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铁梅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

擅长:高血压、冠心病等心血管内科疾病的诊治。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张铁梅,女,北京天坛医院老年病科副主任医师,心血管内科硕士研究生,长期从事老年病学的临床、科研及教学工作,专业特长为心血管疾病。从事临床一线工作25年,对心血管疾病及疑难重症积累了较丰富的诊治经验,熟练掌握心血管疾病的检测技术。对老年人多种疾病的综合评价、共病处理及连续管理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在老年期常见内科疾病和认知障碍的关系、记忆障碍、认知障碍、阿尔茨海默病及老年期痴呆方面具有较多的临床经验,在帕金森病、帕金森综合征及运动障碍方面具有一定的临床经验。承担干部保健工作多年,赢得患者的一致好评。展开
个人擅长
高血压、冠心病等心血管内科疾病的诊治。展开
  • 身体上半身发热下半身发凉怎么回事

    上半身发热下半身发凉可能由自主神经功能紊乱、血液循环问题、神经病变、药物副作用或其他潜在健康问题引起。建议咨询医生进行评估和诊断,以确定具体原因并接受适当的治疗。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也有助于改善症状。 上半身发热下半身发凉可能是多种原因引起的,以下是一些可能的原因和建议: 1.自主神经功能紊乱: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可能导致身体的温度调节失衡,使上半身发热,下半身发凉。这种情况通常与压力、焦虑、疲劳或其他心理因素有关。建议采取放松技巧,如深呼吸、冥想、瑜伽或适度的运动来缓解压力。此外,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规律的作息时间、健康的饮食和适度的休息,也有助于改善自主神经功能。 2.血液循环问题:血液循环不良可能导致下半身血液供应不足,从而使下半身发凉。某些情况,如动脉硬化、血管狭窄或雷诺氏病,可能影响血液循环。如果发凉的情况持续存在或伴有其他症状,如疼痛、麻木或变色,建议咨询医生进行进一步的评估和治疗。医生可能会建议进行血管超声、血液检查或其他相关检查,以确定具体的原因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3.神经病变:神经病变,如糖尿病性神经病变或多发性周围神经病,可能导致感觉异常和温度调节障碍。如果您患有糖尿病或其他潜在的神经疾病,上半身发热下半身发凉可能是神经病变的一个症状。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评估,并可能建议进行神经功能检查和相应的治疗,如控制血糖水平、使用营养神经药物或其他康复措施。 4.药物副作用:某些药物可能导致体温调节异常,引起上半身发热下半身发凉的感觉。如果您正在服用某种药物,并注意到这种症状,应咨询医生,了解该药物是否可能是原因之一。医生可能会考虑调整药物剂量或更换治疗方案。 5.其他潜在健康问题:上半身发热下半身发凉还可能与其他潜在的健康问题有关,如感染、甲状腺问题、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在某些情况下,可能需要进一步的检查和诊断来确定具体原因。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只是一些可能的原因,每个人的情况可能不同。如果您长期存在上半身发热下半身发凉的问题,或伴有其他不适症状,建议及时咨询医生进行详细的评估和诊断。医生会根据您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的治疗建议,并可能进行进一步的检查以确定最适合的治疗方案。此外,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包括均衡饮食、适度运动和减少压力,对于整体健康也是重要的。

    2025-10-20 13:38:23
  • 睡不着觉是咋回事

    睡不着觉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包括生理、心理、疾病、药物和物质等方面。可以通过建立良好的睡眠习惯、放松技巧、心理调节、限制白天睡眠、适度运动、调整饮食、避免刺激性物质和治疗潜在疾病等方法来改善睡眠。如果睡眠问题持续存在或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建议咨询医生或专业的睡眠专家。 1.生理因素: 时差:跨越多个时区可能导致生物钟紊乱,影响睡眠。 环境因素:噪音、光线、温度不适宜,床铺不舒适等环境因素可能干扰睡眠。 睡眠习惯:不规律的睡眠时间、午睡时间过长、睡前使用电子设备等都可能影响睡眠。 2.心理因素: 压力和焦虑:工作压力、生活压力、情绪问题等可能导致心理负担过重,影响入睡。 心理障碍:如焦虑症、抑郁症等心理疾病可能导致睡眠问题。 思维活跃:睡前过度思考、担忧、兴奋等可能使大脑处于活跃状态,难以入睡。 3.生理疾病: 疼痛:身体疼痛,如关节炎、头痛等,可能影响睡眠质量。 呼吸问题:如哮喘、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等可能导致呼吸不畅,影响睡眠。 其他疾病:如糖尿病、心脏病等慢性疾病可能引起身体不适,影响睡眠。 4.药物和物质: 某些药物的副作用可能影响睡眠,如抗抑郁药、高血压药等。 咖啡因、尼古丁等物质的摄入可能影响睡眠。 针对睡不着觉的问题,可以尝试以下方法来改善睡眠: 1.建立良好的睡眠习惯:保持规律的睡眠时间,每天在相同的时间起床和睡觉。创建一个安静、黑暗、凉爽的睡眠环境。避免在晚上摄入咖啡因和大量液体。 2.放松技巧:在睡前进行放松活动,如深呼吸、冥想、瑜伽、温水浴等,可以帮助减轻压力和放松身心。 3.心理调节:避免过度思考和担忧,学会应对压力和焦虑的方法,如积极的自我对话、心理暗示等。 4.限制白天睡眠:尽量减少白天的午睡时间和卧床时间,以免影响晚上的睡眠。 5.适度运动:适度的身体活动可以帮助改善睡眠质量,但避免在睡前过度运动。 6.调整饮食:避免晚餐过饱或过晚进食,避免辛辣、油腻和刺激性食物。 7.避免刺激性物质:尽量避免在晚上使用电子设备,尤其是在临近睡眠时间。 8.治疗潜在疾病:如果睡不着觉是由某种疾病引起的,应及时就医进行治疗。 如果睡眠问题持续存在或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建议咨询医生或专业的睡眠专家。他们可以进行详细的评估,并根据个人情况提供更具体的建议和治疗方案。

