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铁梅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

擅长:高血压、冠心病等心血管内科疾病的诊治。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张铁梅,女,北京天坛医院老年病科副主任医师,心血管内科硕士研究生,长期从事老年病学的临床、科研及教学工作,专业特长为心血管疾病。从事临床一线工作25年,对心血管疾病及疑难重症积累了较丰富的诊治经验,熟练掌握心血管疾病的检测技术。对老年人多种疾病的综合评价、共病处理及连续管理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在老年期常见内科疾病和认知障碍的关系、记忆障碍、认知障碍、阿尔茨海默病及老年期痴呆方面具有较多的临床经验,在帕金森病、帕金森综合征及运动障碍方面具有一定的临床经验。承担干部保健工作多年,赢得患者的一致好评。展开
个人擅长
高血压、冠心病等心血管内科疾病的诊治。展开
  • 发烧一天一夜没退怎么办

    发烧一天一夜未退需及时监测体温及相关表现,包括持续监测体温、观察伴随症状;要进行一般处理,如补充水分、物理降温;还需及时就医评估,把握就诊时机,到院后配合检查;不同人群有特殊情况,儿童需格外谨慎、成人要结合自身基础疾病、老年人要重视排查病因。 一、及时监测体温及相关表现 1.持续监测体温:使用体温计准确测量体温,记录体温变化情况,若体温超过38.5℃且持续不退或伴有其他严重不适,需高度重视。不同年龄段正常体温范围不同,儿童正常口腔温度为36.2~37.3℃,直肠温度为36.5~37.5℃,腋下温度为36~37℃;成人正常腋下温度一般在36~37℃。持续发烧一天一夜可能提示感染等问题,体温的动态变化能帮助判断病情发展。 2.观察伴随症状:留意是否伴有咳嗽、咳痰、咽痛、头痛、呕吐、腹泻、皮疹等其他症状。例如,若伴有咳嗽、咳痰,可能是呼吸道感染;伴有呕吐、腹泻,可能是胃肠道感染等。不同伴随症状提示不同的病因,对于儿童来说,还需关注精神状态,若精神萎靡、烦躁不安等,需及时就医。 二、一般处理措施 1.补充水分:发烧时身体散热增加,且可能因出汗等导致水分丢失,需多喝温水,以防止脱水。儿童需少量多次饮水,避免一次大量饮水引起呕吐等不适。充足的水分摄入有助于维持身体正常代谢,促进散热。 2.物理降温:对于体温未超过38.5℃的情况,可采用物理降温方法。儿童可使用温毛巾擦拭额头、颈部、腋窝、腹股沟等大血管丰富的部位,通过蒸发散热来降温;成人也可采用类似方法。但要注意,儿童皮肤娇嫩,擦拭时力度要轻柔。另外,还可使用退热贴,贴于额头等部位辅助降温。 三、及时就医评估 1.就诊时机:如果发烧一天一夜仍未退,且体温持续升高、伴随严重头痛、呼吸困难、意识改变等情况,应立即前往医院就诊。对于儿童,若出现反复高热、精神差、抽搐等情况,需紧急就医。因为持续发烧可能是由严重感染(如肺炎、脑膜炎等)、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引起,需要医生进行专业的检查和诊断。 2.医院检查:到医院后,医生可能会进行血常规、C-反应蛋白等实验室检查,以判断是细菌感染还是病毒感染等。对于儿童,还可能根据情况进行影像学检查等。通过这些检查明确病因,从而进行针对性治疗。例如,若血常规提示白细胞升高、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多考虑细菌感染,可能需要使用抗生素等药物治疗;若淋巴细胞比例增高,病毒感染的可能性较大,多采取对症支持治疗。 四、不同人群的特殊情况 1.儿童:儿童发烧一天一夜未退需格外谨慎。由于儿童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病情变化相对较快。要密切关注儿童的精神状态和饮食情况,若儿童出现嗜睡、拒食等情况,更要及时就医。同时,儿童物理降温时要注意方法正确,避免使用酒精擦浴等可能对儿童造成不良影响的方法。 2.成人:成人发烧一天一夜未退也不能大意,要结合自身是否有基础疾病等情况综合判断。如有慢性疾病的成人,如糖尿病、心脏病等,发烧可能会加重基础疾病的病情,需及时就医进行全面评估和治疗。 3.老年人:老年人发烧一天一夜未退需重视,因为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免疫力较弱,可能存在多种潜在疾病。要注意观察老年人的体温、精神状态、营养状况等,及时就医排查是否有肺部感染、泌尿系统感染等多种可能的病因,避免延误病情。

