长:消化内科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个人擅长
消化内科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展开
  • 什么粥养胃又好消化

    小米粥适合大多数人养胃,因其含营养且易消化;南瓜粥含果胶可保护胃黏膜,适合胃部疾病患者;山药粥利于脾胃消化吸收,适合脾胃虚弱等人群;胡萝卜粥含营养能辅助保护胃黏膜,适合胃肠较弱人群;燕麦粥含膳食纤维能促消化,一般人群均可食用但需适量。 一、小米粥 小米富含B族维生素等营养成分,其膳食纤维含量适中,容易被人体消化吸收。小米粥质地细腻,对胃肠道的刺激较小,能为身体提供能量且不会加重胃肠负担,适合大多数人养胃食用,无论是健康人群还是胃肠功能较弱者均可适量食用。 二、南瓜粥 南瓜含有丰富的果胶,果胶可以保护胃黏膜免受刺激。南瓜粥软糯易消化,能在胃内形成一种保护膜,减少外界因素对胃的损伤。一般人群均可食用南瓜粥,对于患有慢性胃炎等胃部疾病的人群,适量饮用南瓜粥有助于改善胃部不适状况。 三、山药粥 山药含有淀粉酶、多酚氧化酶等物质,有利于脾胃消化吸收功能,是一味平补脾胃的药食两用之品。山药粥口感顺滑,易于消化,能健脾益胃。正常人群以及脾胃虚弱、消化不良的人群适合食用山药粥来调养胃部。 四、胡萝卜粥 胡萝卜富含胡萝卜素等营养成分,在体内可转化为维生素A。胡萝卜粥质地较软,容易消化,能辅助保护胃黏膜。一般人食用胡萝卜粥都比较适宜,对于有胃部不适且胃肠功能较弱的人群,适量喝胡萝卜粥有助于维持胃部健康。 五、燕麦粥 燕麦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能促进胃肠蠕动,帮助消化。燕麦粥相对容易消化吸收,可增加饱腹感,同时不会给胃肠造成过重负担。一般人群均可食用燕麦粥,尤其是那些胃肠功能不佳但又需要补充营养的人,燕麦粥是较好的选择之一,但食用时需注意适量,避免一次性食用过多引起胃肠不适。

    2025-10-16 11:06:00
  • 为什么吃甜食胃反酸

    甜食可通过胃酸分泌增加、胃排空延迟、下食管括约肌松弛引发胃反酸,儿童消化系统不完善、成年人长期大量食甜、久坐缺乏运动者、老年人易因甜食出现胃排空延迟,有胃食管反流病史者吃甜食易致下食管括约肌松弛加剧胃反酸。 一、胃酸分泌增加 甜食刺激:甜食通常含有较多的糖分,当摄入甜食后,糖分在胃内可刺激胃黏膜分泌更多的胃酸。例如,有研究表明,高糖食物会使胃内pH值下降,促使壁细胞分泌更多胃酸来维持胃内环境的酸碱平衡相关调节,进而导致胃酸分泌量显著增加。对于不同年龄人群,儿童消化系统发育尚不完善,过量吃甜食时,更易因甜食刺激引发胃酸过度分泌;成年人如果长期大量摄入甜食,也会持续对胃黏膜产生刺激,使胃酸分泌处于较高水平。 二、胃排空延迟 甜食特性影响:甜食往往比较黏稠,比如奶油蛋糕等甜食,进入胃内后会在一定程度上延缓胃的排空速度。胃排空延迟会使胃内食物停留时间延长,胃酸持续作用于胃黏膜,增加胃反酸的发生几率。从生活方式角度看,长期久坐、缺乏运动的人,本身胃动力相对较弱,吃甜食后胃排空延迟的情况可能更为明显;而老年人胃肠蠕动功能逐渐减退,吃甜食后也更容易出现胃排空延迟,从而引发胃反酸。 三、下食管括约肌松弛 甜食引发机制:摄入甜食后,可能会引起下食管括约肌松弛。下食管括约肌是阻止胃内容物反流至食管的一道“屏障”,当下食管括约肌松弛时,胃内的胃酸就更容易反流至食管,导致胃反酸。不同性别在这方面可能没有显著差异,但从病史角度,有胃食管反流病史的人群,本身下食管括约肌功能可能就存在一定问题,吃甜食后更易因甜食的刺激导致下食管括约肌松弛加剧,从而频繁出现胃反酸症状。