    2025-10-20 13:38:02
  • 口腔温度38度算发烧吗

    口腔温度38度算发烧,属低热范畴。不同人群(儿童、成人、老年人)体温特点及应对不同,常见原因有感染性因素(病毒、细菌感染)和非感染性因素(自身免疫性疾病、中暑)。 一、不同人群的体温特点及应对 儿童:儿童的体温调节中枢尚未发育完善,其口腔温度38℃时,需密切观察。如果是6个月以内的婴儿,要特别留意,因为婴儿自身的免疫和体温调节功能相对较弱,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发热,如感染等,需注意观察是否有其他伴随症状,如嗜睡、拒奶等。对于6个月以上的儿童,可先尝试物理降温,如解开衣物、适当少穿点盖被,让孩子处于凉爽、通风的环境中,通过皮肤散热来降温,同时多给孩子喝温水,促进代谢。 成人:成人口腔温度38℃时,首先要明确发热原因,可能是普通感冒、感染性疾病等引起。如果是普通感冒导致的低热,可通过多休息、保证充足睡眠来帮助身体恢复,同时注意饮食清淡,多吃蔬菜水果。但如果是感染性疾病引起,如细菌感染导致的呼吸道感染等,可能还会伴有咳嗽、咳痰等其他症状,这时候需要进一步就医明确诊断。 老年人:老年人机体功能衰退,口腔温度38℃时,要考虑其基础疾病情况。比如有心血管疾病的老年人,发热可能会加重心脏负担,需要密切监测体温变化以及心率等情况,及时就医排查发热原因,因为老年人的发热可能由多种复杂因素引起,如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等,且老年人对发热的耐受能力相对较差,需要谨慎对待。 二、引起口腔温度38度发烧的常见原因 感染性因素 病毒感染:如普通感冒病毒、流感病毒等感染人体后,会引起机体的免疫反应,导致体温调节中枢紊乱,从而出现发热,口腔温度可达到38℃左右。例如流感病毒感染常引起全身症状较重的发热,伴有头痛、肌肉酸痛等。 细菌感染:像肺炎链球菌引起的肺炎,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局部感染等,细菌在体内繁殖过程中会释放毒素,刺激机体产生发热反应,导致口腔温度升高至38℃。 非感染性因素 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类风湿关节炎,机体的免疫系统错误地攻击自身组织,引发炎症反应,可出现低热情况,口腔温度可能达到38℃左右,同时还会有关节疼痛、肿胀等症状。 中暑:在高温环境下,人体散热困难,体温调节失衡,也会出现发热,口腔温度可达到38℃,同时可能伴有头晕、乏力、口渴等症状,尤其是长时间处于炎热环境中的人群容易发生。

