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铁梅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

擅长:高血压、冠心病等心血管内科疾病的诊治。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张铁梅,女,北京天坛医院老年病科副主任医师,心血管内科硕士研究生,长期从事老年病学的临床、科研及教学工作,专业特长为心血管疾病。从事临床一线工作25年,对心血管疾病及疑难重症积累了较丰富的诊治经验,熟练掌握心血管疾病的检测技术。对老年人多种疾病的综合评价、共病处理及连续管理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在老年期常见内科疾病和认知障碍的关系、记忆障碍、认知障碍、阿尔茨海默病及老年期痴呆方面具有较多的临床经验,在帕金森病、帕金森综合征及运动障碍方面具有一定的临床经验。承担干部保健工作多年,赢得患者的一致好评。展开
个人擅长
高血压、冠心病等心血管内科疾病的诊治。展开
  • 头晕心慌,做什么检查

    头晕和心悸可选择的就诊科室包括急诊科、普内科、心血管内科、神经内科。当患者有显著的头晕、头痛、心悸、心慌、胸闷、气短,乃至不敢睁眼、视物旋转、一过性黑蒙,并伴有明显恶心、呕吐等状况时,务必前往急诊科,以免耽误病情。若患者头晕程度较轻,但主要是心悸,特别是既往有冠心病的患者,建议去心血管内科;若主要是头晕,还伴有头痛、视物不清等情况,且既往有神经系统疾病,建议去神经内科。某些医院分科不那么细致的话,也可选择普内科。 一、头晕和心悸的就诊科室: 1.急诊科 对于出现严重头晕伴明显不适症状的患者应及时到此科室。 2.普内科 在医院分科不精细时可供选择。 3.心血管内科 有冠心病且以心悸为主的患者适合。 4.神经内科 有神经系统疾病且以头晕为主的患者适合。 总之,要根据患者具体的症状表现以及既往病史等来合理选择就诊科室,以便得到准确的诊断和恰当的治疗。

    2025-05-19 15:16:56
  • 腋窝体温发热分度

    根据腋窝体温,发热程度可分为低热、中等度热、高热和超高热四类,不同测量部位温度略有差异,发热分度不是绝对的,儿童、孕妇等特殊人群的发热处理方法可能不同。若出现发热症状,建议及时就医,同时注意休息和多饮水。 根据腋窝体温发热分度,发热程度可分为以下四类:低热:37.3℃~38℃;中等度热:38.1℃~39℃;高热:39.1℃~41℃;超高热:41℃以上。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的测量部位可能会有略微的差异,例如口腔温度比腋窝温度高0.2℃~0.4℃,直肠温度又比口腔温度高0.3℃~0.5℃。此外,发热的分度并不是绝对的,还需要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综合判断。对于儿童、孕妇、老年人以及患有某些疾病的人群,发热的处理方法可能会有所不同。如果出现发热症状,建议及时就医,以便明确病因并采取适当的治疗措施。同时,在发热期间应注意休息、多饮水,以促进身体的恢复。

    2025-05-19 15:16:56
  • 腋下体温计量几分钟

    测量腋下体温一般需要5~10分钟。 测量腋下体温一般需要5~10分钟。 测量腋下体温是一种常用的体温测量方法,操作简单、方便,适用于大多数人群。测量时,先将体温计度数甩到35℃以下,然后将体温计水银端放在腋下最顶端后夹紧,确保体温计和皮肤密切接触,不能隔着衣服,测量5~10分钟后取出读数。需要注意的是,测量腋下体温时,腋窝处不能有汗,并且应在体温计达到稳定后读取数值。如果测量时间过短,可能会导致测量结果不准确。 此外,对于一些特殊人群,如老年人、儿童、体弱者以及腋下有伤口或炎症的人群,测量腋下体温的时间可能需要适当延长,以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同时,在测量体温时,还应注意保持环境安静、舒适,避免剧烈运动、情绪激动等因素对体温产生影响。 总之,测量腋下体温的时间应根据具体情况而定,一般为5~10分钟。如果对测量结果有疑问,可重复测量或咨询医生。

    2025-05-19 15:16:10
  • 头痛额头痛怎么办

    额头痛可通过多种方式缓解症状,包括药物治疗、针灸以及按摩。 一、药物治疗: 1.常用的止痛药如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阿司匹林等,镇痛效果良好,是常见的镇痛药选择。 布洛芬:能缓解疼痛和发热等症状。 对乙酰氨基酚:具有解热镇痛作用。 阿司匹林:有抗炎、镇痛等功效。 2.若是感冒引起的额头痛,还可口服维生素B族、百乐眠胶囊等调节植物神经功能的药物。 维生素B族:对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有一定维护作用。 百乐眠胶囊:可改善睡眠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不适。 二、针灸:可依据头疼的位置和经脉进行调理,如后枕部、侧头部、额头、巅顶部等不同位置的疼痛。 三、按摩:适度的推拿手法能放松筋膜,减少对神经的压迫,进而缓解患者症状。 建议患者前往相关医疗机构进行咨询检查,严格遵循医嘱进行对症治疗。总之,对于额头痛的缓解,可综合考虑多种方法,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式。

    2025-05-19 15:14:57
  • 头晕冒汗呕吐怎么回事

    头晕、呕吐、出汗可能由以下几方面原因引起:贫血、急性胃肠炎、脑血管病变等。出现这些症状后应及时就医,根据医生检查做针对性治疗。 一、贫血: 1.若因营养不良、失血过多等导致贫血,就可能出现头晕、呕吐、出汗的情况。 2.可通过饮食来改善,多食用含铁及补血的食物来对身体进行调理。 二、急性胃肠炎: 1.患上急性胃肠炎时,会使身体出现头晕、呕吐以及冒冷汗的现象,这会导致体内血液不平衡。 2.应及时前往医院,通过补充液体以及抗感染等对症治疗措施来处理。 三、脑血管病变: 1.脑血管疾病主要是由于颅内血液循环障碍而造成的脑损害。 2.在早期可能会表现出头晕、呕吐甚至出汗,严重时还会出现半身不遂以及言语障碍等。 3.可通过扩血管、改善循环等方法为主进行治疗。 总之,当出现头晕、呕吐、出汗等症状时,要尽快明确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以保障身体健康。

    2025-05-19 15:14:13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