    2025-10-20 15:42:36
  • 夜晚发烧怎么办

    夜晚发烧需根据不同人群采取相应措施。先观察体温与一般状况,包括测量体温明确发烧程度、观察伴随症状等;进行物理降温,如散热、温水擦浴、用退热贴;调节室内温度适宜;补充水分多喝温开水;儿童发烧超38.5℃等或成年人发烧伴严重症状要及时就医;婴幼儿忌酒精擦浴,密切观察;老年人发烧更要谨慎监测并尽快就医。 一、观察体温与一般状况 测量体温:使用体温计准确测量体温,明确发烧程度。若体温在38.5℃以下,且精神状态尚可,可先尝试物理降温;若体温达到或超过38.5℃,或伴有精神萎靡等不适表现,需进一步处理。不同年龄段儿童正常体温范围略有差异,婴儿直肠温度36.5~37.5℃,口腔温度36.2~37.3℃,腋下温度36~37℃;儿童腋下温度正常范围一般在36~37℃。 观察一般状况:留意孩子是否有咳嗽、流涕、呕吐、腹泻等其他伴随症状,以及皮肤颜色、呼吸频率等情况。成年人则需关注是否有寒战、头痛、肌肉酸痛等表现。 二、物理降温方法 适用于所有人群 散热:解开过多的衣物或被褥,保持身体散热通畅,但要注意避免着凉。例如,对于儿童,可减少穿着的衣物数量,以轻薄、透气的衣物为宜;成年人也应适当松解领口、腰带等。 温水擦浴:用32~34℃的温水擦拭额头、颈部、腋窝、腹股沟等大血管丰富的部位,每次擦拭10~15分钟,可帮助散热降温。以儿童为例,用毛巾蘸取温水后轻轻擦拭上述部位,注意动作要轻柔,避免孩子着凉。成年人同样可以采用此方法,但要注意力度适中。 使用退热贴:将退热贴贴在额头等部位,通过凝胶中水分的蒸发带走热量,起到降温作用。退热贴适用于各年龄段人群,使用方便且相对安全。 三、环境调节 保持室内温度适宜:将室内温度调节在22~25℃左右,保持空气流通,但要避免直接吹风。对于儿童,要注意调节室内温度的同时,防止其因吹风而感冒;成年人也应营造一个舒适的室内温度环境,利于身体恢复。 四、补充水分 多喝温开水:鼓励发烧者多饮用温开水,以补充因发热出汗而丢失的水分,防止脱水,同时也有助于散热。无论是儿童还是成年人,都应少量多次饮水。例如,儿童可每隔10~15分钟喝5~10毫升温开水;成年人每次可饮用100~200毫升,每1~2小时饮用一次。 五、及时就医的情况 儿童:如果儿童夜晚发烧,体温持续超过38.5℃,或伴有抽搐、精神极度萎靡、呼吸困难、频繁呕吐等情况,应立即就医。因为儿童的体温调节中枢尚未发育完善,病情变化较快,一些严重的疾病可能在夜晚突发且进展迅速。 成年人:若成年人夜晚发烧,体温持续不降,或伴有胸痛、剧烈头痛、意识模糊等症状,也应及时就医,以排除肺炎、脑膜炎等严重疾病的可能。 六、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婴幼儿:婴幼儿夜晚发烧时,物理降温是主要的降温方式,避免使用酒精擦浴,因为婴幼儿皮肤薄嫩,酒精容易通过皮肤吸收导致中毒。同时,要密切观察其精神状态和体温变化,一旦出现异常应及时送医。 老年人:老年人夜晚发烧可能提示身体存在较为严重的感染或其他基础疾病的加重。老年人的体温调节功能较差,且常伴有多种基础疾病,如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所以老年人夜晚发烧时,应更加谨慎处理,除了进行上述一般的降温措施外,更要密切监测体温和全身状况,必要时尽快就医,防止延误病情。