    2025-10-20 13:37:43
  • 睡眠的重要性有哪些

    睡眠对身体生理功能有维护作用,助力新陈代谢等,对心理健康可稳定情绪,是巩固记忆的重要环节,能增强免疫系统功能,儿童处于生长发育关键期需保证充足睡眠促身心发展,老年人睡眠质量可能下降需营造环境保证睡眠维持机能,孕妇睡眠不足影响自身及胎儿发育需保障质量时长,压力大人群易有睡眠问题应调整生活方式改善睡眠避免恶性循环。 一、对身体生理功能的维护 睡眠是身体进行自我修复与调节的关键时段。夜间人体开展细胞修复、组织生长等生理过程,充足睡眠助力维持正常新陈代谢,保障激素分泌平衡。例如,生长激素主要在深睡眠时分泌,对儿童生长发育至关重要,成年人也依赖睡眠维持代谢稳定,若长期睡眠不足会打乱新陈代谢节奏,影响体重调控等生理功能。 二、对心理健康的作用 良好睡眠可稳定情绪,缺乏睡眠会提升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发生风险。长期睡眠不足者患抑郁症概率显著高于睡眠充足者,睡眠过程中大脑处理情绪相关记忆,帮助整理情绪状态,保持心理平衡,若睡眠持续不佳,易导致情绪波动大、烦躁等不良心理状况。 三、对认知功能的影响 睡眠是巩固记忆的重要环节,慢波睡眠与快速眼动睡眠阶段分别对应不同类型记忆的巩固,白天学习的新信息需在睡眠中整合存储。睡眠不足会致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决策能力下降,影响日常工作学习效率,如学生长期睡眠不足会出现课堂听讲难以集中、作业完成质量降低等情况。 四、对免疫系统的影响 睡眠能增强免疫系统功能,睡眠时身体产生更多免疫细胞与免疫因子,助力抵御病原体入侵。长期睡眠不足使机体免疫力下降,更易受细菌、病毒等感染,研究显示睡眠剥夺人群上呼吸道感染发生率显著高于睡眠充足人群。 特殊人群提示 儿童:处于生长发育关键期,充足睡眠对身高增长、大脑发育至关重要,建议每天保证10~14小时睡眠,保障其身心健康发展。 老年人:睡眠质量可能下降,需营造安静舒适睡眠环境,保证每天7~9小时睡眠以维持身体机能,睡眠不佳易引发机体功能衰退等问题。 孕妇:睡眠不足可能影响自身健康及胎儿发育,应注重睡眠质量与时长保障,良好睡眠有助于孕妇身心状态稳定及胎儿正常生长。 压力大人群:易出现睡眠问题,需通过调整生活方式改善睡眠,如保持规律作息、营造良好睡眠氛围等,以维持整体身心健康,避免因睡眠问题加剧压力状态形成恶性循环。

    2025-10-20 13:37:25
  • 打流脑疫苗会发热吗

    打流脑疫苗后部分受种者可能发热,多为轻度,24小时内出现,体温37.1-38.5℃,1-2天可缓解,少数有中度或高热。不同人群发热情况有差异,婴幼儿等有不同表现。轻度发热可休息、多喝水、物理降温,特殊人群发热超2天或伴其他不适要及时就医,接种后需留观30分钟。 一、发热的发生情况 1.一般反应 多数为轻度发热反应,一般是接种疫苗后24小时内出现,体温多在37.1-38.5℃之间,持续时间较短,1-2天可自行缓解。这是因为疫苗作为一种外来抗原,会刺激人体免疫系统产生免疫应答,在这个过程中可能会引起体温调节中枢功能暂时紊乱,从而导致发热。 少数受种者可能出现中度发热,体温在38.6-39.5℃,也有个别会出现高热,体温超过39.5℃,但高热情况相对较少见。 2.个体差异 不同年龄人群发热情况有差异。婴幼儿由于免疫系统发育尚不完善,接种疫苗后相对更易出现发热反应,但一般程度相对较轻;儿童和成人相对来说出现发热的概率和程度可能因个体免疫状态等有所不同。例如,有研究显示,在儿童流脑疫苗接种中,约10%-20%的儿童会出现轻度发热反应。 既往有过发热性疾病史或者过敏体质的人群,接种流脑疫苗后发热的风险可能会有所不同。过敏体质人群可能因疫苗中的某些成分引发更明显的免疫反应,从而更易出现发热等不适。 二、应对措施及注意事项 1.非药物干预 对于轻度发热(体温<38.5℃),首先要让受种者多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休息有助于身体恢复。同时要适当多喝水,补充因发热散失的水分,促进新陈代谢。 可以采用物理降温方法,如用温水擦拭额头、颈部、腋窝、腹股沟等大血管丰富的部位,通过水分蒸发带走热量来降温,擦拭时要注意保暖,避免受种者着凉。 2.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婴幼儿:由于婴幼儿体温调节中枢不稳定,在发热时更要密切观察体温变化和精神状态。如果出现发热,除了上述物理降温等措施外,要注意保持婴幼儿皮肤清洁,穿着宽松舒适的衣物,方便散热。如果发热持续时间超过2天或者体温持续升高不降,要及时就医。 儿童和成人:如果出现中度及以上发热或者发热伴有其他不适症状,如精神萎靡、头痛、呕吐等,也应及时就医,由医生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评估和处理。同时,在接种疫苗后要在接种点留观30分钟,以便出现严重反应时能及时处理。

    2025-10-20 13:37:24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