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彦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

擅长:皮肤科常见病的诊断与治疗。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王晓彦,主任医师。长期从事皮肤性病科临床工作,擅长皮炎、湿疹、荨麻疹、痤疮等皮肤病的治疗。

  社会任职为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病理学组成员等。主持省部级课题多项,荣获5项省级科技进步奖,发表论文60余篇,SCI4篇。获得全国“十佳优秀中青年医师奖”等荣誉。

展开
个人擅长
皮肤科常见病的诊断与治疗。展开
  • 头发真菌是不是碱性

    头发真菌并非碱性其酸碱由自身生化组成决定如细胞内环境及构成成分等不同人群中儿童头皮屏障弱需依科学方法处理避免不当措施影响健康应遵循科学处理原则保障头皮健康。 头发真菌并非碱性。从科学角度而言,真菌的酸碱性质由其自身生化组成决定。真菌细胞内的生化环境及构成成分(如细胞壁的几丁质等物质)决定了其整体酸碱状态不符合碱性特征。例如,通过微生物学相关研究可知,真菌的代谢产物及细胞结构特性使其呈现出非碱性的化学属性。对于不同人群,如儿童,由于其头皮屏障功能相对较弱,在涉及头发真菌相关情况时,需依据科学方法处理,避免因错误认知(如认为头发真菌是碱性而采取不当处理措施)对儿童头皮健康造成不良影响,应遵循基于科学研究的真菌处理原则来保障头皮健康。

    2025-08-12 14:33:35
  • 脸为什么会肿胀

    脸肿胀的原因有很多,可能是过敏反应、感染、口腔问题、面部损伤、肾脏问题、心脏问题、药物副作用、内分泌问题或其他原因引起,也可能是白血病、淋巴瘤等严重疾病的症状。因此,如果脸肿胀持续不消失或伴有其他症状,应及时就医。 脸肿胀的原因有很多,以下是一些可能的原因: 1.过敏反应 2.感染 3.口腔问题 4.面部损伤 5.肾脏问题 6.心脏问题 7.药物副作用 8.内分泌问题 9.其他原因 需要注意的是,脸肿胀也可能是某些严重疾病的症状,如白血病、淋巴瘤等。因此,如果脸肿胀持续不消失或伴有其他症状,应及时就医,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和诊断。

    2025-08-12 14:32:27
  • 脚上长了个肉刺是什么?

    脚上长了个肉刺,可能是跖疣、鸡眼、胼胝或其他皮肤疾病。以下是一些可能的原因和建议: 1.跖疣:由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引起,通常表现为足底的角化性丘疹,逐渐增大,表面粗糙,呈乳头瘤样增生。可以通过液氮冷冻、激光、电灼等方法治疗,也可外用药物,如5%咪喹莫特乳膏、0.5%鬼臼毒素酊等。 2.鸡眼:由于长期受压或摩擦导致的角质层增厚,好发于足跖前中部、小趾外侧或拇趾内侧缘,行走或站立时可引起疼痛。治疗方法包括外用鸡眼贴、鸡眼膏,也可采用鸡眼挖除术。 3.胼胝:是皮肤长期受压迫和摩擦而引起的局限性扁平角质增生,一般无明显不适,也不需要特殊治疗。如果胼胝较大或出现疼痛,可考虑手术切除。 4.其他皮肤疾病:如寻常疣、扁平苔藓、皮肤肿瘤等也可能出现类似症状。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只是一些常见的原因,具体情况需要结合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查来明确诊断。如果脚上的肉刺持续不愈或出现疼痛、出血等异常,建议及时就医,以便进行针对性治疗。 对于特殊人群,如糖尿病患者,脚上长肉刺后更容易感染,且不易愈合,因此需要更加注意保护脚部皮肤,避免长时间受压和摩擦,定期检查血糖,控制病情。 总之,脚上长肉刺可能是多种原因引起的,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诊断和治疗。同时,保持良好的足部护理习惯,对于预防和缓解症状也非常重要。

    2025-08-11 15:50:57
  • 真菌类皮肤病传染吗

    真菌类皮肤病具传染性,通过直接接触(与患者密切接触)和间接接触(接触被污染物品如衣物毛巾等)传播,儿童因皮肤娇嫩活动多感染风险高需家长加强护理教导勤洗手不共用私人物品等,免疫力较低人群除做好防护外要控制基础疾病且在公共场所需注意保持环境清洁干燥减少接触被污染物品机会。 真菌类皮肤病具有传染性,主要通过直接接触和间接接触传播。一、直接接触传染:与患有真菌类皮肤病的患者直接接触,如握手、拥抱或密切皮肤接触等,可导致真菌传播。例如,头癣患者与他人头部皮肤直接接触时,真菌可从患者病变部位转移至健康人皮肤。二、间接接触传染:接触被真菌污染的物品也可引发感染,常见的有被污染的衣物、毛巾、拖鞋、浴巾、梳子等。比如,使用了患者用过的毛巾,就有可能感染真菌类皮肤病。对于特殊人群,儿童皮肤较为娇嫩且活动中易与他人接触,感染风险相对较高,需家长加强护理,避免儿童与真菌类皮肤病患者过度亲密接触,教导儿童养成良好个人卫生习惯,如勤洗手、不共用私人物品等;免疫力较低人群(如糖尿病患者、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者)因自身抵抗力弱,感染后传播风险可能增加,这类人群除做好个人防护外,还需积极控制基础疾病以降低感染相关风险,同时在公共场所如游泳馆、公共浴室等需格外注意保持环境清洁干燥,减少接触被污染物品的机会。

    2025-08-11 15:49:03
  • 宝宝紫癜会发高烧吗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多数患儿无高烧感染等合并发热时体温升高自身免疫紊乱致血小板破坏护理监测体温紫癜低热物理降温高热就医,过敏性紫癜部分有发热多为低热至中度合并呼吸道感染等可发热需查血常规等护理多休息清洁发热补水低热物理降温高热遵医嘱。 一、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与发热情况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儿童常见紫癜类型,多数患儿不会出现发高烧症状,主要表现为皮肤黏膜散在出血点、瘀斑等。不过,当患儿因感染等其他因素合并发热时,可能会有体温升高状况。其发病机制是自身免疫功能紊乱致血小板破坏增多,一般不直接引发感染性发热。护理时需密切监测体温与紫癜变化,低热可采用物理降温等非药物干预,高热则需就医明确是否合并其他感染性疾病并遵医嘱处理。 二、过敏性紫癜与发热情况 过敏性紫癜患儿部分可能出现发热症状,多为低热至中度发热,一般在38℃左右,少数患儿可能出现高热但相对少见。其发病机制是机体对某些致敏物质产生变态反应,累及小血管引起血管炎,当合并呼吸道感染等情况时可出现发热。若过敏性紫癜患儿出现发热,需及时就医进行血常规、C反应蛋白等检查以明确发热原因,护理上要让患儿多休息、保持皮肤清洁,发热时适当补充水分,低热可物理降温,高热需在医生指导下谨慎处理,遵循儿科安全护理原则。

    2025-08-11 15:47:28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