    2025-10-20 15:42:23
  • 发烧烧的想吐是怎么回事

    发烧烧的想吐是由体温升高影响胃肠功能、炎症介质作用、毒素吸收等原因引起,不同人群如儿童、成人、特殊病史人群情况不同,处理时需进行退热处理、补充水分,若症状持续不缓解或伴严重症状需及时就医评估以明确病因并针对性治疗。 一、发烧烧的想吐的原因 (一)体温升高影响胃肠功能 人体发烧时,体温升高会使体内酶的活性发生改变,尤其是影响胃肠道消化酶的活性,导致胃肠蠕动减慢,食物在胃肠道内停留时间延长,容易引起恶心、想吐的感觉。例如,有研究表明,当体温超过38℃时,就可能对胃肠道的消化吸收功能产生明显影响。 (二)炎症介质的作用 发烧往往是身体受到感染(如细菌、病毒等感染)引起的,感染过程中会产生多种炎症介质,这些炎症介质可以刺激胃肠道,导致胃肠道黏膜受到刺激,引发恶心、呕吐等症状。比如,在病毒感染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导致发烧时,相关炎症介质会作用于胃肠道,引起想吐的感觉。 (三)毒素吸收的影响 如果是细菌感染导致发烧,细菌产生的毒素被吸收进入血液,随着血液循环到达胃肠道,会对胃肠道黏膜产生刺激,进而引起恶心、呕吐等不适,表现为发烧烧的想吐。 二、不同人群的情况及应对 (一)儿童群体 儿童发烧时更易出现发烧烧的想吐的情况,因为儿童的胃肠道功能发育尚不完善。儿童发烧时要密切观察体温变化,当体温在38.5℃以下时,可先采取物理降温,如用温水擦拭额头、腋窝、腹股沟等部位,同时让儿童适当多喝一些温水,补充水分,防止脱水,因为脱水也可能加重胃肠道不适。如果儿童体温超过38.5℃,且出现频繁想吐的情况,需要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处理,避免延误病情。 (二)成人群体 成人发烧烧的想吐时,首先要明确发烧的原因,如果是普通感冒引起的轻度发烧,可以通过休息、多喝温水来缓解。如果是感染较严重导致的发烧,如肺炎等情况引起的发烧,除了针对发烧进行退热处理外,还需要针对感染进行相应治疗。同时,成人要注意饮食清淡,避免食用油腻、刺激性食物,以免加重胃肠道负担,加重想吐的症状。 (三)特殊病史人群 对于有胃肠道基础疾病的人群,如胃溃疡、胃炎患者等,发烧时更容易出现想吐的情况。这类人群发烧时要更加谨慎对待,密切关注胃肠道症状的变化。如果本身有胃溃疡,发烧可能会诱发溃疡部位的不适,导致想吐症状加重。需要及时就医,在治疗发烧的同时,也要兼顾胃肠道基础疾病的情况,医生会根据具体病情进行综合处理。 三、发烧烧的想吐时的一般处理原则 (一)退热处理 如果体温不是很高,首先可以采用物理降温方法,如上述的温水擦拭等。如果体温较高,超过38.5℃,可以考虑使用退烧药,但要注意不同年龄人群的用药禁忌等情况,优先选择合适的退热处理方式来缓解身体不适,从而可能减轻想吐的感觉。 (二)补充水分 无论哪个年龄段,发烧烧的想吐时都要注意补充水分,可以少量多次饮用温水,防止脱水,同时也有助于维持胃肠道的正常生理功能,减轻想吐的症状。 (三)就医评估 如果发烧烧的想吐的症状持续不缓解或者伴有其他严重症状,如剧烈呕吐、腹痛、腹泻、意识改变等,需要及时就医进行详细检查,明确发烧的具体病因,以便进行针对性的治疗。例如,通过血常规、C-反应蛋白等检查来判断是细菌感染还是病毒感染等情况,从而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2025-10-20 15:42:21
  • 吃完退烧药不退烧怎么办