    2025-10-16 11:04:21
  • 肠胃不好能吃玉米吗

    肠胃不好能否吃玉米分情况,肠胃功能较好的可适量吃煮玉米,肠胃功能较弱的,因玉米不易消化,儿童肠胃未发育完全、老人肠胃衰退,均需注意,若食用后不适要及时就医。 一、肠胃功能较好的情况 如果肠胃功能相对较好,适量吃玉米是可以的。玉米富含膳食纤维,能够促进肠道蠕动,帮助排便,对于预防便秘有一定好处。例如,有研究表明,膳食纤维可以增加粪便体积,加速粪便在肠道内的通过速度,从而减少有害物质在肠道内的停留时间。一般来说,成年人可以将玉米作为正常饮食的一部分,但要注意烹饪方式,尽量选择煮玉米,避免吃过于油腻或烤制的玉米,以免增加肠胃负担。 二、肠胃功能较弱的情况 1.玉米的不易消化性:玉米中的纤维素含量较高,而且玉米的种皮较坚韧,对于肠胃功能较弱的人,如患有慢性胃炎、胃溃疡等疾病的患者,过多食用玉米可能会导致消化不良。因为胃肠道的消化酶难以完全分解玉米中的纤维素和种皮,容易在肠道内堆积,引起腹胀、腹痛等不适症状。 2.特殊人群需格外注意 儿童:儿童的肠胃功能尚未发育完全,牙齿咀嚼能力也有限,吃玉米时如果没有充分咀嚼,整粒的玉米更容易加重肠胃负担,可能会出现腹痛、呕吐等情况。所以儿童肠胃不好时不建议吃整粒玉米,可以将玉米加工成玉米糊等易消化的形式。 老年人:老年人肠胃功能逐渐衰退,消化能力减弱。吃玉米时同样要注意烹饪软烂,并且控制食用量。因为老年人的肠道蠕动相对缓慢,过多食用不易消化的玉米容易引发消化不良、便秘等问题。 总之,肠胃不好的人可以根据自身肠胃功能状况来决定是否吃玉米以及食用量和烹饪方式,若食用后出现明显肠胃不适症状,应及时就医。

    2025-10-16 11:02:15
  • 长蛔虫的症状有哪些

    蛔虫可致消化系统出现脐周隐痛、消化道功能紊乱如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泻便秘等,其代谢毒素引发皮肤荨麻疹瘙痒等过敏反应,部分儿童有异食癖,长期感染致营养不良,还可因移行引发胆道剧烈绞痛等胆道蛔虫症及相对少见的胰腺炎症等胰腺蛔虫症。 一、消化系统相关症状 1.腹痛:较为常见,多为脐周部位的隐痛,这是因为蛔虫在肠道内蠕动时会刺激肠黏膜,儿童由于肠道相对敏感,腹痛表现可能更为明显,且疼痛程度可能时轻时重。 2.消化道功能紊乱:可出现食欲不振,患儿对食物的兴趣降低;也可能有恶心、呕吐症状,部分患儿会因蛔虫影响胃肠正常蠕动而出现腹泻或便秘,导致肠道内环境失衡。 二、过敏反应相关症状 蛔虫在体内代谢产生的毒素可能引发过敏反应,表现为皮肤出现荨麻疹,皮肤瘙痒感明显,这是由于机体对蛔虫毒素产生免疫反应所致,儿童皮肤较为娇嫩,过敏症状可能更易察觉。 三、特殊表现(儿童常见) 1.异食癖:部分儿童感染蛔虫后会出现异食癖,如嗜食泥土、纸张等异常物质,这与蛔虫感染导致体内微量元素失衡等因素有关。 2.营养不良:长期蛔虫感染会影响儿童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导致营养摄入不足,进而影响生长发育,表现为体重不增、身高增长缓慢等,尤其在处于生长发育期的儿童中较为突出。 四、蛔虫移行引发的其他症状 1.胆道蛔虫症:当蛔虫窜入胆道时,可引起突然发作的右上腹剧烈绞痛,患儿辗转不安、哭闹不止,疼痛可放射至右肩或背部,这是因为蛔虫进入胆道后刺激胆道括约肌导致痉挛。 2.胰腺蛔虫症:蛔虫若窜入胰腺,可引发胰腺炎症相关表现,如上腹部疼痛、发热等,但相对胆道蛔虫症较为少见。

    2025-10-16 11:01:31
  • 打嗝是胰腺的前兆吗

    打嗝是常见生理现象,多由膈肌痉挛等引起,胰腺疾病如胰腺炎、胰腺癌等可能引发打嗝,但这较少见且非典型前兆,打嗝还常见于功能性因素、胃肠道疾病等,特殊人群如儿童一般不首先考虑胰腺疾病,老年人频繁打嗝伴不明原因体重下降、腹痛等需警惕包括胰腺疾病在内的多种疾病,不能仅依据打嗝判断是否患胰腺疾病,出现异常打嗝伴可疑症状应及时就医排查。 胰腺疾病相关打嗝的情况 胰腺发生病变时,如胰腺炎、胰腺癌等,可能会影响周围神经、组织器官功能,进而有可能引发打嗝,但这种情况相对较少见。例如,重症胰腺炎患者可能因炎症刺激等多种因素导致胃肠功能紊乱,从而出现打嗝,但这往往是在胰腺疾病发展到一定程度,伴随其他更典型症状(如剧烈腹痛、黄疸、消瘦等)时才会出现,而非作为胰腺疾病的首发或标志性前兆。 其他常见打嗝原因及与胰腺疾病的鉴别 功能性因素:最为常见,如前面提到的饮食过快过饱等情况,一般通过调整饮食习惯等简单措施即可缓解,与胰腺疾病无关联。 胃肠道疾病:如胃炎、胃溃疡等也可能引起打嗝,其打嗝表现与胰腺疾病导致的打嗝在机制和伴随症状上有明显区别,可通过胃镜等检查进行鉴别。 对于特殊人群,比如儿童,儿童打嗝多因饮食不当(如吃奶过快吸入空气等),一般不会首先考虑胰腺疾病;老年人若频繁打嗝且伴随不明原因的体重下降、腹痛等情况,则需要警惕包括胰腺疾病在内的多种疾病可能,应及时就医进行全面检查以明确病因。总之,打嗝本身不是胰腺疾病的典型前兆,不能仅依据打嗝来判断是否患有胰腺疾病,当出现异常打嗝且伴随其他可疑症状时应及时就医排查相关疾病。

    2025-10-16 10:58:26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