    发热不退烧时需从多方面处理,要观察与监测体温、一般状况,进行物理降温辅助,及时就医评估,不同特殊人群有相应注意要点,儿童要保证水分摄入、避免滥用药物,老年人用退烧药谨慎、关注电解质和基础疾病,孕妇不能随意用药、尽快就医。 一、观察与监测 体温监测:持续关注体温变化,可每隔一段时间测量一次体温,了解体温波动情况。对于儿童等特殊人群,更要频繁监测,因为儿童体温调节中枢尚未发育完善,体温变化可能较为迅速。不同年龄段正常体温范围不同,如儿童口腔温度正常范围约为36.2~37.3℃,腋下温度约为36~37℃等,通过准确测量体温能更好判断病情进展。 一般状况观察:留意患者的精神状态、面色、呼吸等情况。若患者精神萎靡、面色苍白或呼吸急促等,可能提示病情较重,需及时处理。对于有基础疾病的人群,如本身有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疾病等,更要密切观察其基础疾病相关症状有无加重,因为退烧药仅能缓解发热症状,不能治疗基础疾病,基础疾病可能因发热而加重。 二、物理降温辅助 适用于各年龄段人群的物理降温方法 温水擦浴:用32~34℃的温水擦拭患者皮肤,主要擦拭颈部、腋窝、腹股沟等大血管丰富的部位,通过水分蒸发带走热量起到降温作用。对于儿童,要注意动作轻柔,避免着凉。因为儿童皮肤较为娇嫩,过度用力擦拭可能损伤皮肤。 敷冰袋:可将冰袋用毛巾包裹后放置在额头、颈部两侧等部位,但要注意不要长时间敷在同一部位,防止局部冻伤。对于婴幼儿,不建议直接使用冰袋敷,可选择合适的退热贴等。退热贴是通过凝胶中水分蒸发吸热来降温,相对较为温和。 三、及时就医评估 何时需就医:如果患者服用退烧药后超过一定时间(如2~3小时)体温仍未下降,或体温反复升高且伴有其他严重症状,如持续剧烈头痛、胸痛、呼吸困难、抽搐等,应尽快就医。对于儿童,若出现高热不退同时伴有精神差、呕吐等情况也需及时就医,因为儿童病情变化较快。 就医时的配合:就医时应向医生详细告知患者的症状表现、发热持续时间、既往病史等信息。比如既往有免疫缺陷病史的患者,在发热时情况可能更为复杂,需要医生全面了解情况以进行准确诊断和治疗。医生可能会进行相关检查,如血常规、C-反应蛋白等,以明确发热的原因是感染性还是非感染性等,从而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措施。 四、特殊人群注意要点 儿童:儿童发热不退烧时,除了上述物理降温等措施外,要特别注意保证充足的水分摄入,防止脱水。因为儿童在发热时水分丢失较多,可适当多喝温水或口服补液盐。同时,要避免给儿童滥用药物,严格按照儿童用药的相关要求来处理,避免使用不适合儿童的退烧方法或药物。 老年人: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退烧药的使用需更加谨慎。老年人发热不退烧时,要注意观察其电解质情况,因为老年人在发热时可能存在电解质紊乱的风险。同时,要关注老年人的基础疾病控制情况,如患有糖尿病的老年人,发热可能影响血糖控制,需密切监测血糖。并且,老年人就医时要陪同,以便更好地向医生传达病情信息。 孕妇:孕妇发热不退烧是比较特殊的情况,不能随意用药。首先要采取适当的物理降温方法,如温和的温水擦浴等。同时要尽快就医,因为孕妇的情况关系到自身和胎儿的健康,医生会根据孕妇的具体情况谨慎选择合适的检查和治疗手段,以保障母婴安全。

    2025-10-20 15:42:00
  • 高烧的危害有哪些

    高烧对人体多系统有危害,对神经系统,儿童易因高烧惊厥损伤大脑神经元等,成年患者严重高烧可致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紊乱;对心血管系统,会加重心脏负担,儿童影响心脏结构功能发育,成年患者可致心率等异常及诱发心血管事件;对呼吸系统,致呼吸频率深度改变,儿童易呼吸肌疲劳等,成年患者尤其是有肺部疾病者病情加重;对消化系统,致消化功能紊乱,儿童出现多种症状,成年患者也有不适;对免疫系统,短期可能增强免疫反应,长期会损害,干扰儿童发育等;对水分和电解质平衡,易致失水和电解质紊乱,儿童等特殊人群更易受影响。 对心血管系统的危害 对不同年龄人群的影响:高烧时,人体代谢加快,心脏需要输出更多的血液来满足机体的代谢需求,这会加重心脏的负担。对于儿童来说,心脏功能相对较弱,高烧可能导致心率加快,长期处于这种高负荷状态可能会影响心脏的正常结构和功能发育。成年患者在高烧时也可能出现心率增快、血压升高等情况,如果本身有心血管基础疾病,如冠心病等,还可能诱发心肌缺血等更严重的心血管事件。例如,有研究发现,高烧患者中合并心血管不良事件的风险较正常体温人群明显升高。 对呼吸系统的危害 呼吸频率和深度的改变:高烧时,机体代谢增加,耗氧量增多,会导致呼吸频率加快、深度加深。对于儿童,频繁的呼吸加快可能会引起呼吸肌疲劳,影响呼吸功能。长期高烧还可能导致肺部通气和换气功能障碍,增加肺部感染的风险。成年患者在高烧时如果呼吸功能不能很好地代偿,也可能出现缺氧等情况,尤其是本身有慢性肺部疾病的患者,高烧可能会使病情加重,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在高烧时可能会出现呼吸困难加重、咳嗽咳痰增多等症状。 对消化系统的危害 消化功能紊乱:高烧会影响消化酶的活性,导致消化功能紊乱。儿童在高烧时常常会出现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这是因为高烧使胃肠道的血液循环和神经调节功能受到影响,胃肠蠕动减慢,消化液分泌减少。对于成年患者,高烧也可能引起消化不良、腹胀等不适,严重时可能导致胃肠功能失调,影响营养物质的吸收。例如,有临床观察发现,高烧患者中约一定比例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消化道症状,且体温越高,消化道症状可能越明显。 对免疫系统的影响 免疫功能的波动:短期高烧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强机体的免疫反应,但长期高烧会对免疫系统造成损害。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长期高烧会干扰免疫系统的正常发育和调节,使儿童更容易遭受病原体的侵袭。成年患者长期高烧也会导致免疫细胞的功能异常,降低机体的抵抗力,容易引发继发感染等问题。研究表明,高烧持续时间超过一定限度时,机体会出现免疫抑制状态,增加感染其他疾病的可能性。 对水分和电解质平衡的影响 失水和电解质紊乱:高烧时,人体通过皮肤蒸发和呼吸等途径散失的水分增多,如果不能及时补充水分,容易导致脱水。儿童由于自身调节能力相对较弱,脱水的风险更高。脱水会引起一系列症状,如口渴、尿量减少、皮肤弹性下降等。同时,高烧还可能导致电解质紊乱,常见的有钠、钾等电解质的失衡。例如,高烧引起大量出汗时,会丢失大量的钠和钾,可能导致低钠血症或低钾血症,出现乏力、心律失常等症状,这对于各个年龄段的人群都可能发生,但儿童和老年患者等特殊人群更容易受到影响,因为他们的电解质调节功能相对较弱。

    2025-10-20 15:41:58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